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112學年度信義國民小學
教學活動設計單
授課教師:呂自心 | 教學年/班:資源班B | |||||||||||||||
教學領域/科目:社會技巧 | 教學單元/活動名稱:團隊合作一起來 | |||||||||||||||
授課總節數/節次:1 | ||||||||||||||||
設計依據 | ||||||||||||||||
核心素養 | ||||||||||||||||
學習 重點 | 學習表現 | 在課堂或小組討論中適當表達與回應意見。 在小組中分工合作完成自己的工作。 | ||||||||||||||
學習內容 | 表達與傾聽的時機。 團體的基本規範。 | |||||||||||||||
課程目標 |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教育□環境教育□海洋教育 □科技□能源□家庭教育□原住民族教育□全民國防教育□品德□生命□法治 □資訊□安全□防災□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 | |||||||||||||||
學生先備經驗 或教材分析 | 生活中很多時候是我們也就是指團體,不是只有自己,希望學生把同學們當成一個團隊,將自己變成團體的一分子,學習適當地與同儕溝通,合作。本單元重點為藉由團隊合作,在活動中呈現「我們一起」的概念。 學生能從中學習如何與他人合作,團隊合作的過程中需要注意自己什麼地方,面對他人的建議時該如何回應他人,透過遊戲過程中的小挫折和完成任務時得成就感,激發這堂課中的人際火花。 | |||||||||||||||
與其他領域/科目 的連結 |
| |||||||||||||||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 時間 | 評量方式 | ||||||||||||||
☆問題情境的鋪陳: 利用走迷宮的經驗引起學生動機。 「請問大家是否有玩過走迷宮的遊戲?」。 ☆任務一: 學生們為一組尋寶團隊,遊戲的結果只有兩種,分別為大家一起找到寶藏/集體失敗,因此要利用上節課提到的合作小技巧,成功破解地圖找到寶藏。 1. 每次派出一位同學(採輪流制抽籤決定順序)。 2. 至尋寶區找老師,選出你覺得正確的路線,老師會舉牌告訴你正確與否。 3. 正確則前進,錯誤則在原地不前進。 4. 回到討論區找團員討論。 5. 輪到下一位團員至尋寶區尋寶。 ☆任務二: 說明增強制度 尋寶活動中會出現兩種卡牌 提示牌和警告牌。 提示牌:當團員們遇到困難(描繪不出地圖、忘記上一步的路線)時可以使用,老師會給予提示。 *活動開始時可以拿到三張求救牌。 警告牌:當有團員隨意打斷他人說話、無法等待情緒不穩定或是其他不合適的動作出現,像是推桌椅等行為出現),會拿到一張警告牌。 *老師會給予警告一次,第二次警告則發警告牌,集滿三張則尋寶任務失敗。 ☆任務三: 進行尋寶活動 依照遊戲規則進行,老師在一旁協助。
若是學生無法繪製出地圖,則可使用提示卡,給予已繪製完成的地圖(尚未標示路徑)。 ☆終點:表現任務
學生發表(給予練習表達的機會。 老師補充,並與合作要素做連結。
學生發表 老師補充,並和同學們討論如何改進。
下次上課時,和同學們分享,可以得到小禮物。
下次上課,我們會先討論這次尋寶活動中的過程,所以回家後可以想一想以下問題:
收拾物品,靠攏桌椅,準時回教室。 | 3分鐘 4分鐘 3分鐘 20分鐘 10分鐘 | 口頭評量 口頭評量 實作評量 口頭評量 口頭評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