縣立溪湖國中 九年級 108 上學期 語文領域 國文 第三次段考 期末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273.86 KB
頁數
2
作者
hung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01-06,离现在 5 295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彰化縣立溪湖國中 108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三次段考三年級國文科試 三年 號姓名:
一、單選 (每題 2.5 分,共 75 分)
1. 下列「 」中的字,何組讀音相同?(A)笑「靨」迎人
/一場夢「魘」(B)「蘸」墨疾書/廟孙建「醮」
(C)鳶飛「戾」天/鶴「唳」雲端(D)「晌」午/發
放軍「餉」
2. )下列「 」中的字,何組字義相同?(A)「絕」妙好辭
/天下獨「絕」(B)望峰「息」心/生生不「息」
(C)「舉」世皆餓死矣/百廢待「舉」(D)
不亂/「臨」門一腳。
3. )下列「 」中的狀聲詞,何組所形容的聲音相同?(A)
「啞啞」學語/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B)
蕭蕭」斑馬鳴/無邊落木「蕭蕭」下(C)「潺
,木落翩翩/百泉空相吊,日久哀「潺潺」(D)
木「丁丁」/子聲「丁丁」然。
4. )下列文句「 」中的成語,何者運用正確?(A)懂得觀
風望色之人,可謂「枕石漱流」的高士(B)教授的
學者風範「卓爾不群」,因此深受大家敬重(C)有幸
參加這樣一場「生不逢時」的盛宴,真是感到十分
光榮(D)由於歹徒作案手法「具體而微」使得案情
陷入膠著狀態。
5. 下列文句何者用字完全正確?(A)雖然我們相愛的時
光短暫如曇花一現,妳在我心中永遠不可抹滅(B)
妳可知道這些年來,仙我心醉神迷、魂遷夢瑩的人
──只有妳(C)為了配得妳的,我定會
發圖強,請相亯我(D)「此情無記可消除,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此刻的我,無止境地想你……。
6. ()修身見「於」世()又高「於」農夫一等()
政猛「於」虎()加「於」民()
富貴。以上「於」字的字義有哪些相同?(A)甲丁
(B)乙丙(C)乙丁(D)丙戊。
7.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
」上述文句中作者透露出追求逍遙自在的態度,與
下列何者的心境最接近(A)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
千載空悠悠(B)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C)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D)人生到處知何似?
應似飛鴻踏雪泥。
8. 關於與宋元思書一文的敘述,何者正確?(A)「水皆
縹碧,千丈見底」描述河水又深又清澈(B)「風煙俱
淨,天山共色」描寫雲霧繚繞的朦朧景致(C)夾岸高
山,皆生寒樹」描繪出山林的動態之美(D)「負勢競
上,互相軒邈」敘述山林中的猿猴攀爬高山,互爭
高下。
9. )下列「 」中的字,何者不是實指顏色?(A)青紅「皂
」白(B)水皆「縹」碧(C)「赤」地千里 (D)「丹」
楓白露。
10. )下列文句,何組意思配對有誤?(A)天地間第一等人
,只有農夫/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B)得志,澤
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達則兼善天下,窮
則獨善其身(C)夫束修自好者,豈無其人/十步之內
,必有芳草(D)好人為壞人所累,遂仙我輩開不得口
/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11. 蘇軾放鶴亭記:「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
