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C)「歷下此亭古,濟南名士多」,稱頌此地歷史悠久,人口眾多
(D)「那荷葉初枯,擦得船嗤嗤價響,那水鳥被人驚起,格格價飛」運用了想像來描寫景物
( )10. 由「搖著串鈴滿街踅了一趟」可看出老殘的職業。假如他想開店執業,下列對聯何者最適合張貼在店門前?
(A)菜根何妨細嚼,肉食未必無謀 (B)雖然毫末技藝,卻是頂上功夫
(C)藏古今學術,聚天地精華 (D)杏林三月茂,橘井四時春
( )11. 對於「駢文」的介紹,下列何者錯誤?
(A)「駢」本指兩匹馬並行,引申有並列之意 (B)句式對偶整齊,且多用典故
(C)講求押韻平仄,詞藻清新樸實 (D)多四字和六字句,又稱「四六文」
( )12.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作者抒發自己身臨奇山異水的感受,一方面讚嘆山高谷
幽,同時也暗喻功名之不可求,寄託淡泊名利的胸懷,其內心的體會與下列何者最相近?
(A)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B)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C)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D)天平山上白雲泉,雲自無心水自閑。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 )13. 「對我們來說,蠻荒與罕無人跡不是恐懼的來源,反而是大自然最引人之處。我們會捍衛、保存這塊土地,使幾乎
已失落的冒險樂趣能重新為人發掘,那不只是身體上的冒險,也是心靈、精神、道德、美學和智識的冒險。這個地
方開放給擁有自由心志的人。」此段文字的含義和下列何者最相近?
(A)大自然能夠啟發身體與內在的冒險精神 (B)自然蠻荒會讓人拋卻人倫與文明的枷鎖
(C)擁有高尚心靈的人才能真正親近大自然 (D)只有深入蠻荒之地才能重獲心靈的自由
( )14. 下列「 」中的同音字,何者字形前後相同?
(A)吐「ㄋㄚˋ」/「ㄋㄚˋ」喊 (B)「ㄊㄧˊ」岸/潰「ㄊㄧˊ」
(C)「ㄔㄨㄛˋ」飲/「ㄔㄨㄛˋ」學 (D)流「ㄊㄤˇ」/「ㄊㄤˇ」若
( )15. 下列「」中的字,何組詞性相同?
(A)紅的火紅,白的「雪」白/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B)當窗理「雲」鬢/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C)夾岸高山,皆生「寒」樹/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D)我們「綠」在景裡,吃定土自然就不怕風吹了/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 )16. 「蹲踞廊下整網置餌的漁人,四處遊走的貓咪,攀爬古牆的葛藤,從任何一個角度攝取,都是傑作。」
上文之意應為何?
(A)淡水之地,物產豐饒 (B)淡水之便,四通八達 (C)淡水之美,俯拾即是 (D)淡水之富,利於謀生
( )17. 下列「 」中詞語的運用,何者正確?
(A)黑羽在操場上快速地「彳亍」著 (B)宮野悠哉地「啜飲」完一杯果汁
(C)「錯落」在桌上的文具相當整齊 (D)赤井不眠不休辛勤地「休憩」著
( )18. 關於臺北‧淡水一文的內容說明,以下何者正確?
(A)文中對淡水地區的描述,兼具自然景物與人文風光
(B)對各色攤販如數家珍,暗示作者對淡水的喜愛源自當地美食
(C)由文末可知作者認為若想深刻體會淡水之美,必須長住當地
(D)以第三人稱的視角寫作,客觀呈現街景樣貌,未有作者的主觀情感
( )19. 古代的字經過時空轉變,至今已成不同的稱呼,例如:「均、庠」是指古代的「大學」。
請判斷下列選項「 」中 的字詞,何者對應完全正確?
(A)曾子殺「彘」:豬 /初生之「犢」不畏虎:小羊
(B)眾「矢」之的:劍/童「叟」無欺:老人
(C)懸梁刺「股」:屁股/夜半不「寐」:睡
(D)三折「肱」成良醫:胳膊/摩頂放「踵」:後腳跟。
( )20. 「我對山水世界的概念和情懷,到目前為止,大抵都是由太魯閣一帶那片豐富的天地塑造出來的」
關於本句話的說明,下列敘述何者最貼近作者意涵?
(A)點明自身對山水世界的概念和情懷來自太魯閣 (B)說明僅有太魯閣的雄偉山脈足以撼動人心
(C)藉由大自然的浩瀚對比人類的渺小 (D) 指出唯有豐富的天地才可塑造人對山水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