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形成性回饋:春天課程的教學探索

格式
pdf
大小
2.95 MB
頁數
16
作者
Aquarius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7-11,离现在 3 10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PDF 加载中...
background image

春天  春天 

花蓮縣生活課程輔導團 南華國小蘇漢彬校長 

一、 教學者的起心與激盪:春天如何形成?如何在課程中形成春天的概念?到

底是學生回饋什麼?還是老師要學生回饋什麼? 

(一) 課程初衷

生活課程已經進行多年教學,自己從教科書轉化跟隨到今年須以聚焦形成性回饋進

行,其實還很迷惑,在課程堂上一般老師大都以生活習作為形成性評量的工具,按照課

本順序來教學,身為生活課程輔導員,每每要進行課程時,都要告訴自己不可以落入這

樣的脈絡,應該有所作為,仔細思考,於是找了春天的這個單元,來嘗試以聚焦形成性

回饋為教學引領,我的功力還無法開發這樣評量工具,只能用之前就已經在實行的學習

單及載具運用為設計工具,一步一步慢慢引導孩子能達成我的教學預設目標。星星國小

一年級孩子,據導師(教學至少 26 年以上經驗)所描述,這個班是有史以來最難教會的

班,也是最沒有成就感,其實一開始接觸時,自己也心有戚戚焉,他們不管在文字輸出

或是上台報告,都需要很多引導與協助,而教學者學校一個年級只有一班,沒有得選擇,

只好硬著頭皮進行主題教學。 

上學期末已經慢慢鋪陳冬天的景象,也觀察校內代表性植物~大葉欖仁樹,這學期初

我一直在等待進行這個主題,也暗示孩子們繼續觀察大葉欖仁樹。花蓮縣這學期比別的

縣市早一個禮拜開學,因此我們可以親眼見證大葉大葉欖仁樹在我們的眼前一天一天落

盡它的葉子,再悄悄的冒出新芽,繼續變成新葉,教學者以為這是很真實的體驗與探索

可是真正開始我們的課程,我真的是期許自己放慢腳步,不斷再聚焦,跟孩子對話,讓

孩子能慢慢增進學習的能力。 

(二) 我的理想

規劃從繪本著手,讓孩子們先對春天有感,我們再慢慢回到校園中探索,我尋找有

關春天的繪本,設計相關學習單進行第一次形成性評量,希望他們能有初步的概念,我

們再到校園中探索;接著可以透過探索校園,第一次先用眼睛觀察,校園走一回,第二

次使用載具,將自小組討論認為是春天的足跡拍下後,我上傳到 MyViewBoard 來說明拍

下的理由。透過繪本及實際校園探索後,再度完成春天的足跡,讓他們比較冬天和春天

不同景象。 

(三) 碰撞期

開始進行課程時,孩子生活經驗的匱乏,是遠超乎我想像,平常導師就已經碎碎念

這屆孩子很特別,自己讓孩子們完成學習單就發現,能夠把任務完成只有少數幾個,其

它孩子就需要教學者一對一的引導,他們可就可以把自己所觀察到慢慢畫出來或是寫出
較完整的答案,針對孩子的學習困點,設計下一個學習的段落,來來回回孩子們對於抽

象的春天訊息,已經有深刻印象;第二個大概念是氣候部分,孩子們對於天氣和溫度是陌

生的,我從第三周凱史紀錄,連續 3 周,讓他們感受春天多變化氣候,直到我介紹天氣
預報時,孩子們才從中央氣象局中,看懂天氣和溫度,但是在設計符號部份,就只能模

仿畫出來,不過從一開始我引導雨天時,我們需要準備什麼呢?三個組別都想不出來,最

春天  春天

197

background image

後才有一位孩子說路人帶著雨傘回家,我只能苦笑再進一步說是帶著雨傘回家還是怎麼

樣呢?終於有孩子說出撐雨傘回家,所以雨天要準備雨傘或是雨衣。心中對自己說,比春

天的足跡部份,孩子學習力及表達是有進步,比較快達到預定學習目標。 

二、 形成性評量到聚焦形成性回饋:形成性評量的目的與形成性回饋之間的關

連性為何? 

