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1. 本文第二段:「賈伯斯的iphone從外觀設計到內在個性,其實深受日式庭園的影響」,根據上下文的情境判斷,句
中所謂的日式庭園景致最不可能為下列何者?
(A) 庭園中的石頭會有三塊排列,叫三尊石。通常中間那塊代表釋迦牟尼佛,兩側為文殊、普賢菩薩(B) 庭園中
的流水,多採取曲折的細流,是因為要讓人明曉追尋浩瀚背後需要涓滴細流的原則 (C) 庭園美學概念源自中國的
外顯觀念,比如金閣寺屋瓦的金光閃閃,是一種形式上的美 (D) 借景庭園外的植物景觀乃是精心安排,但卻要讓
人感覺這一切是與自然相融一體的概念
( )2. 枯山水是京都名園中深具特色的要素之一,根據本文所述,「枯山水」為何? (A) 用文學體來形容,枯山水像
是庭園世界中的散文,僅以石、沙和大量的松樹,展現出美景 (B)京都大學教授小野健吉認為,枯山水是結合禪
與水墨畫的表現藝術而來 (C)日本以前的詩人們在接見賓客時,為了顯現自身修養,在戶外裝飾不需使用水的盆
栽,即為枯山水 (D)京都枯山水的代表作為:金閣寺庭園、龍安寺石庭和南禪寺方丈庭園。
( )3. 關於本文寫作手法,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第一段作者先運用設問法中的提問,先假設問題,激發讀者疑惑,再說出答案。有凸顯論點、啟發思考的效用
(B) 第二、三段運用舉例法,其目的為使讀者對日本庭園強調簡約設計、觀照內心的思想有深刻的認識 (C) 第
三段總述日式庭園,以「自然風景的縮小和再構成為切入點」,透過第四、五、六、七、八段的分述來說明水、石
、植栽、景物四大要素來進行人內心的啓發 (D)第八段使用對比方式,引領讀者比較枯山水與中國水墨畫之區別
,並強調兩者與禪宗有著同中求異的精神。
【題組二】
( )4. 下列文句中的「之」字,何者與「后稷『之』興,在陶唐﹑虞﹑夏『之』際,皆有令德」同為助詞?
(A) 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 (B) 居期而生子,以為不詳,棄「之」隘巷 (C) 棄為兒時,屹如巨
人「之」志 (D) 宜穀者稼穡焉,民皆法則「之」。
( )5. 根據首段內容,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描述后稷得名棄的來龍去脈 (B) 姜原與巨人相愛,生下棄的過程
(C) 棄是神的化身,故馬牛飛鳥都來保謢他 (D) 描寫居期而生子必為不祥之兆,因而丟棄的事。
( )6. 根據本文內容,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 后稷從小就喜愛與農事相關的事物 (B) 得名后稷是從堯舉任棄為農師
開始 (C) 有邰氏女姜原之子與帝嚳應無血緣關係 (D) 雖為史書,但文句中不時有神話色彩的影子。
【題組三】
我從孩提時就喜歡畫圖。同學中沒有人比得上我,但我最喜歡的畫圖,卻被一個叫志村的少年給搶先了。志村的皮膚白
皙,溫順得像個女孩。我雖然也算是美少年,但卻爭強好勝又喜歡吵架,因此,我在學校的人緣很差。
我覺得大家故意讚美志村的圖畫第一,是想挫我岡本的銳氣。即使我畫得再好,也不會有人褒獎,所以,少年的我非
常怨恨他的廣受歡迎。某日,學校舉行展覽會,我為了和志村拚個高下,刻意畫了一個很大的馬頭側面。這個題材相信是
一般少年應付不來的。我每天回家都關在房間裡看書臨摹,甚至不自量力的嘗試實物寫生。我相信,這次畫得比之前要好
很多,甚至連志村以前的畫作也無出其右,就算老師和同學再不公平,這次的展覽我鐵定可以獲得大勝。
展覽會當天,展覽室並排懸掛著兩幅大畫,前面擠滿了觀看的人。我一看到志村的畫,嚇了一大跳。他居然畫的是哥
倫布肖像,而且還是用粉彩筆作畫!我的馬頭跟滿臉鬍鬚的哥倫布,簡直無法相提並論,那些原本就崇拜志村的傢伙,看
得直歡呼:「馬固然好,哥倫布更勝一籌啊!」
我奔出學校大門,懊惱、羞憤的心情,使我的淚水無法遏抑。我跑到河灘,撲倒在草叢中,捶胸頓足的大哭。哭鬧一
陣後,突然間,我興起一個念頭:對了,我也用粉彩筆畫畫看。
於是我立刻趕回家,跑去買了粉彩筆,然後帶著畫板出門。來到河邊,第一個念頭是畫水車。我沿著河堤往上游走,
想從對岸畫它。走到堤岸下河灘的草原時,赫然發現志村,他專心作畫,似乎沒有察覺我的靠近。
志村正全心作畫,上半身露出草叢,畫板靠在屈起的膝蓋上。河柳的陰影打後方籠罩著他的全身,陽光透過樹葉縫隙
,淡淡灑在他白皙的面頰和肩膀。這景象倒也有趣,就來畫他吧。於是我坐下來,把志村當作寫生的對象。讓我驚訝的是
,當我揮筆作畫時,居然把早先憎恨志村的心思拋諸腦後。
從那天起,我們變成好朋友,一起上學,一起帶著畫板到山野寫生。過不久,我們到縣城讀中學,必須到學校寄宿。
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為帝嚳元妃。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
如孕者。居期○1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過者皆辟不踐;徙置之林中,適會山林多人,遷之;而棄渠中冰
上,飛鳥以其翼覆薦○2之。姜原以為神,遂收養長之。初欲棄之,因名曰棄。
棄為兒時,屹○3如巨人之志。其游戲,好種樹麻、菽○4,麻、菽美。及為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穀者稼
穡○5焉,民皆法則之。帝堯聞之,舉棄為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棄,黎民始飢,爾后稷播時百穀。」
封棄於邰,號曰后稷,別姓姬氏。后稷之興,在陶唐﹑虞﹑夏之際,皆有令德。 (司馬遷《史記・周本紀》)
○
1期:音ㄐㄧ,一週年。
○2覆薦:覆蓋鋪墊。
○3屹:高聳的樣子。
○4菽:豆類的總稱。
○5稼穡:音ㄐㄧㄚˋ ㄙㄜˋ,農事的總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