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數學A課程調整及教學目標

格式
pdf
大小
424.73 KB
頁數
28
作者
SPEC-325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1-08-06,离现在 14 81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PDF 加载中...
background image

二、數學領域(Mathematics Field)  

(一)普通課程調整 

 

1.數學 A(Mathematics A)  

 

表 1-37  數學 A 科目大要 

學分數:8(2/2/2/2) 
建議開課學期:第一、二學年第一、二學期 

調整應用說明 

本科目目標在於使學生(1)能熟練多項式、指數、對

數的運算及相關之估算、(2)認識簡單函數、(3)面對問題
能做數學的猜測並能以此猜測進行探究、(4)能將數學知
識與具體世界做連結、(5)能應用基本數學解決實際的問
題、(6)能正確、流暢地利用口語或文字表達解題想法、
(7)能應用科學計算器與軟體來解決職業群中的實務問
題等。 

本科目之主要內容包含:(1)直線方程式、(2)三角函

數及其應用、(3)向量、(4)式的運算、(5)指數與對數及
其運算、(6)不等式及其應用、(7)圓與直線、(8)數列與
級數、(9)排列組合、(10)機率與統計等。 

本科目之教學方法宜兼重教師課堂講授及學生習

作練習,其中註記★之內容應補充使用計算器、電腦軟
體(如:試算表)解決相關問題之操作說明,課堂練習、
指定習題、評量時亦應允許學生使用計算器或電腦軟體
求值與作圖,不宜要求學生以筆算方式處理繁複數值的
計算。 

下表提供各單元內容綱要之分配時數與實施學年

學期之建議,實際授課時得依課程銜接與學生學習之需
要彈性調整。

 

1.對認知功能輕微缺損學

生,可視學生學習狀況,去
除需要進一步探究的目標
或在教師協助下進行探究。

2.主要目標調整包括:將複雜

運算改為簡單運算、著重數
學知識之生活應用、提供數
學公式以協助解題、使用計
算機解決較耗時的計算過
程。 

3.主要內容參考六、教材大綱

調整應用說明。 

4.教學方法如原課綱所述,唯

在課堂練習、寫習題或評量
中,建議讓學生使用計算器
以減輕運算負擔。 

 

表 1-38  數學 A 教學綱要 

一、科目名稱:數學 A(Mathematics A) 

二、科目屬性:一般科目 

調整應用說明 

三、學分數:8(2/2/2/2) 

四、先修科目:無 
五、課程目標: 

(一)引導學生瞭解數學概念與函數圖形,增進學生

的基本數學知識。 

(二)培養學生基本演算與識圖能力,以應用於解決

日常實際問題及未來工作領域內實務問題。 

(三)訓練學生運用電算器與電腦軟體解決日常實

際問題及未來工作領域內實務問題。 

(四)增強學生基礎應用能力,以培養學生未來就

業、繼續進修、自我發展的能力。 

1.必修學分數可調整為 4-8

節,每學期至少 1 學分。 

2.可視學生 IEP 之訂定,規劃

彈性時間,提供每週 1~3 節
之補救教學。 

3.其他大致不需調整。 

 

87

background image

表 1-38  數學 A 教學綱要(續上表 1-38) 

六、教材大綱: 

單元
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
節數 

備註 

調整應用說明 

1.直
線方
程式 

1-1 直角坐標
1-2 距離公式
1-3 分點坐標
1-4 直線的斜

率與方程
式。 

第一學年
第一學期
本單元宜
複習線型
函數與二
次函數的
坐標圖
形。 

1.1-1 及 1-2 主要是複習國中階段已學習的內

容。先回憶基本概念及距離公式,再視學生
程度及課堂時間決定是否更詳細複習,以減
少陌生感。 

2.1-3 分點坐標部分只引導辨識基本的分點公

式,不要太強調比例式的變化。 

3.1-4 先複習國中直線方程式的描點畫圖,再引

導辨識直線的斜角、斜率的定義。其它直線
的方程式部份視學生吸收程度再作刪減。若
時間允許且學生反應佳,就複習二元一次聯
立方程式的解法,求兩直線交點。 

2.三
角函
數及
其應
用 

2-1 有向角及

其度量。

2-2 三角函數

的定義與
圖形★。

2-3 三角函數

的應用。

28 

 

1.2-1 引導辨識兩種度量角的單位,再代入有

向角的概念。之後三角函數部份盡量避免
使用到弧度。 

2.2-2 由直角三角形三邊的比值引入三角函

數,盡量放慢教學速度。介紹幾個特別角
的三角函數值,視情況三角函數的圖形部
分可省略。 

3.2-3 引導辨識幾個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長

比,要使用超過兩次三角函數或三角形比
的類型可省略。 

3.向

量 

3-1 向量的意義
3-2 向量的加減

與實數積。

3-3 向量的內積

與夾角。 

3-4 點到直線距

離。

 

第一學
年第二
學期 

1.3-1 及 3-2 引導辨識基本向量的意義及完成

簡單運算。 

2.3-3 由生活中的例子引導辨識向量的夾角

和內積,並給公式進行內積的運算。 

3.3-4 在給定點到直線距離公式情況下完成

計算。 

4.式
的運
算 

4-1 多項式的

四則運算

4-2 餘式與因

式定理。

4-3 多項方程

式。 

18 

多項方程
式部分以
能分解成
一次或二
次因式乘
積之問題
為限。 

1.4-1 多項式四則運算要從複習國中數學的部

份引入,讓學生有熟悉感。 

2.4-2 及 4-3 多項式的係數盡量避免有出現太

多根號,運算及代入時數字也不要太過複
雜。 

5.指
數與
對數
及其

5-1 指數與對數

及其運算的
意義。 

5-2 指數函數及

其圖形★。

10 

 

1.5-1 引導辨識指數及對數的定義,並練習基

本運算。 

2.5-2 及 5-3 對於指對數的函數,以描點的方

法畫出大略的圖形,但對於有變化的函數

 

88

background image

運算 

5-3 對數函數及

其圖形★。

5-4 常用對數與

其應用★。

圖形則省略。 

3.5-4 對較複雜的計算建議以計算機輔助,讓

學生能大略知道對數應用方法。 

6.不
等式
及其
應用 

6-1 一元二次

不等式。

6-2 二元一次

不等式的
圖形。 

6-3 線性規

劃。 

20 

第二學
年第一
學期 

1.6-1 複習因式分解,會利用數線標出一元二

次不等式圖解對應的範圍。 

2.6-2 複習描點畫直線,並引導辨識二元一次

不等式圖解範圍。聯立不等式的條件不要
超過三個。 

3.6-3 利用表格列出題目條件,再畫出可解區

域。題目條件要明確,避免數字太大或限
制條件太多。 

4.

必要時可以提供方格紙輔助繪圖

 

7.圓
與直
線 

7-1 圓方程式
7-2 圓與直線

的關係。

 

1.7-1 要能從圓的標準式中看出圓心、半徑。

由配方將一般式整理成標準式的部份,可
視情況省略。 

2.7-2 先複習點(圓心)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在

給公式的情況下,利用圖示講解判斷直線
與圓的關係。 

8.數
列與
級數 

8-1 等差數列與

等差級數。

8-2 等比數列與

等比級數。

應強調將
數列規律
以一般式
表示的操
作。 

1.8-1 及 8-2 可先認識數列的定義及表示法,

並引導辨識等差、等比數列。 

2.應避免太複雜的計算。 

9.排
列組
合 

9-1 乘法原理

與樹狀圖

9-2 排列與組

合。 

10 

第二學年
第二學期
不宜介紹
重複排列
與重複組
合 

1.9-1 認識乘法原理加法原理及樹狀圖,並能

區分使用時機。 

2.9-2 引導辨識基本排列組合使用的符號。其

中排列部分直線排列的限制條件不超過一
個,環狀排列也不再加其他限制條件。 

3.本單元建議盡量使用較生活化的例子。 

10.機
率與
統計 

10-1 樣本空間與

事件。 

10-2 求機率問題

★。 

10-3 數學期望值

★。 

10-4 資料整理與

圖表編製
★。 

10-5 算術平均

數、中位
數、百分等
級★。 

10-6 四分位差與

標準差★。

26 

 

1.10-1 引導辨識樣本空間與事件。因為比較

抽象,避免使用太多集合符號,若有使用也
都要在旁邊註記說明。 

2.10-2 及 10-3 由古典機率簡單的例子引入,

避免使用到太複雜的排列組合計算。 

3.10-4 要有充足時間讓學生閱讀圖表。 
4.10-5 百分等級部份引導辨識定義及概念,

但可以省略計算。 

5.10-5 及 10-6 算術平均數及標準差在計算時

要提供公式,且務必讓學生能使用計算機來
簡化計算。 

6.10-7 要認識各抽樣方法之同異。 
7.10-8 常態分配問題的計算要使用計算機,

 

89

background image

10-7 抽樣方法。
10-8 解讀信賴區

間與信心
水準。 

並引導辨識信賴區間與信心水準。 

 

七、實施要點:

 