    低年級的學生,不管在生活常規上及學習模式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階段。尤其是一

年級學生,老師與學生之間最多是語言的溝通,因為一年級的學生對文字的了解十分淺

薄,而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又是呈現家庭文化背景最明顯之處,一句話都表達不清楚

的學生在花蓮比比皆是。老師最大的疑問是「如何評量?」,不管總結性或形成性根本沒

有評量的基準點可言。所以這幾天輔導團「鑽研」的主軸真令我們花蓮團無福消受,我一

直在團務會議中討論,希望有共識才好推動。 

領召引導討論主題 

惠貞校長闡述想法 

長時間的激盪顯出無奈 

以下是我們經過多次討論,不斷修正後的共識: 

我們都知道教學評量是教學歷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評量的目的主要針對兩個

層面,第一個是對老師而言,是為了了解學生起始程度、確認自己的教學成果、發現學

生學習困難點、以及作為修正教學方式;對學生而言,評量是要釐清教學目標、激發學

習動機,所以,重點在於「了解與促進學習」

。 

形成性評量是存在教學中,目的在於提供學生和教師連續性的回饋資料,而立即性

的資料可用來幫助老師修正教學策略,也可以幫助老師了解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所以,

有些形成性評量的回饋是立即性的,教學者必須立即處理的,如果沒有錄影留存的話,

有時是很難特別再去蒐集的。 

  這裡的共識是老師因為形成性評量,而讓學生回饋後老師再做教學上的修正或策略的

改變,重點是老師做了那些修正及改變,而非學生的回饋內容。但那學生個別化的差異

要如何解決?這花蓮現場最真實的現況,也是這次教學者許雅玲老師的困擾。 

198

background image

三、主題架構圖

 

四、本單元的形成性評量系統規畫表: 

主題 

名稱 

春天、春天 

授課年級  一年級 

總節數 

20 

設計者 

許雅玲 

核心素養 

□生-E-A1
☑生-E-A2
□生-E-A3

□生-E-B1

□生-E-B2

□生-E-B3

□生-E-C1

□生-E-C2

□生-E-C3

主題軸 

☑悅納自己
☑探究事理
□樂於學習

□表達想法與創新實踐

□美的感知與欣賞

□表現合宜的行為與態度

□與人合作

主題 

學習目標 

經由記錄、觀察、討論、探究等來了解春天天氣的多變,並學習在多變的天氣中

如何保護自己,如何準備應有之衣物與器具。 

總結性 

表現任務 

經過一系列課程學習探究後,學生知道春天天氣的多變,也知道可以從天氣預報
得知天氣變化情形,進而在校外教學時可以完整準備應有之衣物與器具。 

學習 

1-I-4 珍視自己並學習照顧自己

學習表現

1-I-4-2 覺知環境及其變化所造

春天  春天

199

background image

表現 

的方法,且能適切、安全的行

動。 

2-I-4 在發現及解決問題的歷程

中,學習探索與探究人、事、

物的方法。 

說明 

成的危險,運用合適的應變方

法保護自己。 

2-I-4-3 從了解問題中思考可能

的原因,以提出解決的方法並

採取行動。 

學習 

內容 

A-I-2 事物變化現象的觀察。

C-I-3 探究生活事物的方法與技能。

單元一 

(單元名稱) 

尋找春天的

足跡 

學習目標: 

1. 能 各 自 完

成 春 天 在

哪 裡 學 單

(2-I-1-1)

2. 能 小 組 合

作 運 用 平

板 紀 錄 校

園 內 春 天

足跡,並上

台 報 告 。

(7-I-1-1)

活動 

名稱 

學習脈絡 

(老師引導/提問+學習任務+

學生學習歷程) 

學習評量 

(形成性或總結

性-評量方式/學

生應有的表現) 

形 成 性 評 量 工

具/策略

 

