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選擇題 (1~20 題每題 3分,21~40 題每題 2分)
1.( )下列「 」中的數字,請問何者是實際數目?
(A)貨比「三」家 (B)「三」國鼎立 (C)說「三」分話 (D)垂涎「三」尺
2.( )「與其變得虛偽,不如學著面對自己的不完美。」這句話旨在說明什麼?
(A)感謝必須真誠,否則淪為虛偽 (B)對自己負責,也要能對別人交代
(C)人生在世,需接受有限的失望與無奈 (D)只要保有夢想,凡事就可能成真
3.( )卡美拉分享他對於「宋詞」的理解,請問下列描述何者錯誤?
(A)詞是宋代文學代表,與漢賦、唐詩、元曲並稱中國四大韻文。
(B)也可稱為「樂府」,因其可伴樂歌唱而作,故稱樂府。
(C)「詞牌」是填詞所用的曲調名,與作品內容密切相關,可看出主旨
(D)詞依字數可分為小令(58 字以內)、中調(59~90 字)、長調(91 字以上)。
4.(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來」描寫意境同於?
(A)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B)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C)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D)春事一溪流水,楊花千點浮萍
5.( )下列選項「 」中的語詞,何者意義前後相同?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為訪天下群雄,令人傷神/平日做事宜慎思自省,「悠悠」之談,切莫多言
(B)淨漢站在自己作品前面,舉目四顧,為之「躊躇」滿志/這案子錯綜複雜,令法官「躊躇」難斷
(C)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看著知秀眼眶含淚,楚楚「可憐」的模樣,實在令人不捨
(D)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工作壓力過大,「不堪」負荷的勝寛,選擇請假,暫別工作崗位
6.( )爸爸問:「如果你有一顆蘋果,再給你三顆,你會有幾顆?」小孩說:「我不知道,學校都用香蕉舉例。」由以上這
段對話可用哪一個詞語形容這個孩子的回答? (A)不知變通 (B)舉一反三 (C)擇善固執 (D)大逆不道。
7.( )以下吳晟
土的詩句,何者可以看出農民傳承先人耕作,克紹箕裘的精神?
(A)赤膊,無關乎瀟灑/赤足,無關乎詩意
(B)也沿著祖先/滴不盡的汗漬/寫上誠誠懇懇的土地。
(C)如果開一些花、結一些果/那是獻上怎樣的感激
(D)不掛刀、不佩劍/也不談經論道說賢話聖
8.(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
故。(陸游
卜算子
詠梅)」本闋詞藉詠梅以抒懷,詞中哪一句最能看出陸游堅守高尚節操的心志?
(A)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B)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C)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D)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9.( )「由此登堂入室,任君步月凌雲。」此副對聯適合用於何種行業?
(A)眼鏡行 (B)燈具店 (C) 鞋店 (D) 布店
10.( )下列各「 」中的字,何組讀音相同?
(A)汗「漬」/沙「磧」 (B)「沏」茶/「砌」磚 (C) 「搏」鬥/束「縛」 (D) 一「闋」/宮「闕」
11.( )下列文句,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A)我們身處於眾說紛芸的社會裡,如何凝聚和諧共識,誠屬不易
(B)這首詩適切地反映出農民與土地深厚的關係,樸茁中見真情。
(C)愛情小說傳達纏綿菲惻的動人情感,使讀者深受感動,久久難以忘懷
(D)看著外敵侵略國家,他請纓報國,盼望能盡一己之力,為國家效力。
12.( )「一顆被挖空心思的心房/天生就想問什麼似的口微張/胸膛上的肋骨一取下後/世間男與女/不由分說/執迷不悟
地敲著我的光頭/真理呼痛/佛曰:『不可說』」此首新詩描繪的主角是?
(A)麥克風 (B)木魚 (C)喇叭 (D)神像
13.( )「獨自莫凭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作者所抒發的愁思與下列文句相同的是?
(A)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B)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C)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D)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14.( )「揮汗『吟哦』自己的『吟哦』,『詠嘆』自己的『詠嘆』」關於此句『』詞性的描述,何者正確?
(A)吟哦的詞性前為名詞,後為動詞 (B)詠嘆的詞性,前為動詞,後為名詞
(C)吟哦與詠嘆用法相同,前為形容詞,後為動詞 (D)吟哦與詠嘆用法相同,前後皆為名詞
15.( )崔勝哲在整理對聯時不慎搞混了上下聯,請問他出錯的是哪一副呢?
(A)山河增秀色,大地播春暉 (B)百年琴瑟好,千載鳳麟祥
(C)妙筆寫春秋,銳眼觀天下 (D)共慶橋遷喜,同吟致富詩
16.( )下列關於本課所選錄的辛棄疾 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文章的分析,下列描述何者正確?
(A)「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指戰火連綿不斷,國力衰微
(B)「天下英雄誰敵手?曹 劉」:藉曹操、劉備凸顯孫權的英雄形象
(C)「生子當如孫仲謀」:期望兒子能繼承己志,成就光復神州大業
(D)旨在感嘆戰亂使得人民流離失所,抒發對太平盛世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