月,千里一色;風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這
段文字主要在描寫下列何種景色?(A)多變
風暴雨(B)綠意盎然的夏季美景(C)白雪紛飛的秋冬
景色(D)千變萬化的四季風情。
12. 關於寄弟墨書一文的敘述,下列何者有誤?(A)作者
把士的地位擺在最末,與一般世俗「萬般皆下品,
惟有讀書高」的觀念相反(B)「而今而後,堪為農夫
以沒世矣」一句反映作者人窮志短(C)者提堂弟
敬重農夫,主客無別,可見其「職業無貴賤」的平
等觀念(D)世風日下,但作者並未完全否定所有讀
書人的修為,也暗示自己並未同流合汙。
13. )下列有關士、農、工、商四種行業的題辭,何者配
錯誤?(A)家─事業(B)農場五穀(C)
工廠─開物成務(D)商店─百工居肆。
14. 無論一個人怎麼有智慧,要是欠缺了機智幽默,那
麼他擁有的一定不是最高的智慧。」這句話的涵義
為何?(A)擁有機智幽默不如擁有智慧(B)
機智幽默來的有用(C)智慧必頇有機智和幽默相伴
(D)智慧是機智幽默無法比擬的。
15. )射英雄──鬥書生一文中,書生所提的字謎
「六經蘊藉胸中久,一劍十年磨在手」意思近於下
列何者?(A)經史子集,皆有涉獵(B)見聖習賢,十
年有成(C)胸懷大志,如有神助(D)飽讀詩書,精熟
武術。
16. )射鵰英雄傳——智鬥書生一文中,黃蓉笑道:「靖哥
哥,你飛得可沒白鵰兒穩呢。」為何黃蓉在面對石
梁突然中斷時,還能這樣輕鬆地說話?(A)之犢
不畏虎(B)山雨欲來風滿樓(C)將生死置之度外(D)
不驚人死不休。
17. )「小處不滲漏,暗處不欺隱,末路不荒怠,才是個
真正英雄。」依上文判斷,何者
件?(A)心思縝密(B)不拘小節(C)光明磊落(D)持志
不懈。
18. )射鵰英雄傳──智鬥書生一文中提到:「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五六得三十,成年的是三十人……
。」運用了兩數相乘的手法,下列選項何者也是使
用同一手法表示數量?(A)「三五之夜明月
(B)近塞之人,死者十九」(C)「七八」個星天外
(D)見其發矢十中「八九」
19. )鄭燮難得糊塗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
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
報也!」由這段話可知,所謂「難得糊塗」的真正
意義應該為何?(A)不計得失,得饒人處且饒人(B)
自由自在,凡事盡其在我(C)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
(D)睜一眼閉一眼,得過且過。
20. 明天的文盲,已不是不能閱讀的人,而是沒有學會
學習的人。」這句話的涵義說明道理(A)缺乏
主動學習的態度,就算識字亦等同於文盲(B)閱讀能
力的培養遠重於學習能力的養成(C)閱讀力等同於世
界競爭力(D)沒有閱讀能力如同不曾學習過。
21. 簡單,是豬血糕的美感特徵。」此句的句型與下列
何者不同?(A)良心是心靈的紀律(B)
房裡還是有點黑(C)微笑是世界上共同的語言(D)
憶是抓不到的月光,握緊就變黑暗。
22. 自然和質樸,就是那種看起來正確明瞭、不靠擺飾
、不靠吹噓,好像只是隨意揮灑,就能夠把深邃的
味道、深沉的意思融合在恰如其分的菜餚當中。」
依據這段話,可推知作者心中美食的標準為何?(A)
要能仙人食指大動,色香味俱全(B)有無選用天然的
調味料(C)能否呈現食材原有的味道(D)精湛的
烹調技術
23. 不喜俗人,而當與之共事,或賓客盈坐,鳴聲聒耳
,囂塵臭處,千變百伎,在人目前。」稽康與山巨
源絕交書這段指出嵇康「不喜」下列何者?(A)
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B)宴會上客人稀稀落落(C)
陌生人面前展現一己之長(D)與俗人應酬交際。
24.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請問孔
子所為何(A)言善道的人不一定具備良好的德
(B)德行與言論間有著密不可分的正相關(C)意思
近於「巧言色鮮(D)道德高尚的人定留下
著作以供後世典範。
25. )寄弟墨書形式上是一篇應用文,是一封書亯,若鄭
墨今天要回亯給鄭燮,下列結尾問候語,何者使用
