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有關《聊齋志異》的敘述,下列何者有誤? (A)「聊齋」是作者的書齋名 (B)「志異」是立志書寫奇異之事 (C)
屬文言短篇小說 (D)內容反映社會現實,寓有諷世之意。 
11.(  )〈大鼠〉一文中,下列何者為獅貓致勝的原因? (A)有初生之犢不畏虎的膽識 (B)以其人之道反制其人 (C)
故布疑陣,擾亂視聽 (D)鬥智不鬥力,善用謀略。 
12.(  )「既而鼠跳擲漸遲,碩腹似喘,蹲地上少休。貓即疾下,爪掬頂毛,口齕首領,輾轉爭持間,貓聲嗚嗚,鼠聲啾啾。
啟扉急視,則鼠首已嚼碎矣。」從這段描述,可看出獅貓所採取的行動,和下列何者相同?(A)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B)
趁火打劫,借刀殺人 (C)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D)調虎離山,聲東擊西。 
13.(  ) 有關〈大鼠〉一文的寫作方式,下列敘述何者分析錯誤?(A)是一篇以第三人稱立場寫成的小說(B)採倒敘法將
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原因放在最後 (C)全文描繪獅貓智鬥大鼠的經過 (D)結論以鼠喻人,啟發若要成功,當沉著
應變,不宜恃強而驕。 
14.(  )「噫!匹夫按劍,何異鼠乎!」句中的「匹夫」與下列何者意思相同?  (A)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日
知錄〉)  (B)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子罕》)  (C)「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蘇軾
 〈
留
侯論〉)  (D)「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左傳
 
桓公十年》)。  
15.(  ) 下列「 」中的注音寫成國字後,何組字形相同?(A)「ㄑㄧㄢˊ」形匿跡╱信仰「ㄑㄧㄢˊ」誠  (B)動「ㄓㄜˊ」
得咎╱淺嘗「ㄓㄜˊ」止  (C)一「ㄓˊ」千金╱各「ㄓˊ」己見  (D)呱呱「ㄉㄨㄛˋ」地╱怠「ㄉㄨㄛˋ」敷衍。 
16.(  )「我的記憶運作得像一面蜘蛛網。不重要的事物,比如風,就讓它們過去;但捕獲的蒼蠅就懸掛在網上加以儲存,
直到我那心智的蜘蛛需要時再吃掉。」這段文字的涵義,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A)記憶應視事物的輕重而有所擇取  (B)
往事如風,既已逝去,就無須記憶  (C)記憶如獵物,運用技巧才能捕獲它  (D)存在腦中的記憶終將隨著時間而消散。 
17.(  )「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這句話的涵義,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A)沉默是金,可免禍從口出  (B)善傾聽者,
聞言必加審查  (C)適時發言,方為人所接受  (D)經常練習,言語方能動聽。 
18. (  )「如果每個人都是特別的,那就沒有一個特別;如果每個人都得到一個獎杯,獎杯就變得毫無意義。生活最甜美的
樂趣,在於承認自己並不特別。」這段文字的涵義,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A) 認真生活才有甜美的樂趣  (B)追逐名利
其實毫無意義  (C)不要強調自己與眾不同  (D)生活樂在發掘他人的特別。 
19. (  ) 「如果有人認為文學是不著塵色的白裳,那是因為他遺忘了『現實』這一件緇衣。崇拜詩聖杜甫的人,不見得讀
得懂『杜詩』,但我們不難想像,當杜甫自外訪友歸來,一進門問他老妻第一句話,也許是:『尚有油鹽否?』」根據文意,
下列何者最符合本文作者的看法?  (A)偉大的詩人也須面對生活中的問題  (B)超脫世俗觀點的文學作品最為動人  (C)
物質生活的滿足與文學創作難以兼顧  (D)杜詩的可貴之處在於以生活瑣事入詩。 
20. (  ) 下列文句皆是《史記》中對歷史人物的論贊,何者並未透露出正面讚許的意味?(A)評藺相如:一奮其氣,威信
敵國,退而讓頗,名重泰山  (B)評韓信: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  (C)評李廣:及死之日,
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  (D)評曹參:為漢相國,清靜極言合道。然百姓離秦之酷後,參與
休息無為,故天下俱稱其美。 
21.(  ) 「知識就是力量,而愚昧常是罪惡的根源。社會結構越來越複雜多變,不再像農業時代那樣單純。善良的人固然無
心為惡,但若不具備起碼的現代知識,便沒有能力理解一般公眾事務,無意中很容易盲從似是而非的流行權威,並替惡事惡
行推波助瀾。」這段文字的涵義,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A)社會結構愈趨複雜,唯有善用知識才能化繁為簡  (B)從公眾
事務中汲取經驗,即能轉化為知識形成力量  (C)知識可以打開心靈之窗,辨明世事,進而去惡從善  (D)知識是頭上的桂
冠,擁有它便可以成為群眾中的領袖。 
22.(  ) 「民有三患:飢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這段文字的觀點,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A)飢寒勞三者極易引發重大疫情  (B)追求物欲的滿足是人類的大敵  (C)民生問題應是為政者關注的焦點  (D)無法
安居樂業的人民必為禍作亂。 
23.(  )「有人說:『壞書如損友,危害甚大』,但更多的情況是好人讀壞書仍是好人,壞人讀好書仍是壞人。」下列何者最
符合這句話所呈現的觀點?  (A)讀書應慎選書籍,以免受到不良影響  (B)書籍的好壞,對於人品的影響實則有限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