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共 4頁
12. 有關於〈深藍的憂鬱〉與〈替代死刑〉的敘述,以下何者正確? (A)兩篇文章都採用第三人稱的敘述
(B)兩篇文章皆為科幻極短篇小說 (C)深藍的憂鬱表現出人類的智慧終究勝過人工智慧 (D)替代死刑對
於從前野蠻的種種死刑方式皆有詳細的描述。
13. 下列有關各課課文的敘述,何者有誤?(A) 〈為學一首示子姪〉全文緊扣「力學不倦」立說,並舉
蜀鄙二僧為例,證明肯努力終能成功(B)〈來到部落的文明〉作者瓦歷斯‧諾幹因對部落傳統文化逐
漸消逝感到憂心,故對現代文明的入侵、部落價值觀的改變提出強烈控訴(C)〈空城計〉一文節選自
《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 D)〈深藍的憂鬱〉和〈替代死刑〉皆
屬極短篇科幻小說,除了科幻情節的描述,也蘊含對人性與社會議題的探討,頗有發人深省之處。
14. 下列有關〈為學一首示子姪〉的說明,何者有誤?(A)題目中的「一首」,是指一篇首尾完整的詩
文;「示」是教導、指示之意(B)作者認為一般人易犯「自恃聰敏而不學」的毛病,不肯踏實努力,
故藉此文提出忠告(C)文章採「實例故事法」開頭,先舉蜀鄙二僧的故事,再進行說明與結論(D)
全文布局穩健,說理明暢,尤其善用「映襯」手法,以凸顯主旨。
15. 下列〈為學一首示子姪〉中的文句,何者論點與其他三者不同?(A)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
者亦易矣。(B)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C)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
也。」(D)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自立者也。
16. 下列有關〈來到部落的文明〉文字說明,何者有誤?(A)那時候城市文明還畏畏縮縮地不敢闖進部落
──當時原住民大多仍保有原來的生活方式(B)文明的臉長什麼樣子,我們也一直没認清楚它的底細
──族人對都市文明普遍認識不清(C)誰也不知道文明是怎麼闖進部落的──點出文明來勢洶洶
(D)想到童年的夢想,似乎是文明的腳步也追不回來的──作者終於覺悟自己的童年夢想實在跟不上
時代腳步。
17. 根據〈來到部落的文明〉一文所述,老獵人巴尚‧達努從來都不喜歡城市文明的奇異,仍然堅持傳統
的生活方式,最有可能的理由為何?(A)族人不想再與他分享獵得的山肉(B)懷念以往「以物易
物」的傳統生活方式(C)電動玩具讓泰雅的孩子逐漸遠離自然,對森林不再感到好奇(D)上山前觀
察西麗克鳥行徑的作法遭族人恥笑。
18. 「在外面讀書的孩子開始耳語都市文明的奇異世界,二十層的高樓說得比八雅鞍部山脈還要高……;
有人看到電視上出現的歌星在都會大廈活生生演唱,這樣的消息似乎比獵人捕到山豬還令人興奮。」
可見部分泰雅人對現代文明抱持何種態度?(A)驚奇和敬畏(B)嚮往和崇拜(C)揶揄和嘲諷(D)
懷念和慨嘆。
19. 「孩子,給你一個名字/讓你知道雄偉的父親/一如我的名字有你驕傲的祖父/你孩子的名字也將連接
你。」瓦歷斯‧諾幹此詩表達了泰雅族的何種傳統?(A)追本溯源的執著(B)父子聯名的制度(C)
人死留名的心願(D)青出於藍的期許。
20. 下列有關《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敍述,何者正確?(A)《三國志》以蜀漢為東漢的正統傳承,
對劉備、孔明極為推崇(B)《三國演義》以曹魏為正統,對曹操、周瑜等人有較多正面的描寫(C)由
於《三國志》深植人心,孔明的足智多謀、關羽的赤膽忠心、周瑜的器小善嫉、曹操的奸險狡詐遂成
為大家熟悉的一張張臉譜(D)《三國演義》有些情節擷取《三國志》內容,但有部分是羅貫中根據野
史及民間傳說等加以渲染而成的。
21. 下列有關〈空城計〉的寫作手法分析,何者有誤?(A)屬「記人」類記敘文,採第三人稱立場寫作
(B)依故事情節發展先後敘寫,為順敘法(C)穿插對話,使人物栩栩如生,增加故事真實感(D)善
用對比及懸疑手法營造高潮,張力十足。
22. 〈空城計〉中,孔明空城計得以成功的原因為何?(A)將士用命,以寡擊眾(B)身先士卒,激勵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