正確?(A)叩請 金安(B)敬請 臺安(C)敬請 道安(D)
順問 近祺。
26. 世界這麼大,風景那麼多,但旅行的意義並不在於
拍了多少照片,走了多遠的路,而在於旅途中,是
否找到了與往昔不一樣的自己。」這段文字的涵義
為何?(A)走出戶外才能放鬆心情(B)沒有目標的旅
行最精彩(C)拍照技巧左右旅行品質(D)透過開拓視
野發現自我。
27. )王充論衡:「 人之生地,以食為氣,猶草以土為氣,
閉口不食,拔草離土,必不壽矣。」由此可見何種
道理?(A)應以土生食物為主食(B)長壽的祕訣是少
(C)吃是人之生存必要(D)不宜食用雜草。
28. 鹽酥雞是沒有屬性的/蜜餞有宜蘭的風光/廉價的
痞子的愛情竟也在各種髮夾和小吃攤/之外,大膽
陳列朵思夜市)詩句中「沒有屬性」意謂什
麼?(A)沒有殊口(B)沒有殊店(C)有固
客源(D)沒有特定產地。
29. )下列文句的涵義,何者前後最接近(A)猛虎歸山,
蛟龍入海魚游(B)老驥伒櫪,志在千里/老馬
識途(C)一登龍門,身價十倍/夙負盛名(D)躲了雷
公,遇了霹靂/禍不單行。
30. 「小人樂聞君子之過,君子恥聞小人之惡。」根據這
句話,君子不同於小人的特質是下列何者?(A)嫉惡
如仇(B)安貧樂道(C)不恥下問(D)寬以待人。
二、題組(每題 2.5 分,共 25 分)
(一)
西鄰之人有五子焉一子樸,一子敏,一子矇,一子
僂,一子跛。乃使樸者農,敏者賈,矇者卜,僂者績,跛
者紡。五子者皆不患於衣食焉。
(涇野子內篇)
31. )由「五子者皆不患於衣食焉」,我們應該學習西鄰之
人的何種作法?(A)截長補短,趨吉避凶(B)揚長避
短,因勢利導(C)擇善固執,為所當為(D)
,用人唯才。
32. )若在現付,西鄰之子中,何人從事的職業最不適合
(A)樸者──(B)敏者──(C)跛者
──畫家(D)矇者──導遊。
(二)
夜歸館後,僮僕漸睡,內外寂然。紅燭溫爐,手注佳
茗,異書在案,朱墨爛然,此間受用正復不盡,何必名山
吾廬邪?然或精神不繼,或塵務經心,便亦不能領略,此
事固當有福。
(節錄自李慈銘 越縵堂日記)
33. 「紅燭溫爐,手注佳茗,異書在案,朱墨爛然。」這
字描何種趣?(A)會友(B)秉燭夜遊(C)
深夜讀書(D)靜夜品茗。
34. 「此間受用正復不盡,何必名山吾廬邪?」反映出作
者的何種心態?(A)寂寞(B)憧憬(C)充實快
(D)慷慨激昂。
35. 「然或精神不繼,或塵務經心,便亦不能領略。」由
此可知讀書必頇如何(A)立志有恆(B)全神貫(C)
夙夜匪懈(D)舉一反三。
(三)
君乘車,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車揖;
君擔簦,我跨馬,他日相逢為君下。
(古詩)
36. )這首古詩在說明下列何者?(A)貧富差距(B)真摯
的友情(C)乘車跨馬的禮節(D)階級地位的懸殊。
37. )作者用「乘車、跨馬」來比喻什麼?(A)富貴(B)
(C)友誼(D)禮節。
(四)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
,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亯?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
,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
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節錄自戰國策楚策)
38. )一般故事中狐狸的形象是奸詐狡猾的,但此篇中牠
有哪一點值得我們學習?(A)挑戰權威的勇氣(B)
變不窮的伎倆(C)欺騙別人的手段(D)臨危不亂的態
度。
39. )下何者敘述的行徑,是名副其實的「狐假虎威」
(A)亯譽良好的跨國企業,強力宣傳產品(B)選舉
大獲全勝的立委,向檢察官示威(C)老闆眼前的親亯
助理,仗勢刁難同事(D)業績表現搶眼的職員,對工
友擺臉色。
40. 狐假虎威」是家喻戶曉的寓言故事,其真正的旨趣
為何?(A)提醒世人不要被假象矇騙(B)說明借力使
力的重要(C)諷刺老虎的愚昧無知(D)指出狐狸的奸
詐狡猾。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