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根據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A)「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國恆亡」──意同於「憂勞興國,逸豫亡身」。
(B)「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強調人必須再三考慮,才能有所作為。
(C)「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人們沉溺在聲色犬馬中,才能有所惕勵。
(D)「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活愈貧困的人,將來愈能成大器。
12.下列關於〈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敘述,何者正確?
(A)「困於心,衡於慮」的主語是「別人」,「而後作」的主語是「自己」 (B)「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的主語皆是「自己」 (C)本文運用排比及正反對比的論證方式,增加文章氣勢 (D)文章開頭先舉六位聖賢
成功的事蹟為例,是「開門見山法」。
13.下列關於《論語》和《孟子》兩書的比較,哪些是正確的?
○
甲皆完成於春秋時代 ○
乙《論語》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孟子》則由孟子與其弟子共同編纂
○
丙《論語》篇幅較長,可分成數則短篇故事;《孟子》篇幅短小 ○
丁皆屬於語錄體 ○
戊兩者的篇名與篇章的
思想內容無關。
(A)乙丁戊 (B)乙丙丁 (C)甲乙丙 (D)丙丁戊。
14.「我感覺內臟都在融化,牠的眼神,笑容像一泓清水流入胸腔」(廖鴻基奶油鼻子)這段話傳達人與自然萬物
和諧共處的情懷,下列何者也具有這樣諧樂之趣?
(A)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韋莊) 。
(B) 天寒水鳥自相依,十百為群戲落暉。過盡行人都不起,忽聞水響一齊飛(秦觀) 。
(C)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
(D)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深知身在情常在,悵望江頭江水聲(李商隱) 。
15.關於〈傘季〉的文意,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雨季即傘季。」為本文首句,用「開門見山法」達到點題效果 (B)「這許多曇花一現的傘,因為來去
匆匆,在回憶的幻影中顯得特別美麗,就連那雨也變得格外可戀。」形容作者喜新厭舊的習慣 (C)作者引用
蘇三的唱詞「三萬六千兩一旦化為灰塵」形容自己老是掉傘、買傘的揮霍之情 (D)「遐想也許在下個街角,
會迎面撞見尋覓愛情的白蛇娘子和小青」表現作者的想像力。
16.周芬伶在〈傘季〉中提到:「撐著它(油紙傘),可以聽雨聲,可以觀雨景,可以遐想……」這種心境與蓉
子的〈傘〉何句相呼應?
(A)以蝙蝠弧形的雙翼,連成一個無懈可擊的圓 (B)一傘在握,開闔自如,闔則為竿為杖,開則為花為亭 (C)
各種顏色的傘是載花的樹,而且能夠行走 (D)頂著單純兒歌的透明音符,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
17.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下列古今人物的經歷,哪一個人可以印證這個道理?
(A)曹操:赤壁大戰之前,大宴群臣,橫槊賦詩,氣吞萬里,不可一世。
(B)杏林子:因病在家自學,卻不怨天尤人,寫書鼓勵讀者,成為著名作家。
(C)王羲之:性情瀟灑自然,毫不做作,坦腹東床,抱得美人歸。
(D)徐志摩:遊學歐美,在風光優美的康橋寫下浪漫迷人不朽的詩文。
18.《鯨生鯨世》書名取自「今生今世」的諧音,下列何者沒有用到這樣的修辭法?
(A)2020520,愛你愛你我愛你 (B)打破碗時,要念碎碎平安。
(C)那位補教界名師一向是因財施教 (D)經理提出男職員全部輪值夜班的方案,果然引起了公憤。
19.下列文句「」中的成語皆源於孟子,何者使用最恰當?
(A)父親在外「一暴十寒」,只為了給家人安穩的生活。
(B)因應多元時代,學習上更要有「一傅眾咻」的態度。
(C)在講求個人主義的時代,能有「拔一毛而利天下」的想法,實屬難得。
(D)教育的目的在「揠苗助長」,幫助學生身心健全成長。
20.「看花兒跌落時是否摔疼了?」句中將「花兒」擬作人跌落,會摔「疼」。下列選項中,何者也是賦予物有
人的特質?
(A)三萬六千兩一旦化為灰塵 (B)我覺得是五匹駿馬在船頭拉車開路
(C)又像是刀鋒刮在凹凸不平的玻璃上 (D)花在雨中凋零,輾為塵化為泥,活得燦爛,死得淒涼。
四、文意測驗:(每題 2分,20%)
1.古羅馬諺語:「誰想吃果仁,誰就必須砸開堅殼。」這句話的意思是指什麼?
(A)想要嘗到成功滋味,就必須付出心血 (B)想要成功的最好途徑就是一步登天 (C)遵守古人教誨,墨守成
規才能出頭 (D)勤儉才能持家,奢華易致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