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興國中 111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三次段考國文科試題卷
二年級__班__號 姓名:______
一、注音國字:10%
1.「ㄩˊ」論 2.編「ㄗㄨㄢˇ」 3.輪「ㄎㄨㄛˋ」4.「ㄋㄧˋ」稱
5.風「ㄇㄧˇ」6.「憎」恨 7.「癖」好 8.「錙」銖 9.「撇」開 10.「恫」嚇
二、解釋:20%
1.蹕 2.塵緣 3.著書立說 4.凋零的心 5.積沙成塔
6.從容自如 7.捶胸頓足 8.目眩神迷 9.天下之「平」 10.獨占鰲頭
三、文意理解:40%
1.為表示恭敬、尊重,不直接稱呼對方的用詞,稱為敬稱詞;為表示謙遜的自稱之詞,則稱為謙稱詞。下
列「 」中的詞語,何者使用正確? (A)我們這幾個大學同學裡,只有「陛下」的成就最好──不到
三十歲,就已是一家大公司的老闆了。 (B)「在下」資質愚魯,還請先生不吝賜教。 (C)難得巧遇你
這許久不見的老同學,今晚就請到「貴舍」一聚,讓我們把酒言歡話當年吧! (D) 商鞅對秦孝公說:
「太子『閣下』犯法,應該與庶民同罪,接受國法的審判。」
2.有一些詞語於不同的地方使用,往往會有不同的意義,形成同詞異義的情形。下列「 」中的詞語,何
組意思相同? (A)「出入」公共場所,要注意安全/他的話和事實「出入」甚多 (B) 小花唱片大
賣,真是「風光」/奧萬大的「風光」明媚,引人入勝。 (C)民安所錯其「手足」/小豬和小馬情同
「手足」 (D) 男友的劈腿讓她「方寸」大亂/如何取捨,全在於你「方寸」之間。
3.司馬遷善用對話刻畫人物形象。如「縣人來,聞蹕,匿橋下。久之,以為行已過,即出,見乘輿車騎即
走耳。」即以縣人的自白,敘述事件始末,呈現人物形象。下列關於這段對話的解析,何者錯誤?
(A)以迫促、簡短的語氣,呈現縣人誠惶誠恐、緊張害怕的表情 (B) 使縣人其情可憫的形象,躍然紙
上 (C) 「見乘輿車騎即走耳」最能顯出縣人的犯意,乃是看到皇帝車駕,便跑上前去 (D)司馬遷掌握
了「氣急則辭促」的原則,烘托出縣人的心理狀態。
4.下列選項「 」中的字,何者詞性前後不同? (A)廷尉奏「當」/而廷尉乃「當」之罰金 (B)「是」
法不信於民也/大丈夫當如「是」也 (C)今既「下」廷尉/煙花三月「下」揚州 (D)而廷尉乃當
「之」罰金/屬「之」廷尉。
5.「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傾而天下用法皆為輕重。」這段話意近於下列哪個道理? (A)近朱者赤,近墨
者黑 (B)水可以載舟,亦可以覆舟 (C)上梁不正下梁歪 (D)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6.「臺灣大學為紀念前校長傅斯年的貢獻,特地在校內鑄造一座傅鐘,於每節上下課均會敲二十一響來提
醒師生時間。然而,為何是二十一響呢?這是源於傅校長的名言:『一天只有二十一小時,剩下三個小
時是用來沉思的。』每當悠揚的鐘聲迴盪在校園內,似乎在提醒著師生要牢記校長的教誨。」請問傅校
長所說的話,其用意為何? (A)期許學生要在不疑處有疑,才能突破思考框架 (B)期望學生要恪守應有
分際,待人處世不可自滿 (C)鼓勵學生要勇於提出己見,進而創造獨特的價值 (D) 勉勵學生不僅善用
時間,也須要保有思考的時間。
7.「是那樣萬般無奈的凝視 / 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 / 就把祝福別在襟上吧/ 而明日 / 明
日又隔天涯。」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與下列何者最相近? (A) 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 (B) 情人怨
遙夜,竟夕起相思 (C)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D) 此物何足貢,但感別經時。
8. 有一種蟬白天出生到晚上就死了,牠應該最能體會 的真諦;相對於人生百年,在超脫三界外的
神仙世界中,用他們那無盡無量的壽命來看人生,必覺得人的生命也像那朝蟬般一樣短促。什麼富貴功
名,什麼家庭幸福,都只是鏡花水月而已,所以古今中外才有這麼多有智慧有根基的人,要把紅塵拋,
入山尋仙訪道去。」根據上文, 處應填入何者最恰當? (A)樹倒猢猻散 (B) 天生我材必有
用 (C)死有輕於鴻毛 (D)一日難再晨。
9. 劉向曾謂:「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其意旨與下列哪位學者所言最不相近?
(A)司馬光:「學者貴於行之,而不貴於知之。」 (B)王陽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C)孔
子:「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D)荀子:「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10. 根據畫的哀傷一文,岡本所感受到的「哀傷」與下列何者最相近? (A)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
相識 (B)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C)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D)勸君更進一
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