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土民情-社區風光】
一、學習主題:1.認識居住社區的道路分布及不同區塊(建築、農田…)的相對位置。
2.實際踏查每日居住的環境,並能在心中內化成生活樣貌。
二、教學對象:三年級學生
三、教學節數:5節(結合資訊課程1節)
四、設計理念:藉由自由發表及google map 街景地圖搜尋,讓孩子在腦海中構織出居住社區的生活樣貌;並透過實際踏查讓孩子直接親近社區,最後能實際畫出社區地圖。
五、教學目標:1.能認識社區的主要道路及主要建築。
2.說出自己家與學校的相對位置。
3.能實際利用google map 街景地圖搜尋社區環境樣貌。
4.社區踏查時能仔細觀察所見。
5.可以小組分工繪製出社區生活地圖。
六、能力指標:
社 1-2-7說出鄉土的交通狀況,並說明這些交通狀況與生活的關係。
社 1-2-8-9 覺察生活空間的形態具有地區性差異。
社 1-2-4-10測量距離、估算面積並使用符號繪製簡略平面地圖。
社 2-2-2-2認識居住城鎮(縣市鄉鎮)的古蹟或考古發掘,並欣賞地方民俗之美。
七、教學資源:學生電腦、社區踏查學習單、海報繪製用具。
八、教學流程
活動項目 | 活 動 內 容 | 節 次 |
田寮風情畫-社區生活探索 | 藉由提問,讓學生發表日常生活所體察之社區生活環境,並能利用網路資源google map搜尋社區地圖的相關資訊。 | 1 (配合資訊課程) |
社區公園健行 | 教師以實際踏查配合學習單方式,引導學生觀察社區景物,並能將所見物件分類、記錄其分布。 | 2 |
繪製社區地圖 | 就上述活動內容將所見所聞繪製成社區地圖,並能標記出社區主要建設(商店、共同活動空間、道路、農田…)及交通方向。 | 2 |
九、教學評量
評量方式
1.口語評量:學生是否能回答教師提問並完整表達想法。
2.實作評量:實際產出課程活動設計之作品、教學活動結束後能清楚說明學習成果。
十、活動設計:
活動內容 | 說 明 (含教學策略) | 教學 時間 | 運用的 教學資源 | 指導要點 注意事項 (評量方式) |
1.我家在哪裡 2.社區尋寶趣 3.社區大富翁 | 【引起動機】 教師提問:(設定班上某位學生住家)從學校大門口出去右轉,遇到新興路再左轉,走了5分鐘後會到誰家呢? 【發展活動】 1.學生發表從家中到學校的路線,並說明在路程中會遇見什麼社區景物。 2.學生發表假日時去同學家玩會行經的路線,以及在路程中看見的社區景物。 3.教師提問: A平時想喝飲料時會去哪裡購買? B陪阿公阿嬤去社區廟宇拜拜要怎麼走? C腳踏車壞掉時要去哪裡修? D沿著學校四周走一圈,分別會走在什麼路上? 統整社區生活環境及社區主要建設。 【綜合活動】 引導學生利用google map搜尋社區地圖,並利用街景服務將下次課程要社區踏查的部分虛擬預走一次。 【引起動機】 教師發下社區尋寶圖,並說明待會社區踏查途中所要注意事項,並請學生將所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填入地圖中。 【發展活動】 1.帶領學生實際社區踏查並記錄所見。 2.注意學生身體狀況及水分補充。 3.路線由龍鳳寺出發,行經大新路轉新興 路,走至社區公園後折返。 4.過程可在教師欲引導的點設計提示卡,讓學生拿到提示卡後猜測下一行經的關卡(社區景物),以增加學生學習興趣。 【綜合活動】 小組完成社區尋寶圖內容之記錄,並分享過程心得。 【引起動機】 回顧上次課程活動的社區尋寶圖,讓學生發表各社區景點的功能、相對位置…等資訊。 【發展活動】 1.因社區踏查路線沿新興社區主要道路-新興路往返,行經區域為長方形分佈,因此請學生將社區地圖設計成大富翁地圖,將上次所見繪製出來。 2.引導學生將命運、機會卡設計符合社區景物之內容。 3.主要地圖外,可延伸繪出其他道路及景點分佈。 【綜合活動】 1.小組社區大富翁地圖完成後與同學分享成果,並說明設計概念。 2.分組實際進行大富翁遊戲,加深學生印象。 -----------課程結束----------- | 3 min 20 min 17 min 5 min 60 min 15 min 10 min 45 min 15 min | 社區地圖 學生電腦 學習單 學習單 海報紙、勞作用具 | 口語評量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實作評量 實作評量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