活動一 

春天的

足跡 

老師引導 

學習任務 1 

請學生五官探索春天的生

活環境及景物特色。 

學習任務 2 

請學生分組討論自己春天

的生活環境及景物特色,並

用平板發表。 

形 成 性 評 量 / 檢

視學生是否有觀

察探索春天的生

活環境及景物特

色 

形 成 性 評 量 工

具為學習單/運

用 平 板 讓 學 生

可 以 紀 錄 自 己

觀 察 探 索 春 天

的 生 活 環 境 及

景物特色 

活動二 

校園的
春天景
象 

老師引導 

學習任務 1 

請學生用平板記錄校園中

動植物的狀況及變化。 

學習任務 2 

請學生分組討論自己記錄

的温度變化,與他人的異同

及原因。 

形 成 性 評 量 / 檢

視學生是否有觀

察及探索校園中

動植物因天氣改

變而產生的不同 

形 成 性 評 量 工

具 為 平 板 中 的

拍照與攝影/讓

學 生 在 校 園 中

發 現 動 植 物 的

變化 

單元二 

(單元名稱) 

春天快樂

PARTY 

學習目標: 

1. 能知道動

物冬眠的
原因,以
及春天天

氣溫暖時

活動一 

冬眠動
物春天

的 PARTY 

老師引導 

學習任務 1 

請學生分組討論有那些是

需要冬眠的動物,說明觀察

或討論的原因。 

學習任務 2 

老師請學生制作冬眠動物
的頭套,並表演出冬眠動物
到春天醒來後會有那些行

為。 

形成 性 評量/ 檢

視學生是否有討

論出有那些是需

要冬眠的動物以

及表演出冬眠動

物到春天醒來後

會有那些行為 

形 成 性 評 量 工

具為頭套/讓學

生 可 以 了 解 那

些 是 需 要 冬 眠

的 動 物 以 及 表

演其動作 

200

background image

會甦醒進

行活動 

(2-I-3-1) 

2. 學生實際

操作完成

冬眠動物

的頭套

(4-I-2-2) 

3. 能知道立

春對於種

植時節是

非常重要

(2-I-3-1) 

活動二 

春天的

節氣 

老師引導 

學習任務 1 

老師請學生觀看影片,了解

24 節氣的由來及重要,並分

組討論目前有那些節氣最

接近。 

學習任務 2 

經由討論與引導,讓學生知

道(立春)對於種植時節是

非常重要。 

形成 性評量 / 檢

視學生是否了解

24 節 氣 的 由

來,尤其是立春

的重要 

形 成 性 評 量 工

具/口頭發表,

檢 視 學 生 是 否

了解 24 節氣的

由來,尤其是立

春的重要 

單元三 

(單元名稱) 

春天氣象站 

學習目標: 

1. 能透過天

氣記錄,

察覺春天

天氣多變

(2-I-6-1) 

2. 能透過天

氣預報,

完成學習

單推測合

適穿著及

需攜帶物

(2-I-3-1) 

活動一 

小小氣
象站 

老師引導 

學習任務 1 

請學生記錄 3 月初一週的温

度變化。 

學習任務 2 

請學生分組討論自己記錄

的温度變化,與他人的異同

及原因。 

形成 性評量 / 檢

視學生是否有觀
察並記錄天氣變

化的不同 

形 成 性 評 量 工

具為學習單/讓
學 生 可 以 在 一

週 之 內 每 天 都

可 以 記 錄 天 氣

與温度的變化 

★活動

二 

我是小

小氣象

員 

老師引導 

學習任務 1 

請學生分組討論自己記錄

的温度變化,與他人的異同

及原因。 

學習任務 2 

孩童透過天氣預報,能有合

宜正確穿著及準備攜帶物

品 

★ 總 結性評量 /

檢視學生是否有

因天氣變化的不

同,而能合宜正

確穿著及準備攜

帶物品 

★ 總 結 性 評 量

工具/檢視學生

是 否 有 因 天 氣

變化的不同,而

能 合 宜 正 確 穿

著 及 準 備 攜 帶

物品 

春天  春天

201

background image

五、總結性評量規準表 

學習表現:1-I-4-3 覺察環境及其變化所造成的危險,選擇合適的應變方法以確保自己的安

全。

 

