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私立豐田大郡幼兒園112年8.9.10月教案(中組)
日常生活 | ||||||||||||||||||||||||||||
課程目標: 身-1-2 模仿操作各種器材的動作 | 學習指標: 身-中-1-2-1覺察各種用具的安全操作技能 身-中-1-2-2觀察與調整照顧自己及整理環境的動作 | |||||||||||||||||||||||||||
領域:身體動作與健康 | ||||||||||||||||||||||||||||
工作名稱 | 直接目的 | 間接目的與工作延伸 | ||||||||||||||||||||||||||
1.鑷子夾珍珠 2.轉螺絲台 3.剪工 (直線、曲線、 鋸齒線、) 4.水中夾球 5.舀乾物 6.食物預備: 使用瓜子夾 | 運用三指抓握能力,精鍊夾的動作,為未來握筆做準備。 精鍊手指及腕力大肌肉和小肌肉靈敏的能力。 運用不同線條的紙張,練習使用剪刀的技巧。 學習手指開與合的張力與動作。 運用三指抓握能力練習使用昆蟲夾將水中的浮球夾出。 精錬三指抓握能力。 練習使用不同大小的湯匙舀乾物。 精鍊使用湯匙的能力。 精鍊手部握合能力。 學習使用瓜子夾。 | 延伸:運用工具/螺絲起子轉出螺絲 台中的螺絲。 延伸:運用剪下的圖形進行創作。 透過操作看見彩石在水中的變化。 延伸:提升自我照顧能力〜盛飯、 夾菜。 | ||||||||||||||||||||||||||
| ||||||||||||||||||||||||||||
感官教育 | ||||||||||||||||||||||||||||
課程目標: 語-1-4 理解生活環境中的圖像符號 認-1-1 蒐集生活環境中的數學訊息 | 學習指標: 語-中-1-4-1 理解符號中的具象物件內容 認-中-1-1-1 辨識與命名物體的形狀 認-中-1-1-2 辨識兩個物體位置間上下、前後、裡外的關 係 | |||||||||||||||||||||||||||
領域:語文、認知 | ||||||||||||||||||||||||||||
工作名稱 | 直接目的 | 間接目的與工作延伸 | ||||||||||||||||||||||||||
1.距離遊戲: 粉紅立方體、 棕色長方柱、 幾何拼圖櫥 2.帶插座圓柱體 (4組)
實物結合 4.幾何立體組 +圖字卡 5.彩色圓柱體 +圖卡對應 6.長棒排迷宮 | 透過視覺辨識與記憶性遊戲,加強對粗細與大小之概念,並提升其熟悉度。 發展視覺上對於不同大小、粗細、高矮的辨識能力,增進幼兒對環境敏銳度的觀察力。 藉由色板與教室實物結合,進行配對,配對遊戲,增進幼兒視覺的色彩辨識能力與對環境敏銳的觀察力。 提升視覺對於立體形狀與平面圖卡的辨識能力,並認識各種幾何立體形狀的名稱。 發展視覺上對於不同顏色的大小、粗細、高矮的辨識能力,增進幼兒對環境敏銳度的觀察力。 幼兒透過觸覺、視覺的辨別,在知覺上對長度的差別有正確的了解,發展手、眼與肌肉的協調性,走迷宮遊戲可以在孩子尋找出口的過程中,提升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分辨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記憶能力。 間接目的: 1.發展專注力、秩序感、動作協調與獨立 的能力。 2.數學心智的預備。 3.書寫前之預備。 | 延伸:拉長距離,加強空間與粗細、 大小的記憶連結。 替換教具,如彩色圓柱體等。 帶插座圓柱體以散放方式,加強視覺及觸覺辨識能力。 延伸:與語文區結合,找首音;拼 音練習,並結合顏色名稱的 字卡。 延伸: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進 行配對。 延伸:自由創作排列造型。 培養幼兒發散性的思維和創造力。 | ||||||||||||||||||||||||||
數學教育 | ||||||||||||||||||||||||||||
課程目標: 認-1-1搜集生活環境中的數學訊息 認-2-1整理生活環境中的數學訊息 語-1-4理解生活環境中的圖像與符號 | 學習指標: 認-中-1-1-2運用點數搜集生活環境中的訊息 認-中-1-1-3認識數字符號 認-中-2-1-3運用10以內的合成與分解整理數量訊息 語-中-1-4-1理解符號中的具象物件內容 | |||||||||||||||||||||||||||
領域:認知、語文 | ||||||||||||||||||||||||||||
