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5 特殊教育:自製視覺教具「眼睛走迷宮」教學教案

格式
doc
大小
25 KB
頁數
4
上傳者
mdn-pc022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7-04-16,离现在 18 19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0415 特殊教育


自製視覺教具

眼睛走迷宮

文/柯雅齡


兒童的視覺發展與其他能力發展息息相關,在幼兒期父母如果沒關注到孩子的視力問題,可能影響到往後的學習及專注力。發展遲緩兒常會有注意力問題,父母或老師可以自製簡易視覺教具(如圖)供特殊需求幼兒使用。


教具材料準備:


{1}色筆(彩色筆、蠟筆)。公


{2}書面紙數張。


{3}動物或是卡通貼紙數張。


製作方法:


第一組:以書面紙剪成長約十五公分、寬約八公分的長方形紙片,從中畫一直線,在線條兩端各貼一張動物或卡通貼紙。


第二組:同上的書面紙長方形紙片,畫曲線或鋸齒線(///),一張紙只畫一條不同粗細、顏色的曲線。


第三組:在同一張紙片上,畫上約三至四種不同顏色、粗細的曲線,線條兩端可寫注音符號、數字、文字。


第四組:自製簡單的迷宮,或是準備市面上的迷宮遊戲。


以上材料的準備,除了老師或家長自備外,也可以跟孩子一起製作,像是讓小朋友自行撕貼紙貼在固定位置上,再以色筆畫線條。

公教學策略:


1.紙片上的動物、卡通貼紙要是孩子喜歡的。剛開始可以告訴孩子請他拿著色筆,沿著原有線條將兩隻小動物連起來當好朋友。對於視力或手眼協調較差的孩子,可提供較粗(甚至一公分粗)的色筆,且色筆顏色和紙張顏色要為明顯的對比色,方便孩子描繪線條。


2.用色筆走完線條後,再讓孩子以手指頭走走看。為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及重複性,可以用不同的手指頭走走看,直到孩子熟悉遊戲的方式為止。


3.等孩子清楚遊戲規則後,告訴孩子:「這次我們要以眼睛來走迷宮喲!」先幫孩子確定起始點後,讓孩子以眼睛追視的方式走迷宮,若孩子沒有跟著原來粗細及顏色線條行走的話,則容易走亂掉。


4.遊戲進行須考量孩子能力,採漸進方式進行,由短線條到長線條,粗線條到細線條,直線到曲線,單一線條到多線條,簡單到複雜,更重要的是剛開始由一媒介(小車車、色筆、手指頭)作為指引,後來只以眼睛的追視為主;對於認知理解能力較差,或視力差的孩子,剛開始也可以作一張大迷宮,放置地面,讓孩子直接在上面行走,清楚遊戲方式後,再回到桌面活動。


5.也可以將紙片擺放不同的角度作練習,像是由原本的平行轉為垂直。


6.自製的迷宮圖可以攤開平擺,也可以捲起來,跟著孩子前進再慢慢打開迷宮圖,增加探索的挑戰性。


7.迷宮圖除了探索性外,還可以作為益智類遊戲,讓孩子跟著數字前進(123……),或跟著注音符號前進(ㄅ→ㄆ→ㄇ……),依孩子對數字、注音符號的認知概念決定終點符號。孩子走到終點,要喊出「到了」,並正確指出該位置。此遊戲也可以兩個孩子一同玩,一起用眼睛走迷宮,誰先到終點誰就贏了。


在遊戲過程中,除了可訓練孩子的追視能力外,也可以從中協助孩子的專注能力。若在當中經過此活動的訓練後,還是發現孩子需要近距離進行,有手眼協調不佳現象,或無法做出追視動作,看東西時頭部必須要跟著轉動,都須儘快尋找眼科醫師求診。


特殊生性別平等教育

性別教育融入生活課程

文/王麗琴


長期以來,身心障礙學生的性別平等教育一直為社會團體、學校師長及父母所忽略。有鑑於此,近年來筆者將性教育、性別教育及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學校生活課程,期盼藉由家長及師長的引導、同儕間的討論,讓智能障礙學生正確的了解自己的身體、生理構造等衛生常識,培養兩性男女學生合宜的性別意識及認同。


針對家庭性教育部分,筆者會與智能障礙學生的家長分享育兒經。例如從小我們家即有共同沐浴及泡湯習慣,小女三四歲時,已注意到父母及哥哥的身體構造不一樣,常常好奇的詢問,為她種下性別教育的第一顆種子。再長大些,全家到圖書館借書時,小女會主動翻閱有關嬰兒和懷孕媽媽的相關圖書,藉由圖文並茂的身體圖畫和男女有別的性教育常識,慢慢了解到兩性間的不同。


與家長分享自己的育兒經驗,主要在於建立家庭性教育是孩子接觸性教育第一個場所,理論上也是最安全場所。當孩子對兩性教育有充分了解,也會自然而然的接納自我與尊重他人。因此,家長應有正確的觀念與適宜的教養態度,不論是智能障礙或一般的孩子,都應堅持「從小教起,永不嫌早」的理念。


在學校課程部分,除一般性教育知識的傳授外,宜將兩性平等教育融入生活教育課程中,可以運用圖文並茂的繪本導讀及簡易的學習單設計,引領智能障礙學生接觸兩性平等教育課題。


一、引導學生關心自己的身體


以「我」的主題教學出發,從認識「我們的身體」開始,了解「生命的起源」。教師可藉由媽媽懷孕過程圖片、胎兒成長圖片,或安排學生參觀婦產科醫院,讓學生感受生命的奇蹟與可貴,進而珍惜生命。


學習單:「媽媽從懷孕到生產過程圖卡的先後順序排列」。


二、探討男生女生大不同


市面上有許多有關兩性教育的繪本,例如《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提利(米奇巴克出版)、《奧利佛是個娘娘腔》/湯米.狄咆勒(三之三文化出版),可採分組討論、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導兩性話題,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了解兩性的身心成長與發育,並討論如何尊重他人的身心差異,學會如何和異性交往等。


學習單:「指出男生(女生)生殖器官至少三種及其功用」。


三、我們都是好朋友


以繪本《我討厭女生》/維多利亞.法契妮、《我討厭男生》/維多利亞.法契妮(喬福圖書)為課程題材,請學生說說自己對同儕兩性相處的經驗談,以及家中父母日常生活互動方式,作為兩性相處共同成長的實例。


學習單:「我喜歡和誰交朋友?為什麼?」


最後,在教學活動當中,建議加入破除性別刻板印象的生活題材,例如《灰王子》/巴貝柯爾(格林出版)、《頑皮公主不出嫁》/巴貝柯爾(格林出版)、《紙袋公主》/羅伯特.謬斯克(遠流出版),導正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刻板價值觀。


當孩子學會關心自己與他人後,相信孩子懵懂的心房已種下正確性別平等教育的良善種子。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