表現標準 

等級 

學習表現說明 

總 能 辨 識 生 活 中

的變動現象(生活

環境等)對自己造

成的影響,提出並

練習因應的方法。 

經常能辨識生活

中 的 變 動 現 象

(生活環境等)對

自 己 造 成 的 影

響,提出並練習

因應的方法。 

有 時 能 辨 識 生

活 中 的 變 動 現

象 ( 生 活 環 境

等)對自己造成

的影響,提出並

練 習 因 應 的 方

法。 

在 他 人 的 協

助下,辨識生

活 中 的 變 動

( 生 活 環 境

等)對自己可

能 造 成 的 影

響。 

D

級 

評分指引 

依 校 外 教 學 當 天

的天氣預報,能完

整 的 準 備 出 相 關

的物品(外套、替

換衣物、雨具、水

壺 、 帽 子 … 等

等) 。 

依校外教學當天

的天氣預報,能

準 備 大 部 份 ( 少

一 樣 ) 相 關 的 物

品(外套、替換衣

物、雨具、水壺、

帽子…等等) 。 

依 校 外 教 學 當

天 的 天 氣 預

報,能準備大部

份 ( 少 二 樣 ) 相

關 的 物 品 ( 外

套、替換衣物、

雨具、水壺、帽

子…等等) 。 

需 教 師 協 助

才 能 依 校 外

教 學 當 天 的

天氣預報,準

備 相 關 的 物

品。 

無 

六、教學過程描述重點說明: 

(一)單元描述重點說明

學習目標:

經由記錄、觀察、討論、探究等來了解春天天氣的多變,並學習在多變的天氣中 

如何保護自己,如何準備應有之衣物與器具。

 

敘寫項目 

重點描述 

支持證據 

(觀察/反思紀錄表、觀議課錄表等) 

事件統整 

描述 

3/21 介紹冬眠的動物 

雖然學生有記錄一週的天氣變化,

但學生仍無法分辨冬天與春天的不

同。教學者想透過冬眠旅館繪本,

介紹冬眠的動物的習性,孩子對於

繪本中花栗鼠、睡鼠、蝙蝠、熊等

非常感興趣,睡鼠會在冬天來之前
吃的胖胖的,經過冬天後,春天來

的時候,牠們就會變瘦,孩子們最

訝異,真的可以不吃東西,還可以
活下來,花栗鼠卻是會偶爾醒來吃

一下東西。 

教學者省思: 

還好自己有介紹冬眠的動物,因為孩子們

不知道為什麼冬眠及哪些動物會冬眠,如

果只是輕輕帶過,孩子們就錯失更進一步

了解這方面的知識,看著他們投入的聽著

我講繪本,以及熱烈選擇自己想當的冬眠

醒來的動物,自己就很有成就感,不會再
是校園忠小鳥和蝴蝶而已,我很期待春天

的 PARTY! 

202

background image

因為繪本的介紹讓孩子們最後知道

有些動物冬眠是減少熱量消耗,讓

牠們可以度過寒冷的冬天。孩子們

也了解更多冬天時會冬眠的動物,

也開始期待著接下來選擇自己喜歡

的冬眠的動物,準備製作頭套。 

使用的策略

或工具 

分組討論 

經驗分享 
繪本引導 

平板運用 

教學者反思: 