調整應用說明 

(一)教材編選 

1.教材之編選應顧及日常生活與職業群中現實

問題的應用,並在教材中安排隨堂練習,供學
生在課堂上演練,使理論與應用並重,在情境
中求真實。 

2.註記★之內容應編寫使用計算器、電腦軟體

(如:試算表)解決相關問題之操作說明。 

(二)教學方法 

1.每個數學概念的介紹,宜由實例入手,提綱挈

領,化繁為簡,歸納出一般的結論,並本因材
施教之原則,實施補救或增廣教學。 

2.註記★之內容可使用科學計算器或電腦軟體

求值與作圖。 

(三)教學評量 

1.教學評量方式宜多樣化,除紙筆測驗外,應配

合單元學習目標,採用實測、討論、口頭問答、
隨堂測驗、作業、專題研究或分組報告等方法。

2.註記★之內容應允許學生使用計算器或電腦軟

體求值與作圖,不宜要求學生以筆算方式處理
繁複數值的計算。 

(四)教學資源 

1.在教材中應安排隨堂練習,使學生在課堂上演

練。 

2.因應未來趨勢,在註記★之內容應介紹使用計

算器、電腦軟體(如:試算表)解決相關問題的
方法。 

3.學校應提供學生計算器、合法電腦軟體、電腦

教室之資源。 

(五)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宜另編教師手冊,內容包含單元學習目標、教

材摘要、課程目標與節數、教材地位分析、參
考資料、教學方法與注意事項、教學活動設計
舉例、習題簡答、數位化學習媒體及其使用說
明等,以提供教學參考,充分發揮教師手冊的
功能。 

2.本綱要所列分配時數與實施學年學期僅供參

考,教師得因學生實際需求,增減單元時數,
務使學生能有實質之學習成效。

 

1.在教材編選上,應依學生學習

能力與需求,以功能性、實用
性與社區化為導向,並配合科
技應用之。 

2.在教學方法上,對每個數學概

念的介紹,要由簡單的例子開
始講解,對於需要較多時間思
考的學生,需提供足夠的教學
時間與充分練習的機會。 

3.可利用教具、輔具、多媒體等

工具提供操作示範。 

4.容易混淆的教材應分開學習,

俟熟練後再同時呈現以增進
其辨別能力。 

5.班級人數多且程度不一時,可

考量分組教學以提高教學成
效。 

6.在教學評量方式,以紙筆測驗

為主,依學生學習狀況必要
時,要另外命題,也盡量提供
公式。 

7.應符合個別化評量原則,依據

個別化教育計畫訂定之目標與
達成標準進行評量,並於每學
期末定期檢討修正。 

8.未通過評量的學生,教師應診

斷分析其原因,並適時提供補
救教學。 

9.其餘實施要點如左欄所示,不

需調整。 

 

 

90

background image

   

2.數學 B(Mathematics B) 

表 1-39  數學 B 科目大要 

學分數:12(3/3/3/3) 

建議開課學期:第一、二學年第一、二學期 

調整應用說明 

本科目之目標在於使學生(1)能熟練多項式、指

數、對數的運算及相關之估算、(2)認識簡單函數、(3)
面對問題能做數學的猜測並能以此猜測進行探究、(4)
能將數學知識與具體世界做連結、(5)能應用基本數學
解決實際的問題、(6)能正確、流暢地利用口語或文字
表達解題想法、(7)能應用計算器與軟體來解決職業群
中的實務問題等。 

本科目之主要內容包含:(1)直線方程式、(2)三

角函數、(3)向量、(4)指數與對數及其運算、(5)數列
與級數、(6)式的運算、(7)方程式、(8)不等式及其應
用、(9)排列組合、(10)機率與統計、(11)三角函數的
應用、(12)二次曲線、(13)微積分及其應用等,其中註
記*者為選讀內容,教師得依學生需求調整授課內容。

本科目之教學方法宜兼重教師課堂講授及學生

習作練習,其中註記★之內容應補充使用計算器、電
腦軟體(如:試算表)解決相關問題之操作說明,課堂
練習、指定習題、評量時亦應允許學生使用計算器或
電腦軟體求值與作圖,不宜要求學生以筆算方式處理
繁複數值的計算。 

下表提供各單元內容綱要之分配時數與實施學

年學期之建議,實際授課時得依課程銜接與學生學習
之需要彈性調整。 

1.對認知功能輕微缺損學

生,可視學生學習狀況,
去除需要進一步探究的
目標或在教師協助下進
行探究。 

2.主要目標調整包括:將複

雜運算改為簡單運算、著
重數學知識之生活應
用、提供數學公式以協助
解題、使用計算機解決較
耗時的計算過程。 

3.主要內容參考教材大綱

調整應用說明進行微調。

4.教學方法如原課綱所

述,唯在課堂練習、寫習
題或評量中,建議讓學生
使用計算器以減輕運算
負擔。 

表 1-40  數學 B 教學綱要 

一、科目名稱:數學 B(Mathematics B) 
二、科目屬性:一般科目 

調整應用說明 

三、學分數:12(3/3/3/3) 
四、先修科目:無 

五、課程目標: 

(一)引導學生瞭解數學概念與函數圖形,增進學生的基本

數學知識。 

(二)培養學生基本演算與識圖能力,以應用於解決日常實

際問題及未來商業專業及資訊應用領域內實務問題。

(三)訓練學生運用計算器與電腦軟體,解決日常實際問題

及未來商業專業及資訊應用領域內實務問題。 

(四)增強學生基礎應用能力,以培養學生未來就業、繼續

進修、自我發展的能力。 

1.必修學分數可調整為 4-8

節,每學期至少 1 學分 

2.可視學生 IEP 之訂定,規劃

彈性時間,提供每週 1~3
節之補救教學。 

3.其他大致不需調整

 

 

 

 

 

91

background image

表 1-40  數學 B 教學綱要(續上表 1-40) 

六、教材大綱: 

單元
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
節數 

備註 

調整應用說明 

1.直
線方
程式 

1-1 直角坐標 
1-2 距離公式 
1-3 分點坐標 
1-4 直線的斜

率與方程
式。 

第一學年第
一學期本單
元宜複習線
型函數與二
次函數的坐
標圖形。 

1.1-1 及 1-2 主要是複習國中階段已學習的

內容。先回憶基本概念及距離公式,再視
學生程度及課堂時間決定是否更詳細複
習,以減少陌生感。 

2.1-3 分點坐標部分只引導辨識基本的分點

公式,不要太強調比例式的變化。 

3.1-4 先複習國中直線方程式的描點畫圖,

再引導辨識直線的斜角、斜率的定義。其
它直線的方程式部份視學生吸收程度再
作刪減。若時間允許且學生反應佳,就複
習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的解法,求兩直線
交點。 

2.三
角函
數 

2-1 有向角及

其度量。 

2-2 三角函數

的定義與
圖形★。 

2-3 三角函數

的基本性
質。 

24 

 

1.2-1 引導辨識兩種度量角的單位,再代入

有向角的概念。之後三角函數部份盡量避
免使用到弧度。 

2.2-2 由直角三角形三邊的比值引入三角函

數,盡量放慢教學速度。引導辨識幾個特
別角的三角函數值,視情況三角函數的圖
形部分可省略。 

3.2-3 引導辨識三角函數的基本性質,盡量

避免剛開始就使用太多未知數符號與弧
度在同一個敘述中。 

3.向
量 

3-1 向量的意義。
3-2 向量的加減

與實數積。 

3-3 向量的內積

與夾角。 

 

1.3-1 及 3-2 引導辨識基本向量的意義及完

成簡單運算。 

2.3-3 由生活中的例子引導辨識向量的夾角

和內積,並給公式進行內積的運算。 

4.指
數與
對數
及其
運算 

4-1 指數與對數

及其運算的
意義。 

4-2 指數函數及

其圖形★。 

4-3 對數函數及

其圖形★。 

4-4 常用對數與

其應用★ 

14 

 

1.4-1 引導辨識指數及對數的定義並練習基

本運算。 

2.4-2 及 4-3 對於指對數的函數,以描點的

方法畫出大略的圖形,但對於有變化的函
數圖形則省略。 

3.4-4 對較複雜的計算  建議以計算機輔

助,讓學生能大略知道對數應用的方法。

5.數
列與
級數 

5-1 等差數列

與等差級
數。 

5-2 等比數列

第一學年第二學
期 
1.應強調將數列

規律以一般式
表示的操作。

1.5-1 及 5-2 認識數列的定義及表示法,

並引導辨識等差、等比數列。等差與等
比級數中複雜的計算要使用計算機。 

2.5-3 無窮等比級數只引導辨識最基本的

 

92

background image

與等比級
數。 

5-3 無窮等比

級數★。 

2.無窮等比級數

部分宜以計算
器或數學軟體
列值進行觀察
與直觀推論,
不宜以極限之
概念處理

 

公式與運算。 

6.式
的運
算 

6-1 多項式的

四則運算 

6-2 餘式與因

式定理。 

6-3 分式與根

式的運算 

14 

包含平方根
分式之有理
化。 

1.6-1 多項式的四則運算由複習國中數學

的部份引入,讓學生有熟悉感。 

2.6-2 及 6-3 避免要代入太複雜的數字或

是太多根號的運算。

 