工作名稱 | 直接目的 | 間接目的與工作延伸 | ||||||||||||||||||||||||||
1.序列遊戲3組 2.彩色珠串1-10 3.合十遊戲 (加法尺板、小數 棒、彩色珠串) 4.數字與籌碼 (奇、偶數的概 念) 5.複習十幾的量 (幾十的量1-30) | 透過各種不同序列的遊戲,增加邏輯思考的能力。 精鍊1-10的數字符號,並知道每個顏色代表的量。 運用不同的教具做合十的練習,精鍊合十的概念,為加法做預備。 認識1-10的數字及兩個一數的排列法,與學習奇數、偶數的概念。 認識11-19的數與量、位名(個位、十位的位置),及連續數的概念。 依個別程度作調整。 發展兒童的秩序、專心,協調、獨立以及精準的能力。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數學邏輯的概念。 為讀寫做預備。 | 延伸:可運用小實物、珠子、大中 小圓貼,做序列的練習。 延伸:彩色珠串1-10蓋印+塗色, 增加新生對量與代表色的概 念。 合十除了教具的操作,也可以配合口語的練習,以加深對合十的概念。 延伸:知道10以內奇數及偶數的 數與量,進而可做10以上 奇、偶數的練習。 可運用塞根板Ⅰ、彩色珠串、小數棒,做十幾的量的練習。 延伸:結合十進制一,介紹1、10、 100、1000的數與量。 | ||||||||||||||||||||||||||
語文教育 | ||||||||||||||||||||||||||||
課程目標: 身-1-1模仿身體操控活動 語-1-2理解歌謠和口語的音韻特性 語-1-4理解生活環境中的圖像與符號 | 學習指標: 身-中-1-1-1覺察身體在穩定性及移動性動作表現上的協 調性 語-中-1-2-1辨認兒歌與童詩韻腳 語-中-1-2-2知道語音可以結合 語-中-1-4-1理解符號中的具象物件內容 | |||||||||||||||||||||||||||
領域:身體動作與健康、語文 | ||||||||||||||||||||||||||||
工作名稱 | 直接目的 | 間接目的與工作延伸 | ||||||||||||||||||||||||||
1.注音砂紙板描 摹與拓印 2.相反詞 3.讀本 -愛畫畫的詩 4.二拼練習 5.唐詩 (秋夕、嫦娥) 6.金屬嵌圖板 -描框板 7.軍歌歌曲與童 謠哼唱 | 加強指尖觸覺肌肉記憶,認識注音符號的書寫筆順並做拓印練習。 透過口語練習,了解相反詞的概念,再進行操作字卡拼音和配對。 透過讀本,增加語言活動的多樣性與趣味性,豐富各種語言的經驗,並利用情境帶活動,讓孩子能融入並實際感受歌謠裡的趣味。 透過聲符、韻符的拼讀配對及加強二拼與結合韻的認識。 唐詩的優美詞句,透過歌唱及節奏方式來豐富語言活動的趣味性。 透過金屬嵌圖板描摹,強化手指肌肉訓練、運筆練習。 增加遊行活動的活潑性和趣味性。
| 延伸:肢體遊戲/找教室實物,實際 觀察相反詞的概念。 延伸:美勞創作,例如:對稱剪(蝴蝶),摺紙(樹)。 延伸:可與各區工作結合,增加二拼經驗。 | ||||||||||||||||||||||||||
美勞教育 | ||||||||||||||||||||||||||||
課程目標: 美-2-2運用各種形式的藝術媒介進行創 作 身-2-2熟悉各種用具的操作動作 | 學習指標: 美-中-2-2-1運用各種視覺藝術素材與工具進行創作 身-中-2-2-1敏捷使用各種素材、工具或器材 | |||||||||||||||||||||||||||
領域:美感、身體動作與健康 | ||||||||||||||||||||||||||||
工作名稱 | 直接目的 | 間接目的與工作延伸 | ||||||||||||||||||||||||||
1.連續刺 2.摺紙工 3.對稱刺 4.縫工 (平針、迴針) 5.樹葉創意拼貼 6.節慶飾品製作 (中秋節、雙十 節、萬聖節) 7.四季樹-點畫 | 學習連續刺的技巧,增加手部肌肉能力。 學習對摺,練習摺出不同物品。 學習使用錐子,對稱刺的厚度增加,考驗手部的精細動作。 學習使用針線,縫出各種不同的圖案。 手指的運動,順序性,縫紉的預備。 學習使用秋季的落葉創作屬於自己的作品。 學習使用不同的材料,自己動手製作節慶時的配戴物品或裝飾物品,增添過節氣氛。 觀察四季,利用手指頭和顏料將四季的樹做點綴,創作屬於自己的四季樹。 | 變化不同圖案,可與節慶活動或文化結合,製作相關的作品。 變化不同圖案,可與節慶活動結合,製作節慶相關的作品。 亦可用海綿或其他物品作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