這班學生活潑好動,學習狀態一直不是很

好,很難專注超過 5 分鐘,有的擅長說話

卻不太會輸出,有的不喜歡說話,為了讓

孩子發現春天,從繪本著手,慢慢探討,
再回到校園中觀察課堂中討論的春天~有

哪些足跡(孩子翻譯為訊息),觀察工具為

平板,教學者再把照片傳出來,讓各組作

介紹,孩子們終於慢慢有春天的雛形。 

學生表現的

整體描述 

透過教學者一對一詢問,讓她再觀

察。一直反覆引導討論終於能畫出

來她想呈現的樹,大葉和小葉欖仁

樹的葉子,有大小之分。 

老師給的回

饋與效果 

平板的運用讓老師正確的知道學生

的視角與發現。 

第一次為鉛筆畫的簡單線條。 

經過多次討論引導,學生多了彩色筆部份

的圖畫,了解植物呈現方式的不同。 

其他 

一年級學生,因去年 5/19 遠距後至

9 月,有 3 個多月沒在學校,生活

疫情嚴重加上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在花

蓮舉辦,這學期花蓮的學校步調都亂了,

春天  春天

203

background image

常規難建立外,生活自理能力退化

如幼稚園中班,一年級班導上起來

特別辛苦。更別說在教學上學生的

表達之困難,老師引導上的無助與

無奈。 

想要進去他校觀議課,難度比以往增加許

多。 

(二)教學過程小組工作觀察表

小組工作觀察表

 

日期:3/14-4/27(4/16-4/21 全中運全縣高中以下放假) 

地點:復興國小校園及智慧教室 

    第二組 

學生名字: 

李 OO 

陳 OO 

張 OO 

朱 OO 

李 OO 

學習目標與任務: 

經由記錄、觀察、討論、探究等來了解春天天氣的多變,並學習在

多變的天氣中如何保護自己,如何準備應有之衣物與器具。 

學生背景描述: 

這班學生活潑好動,學習狀態一直不是很好,很難專注超過 5 分

鐘,有的擅長說話卻不太會輸出,有的不喜歡說話。 

小組互動觀察與描述: 

有做記錄的先分享,其它同學聆聽,一組

之中有完整記錄的不多一至二個,所以有

做記錄的學生有一種我比較厲害的態度,

其它同學也不太敢發問。 

照片或其他學習證據 

說明: 小組討論温度變化表內容 

204

background image

小組互動觀察與描述: 
有做功課就有優勢,平板自然是有做記錄

的人優先,其它人只能在旁邊指指點點,

但掌鏡的學生完全不理。很有趣的畫面,

但每個人都還是有拿平板記錄自己發現的

事務。 

說明:小組到校園觀察記錄動植物的變化 

小組互動觀察與描述: 

這班真的很活潑好動,學習狀態也很不好

好,老師很辛苦,學生無法進入學習狀況,

還有老師疲於奔命,顧這一組那一組再

亂,很難有明顯的教學成效,阿門

。 

說明: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及學習單的發想 

小組互動觀察與描述: 

科技世代真的不一樣,程度好的程度差

的,平常專心或不專心的,碰到科技教具

馬上上手,雖然表達力還不好,但學習感

受比之前好許多

。 

說明:小組公開分享他們觀察的結果與回饋 

去年還研發形成性評量工具最好的工具就是科技器材,不分年齡,不分家庭背景,沒有城鄉差

距,馬上上手,真實又有效 

春天  春天

205

background image

(三)教學過程觀察記錄表

單元學習目標:孩童透過天氣預報,能有合宜正確穿著及準備攜帶物品。 

教學者:復興國小    許雅玲 

觀察者:蘇漢彬 

師生互動情境 

師生對話描述 

回饋適切性 

(做到的項目

堅持 
忍耐 
不斷重覆重點 
妥協 

在一甲教室,

老師想讓學生

分辨什麼天氣

要如何穿著,

或準備攜帶物

品。 
老師問學生下

雨天時要如何

應變? 

老師希望學生

可以回答 (撐)

雨傘回家的回

答。 

師:我們剛才討論很多情況,如天氣變冷或天氣變

熱等,你們都已經可以知道要如何正確穿衣服

了,那如果下雨了,你要回家要怎麼做才對

呢? 

生:拿一支雨傘回家。 

師:你拿一支雨傘要做什麼? 

生:因為下雨呀,所以要拿雨傘。 
師:那為什麼下雨呀,要拿雨傘? 

生:因為拿雨傘才不會被雨淋濕呀! 

(現在雙方都很不能諒解對方的不懂) 

師:那為什麼拿雨傘才不會被雨淋濕呀? 

生:老師,你拿雨傘還會被雨淋濕? 

師:(

快抓狂

)老師在下雨天拿雨傘(

手帶著動作

)就不

會被雨淋濕? 

生:(全班一團亂,有的哈哈大笑)老師,你要打開

雨傘呀! 