7.方
程式 

7-1 多項方程式
7-2 二元一次聯

立方程式
與二階行
列式 

7-3 三階行列式

與 Cramer
公式 

18 

多項方程式
部分以能分
解成一次或
二次因式乘
積之問題為
限。 

1.7-1 多項式的係數盡量避免有出現太多

根號。 

2.7-2 及 7-3 引導辨識行列式的定義及性

質,盡量不使用 Cramer 公式解方程式。

8.不
等式
及其
應用 

8-1 一元二次

不等式。 

8-2 絕對不等

式。 

8-3 二元一次

不等式的
圖形。 

8-4 線性規劃

14 

 

1.8-1 複習因式分解,會利用數線標出一元

二次不等式解對應的範圍。 

2.8-2 絕對不等式問題,只討論一個絕對值

的不等式。 

3.8-3 複習描點畫直線,並引導辨識二元一

次不等式圖解範圍。聯立不等式的條件不
要超過三個 

4.8-4 利用表格列出題目條件,再畫出可行

解區域。題目條件要明確,避免數字太大
或限制條件太多。 

5.必要時可以提供方格紙輔助繪圖。 

9.排
列組
合 

9-1 乘法原理

與樹狀
圖。 

9-2 排列與組

合。 

9-3 重複排列

與重複組
合。 

9-4 二項式定

理* 

18 

第二學年第一
學期 

1.9-1 認識乘法原理、加法原理及樹狀圖,

並能區分使用時機 

2.9-2 引導辨識基本排列組合使用的符

號。其中排列部分直線排列的限制條件不
超過一個,環狀排列也不再加其他限制條
件。 

3.9-3 視情況可以省略。 
4.9-4 認識二項式定理的一般項,但是避免

出現未知數出現在分母或是負指數的題
目。 

5.本單元建議盡量使用較生活化的例子。

 

93

background image

表 1-40  數學 B 教學綱要(續上表 1-40) 

單元
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
節數

備註

調整應用說明 

10 機

率與
統計 

10-1 樣本空間與事件。 
10-2 求機率問題★。 
10-3 數學期望值★。 
10-4 資料整理與圖表編

製★。 

10-5 算術平均數、中位

數、百分等級★。 

10-6 四分位差與標準差

★。 

10-7 抽樣方法。 
10-8 解讀信賴區間與信

心水準。 

36 

 

1.10-1 引導辨識樣本空間與事件。因為比較

抽象,避免使用太多集合符號,若有使用
也都要在旁邊註記說明。 

2.10-2 及 10-3 由古典機率簡單的例子引

入,避免使用到太複雜的排列組合計算。

3.10-4 要有充足時間讓學生閱讀圖表。 
4.10-5 百分等級部份引導辨識定義及概

念,但可以省略計算。 

5.10-5 及 10-6 算術平均數及標準差在計算

時要提供公式,且務必讓學生能使用計算
機來簡化計算。 

6.10-7 要認識各抽樣方法之同異。 
7.10-8 常態分配問題的計算要使用計算

機,並引導辨識信賴區間與信心水準。

 

11.三

角函
數的
應用 

11-1 和差角公式與二

倍角公式。 

11-2 正弦與餘弦定理

11-3 解三角形問題

(含三角測量)★ 

16 

第二學
年第二
學期 

1.11-1 及 11-2 在計算時,要提供和差角

公式、二倍角公式、正餘弦定理、三角
形面積公式。 

2.11-3 先引導辨識只利用三邊比來算特

別角的解三角形問題。計算到要使用正
餘弦定理的解三角形問題時,要提供公
式,避免複雜的計算。 

12.二
次曲
線 

12-1 圓方程式。 
12-2 圓與直線的關係 
12-3 拋物線的圖形

與標準式。 

12-4 橢圓的圖形與

標準式*。 

12-5 雙曲線的圖形

與標準式*。 

20 

應強調
將不含
xy 項之
一般式
以配方
轉換成
標準式
的操作

1.12-1 要能從圓的標準式中看出圓心、

半徑。由配方將一般式整理成標準式的
部份,可以視情況省略。 

2.12-2 先複習點(圓心)到直線的距離公

式。在給公式的情況下,利用圖示講解
判斷直線與圓的關係。 

3.12-3、12-4 及 12-5 引導辨識這三個二

次曲線的定義及標準式後,要將三個的
標準式與性質作比較。但視學生程度,
這三節可以省略計算。 

13.微
積分
及其
應用 

13-1 極限的概念(數

列與函數)★*。 

13-2 多項函數的導數

與導函數。 

13-3 微分公式。 
13-4 微分的應用★。 
13-5 積分的概念與反

導函數*。 

13-6 多項函數的積分*

 

18 

 

1.13-1 利用數線及數字觀察極限的概念。
2.13-2、13-3 及 13-4 引導辨識導數以及

微分,不要太多有分母的運算。 

3.13-5 及 13-6 若因學生反應不佳可以省

略。 

 

94

background image

表 1-40  數學 B 教學綱要(續上表 1-40) 

七、實施要點:

 

調整應用說明 

(一)教材編選 

1.教材之編選應顧及日常生活與職業群中現實問題

的應用,並在教材中安排隨堂練習,供學生在課
堂上演練,使理論與應用並重,在情境中求真實。

2.註記★之內容應編寫使用計算器、電腦軟體(如:

試算表)解決相關問題之操作說明。 

(二)教學方法 

1.每個數學概念的介紹,宜由實例入手,提綱挈

領,化繁為簡,歸納出一般的結論,並本因材施
教之原則,實施補救或增廣教學。 

2.註記★之內容可使用計算器或電腦軟體求值與

作圖。 

(三)教學評量 

1.教學評量方式宜多樣化,除紙筆測驗外,應配合

單元學習目標,採用實測、討論、口頭問答、隨
堂測驗、作業、專題研究或分組報告等方法。 

2.註記★之內容應允許學生使用計算器或電腦軟

體求值與作圖,不宜要求學生以筆算方式處理繁
複數值的計算。 

(四)教學資源 

1.在教材中應安排隨堂練習,使學生在課堂上演練。
2.因應未來趨勢,在註記★之內容應介紹使用計算

器、電腦軟體(如:試算表)解決相關問題的方法。

3.學校應提供學生計算器、合法電腦軟體、電腦教

室之資源。 

(五)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宜另編教師手冊,內容包含單元學習目標、教材

摘要、課程目標與節數、教材地位分析、參考資
料、教學方法與注意事項、教學活動設計舉例、
習題簡答、數位化學習媒體及其使用說明等,以
提供教學參考,充分發揮教師手冊的功能。 

2.本綱要所列分配時數與實施學年學期僅供參考,

教師得因學生實際需求,增減單元時數,務使學
生能有實質之學習成效。 

3.註記*者為選讀內容,教師得依學生需求調整授課

內容。

 

1.在教材編選上,應依學生學習

能力與需求,以功能性、實用
性與社區化為導向,並配合科
技應用之。 

2.在教學方法上,對每個數學概

念的介紹,要由簡單的例子開
始講解,對於需要較多時間思
考的學生,需提供足夠的教學
時間與充分練習的機會。 

3.可利用教具、輔具、多媒體等

工具提供操作示範。 

4.容易混淆的教材應分開學

習,俟熟練後再同時呈現以增
進其辨別能力。 

5.班級人數多且程度不一時,可

考量分組教學以提高教學成
效。 

6.在教學評量方式,以紙筆測驗

為主,依學生學習狀況必要
時,要另外命題,也盡量提供
公式。 

7.應符合個別化評量原則,依據

個別化教育計畫訂定之目標
與達成標準進行評量,並於每
學期末定期檢討修正。 

8.未通過評量的學生,教師應診

斷分析其原因,並適時提供
補救教學。 

9.其餘實施要點如左欄所示,不

需調整。 

 

 

95

background image

 

3.數學 C(Mathematics C) 

表 1-41  數學 C 科目大要 

學分數:16(4/4/4/4) 

建議開課學期:第一、二學年第一、二學期 

調整應用說明

 

本科目之目標在於使學生(1)能熟練多項式、指

數、對數的運算及相關之估算、(2)認識簡單函數、(3)
面對問題能做數學的猜測並能以此猜測進行探究、(4)
能將數學知識與具體世界做連結、(5)能應用基本數學
解決實際的問題、(6)能正確、流暢地利用口語或文字
表達解題想法、(7)能應用計算器與軟體來解決職業群
中的實務問題等。 

本科目之主要內容包含:(1)直線方程式、(2)三角

函數及其應用、(3)向量、(4)式的運算、(5)方程式、(6)
複數、(7)不等式及其應用、(8)數列與級數、(9)指數與
對數及其運算、(10)排列組合、(11)機率與統計、(12)
二次曲線、(13)微積分及其應用等,其中註記*者為選
讀內容,教師得依學生需求調整授課內容。 

本科目之教學方法宜兼重教師課堂講授及學生習

作練習,其中註記★之內容應補充使用計算器、電腦
軟體(如:試算表)解決相關問題之操作說明,課堂練
習、指定習題、評量時亦應允許學生使用計算器或電
腦軟體求值與作圖,不宜要求學生以筆算方式處理繁
複數值的計算。 

下表提供各單元內容綱要之分配時數與實施學年

學期之建議,實際授課時得依課程銜接與學生學習之
需要彈性調整。

 

