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C)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D)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8.「量詞」指的是表達計量單位的詞,生活中廣為運用,如:一「張」紙、一「本」書等。請問下列何者不是量詞? 
(A)我們今天去參觀的億「載」金城是臺南市著名的古蹟 
(B)宴會上,酒過三「巡」後,主客的臉頰都已微微泛紅 
(C)這件事情發生得太突然,我們一「時」間還無法反應過來 
(D)大雄是個說話毫不負責的人,你千萬不要聽他的一「派」胡言                                         (續下頁) 
(   )9.外來語是由別種語言吸收而來的詞語,常見有音譯、意譯,或是音意兼譯,使語言更加多采多姿。請問下列選項中, 
何者不屬於外來語? 
(A)復仇者的結局竟然是鋼鐵人死亡,是在「哈囉」 
(B)每次班納博士只要「森七七」時,就會變身為綠巨人浩克 
(C)終極之戰結束後,復仇者們都需要一套全身的「馬殺雞」來放鬆疲憊的肌肉 
(D)美國隊長最後選擇回到過去,當他再與其他人見面時,已經是個「歐吉桑」了 
(   )10.「轉品」是一種詞性改變的修辭法,如:「貧者語於富者」中的「語」,由名詞轉為動詞,取「告訴」之意。請問, 
 下列各選項的引號中,何字未使用轉品的修辭法? 
(A)「花」容失色     (B)名「花」有主 (C)巧語「花」言  (D)紫薇久「花」 
(   )11.幾位同學在上過〈為學一首示子姪〉的課後,互相討論剛才的上課內容,請問下列何者的理解正確呢? 
(A)跳跳虎:「我的翻譯筆記寫『吾資之昏,不逮人也』的意思是,我的資質昏昧,跟別人差不多。」 
(B)維尼:「老師說:『子何恃而往?』這句的語氣中,大概能推論這兩個和尚互相看不起對方。」 
(C)小豬:「從『蜀之鄙有二僧』這個句子裡判斷,因為這兩個和尚個性卑鄙,作者是要當作反面例證。」 
(D)小荳:「聽完『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這句話,讓我相信天生的資質並不能決定是否會成功。」 
(   )12.關於〈聲音鐘〉一文的說明,下列何者正確? 
(A)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及的聲音鐘,全部都是關於美食叫賣聲 
(B)從文章中可以得知,作者一直習慣於生活當中的各種聲音鐘 
(C)從各式各樣的聲音鐘傳來,作者可從中得知年、月、日等資訊 
(D)本文取名〈聲音鐘〉,是因為小販叫賣聲的出現時間,就像時鐘一樣準確                   (題目未完,請續下頁) 
(   )13.從〈為學一首示子姪〉文中,作者彭端淑對於「昏庸聰敏」與「成功與否的結果」看法為何? 
(A)昏庸可限而聰敏可恃       (B)昏庸不可限而聰敏可恃 
(C)昏庸不可限而聰敏不可恃  (D)昏庸可限而聰敏不可恃 
(   )14.「代詞」指代替名詞或名詞短語的形式詞,在文學中往往大量被使用。請問,下列何者的代詞解讀不正確? 
(A)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指牡丹 
(B)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指自己的 
(C)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於民也─指罪刑 
(D)今所乘「者」,日不過數升,而秣不擇粟,飲不擇泉─指馬 
(   )15.讀完〈為學一首示子姪〉後,你認為作者彭端淑舉貧富二僧之例,所想表達的概念,與下列何者相近? 
(A)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資治通鑑》                   (B)光景不待人,須臾髮成絲─李白《相逢行》 
(C)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格言聯璧》 (D)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自誇口─《警世通言》 
(   )16.文言裡有時將賓語提到述語之前,中間常加「之」或「是」等結構助詞,本身並無意義,如:「菊之愛」,指的是
「愛菊(之人)」。請問,從下列選項的解釋中來判斷,何者的句型結構與之不同? 
 (A)一室之不治  (B)吾欲之南海  (C)句讀之不知  (D)汝何罪之有 
(   )17.〈聲音鐘〉一文提到:「……日子安靜地像掛在壁上的月曆。時間的推移總是默默地在不知不覺中進行……」這段文
字的解讀意近於何者? 
(A)意近於:「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B)意近於:「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C)意近於:「少年辛苦終事成,莫向光陰惰寸功。」 
(D)意近於:「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   )18.「推論」是根據文章前後文的線索,找出作者沒有直接寫在文中的資訊。請根據學過的課文判斷,下列括號中哪位
學生的推論補充筆記正確? 
(A)美環:「聲中如告訴(那些不孝的人們),未盡反哺心。」 
(B)花輪:「 久之,以為行已過,(皇帝的車馬)即出,見乘輿車騎即走。」 
(C)豬太郎:「 自午至酉,猶可二百里,(駑馬)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無事然。」 
(D)小丸子:「 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去南海一事)告富者,富者有慚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