師:(

既生氣又如釋重負的表情

)對呀!打開雨傘叫

拿嗎? 

生:不是 

師:好,那如果下雨了,你要回家要怎麼做才對呢? 

生:拿一支雨傘打開後回家。 

師:……… 

(

再經過多次的纏鬥,約 5 分鐘,終於有學生說

出「撑」雨傘這詞了

) 

從觀課中的領悟

… 

1.一般教師的教學即使有觀課,依照教育部規定只有觀一節課或ㄧ

次,很難做到整個大單元教學的觀課,更別說是小組觀課紀錄,

或一系列的觀課記錄。

2.疫情一直延燒之下,現在非得必要學校是很難開放其他人員進入

的,我們跨校就算是跟校長打過招呼,校內其它教職員工生,以

及家長難免會有閒話。

3.適逢本縣今年辦理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學校提前一週開學,每

個學校在 2 月如火如荼的都投入運動會的準備,尤其是校長幾乎

都被調用當工作人員,根本沒有辦法有效的觀議課,僅能維持基
本的課程討論就相當不易了。

4.這種為了某目的的觀課,是否太於狹隘,讓授課者被感壓力反而

失去正常教學的意義,學生的受教權也受損,要深思。

206

background image

六、教學過程特色記錄—運用科技讓形成性回饋更真實、更有效 

(一)平板的加入讓學生更專注與投入

剛開始上課是讓學生因繪本解說,以及運用學習單引導來認識春天的訊息,但是孩子還

是很模糊,於是我們讓學生帶的平板去找校園內是否有春天的足跡,利用平板拍下紀錄,讓

學生能更加專注探索校園春天的足跡,也讓老師完整的看到學生看到的。以前經由口述或圖

畫都無法完全真實了解與呈現,學生再講述時也有依據,更自然有效表達。 

第一組的探索成果 

教室外大葉欖仁樹長出新芽及嫩葉 

教室外大葉欖仁樹長出新芽及嫩葉 

小葉欖仁樹長出新芽及嫩葉 

小葉欖仁樹長出新芽及嫩葉 

春天  春天

207

background image

種子發芽長大 

杜鵑花開 

第二組的探索成果 

教室外大葉欖仁樹長出新芽及嫩葉 

教室外大葉欖仁樹長出新芽及嫩葉 

麻雀出來了 

杜鵑花開 

208

background image

小草長出來 

小葉欖仁樹長出新芽及嫩葉 

(二)運用新科技讓學生深刻回憶

教學者為了強化及檢驗孩子們對於春天的景象是否從一開始不懂,經過教學者觀察孩子

們的學習困難點後,找繪本及運用平板的方式探究之下,讓孩子們能對春天景象有初步認識。

教學者設計利用 MyView board 再次讓學生回憶起前面的課程,再讓孩子完成校園春天的足跡

學單。 

利用 MyView board 形成性評量中 

利用 MyView board 形成性評量中 

利用 MyView board 形成性評量中 

利用 MyView board 形成性評量中 

春天  春天

209

background image

介紹校園春天的足跡學單 

介紹校園春天的足跡學單 

第一組孩子們專心寫學習單中 

老師引導學生寫學習單中 

第二組孩子們專心寫學習單中 

第三組孩子們專心寫學習單中 

(三)教學者的反思

透過這次主題教學聚焦在形成性評量的課堂中進行回饋,雖然不是很能抓住精隨,但是經過
一次一次跟學生碰撞(學生的任務完成度及理解力,與教學者有落差),教學者察覺孩子有困

點,會再補足孩子基礎或是經驗,不會是一直順著教學步調教完就好,是針對形成性評量後

210

background image

的回饋,讓孩子能把自己的想法更完整表達,這個階段孩子的口語表達優於書寫能力,很多

時候教學者是請孩子們討論完再回答,他們在不斷發表與完成任務中,這個主題教學目標相

信已經達成 80%,這應該是這次聚焦精準及溫和的回饋,幫助學生完成學習吧! 