1.對認知功能輕微缺損學

生,可視學生學習狀況,
去除需要進一步探究的目
標或在教師協助下進行探
究。 

2.主要目標調整包括:將複

雜運算改為簡單運算、著
重數學知識之生活應用、
提供數學公式以協助解
題、使用計算機解決較耗
時的計算過程。 

3.主要內容參考教材大綱調

整應用說明進行微調。 

4.教學方法如原課綱所述,

唯在課堂練習、寫習題或
評量中,建議讓學生使用
計算器以減輕運算負擔。

 
表 1-42  數學 C 教學綱要 

一、科目名稱:數學 C(Mathematics C) 
二、科目屬性:一般科目 

調整應用說明

 

三、學分數:16(4/4/4/4) 
四、先修科目:無 

五、課程目標: 

(一)引導學生瞭解數學概念與函數圖形,增進學生的基

本數學知識。 

(二)培養學生基本演算與識圖能力,以應用於解決日常

實際問題及未來工程專業及資訊應用領域內實務
問題。 

(三)訓練學生運用計算器與電腦軟體,解決日常實際問

題及未來工程專業及資訊應用領域內實務問題。 

(四)增強學生基礎應用能力,以培養學生未來就業、繼

續進修、自我發展的能力。

 

1.必修學分數可調整為 4-8

節,每學期至少 1 學分。

2.可視學生 IEP 之訂定,規劃

彈性時間,提供每週 1~3
節之補救教學。 

3.其他大致不需調整。 

 

96

background image

表 1-42  數學 C 教學綱要(續上表 1-42) 

六、教材大綱: 

單元
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
節數 

備註 

調整應用說明 

1.直

線方
程式 

1-1 直角坐標 
1-2 距離公式 
1-3 分點坐標 
1-4 直線的斜率

與方程式 

12 

第一學

年第一
學期 

應複習

線型函
數與二
次函數
的坐標
圖形。

1.1-1 及 1-2 主要是複習國中階段已學習的內

容。先回憶基本概念及距離公式,再視學生程
度及課堂時間決定是否更詳細複習,以減少陌
生感。 

2.1-3 分點坐標部分只引導辨識基本的分點公

式,不要太強調比例式的變化。 

3.1-4 先複習國中直線方程式的描點畫圖,再引

導辨識直線的斜角、斜率的定義。其它直線的
方程式部份視學生吸收程度再作刪減。若時間
允許且學生反應佳,就複習二元一次聯立方程
式的解法,求兩直線交點。 

2.三

角函
數及
其應
用 

2-1 有向角及其

度量。 

2-2 三角函數的

定義與圖形
★。 

2-3 三角函數的

基本性質。

2-4 和差角公式

與二倍角公
式。 

2-5 正弦與餘弦

定理。 

2-6 解三角形問

題(含三角
測量)★。

 

46 

包含直

線的斜
角與交
角。(應
為上一
格) 

1.2-1 引導辨識兩種度量角單位再代入有向角的

概念。三角函數部份盡量避免使用弧度。 

2.2-2 由直角三角形三邊的比值引入三角函數,

盡量放慢教學速度。可引導辨識幾個特別角的
三角函數值,若學生感到困難,三角函數圖形
部分可省略 

3.2-3 引導辨識三角函數的基本性質,盡量避免

剛開始就使用太多未知數符號與弧度在同一
個敘述中。 

4.2-4 及 2-5 在計算時,要提供和差角公式、二

倍角公式、正餘弦定理、三角形面積公式。 

5.2-6 認識利用三邊比來算特別角的三角形問

題。計算要使用正餘弦定理的解三角形問題
時,要提供公式並避免複雜的計算。 

3.向

量 

3-1 向量的意義。
3-2 向量的加減

與實數積。

3-3 向量的內積

與夾角。 

3-4 點到直線的

距離。 

14 

1.3-1 及 3-2 引導辨識基本向量的意義及完成簡

單運算。 

2.3-3 由生活中的例子引導辨識向量的夾角和內

積,並在給公式的情況下,操作內積的運算。

3.3-4 給點到直線距離公式情況下能完成計算 

4.式

的運
算 

4-1 多項式的四則

運算。 

4-2 餘式與因式定

理。 

4-3 多項方程式。
4-4 分式與根式的

運算。

 

26 

第一學年
第二學期
包含平方
根分式之
有理化。

1.4-1 多項式的四則運算由複習國中數學的部份

引入,讓學生有熟悉感 

2.4-2、4-3 及 4-4 避免代入太複雜的數字或是太

多根號的運算。多項式的係數盡量避免出現太
多根號。

 

5.方

5-1 二元一次聯

18   

1.5-1 複習國中解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的方法。 

 

97

background image

程式 

立方程式。

5-2 二、三階行

列式與
Cramer 公式

2.5-2 引導辨識行列式的定義及行列式的性質,並說

明 Cramer 公式。但盡量不使用 Cramer 公式解方程
式。

 

6.複

數 

6-1 一元二次方程

式的虛根 

6-2 複數的四則運

算。 

6-3 複數平面與極

式。 

6-4 隸美弗定理及

其應用。

 

14 

 

1.6-1 及 6-2 引導辨識虛數、一元二次方程式的

虛根。練習基本複數的運算。 

2.6-3 及 6-4 引導辨識基本的定義但避免太複雜

的計算。 

7.不

等式
及其
應用 

7-1 二元一次

不等式的
圖形。 

7-2 線性規劃 
7-3 一元二次

不等式。 

7-4 絕對不等

式。 

14 

 

1.7-1 複習描點畫直線並引導辨識二元一次不等式

圖解範圍。聯立不等式的條件不要超過三個。 

2.7-2 利用表格列出題目條件,再畫出可行解區域。

題目條件要明確,避免數字太大或限制條件太多。

3.7-3 複習因式分解,會利用數線標出一元二次不等

式解對應的範圍。 

4.7-4 絕對不等式問題,只討論一個絕對值的不等

式。 

5.必要時可以提供方格紙輔助繪圖 

8.數

列與
級數 

8-1 等差數列

與等差級
數。 

8-2 等比數列

與等比級
數。 

第二學年
第一學期
應強調將
數列規律
以一般式
表示的操
作。 

1.8-1 及 8-2 認識數列的定義及表示法,並引導

辨識等差、等比數列。 

9.指

數與
對數
及其
運算 

9-1 指數與對數及

其運算的意
義。 

9-2 指數函數及其

圖形★。 

9-3 對數函數及其

圖形★。 

9-4 常用對數與其

應用★

 

20 

 

1.9-1 引導辨識指數及對數定義並練習基本運

算。 

2.9-2 及 9-3 指對數的函數能以描點方法畫出大

略的圖形,有變化的函數圖形則省略 

3.9-4 對於較複雜的計算建議以計算機輔助,讓

學生能大略知道對數應用的方法。 

10.排
列組
合 

10-1 乘法原理

與樹狀圖
*。 

10-2 排列與組

合*。 

10-3 二項式定

理*。 

16 

 

1.10-1 認識乘法原理、加法原理及樹狀圖,並能

區分使用時機。 

2.10-2 引導辨識基本排列組合使用的符號。其中

排列部分直線排列的限制條件不超過一個,環
狀排列也不再加其他限制條件。 

3.10-3 認識二項式定理的一般項,但避免未知數

出現在分母或是負指數的題目。 

4.本單元建議盡量使用較生活化的例子。 

 

98

background image

表 1-42  數學 C 教學綱要(續上表 1-42) 

單元
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
節數 

備註 

調整應用說明 

11.機
率與
統計 

11-1 樣本空間與事

件。 

11-2 求機率問題★ 
11-3 數學期望值★ 
11-4 資料整理與圖

表編製★。 

11-5 算術平均數、

中位數、百分
等級★。 

11-6 四分位差與標

準差★。 

11-7 抽樣方法 
11-8 解讀信賴區間

與信心水準。 

28 

 

1.11-1 引導辨識樣本空間與事件。因為

比較抽象,避免使用太多集合符號,
若有使用也都要在旁邊註記說明。 

2.11-2 及 11-3 由古典機率簡單的例子

引入,避免使用到太複雜的排列組合
計算。 

3.11-4 要有充足時間讓學生閱讀圖表。
4.11-5 百分等級部份引導辨識定義及

概念,但可以省略計算。 

5.11-5 及 11-6 算術平均數及標準差在

計算時要提供公式,且務必讓學生能
使用計算機來簡化計算。 

6.11-7 要認識各抽樣方法之同異。 
7.11-8 常態分配問題的計算要使用計

算機,並引導辨識信賴區間與信心水
準。 

12.二

次曲
線 

12-1 圓方程式 
12-2 圓與直線的關

係。 

12-3 拋物線的圖形

與標準式。 

12-4 橢圓的圖形與

標準式。 

12-5 雙曲線的圖形

與標準式。 

24 

第二學年第
二學期應強
調將不含 xy
項之一般式
以配方轉換
成標準式的
操作。 

1.12-1 要能從圓的標準式中看出圓

心、半徑。由配方將一般式整理成標
準式的部份,可以視情況省略。 

2.12-2 先複習點(圓心)到直線的距離

公式。在給公式的情況下,利用圖示
講解判斷直線與圓的關係。 

3.12-3、12-4 及 12-5 引導辨識這三個

二次曲線的定義及標準式後,要將三
個的標準式與性質作比較。但視學生
程度,這三節可以省略計算 

七、實施要點:

 

調整應用說明

 

(

一)教材編選 

1.教材之編選應顧及日常生活與職業群中現實

問題的應用,並在教材中安排隨堂練習,供學
生在課堂上演練,使理論與應用並重,在情境
中求真實。 

2.註記★之內容應編寫使用計算器、電腦軟體

(如:試算表)解決相關問題之操作說明。 

(二)教學方法 

1.每個數學概念的介紹,宜由實例入手,提綱挈

領,化繁為簡,歸納出一般的結論,並本因材
施教之原則,實施補救或增廣教學。 

2.註記★之內容可使用科學計算器或電腦軟體

求值與作圖。 

1.在教材編選上,應依學生學習能

力與需求,以功能性、實用性與
社區化為導向,並配合科技應用
之。 

2.在教學方法上,對每個數學概念

的介紹,要由簡單的例子開始講
解,對於需要較多時間思考的學
生,需提供足夠的教學時間與充
分練習的機會。 

3.可利用教具、輔具、多媒體等工

具提供操作示範。 

4.容易混淆的教材應分開學習,俟

 

99

background image

(三)教學評量 

1.教學評量方式宜多樣化,除紙筆測驗外,應配

合單元學習目標,採用實測、討論、口頭問答、
隨堂測驗、作業、專題研究或分組報告等方
法。 

2.註記★之內容應允許學生使用計算器或電腦

軟體求值與作圖,不宜要求學生以筆算方式處
理繁複數值的計算。 

(四)教學資源 

1.在教材中應安排隨堂練習,使學生在課堂上演

練。 

2.因應未來趨勢,在註記★之內容應介紹使用計

算器、電腦軟體(如:試算表)解決相關問題的
方法。 

3.學校應提供學生電算器、合法電腦軟體、電腦

教室之資源。 

(五)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宜另編教師手冊,內容包含單元學習目標、教

材摘要、課程目標與節數、教材地位分析、參
考資料、教學方法與注意事項、教學活動設計
舉例、習題簡答、數位化學習媒體及其使用說
明等,以提供教學參考,充分發揮教師手冊的
功能。 

2.本綱要所列分配時數與實施學年學期僅供參

考,教師得因學生實際需求,增減單元時數,
務使學生能有實質之學習成效。 

3.註記*者為選讀內容,教師得依學生需求調整

授課內容。

 

熟練後再同時呈現以增進其辨
別能力。 

5.班級人數多且程度不一時,可考

量分組教學以提高教學成效。 

6.在教學評量方式,以紙筆測驗為

主,依學生學習狀況必要時,要
另外命題,也盡量提供公式。 

7.應符合個別化評量原則,依據個

別化教育計畫訂定之目標與達成
標準進行評量,並於每學期末定
期檢討修正。 

8.未通過評量的學生,教師應診斷

分析其原因,並適時提供補救教
學。 

9.其餘實施要點如左欄所示,不需

調整。

 

 
 

 

100

background image

4.數學 S(Mathematics S) 

表 1-43  數學 S(專供藝術群科使用)科目大要 

學分數:4(2/2)~6(3/3) 
建議開課學期:第一學年第一、二學期 

調整應用說明

 

本科目之目標在於使學生(1)能熟練多項式、指數、

對數的運算及相關之估算、(2)認識簡單函數、(3)面對問
題能做數學的猜測並能以此猜測進行探究、(4)能將數學
知識與具體世界做連結、(5)能應用基本數學解決實際的
問題、(6)能正確、流暢地利用口語或文字表達解題想法、
(7)能應用科學計算器與軟體來解決職業群中的實務問題
等。 

本科目之主要內容包含:(1)直線方程式、(2)式的

運算、(3)方程式與不等式、(4)數列與級數、(5)三角函數、
(6)向量、(7)指數與對數及其運算;(8)圓與直線、(9)三角
函數的應用、(10)排列組合、(11)機率與統計等。其中註
記*之單元得依學校訂定數學課程學分數之實際情況減
授部分內容,各單元分配節數欄內,括號內所列為實施
4 學分課程時,該單元之授課時數。 

本科目之教學方法宜兼重教師課堂講授及學生習作

練習,其中註記★之內容應補充使用計算器、電腦軟體
(如:試算表)解決相關問題之操作說明,課堂練習、指定
習題、評量時亦應允許學生使用計算器或電腦軟體求值
與作圖,不宜要求學生以筆算方式處理繁複數值的計算。

下表提供各單元內容綱要之分配時數與實施學年學

期之建議,實際授課時得依課程銜接與學生學習之需要
彈性調整。 

1.對認知功能輕微缺損

學生,可視學生學習狀
況,去除需要進一步探
究 的 目 標 或 在 教 師 協
助下進行探究。 

2.主要目標調整包括:將

複 雜 運 算 改 為 簡 單 運
算、著重數學知識之生
活應用、提供數學公式
以協助解題、使用計算
機 解 決 較 耗 時 的 計 算
過程。 

3.主要內容參考教材大

綱調整應用說明進行微
調。 

4.教學方法如原課綱所

述,唯在課堂練習、寫
習題或評量中,建議讓
學生使用計算器以減輕
運算負擔。 

一、科目名稱:數學 S(Mathematics S) 
二、科目屬性:一般科目 

調整應用說明

 

三、學分數:4(2/2)~6(3/3) 

四、先修科目:無 

五、課程目標: 
(一)引導學生瞭解數學概念與函數圖形,增進學生的基本

數學知識。 

(二)培養學生基本演算與識圖能力,以應用於解決日常實

際問題及未來表現藝術之動、靜化相關物理及資訊應
用領域內實務問題。 

(三)訓練學生運用電算器與電腦軟體,解決日常實際問題

及未來表現藝術之動、靜化相關物理及資訊應用領域
內實務問題。 

(四)增強學生基礎應用能力,以培養學生未來就業、繼續進

修、自我發展的能力。 

 

1.僅在高一開課 
2.必修學分數可調整為

4-8 節,每學期至少 2
學分。 

3.可視學生 IEP 之訂定,

規劃彈性時間,提供每
週 1~3 節之補救教學。

4.其他大致不需調整。 

 

101

background image

六、教材大綱 

單元
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

節數

備註 

調整應用說明 

1.直
線方
程式 

1-1 直角坐標 
1-2 距離公式 
1-3 分點坐標 
1-4 直線的斜率與方

程式*。 


(4) 

第一學年

第一學期
本單元宜
複習線型
函數與二
次函數的
坐標圖
形。 

1.1-1 及 1-2 主要是複習國中階段已學

習的內容。先回憶基本概念及距離公
式,再視學生程度及課堂時間決定是
否更詳細複習,以減少陌生感。 

2.1-3 分點坐標部分只引導辨識基本

的分點公式,不要太強調比例式的變
化。 

3.1-4 先複習國中直線方程式的描點

畫圖,再引導辨識直線的斜角、斜
率的定義。其它直線的方程式部份
視學生吸收程度再作刪減。若時間
允許且學生反應佳,就複習二元一
次聯立方程式解法,求兩直線交點。

2.式
的運
算 

2-1 多項式的四則運算 
2-2 餘式與因式定理*。 8 

(4) 

 

1.2-1 多項式的四則運算由複習國中

數學的部份引入,讓學生有熟悉感。

2.2-2 避免代入太複雜的數字或是太

多根號的運算。 

3.方
程式
與不
等式 

3-1 多項方程式。 
3-2 二元一次不等式的

圖形。 

3-3 線性規劃*。 

16 

(12)

多項方程
式部分以
能分解成
一次或二
次因式乘
積之問題
為限。 

1.3-1 多項式的係數盡量避免有出現

太多根號。 

2.3-2 複習描點畫直線,並引導辨識

二元一次不等式圖解範圍。聯立不
等式的條件不要超過三個。 

3.3-3 利用表格列出題目條件,再畫

出可行解區域。盡量挑選的題目條
件要明確,避免數字太大或限制條
件太多。 

4.數
列與
級數 

4-1 等差數列與等差級

數。 

4-2 等比數列與等比級

數。 

(4) 

應強調將
數列規律
以一般式
表示的操
作。 

4-1 及 4-2 主要認識數列的定義及表
示法,並引導辨識等差、等比數列。
等差、等比級數避免太複雜的計算。

5.三
角函
數 

5-1 有向角及其度量。 
5-2 三角函數的定義與

圖形★。 

5-3 三角函數的基本性

質*。 

18 

(12)

 

1.5-1 引導辨識兩種度量角的單位,

再代入有向角的概念。三角函數部
份盡量避免使用到弧度。 

2.5-2 由直角三角形三邊的比值引入

三角函數,盡量放慢教學速度。引
導辨識幾個特別角的三角函數值。
若學生學習較吃力,三角函數的圖
形部分可省略。 

 

102

background image

3.5-3 引導辨識三角函數的基本性

質,也盡量避免剛開始就使用太多
未知數符號與弧度在同一個敘述中

6.向
量 

6-1 向量的意義。 
6-2 向量的加減與實數

積。 

6-3 向量的內積與夾角 
6-4 點到直線的距離*。

(6) 