   

跌跌撞撞地進行完主題教學,真的很累,因為要不斷回饋與修正教學,當看到星星班

的孩子,會在一早來學校在前穿堂等待老師來的時候,說著春天真的來了,大葉欖仁樹已經

長出滿滿的新葉時,校長對著教學者說,不要一直唸說星星班的孩子學習慢,他們只是需要

時間,用心教學,耐心等待會看見孩子能力長成。

 

七、教學後的探討之內容說明: 

(一)生活課程各項名詞分析表

適逢 12 年國教時代,除了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趨勢外,也順勢強調帶動評量轉型的

可能性。生活課程年度主軸重點:從生活課程素養導向教與學課程實踐~總結性評量,到生活

課程素養導向教與學課程實踐~形成性評量,直到今年生活課程素養導向教與學課程實踐~聚

焦形成性回饋,本團博士領召張世璿校長整理以下表格,讓本團團員可以明瞭這一系探討的

重點與異同之處。 

總結性評量 

形成性評量 

形成性回饋 

定義 

教師針對學生學習狀

況 , 在 學 習 告 一 段

落,對其學習成效進

行評量。 

教師針對學生學習狀

況 , 在 學 習 的 過 程

中,觀察其學習成效

並給予評量。 

教師針對學生學習狀

況 , 在 學 習 的 過 程

中,觀察其努力學習

的態度及程度,就具

體 事 項 給 予 正 向 回

饋。 

重點 

評量整個單元的學習

成效 

評量整個單元學習過

程中的學習成效 

不做評價,只針對學

生的態度及努力程度

給予回饋 

發起者 

教師是評量者 

教師是評量者 

教師是回饋者 

檢視內容 

學 生 已 完 成 的 學 習

單、作業、書面報告

等 

學 生 未 完 成 的 學 習

單、作業、書面報告、

小組討論等 

學生的投入程度、問

題解決辦法、與同學

的合作內容 

作用 

促 使 學 生 的 能 力 提

升,就結果進行後設

認 知 , 提 高 反 思 能

力。 

促 使 學 生 的 能 力 提

升,在過程中就能矯

正錯誤,提高投入程

度。 

促使學生投入學習,

在過程中不因為錯誤

或困難而放棄,提高

其信心。 

(二)生活課程真實與理想的拉扯

但整理出此表後,又加上觀課者分享後,團員心中的疑慮並未消減,經幾次的討論反而

有讓人越來越沈重的感覺。 

既然強調形成性評量,如前面已提及形成性評量存在於教學中的師生連續性回饋,加上

回歸真實教學現場,並沒有實施協同教學行動,平常課程中也不會有觀課者,因此本案例僅

春天  春天

211

background image

依教學過程結果提出幾點: 

1 教學目的:教學過程中評量的內容是單元教學目標上所注重的。目的性難易交錯,重

點在於引導學習方向。 

2.形成性評量與教學活動交互實施:完整的教學活動,形成姓評量會隨著教學活動的需

要來進行。如:課間問答、筆記、隨堂測驗、實作、小組分享、回饋……只要能夠達

到評量效果皆可。 

3.學習風格的多元性。由於學生的性向和個人喜好分歧,教學者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形成

性評量時,有時也要兼顧每一位學生自己擅長的部分來做處理,避免學生的挫折感。

八、結語

 

針對今年的年度重點:聚焦在形成性評量的回饋,說實在的一個團來自每一個不同學校

的團員,經過幾次的討論還是無法形成共識,重點是大家無法理解,更不懂得這一個主題的

精神在哪裡?每一次的討論我們總是無法聚焦,也無法形成共識,最後我們還是以我們一般

的教學成果歷程呈現年度發表,如果無法達成吳壁純教授的要求深感抱歉,或許我們再好好

練習一、兩年我們應該可以有一些心得吧。 

但是說真的,真實情境下的評量跟回饋分享,才能讓現場老師有感覺跟感動,關起門來

做的理想案例,對於現場老師來說,動用人力跟時間太多,他們就不會去應用了。所以,還

是老問題,輔導團員一定要不斷精進,但精進的動力是為何,是為了讓教學現場的夥伴有所

依靠而努力,還是為而夢想而做一些曲高和寡的案例呢? 

212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