第一學

年第二
學期 

1.6-1 及 6-2 引導辨識基本向量的意

義及完成簡單運算。 

2.6-3 由生活中的例子引導辨識向量

的夾角和內積,並給公式操作內積
的運算。 

3.6-4 在給定點到直線距離公式情況

下能完成計算。 

7.指
數與
對數
及其
運算 

7-1 指數與對數及其運

算的意義。 

7-2 指數函數及其圖形

*★。 

7-3 對數函數及其圖形

*★。 

7-4 常用對數與其應用

★。 

10 

(6) 

 

1.7-1 引導辨識指數及對數的定義,

並練習基本的運算。 

2.7-2 及 7-3 對於指對數的函數,以

描點的方法畫出大略的圖形,但對
於有變化的函數圖形則省略。 

3.7-4 對較複雜的計算建議以計算機

輔助,讓學生能大略知道對數應用
的方法。 

8.圓
與直
線 

8-1 圓方程式 
8-2 圓與直線的關係。 

(6) 

 

1.8-1 要能從圓的標準式中看出圓

心、半徑。由配方將一般式整理成
標準式的部份,可以視情況省略。

2.8-2 先複習點(圓心)到直線的距離

公式。在給公式的情況下,利用圖
示講解判斷直線與圓的關係。 

9.三

角函
數的
應用 

9-1 正弦與餘弦定理。 
9-2 解三角形問題*(含

三角測量)★。 

10 

(4) 

 

1.9-1 引導辨識正餘弦定理。在計算

時,正餘弦定理、三角形面積公式。

2.9-2 先引導辨識只利用三邊比來算

特別角的解三角形問題。計算到要
使用正餘弦定理的解三角形問題
時,要提供公式,避免複雜的計算。

10.

排列
組合 

10-1 乘法原理與樹狀

圖。 

10-2.排列與組合*。 

(2) 

 

1.10-1 認識乘法原理加法原理及樹

狀圖,並能區分使用時機。 

2.10-2 引導辨識基本排列組合使用的

符號。其中排列部分直線排列的限
制條件不超過一個,環狀排列也不
再加其他限制條件。 

11.

機率
與統
計 

11-1 機率的意義與計

算。 

11-2 數學期望值★。 
11-3 抽樣方法資料整

理★。 

11-4 平均數與標準差

14 

(12)

 

1.11-1 及 11-2 由古典機率簡單的例

子引入,計算問題跳過太複雜的排
列組合,也避免使用太多集合的符
號。 

2.11-3 要有充足時間讓學生閱讀圖

表。抽樣方法認識各抽樣方法之同

 

103

background image

★。 

11-5 解讀信賴區間與

信心水準*。 

異即可。 

3.11-4 算術平均數及標準差在計算

時要提供公式,且務必讓學生能使
用計算機來簡化計算。 

4.11-5 常態分配問題的計算要使用

計算機。引導辨識信賴區間與信心
水準。 

七、實施要點:

 

調整應用說明 

(一)教材編選 

1.教材之編選應顧及日常生活與職業群中現實問題

的應用,並在教材中安排隨堂練習,供學生在課
堂上演練,使理論與應用並重,在情境中求真實。

2.註記★之內容應編寫使用計算器、電腦軟體(如:

試算表)解決相關問題之操作說明。 

3.註記*之單元得依學校訂定數學課程學分數之實

際情況減授部分內容,各單元分配節數欄內,括
號內所列為實施 4 學分課程時,該單元之授課時
數。 

(二)教學方法 

1.每個數學概念的介紹,宜由實例入手,提綱挈領,

化繁為簡,歸納出一般的結論,並本因材施教之
原則,實施補救或增廣教學。 

2.註記★之內容可使用科學計算器或電腦軟體求值

與作圖。 

(三)教學評量 

1.教學評量方式宜多樣化,除紙筆測驗外,應配合

單元學習目標,採用實測、討論、口頭問答、隨
堂測驗、作業、專題研究或分組報告等方法。 

2.註記★之內容應允許學生使用計算器或電腦軟

體求值與作圖,不宜要求學生以筆算方式處理繁
複數值的計算。 

(四)教學資源 

1.在教材中應安排隨堂練習,使學生在課堂上演

練。 

2.因應未來趨勢,在註記★之內容應介紹使用計算

器、電腦軟體(如:試算表)解決相關問題的方法。

3.學校應提供學生計算器、合法電腦軟體、電腦教

室之資源。 

(五)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宜另編教師手冊,內容包含單元學習目標、教材

摘要、課程目標與節數、教材地位分析、參考資
料、教學方法與注意事項、教學活動設計舉例、
習題簡答、數位化學習媒體及其使用說明等,以
提供教學參考,充分發揮教師手冊的功能。 

2.本綱要所列分配時數與實施學年學期僅供參考,

1.在教材編選上,應依學生學習能

力與需求,以功能性、實用性與
社區化為導向,並配合科技應用
之。 

2.在教學方法上,對每個數學概念

的介紹,要由簡單的例子開始講
解,對於需要較多時間思考的學
生,需提供足夠的教學時間與充
分練習的機會。 

3.可利用教具、輔具、多媒體等工

具提供操作示範。 

4.容易混淆的教材應分開學習,俟

熟練後再同時呈現以增進其辨別
能力。 

5.班級人數多且程度不一時,可考

量分組教學以提高教學成效。 

6.在教學評量方式,以紙筆測驗為

主,依學生學習狀況必要時,要
另外命題,也盡量提供公式。 

7.應符合個別化評量原則,依據個

別化教育計畫訂定之目標與達成
標準進行評量,並於每學期末定
期檢討修正。 

8.未通過評量的學生,教師應診斷

分析其原因,並適時提供補救教
學。 

9.其餘實施要點如左欄所示,不需

調整。

 

 

104

background image

教師得因學生實際需求,增減單元時數,務使學
生能有實質之學習成效。

 

 

八、國內參考資源建議 
(一)圖書 

任維勇(2009):如何學好中學數學 - 觀念數學 1。台北,天下文化。 

洪萬生、英家銘、蘇意雯、蘇惠玉、楊瓊茹、劉柏宏(2009):當數學遇見文化。

,三民。 

台北

研究

曹亮吉(2009):從天文地理 學數學 -曹老師的生活數學教室 4。台北,天下

文化。 

陳昭蓉譯(2008):用看的學數學。台北,世茂。 

斯坦(2010):數學是啥玩意?(套書 1-3)。台北,天下文化。 
 

(二)期刊 

曾志華、張靜罄(2006):一位高職數學教師的數學專業成長歷程。師大學報科

學教育類,51(1),55-82。 

 
(三)未出版論文與專案計畫 

余民寧(2007):他們為什麼不喜歡數學?中學生數學素養之追蹤研究:以

TIMSS 資料分析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
NSC 95-2521-S-004-001-),未出版。

 

李榮馨(2003):高職工業類科學生學習風格與數學科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

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冬鎮(2002):結合「ACE Cycle」與「概念圖」的高職數學科電腦輔助學習

之研究-以向量內積單元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系碩士論
文,未出版。

 

林怡如(2003):綜合高中學生數學焦慮、數學自我效能與數學學業成就之關係

。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班,未出版,雲林。

 

孫瑞良(2009):高中數學多項式函數(含微積分)其解題試題與應用問題之研

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林素微
(2008):高中職學生學習文化和學習背景變項對數學功能取向和成就取
向測驗表現解釋力差異之探討(2/2)。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
果報告(編號:NSC 96-2521-S-026-001-),未出版。 

莊雅萍(2006):問題中心數學探究教學對高職學生問題解決態度與能力的影響

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莊麗嬌(2002):應用問題中心教學與合作學習理論於高職數學教室之行動研

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明達(2002):應用合作學習理論於高職數學課室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

大學科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淑米(2006):台中市高中職學生數學焦慮、數學自我效能與數學學業成就關

 

105

background image

係之

探討

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台北市。

 

簡大為(2009):不同性別高中職學生數學素養、成就、焦慮與自我效能相關之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龔心怡(2008):是知覺還是信念?數學自我概念、數學自我效能之區辨效度檢

驗及兩者與數學學習成就關係之縱貫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
究成果報告(編號:NSC 95-2521-S-018-002-),未出版。 

 

(四)網站 

多媒體數位內容隨選服務系統

http://cdtower.tpc.edu.tw/main/category.html?folder_id=51提供
影音媒體教學(2011/05/10) 

老趙的數學園地

http://cpnethd.cpshs.tyc.edu.tw/user/ivanovsky/main.htm由治平
高中數學科趙文煜老師所設,含高中高職教材資源(2011/05/10) 

高中(職)數學網路輔助複習課綱

http://csm01.csu.edu.tw/0166/Math1/shmath.htm由正修科技大學發
展學校重點特色所建構 e化多元輔助學習網計畫(2011/05/10)。 

高中(職)數學影音教學  http://blog.tchcvs.tc.edu.tw/B27009/location

為台中家商數學教師提供影音教學課程(2011/05/10)。 

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資源與出版中心-數學領域

http://3w.nioerar.edu.tw/math.jsp有數學相關教學與教材的影音檔
可下載(2011/05/11) 

教育部高中數學學科中心

http://lib.ck.tp.edu.tw/mathcenter/(2011/05/10) 

教育部學習加油站高中數學資源中心

http://content.edu.tw/senior/math/tn_t2/math01/index.htm(2011/
05/10) 

陳爸的高職數學http://ir-taichung.blogspot.com/(2011/05/10) 
福氣的窩http://home.so-net.net.tw/cfc21/index.html高雄中正高工數學

教師建置的教學、教材、動畫軟體等資源網站(2011/05/10) 

數學科高中數學教學資源網http://w2.smsh.tpc.edu.tw/~hmath/99math/ 由

台北縣立三民高中數學科教學資源網提供的數學講義可下載使用
(2011/05/10) 

數學科新課綱網站

http://lib.ck.tp.edu.tw/98math/modules/news/(2011/05/10) 

 

106

background image

(二)個別化教育計畫與課程結合之應用實例 

1.案例說明 

吳○○(以下簡稱吳生)目前為高職園藝系二年級學生,4 歲時家長發現異常至台

大進行診斷與治療,5 歲確診為輕度自閉症,經十二年安置管道進入私立工農就讀。 

吳生目前自閉症症狀並未嚴重影響其在校適應情形,情緒衝突發生機率不

高,若有較激動情緒時亦多能經由溝通後而控制、具基本的人際互動能力、可透

過語言溝通與表達自己的需求,惟在課業學習上顯得較多無助感,尤其在數學領

域明顯落後。伴隨注意力不足的問題,課堂學習容易分心,在國中開始服用利他

能,進入高職因課業時間加長,以專司達與利他能兩種藥劑搭配使用,在校專注

力有獲改善。 

個案管理教師統整學生各項能力與需求評估結果後,邀請家長、班級導師、

任課教師、相關行政人員共同召開個別化教育計畫會議,經由團隊討論後,目前

為吳生優先安排入班宣導,讓同儕了解其輕微的自閉症症狀,課程皆跟著普通班

進行,惟提供每週 1 節之一對一數學課業輔導,並安排每週一次的個別晤談時

間,了解並協助其在班級學習與校園適應。會議決議如下: 

(1) 普通教育課程方面: 

    該生在普通課程皆跟著班級進行,主要配合各科目在班級中安排小義
工,由小義工協助提醒吳生在課堂學習的專注力,及課堂或班級活動、事務
等通知與提醒,如班級相關比賽何時集合,實習課程要攜帶的物品等,除口
頭說明外,並利用小筆記本要吳生練習紀載事項。 

    學習科目方面,偏操作性的專門課程,如園藝實習、造園等不需調整,
基礎課程如國文、英文、基礎化學、基礎物理、生物等,則給予彈性評量調
整,紙筆測驗的比重減少且各科及格分數調整為 40 分,此評量標準可視學生
學習狀況於學期中再行調整。 
 

(2) 特殊需求課程方面: 
    吳生在數學學習不強,上課容易分心,數學成績長期為全班最後 10%,
但基礎四則運算能力還可以,一對一的輔導可強化其注意力亦有助於理解數
學概念與運算能力。是以,利用吳生每周星期二課後第八節,進行外加數學
課程一節。主要配合班上數學課程的主題單元與進度,提供口頭提示或作圖
示範等方式,協助其正確解題和運算能力。此外,因吳生數學概念多有不清
楚現象,且不愛書寫,偏好口語作答,故輔導課程著重在釐清其數學概念。
外加課程之學年目標如下:

(1)在 100 年 6 月 30 日前,每週評量一次,依每

單元主題(含排列組合、二項式定理、機率統計),每次給予 4-5 題問題,在

 

107

background image

教師口語提示或作圖示範下,每次紙筆運算正確率平均能達 75%以上。(2)在
100 年 6 月 30 日前,每兩週評量一次,依每單元主題(含排列組合、二項式
定理、機率統計),每次給予該主題數學概念之問題,每次口語說明該數學概
念之正確率平均能達 80%以上。 
 

(3) 相關支持服務方面: 

    主要透過輔導室輔導教師提供每月一次之心理諮商,以瞭解個案在校與
在家的適應情形、情緒穩定狀況、人際交友是否遭遇困難等。目前學生適應
尚良好,可視需要減少或增加諮商頻率與次數。 
 

會議後,個案管理員依據決議形成書面個別化教育計畫,做為行政與相關支

持服務執行之依據,並請家長確認簽與名同意後實施。教學者依據 IEP 的學年與
學期目標擬訂個別化教學計畫,進行教學、評量與檢討,與學生一起努力達成學
習目標,增進學習成效。

 

 

108

background image

 

2.個別化教育計畫範例 

 

一、基本資料 

(一)個人資料 

學生姓名  吳○○ 

班級 

二年級園藝 

起迄時間 

 

性別 

男 

出生日期  83 年 3 月○日 

身份證字號   

住址 

台北市○○區○○路○段○○巷○○號○樓 

住址變更  同上 

 

(o): 

家長或監護人  吳○○ 

關係 父子 

(H): 

鑑輔會鑑定類別:  

話 行動: 

身心障礙手冊:自閉症   障礙程度:輕度    重新鑑定日期:100 年 11 月 

(二)身心狀況 

1.出生時狀況:良好,無特殊狀況。 
2.健康狀況:偶有生病情形。目前身高 163 公分;體重 43 公斤,體型較為弱小。視力

(裸視)左 0.1、右 0.1;矯正後左 0.4、右 1.0。無其他感官問題。 

3.相關障礙:注意力易分散,目前服用藥名專司達(18mg)+利他能(10mg),劑量與服藥

時間 一日一次、早餐後,副作用為 食慾較低。 

(三)家庭狀況及背景環境 

家庭生活簡述 

個案排行老二,有一哥哥,與父母同住。父母皆大學畢業,為個案主

要照顧者與學習協助者,父母皆從商家庭經濟無虞。母親著重生活及

學習管教,重視教育且關注個案學習與情緒表現。 

(四)教育史 

過去教育 

安置情形 

學前: 一般幼稚園並接受早療。 

國小: 安置普通班,接受資源教室服務。 
國中: 安置普通班,接受資源教室服務,經鑑定安置管道進入高職。

 

二、評量記錄 

(一)鑑定相關測驗資料 

測驗名稱 

測驗結果 

測驗日期 

魏氏兒童 

智力量表 

1.全量表智商:113、操作智商 119、語文智商 107。 
2.因素指數分數皆大於 100 以上,操作智能稍優於語文智

能,尤其空間與記憶分測驗良好,抽象符號理解較困難,
精細動作良好,整體認知功能正常。 

林○○
97/9/23 

情緒行為 

量表 

1.在家庭參與、內在能力、學校表現等項達平均數以上(分別

為 12、10、11);在人際與情感優勢方面分別為 8 與 7。 

2.總量表優勢商數為 98,情緒障礙的可能性相對為低。 

家長評 
98/9/ 

 

109

background image

興趣量表 

1.興趣三碼 CIS,代表吳生興趣傾向為事務型、藝術型與社

會型,興趣類型的一致性高。事務型的個性謹慎,作事講
求規矩和精確,喜歡在有清楚規範的環境下工作,與其特
質相近。 

2.抓周三碼 AIR,分別代表藝術型、研究型與實用型。結合

藝術型與研究型,顯示吳生適合於目前之園藝科系就讀。 

邱○○ 
98/12 
 

教室觀察 

1.吳生在語文課程會主動回應課程內容,但內容不完整,書

寫速度與班上同學相較為弱。數學課程較易分心,亦缺乏

自信,怕回答錯誤。 

2.吳生下課時間會找同學談話,若詢問作業,同學亦會友善

回應,但對話不長;有時個案想自表達自己的見解,同學

會表示有事而離去,吳生有時會因此不悅,或誤解他人玩

笑話而生氣。 

3.教室座位物品雜亂,抽屜作業混雜,常找不到課本或通知

單。 

林○○ 
99/10/1~10/3

家長晤談 

1.媽媽表示吳生在家上網時間較長,有網路認識的朋友,平

日有限制使用電腦時間,吳生不易自我管理。假日則給予

彈性。 

2.各科學習至少維持及格標準,但數學一直有困難,考慮安

排家教協助數學課業學習,亦希望學校可以提供師資。 

3.親子互動尚佳,回到家仍會主動告訴父母在校的事情, 

林○○ 
99/8/30 
 

個案晤談 

1.吳生表示喜歡到學校,對造園與園藝栽培實習覺得有興

趣。但不喜歡數學課,覺得學不來,很無力;基礎理、化

的科目不比數學困難。 

2.覺得老師對他不錯,同學若不故意刺激他,他也不會生氣,

若有心事會跟媽媽說。 

林○○ 
99/9/10 

 

三、能力現況描述 

項目 

能力現況描述 

修改 

認知能力 

1.個案基礎認知能力正常,為注意力較容易分散,服藥後

有明顯改善。 

2.空間關係能力佳,但歸納組織能力的應用能力較弱,聽

覺理解與記憶能力佳,但抽象文字與符號系統處理與應
用能力較弱。 

3.經由服藥後注意力分散問題獲得改善,但有時仍需提醒

注意。 

 

溝通能力 

1.口語、文字基本能力無礙,主要問題在於表達與接收等

語用問題。 

2.對事物的理解有時候會自己的想法,但可經溝通後獲得

適當處理。 

 

 

110

background image

學業能力 

1.對有興趣的學科,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強,會規劃時間

學習。如園藝科專業科目、課外讀物有顯著的興趣。 

2.對數學學習顯著無興趣,有逃避數學課的現象。數學抽

象符號的學習和運算處理能力有學習困難,需要較多的
圖示與具體化,與生活經驗結合的數學問題較易理解。
數學成績長期為全班最後 10%,為個案弱勢。 

3.學業成績經由適當的評量方式與標準調整,能夠達到基

本學習水準。 

 

生活自理能力 

具備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但自我管理與自我決策能力不
足,特別是時間管理或自我物品整理歸位能力弱,無法善
用時間和妥善規劃個人學習與生活 

 

操作與 

行動能力 

操作與行動能力無顯著障礙,運動機能較有限制,協調動
作較弱。 

 

情緒與行為 

情緒表達與情緒控制能力尚可,不太會動怒,會將情緒和
壓力與家人分享,能夠信任他人,對於規則遵守有自己的
一套想法,但能夠遵守規則。 

 

人際關係 

團體生活適應能力、人際關係與社交的基本技巧不佳。有
自己的一套想法與做法,對於他人的感受不敏銳,不會主
動與他人發生衝突,若其他學生不去欺負他,尚能與班級
同學和平相處。 

 

 

四、學習特性及需求綜合摘要 

優勢 

弱勢 

1.喜歡閱讀課外讀物,對自然書籍興趣濃厚,

具備豐富的自然知識。 

2.對於園藝類科有高度的學習興趣,本校園藝

科為第一志願。 

3.聽覺理解與長期記憶力佳,只要學過聽懂後

都能記得且偏好口語作答。 

4.個性單純善良,對人有禮、教養佳,對於規

範的遵守度佳。 

5.家庭支持度高,與學校的配合度高,且親人

從事園藝工作,可協助後續就業及相關資源。

1.個性較為拘謹,常常無法理解他人

玩笑,與人的互動性不佳。 

2.不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3.動作速度與反應時間較慢,需要較

長的時間做適當的反應。 

4.數理科等抽象邏輯概念的理解較

差,運算速度較慢。 

5.對於自己沒有興趣的事物,注意力

集中度較差,容易分心。 

需求評估 

學習需求: 

1.  吳生對數學學習意願與動機明顯低落,學習表現亦不理想,需提供課業輔導並修正

通過標準,任課老師簡化學習內容、降低及格標準(40 分)。 

2.  因吳生的優勢為聽覺理解與記憶力佳且偏好口語作答,因此在學年與學期目標中的

教學方式多提供口頭提示或作圖示範等調整,並能以口語表達釐清數學概念為重

點,減少書寫性作業。 

 

111

background image

支援服務: 

1.每週一次的個別晤談,了解其同儕人際互動情形。 

2.期初入班宣導,平時安排小義工,引導教室、社團活動參與。 

3.視需要安排心理輔導教師與之諮商。 

障礙狀況在普通班上課及生活之影響 

1.吳生自閉症特質雖影響其適當情感表達也影響其同儕互動品質,但整體而言吳生自

覺沒有太多負面情緒,人際關係雖平淡但仍有對話機會與意願,情緒多能維持平穩

狀態。 

2.注意力缺陷問題導致容易分心,服用藥物後明顯改善,感興趣的領域學科多能專注;

不感興趣的學科(如數學)則易趴睡或說話干擾課程進行,需要提醒或給予鼓勵增強

的誘因(如使用電腦)或彈性空間(如暫時離位走動)。 

 

五、教育安置與服務方式 

(一)安置環境:普通班接受特殊教育服務 

(二)接受特殊教育服務 

科目

(領域)

 

地點 

節課/週 

起迄時間 

負責教師 備註

(抽離/外加)

 

數學 

專科教室  1 節/1 週  99.10~100.06 

林○○ 

外加 

吳○○  99 學年度日課表 

 

時間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07:50 
08:20 

 

 

 

 

 

08:10 

09:00 

基礎化學Ⅰ 

造園施工實

習Ⅰ 

國文Ⅲ 

健康與護理

Ⅲ 

生物技術概

論Ⅰ 

09:10 

10:00 

基礎物理Ⅰ 

造園施工實

習Ⅰ 

國文Ⅲ 

國學概要Ⅰ 

生物技術概

論Ⅰ 

10:10 

11:00 

國防通識Ⅲ 

造園施工實

習Ⅰ 

基礎英文閱

讀寫 I  

英文Ⅲ 

造園Ⅰ 

11:10 

12:00 

國文Ⅲ 

造園施工實

習Ⅰ 

基礎英文閱

讀寫 I  

英文Ⅲ 

造園Ⅰ 

午休 

13:10 

14:00 

數學Ⅲ 

專題製作實

習 

班會 

數學Ⅲ 

園藝栽培實

習 I  

14:10 

15:00 

數學Ⅲ 

專題製作實

習 

週會/聯課 

數學Ⅲ 

園藝栽培實

習 I  

15:20 

體育Ⅲ 

專題製作實

週會/聯課 

體育Ⅲ 

園藝栽培實

 

112

background image

 

 

16:10 

習 

習 I  

16:20 

17:10 

 

數學輔導 

 

 

 

 

(三)相關支持服務 

服務內容 

服務方式 

頻率 

起迄日期 

負責人 

心理輔導  視需求由學校輔導老師個別諮商

每月一次 99.10~100.6 

蘇○○ 

(四)行政支援 

項目 

方式 

負責單位(人)

安排小義工 

協助提醒個案班級規範和提醒學校交辦事項 

導師 

提供彈性時間  若個案出現不專注的學習狀況,甚至影響班級學習

時,得以暫時離開座位,在教室後方或其他不干擾同

學學習區域自由活動。 

任課教師 

入班輔導 

徵得家長、學生同意,於早自習或班會時間,由特教

教師入班介紹亞斯柏格症之學生特質與相處之道。 

特教組/資源

班召集人 

行政支援與特

殊事件處理 

家長與個案管理員、導師、輔導教師與生活輔導教官

保持密切聯繫,因應個案之突發事件,並隨時針對個

案之特殊狀況提供相關調整與必要之介入方式。 

特教組/資源

班召集人 

適應行為輔導  個案每週一次與個管員訪談,以了解學校適應狀況,

提供相關服務。 

特教組/個管

員 

及格分數調整  部份學習困難科目調整及格分數為 40 分。 

特教組/資源

班召集人/任

課教師 

 
 
 
 

 

六、學年與學期教育目標  

領域 

數學(教材來源:龍騰數學 C) 

上課時數 

每週 1  節 

學年目標 

1.在 100 年 6 月 30 日前,每週評量一次,依每單元主題

(含排列組合、

二項式定理、機率統計)

,每次給予 4-5 題問

,在教師口語提示或

作圖示範下,每次紙筆運算正確率平均能達 75%以上。 

2.在 100 年 6 月 30 日前,每兩週評量一次,依每單元主題

(含排列組

合、二項式定理、機率統計)

,每次給予該主題數學概念之問

,每

次口語說明該數學概念之正確率平均能達 80%以上。

 

學期目標 

評量結果與修改 

1-1 能在 2/26 前獨立完成直線排列的求法,正確率達 75%。 

 

1-2 能在 3/5 前,在老師口語提示下寫出重複排列及環狀排

列,正確率達 80%。 

 

 

113

background image

 

114

1-3 能在 3/12 前獨立完成直線組合的求法,正確率達 75%。 

 

1-4 能在 3/19 前,在老師口語提示下求出重複組合,正確率達

80%。 

 

1-5 能在 3/26 前,在提供範例之下求岀二項式指定項之係數,

正確率達 75%。 

 

1-6 能夠在 4/9 前,在提供範例之下求出樣本空間,正確率達

75%。 

 

1-7 能夠在 4/16 前,在提供範例之下求出事件機率,正確率達

75%。 

 

1-8 能夠在 5/7 前獨立求出各種事件的機率,正確率達 80%。   

1-9 能夠在 5/21 前,在老師口語提示下了解統計抽樣的求法,

正確率達 80%。 

 

1-10 能夠在 5/28 前,在提供範例之下作岀資料整理與圖表編

製,正確率達 75%。 

 

1-11 能夠在 6/4 前,在老師口語提示下求算術平均數、中位

數,正確率達 75%。 

 

1-12 能夠在 6/11 前,在老師口語提示下求眾數與百分等級,

正確率達 75%。 

 

1-13 能夠在 6/18 前,在老師口語提示下求標準差,正確率達

75%。 

 

1-14 能夠在 6/25 前,在提供範例之下畫出信賴區間與信心水

準的解讀,正確率達 80%。 

 

2-1 能在 3/25 前獨立說出集合之交集、聯集的意義,正確率達

85%。 

 

2-2 能夠在 4/23 前獨立說出機率的意義,正確率達 90%。 

 

2-3 能夠在 5/14 前獨立說出數學期望值的意義,正確率達 80%。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