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數字1~3與圓形:遊樂園主題數學繪本教學活動

格式
doc
大小
130.5 KB
頁數
7
上傳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4-06-25,离现在 11 12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A2教學活動設計

搭配教材:A數學繪本 / P10~P16

學習領域:認識圖形、數量概念、

對應關係

活動1:哇!真好玩!

活動目標:

˙認識數字、數量1~3

˙學習辨識圓形。

引起動機:

1展示「遊樂園」照片,詢問幼兒,知不知道這張照片是

什麼地方照的?

2請幼兒分享之前去遊樂園的經驗,和誰一起去?心情如

何?哪個遊樂設施最令你印象深刻?

活動過程:

1.講述數學繪本〈神祕的遊樂園〉,配合內容及故事圖進

行討論,並用手指頭進行相關的迷宮遊戲。

(1)說一說,小河馬在樂園裡發現了哪些遊樂設施?這

些遊樂設施,你有沒有玩過?

(2)小青蛙的地圖:請幼兒先指認出,迷宮上有哪些東

西?請用手指沿著迷宮路徑上圓形的東西走。

(3)袋鼠三兄弟的地圖:請幼兒先指認出,迷宮上的水

果,哪些是2個一堆?哪些是3個一堆?請用手指

沿著迷宮路徑上2個一堆的水果走。

2.圓形躲貓貓:請幼兒在教室裡尋寶,找出教室裡圓形的

物品,完成者坐在團討的位置。老師一邊打響板,一

邊念〈教室裡什麼圓〉並請幼兒依照自己找到的東西

接下一句:

   老師:教室裡什麼圓?幼兒:教室裡XX圓。(時鐘)

老師:教室裡什麼圓?幼兒:教室裡XX圓。(盤子)

 3.老師拿出三顆蘋果,告訴幼兒:「這是袋鼠三兄弟喜歡

的蘋果。」帶領幼兒一同數算蘋果的數量,再討論蘋

果夠分給三兄弟吃嗎?點數數量的同時,配合數字

卡,讓幼兒能進一步認識數字1~3

4.老師拿出事先切好成塊狀的蘋果,請每位幼兒拿出自己

的盤子,輪流夾取3塊蘋果並指出數字3,即挑戰成

功,回到自己的座位好好享用蘋果餐。

學習指標

˙--1-1-1覺知數量的訊息。

˙--1-1-5辨識與命名物體的形

狀。


教學資源

˙配合教具:大型數字卡。

˙有關遊樂園的圖片、響板、蘋

果、盤子、夾子。



搭配教材:A數學繪本 / P17

學習領域:數的概念

活動2:雙雙對對

活動目標:

˙增進幼兒的觀察力。

˙認識數學中「一對」的概念。

引起動機:

˙展示A2數學想想掛圖,請幼兒觀察並討論:掛圖中的

東西有哪些東西?這些東西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想一

想,這些東西少了一個還可以用嗎?

活動過程:

1.邀請一位幼兒到臺前,請臺下幼兒找一找,除了掛圖上

提到之外,我們身上還有哪些東西也是2個的呢?臺

下幼兒一邊說老師則幫忙將數字2(寫在便利貼上)貼

在臺上幼兒身上的對應位置上。

2.詢問幼兒:「生活中還有哪些『成雙成對』的東西?」

3.師生共讀雙雙對對展示實際物品

(1)可以介紹書中的物品照片,讓幼兒觀察對稱性,以引

導「一對」單位概念。(如:蝴蝶的觸角、小鳥的翅

膀、剪刀、響板等。)

(2)老師以簡單具體的方式引導幼兒了解「一雙」、「一對」

概念(如:鞋子、襪子、手套、筷子),就像蝴蝶、

小鳥若沒有成對的翅膀便無法飛翔、剪刀也要雙雙對

對才能剪得動等。

4.鞋子好朋友:先將幼兒分成每4人一組,再依序讓不同

組別的幼兒上臺。

(1)老師:「請把圖案相同的鞋子找出來。」請一組幼兒上臺,交出自己其中一隻鞋,並將鞋子集中放一起。

(2)請臺上的4位幼兒,拿著自己的另一隻鞋子,從鞋子堆中,找出和自己手上的一模一樣的鞋子。

5.襪子配對:老師拿出數雙襪子進行襪子配對的活動。請

幼兒輪流到台前找到圖案相同的襪子,將它們併排一

起,過程中老師要強化「一雙」的數學語言。進行數

回合後結束活動。

可延伸的學習經驗:

˙老師可自製的襪子設計圖或增加鞋子、衣褲等圖案放

到益智區讓幼兒自行操作,建立穩定「一對」或「一

對」的數學概念。


學習指標

˙--1-1-1覺知數量的訊息。

˙--2-3-1依據生活物件的特

性與功能歸類。


教學資源

˙配合教具:A2數學想想掛圖。

˙雙雙對對(光復書局)。全班幼兒的鞋子、乾淨的襪子數雙。



搭配教材:A2評量本 / 第六週 P1~P5

學習領域:對應關係

活動3:我的雙胞胎兄弟

活動目標:

˙學習找出相同的圖卡進行配對活動。

˙學習在團體中輪流進行活動。

引起動機:

˙老師展示雙胞胎的圖片,請幼兒說一說這兩個人有什

麼特別的地方?身邊是否有這樣的朋友呢?

活動過程:

1.老師準備動物積木圖卡10張,將其中的5張貼白板上,

5張則分別放到5個呼拉圈裡。告訴幼兒動物們要

尋找雙胞胎兄弟,請大家來幫忙。

2.5位幼兒到臺前各別拿白板上的圖卡1張,想一想手上的圖卡要放在哪一個呼拉圈裡面呢?等幼兒完成後,老師再與其他幼兒一同檢視答案。

3.老師將10張圖卡以上下排的方式,分別擺放5張圖卡。

與幼兒進行「翻翻樂」的活動,請幼兒輪流到臺前翻

兩張圖卡,找到相同的兩張即完成活動,若沒有找到

則再將兩張牌蓋住,由下一位幼兒繼續挑戰。

學習指標

˙--1-6-1辨別文字和圖像。

˙-2-2-3依據活動的程序與他人共同進行活動。


教學資源

˙配合教具:動物積木圖卡(10張,5個圖案,每個圖案各2張)、磁布。

˙雙胞胎的圖片。



搭配教材:A2評量本 / 第六週P1~P5

學習領域:對應關係

活動4:一樣不一樣

活動目標:

˙學習找出相同的圖案進行配對活動。

˙依老師指令進行活動。

引起動機:

˙老師拿出大型紙偶卡中的大象及兔子,自編尋找雙胞

胎家人的故事。

活動過程:

1.展開A2學數學掛圖,請幼兒說說畫面上的球有哪些圖

案?拿出小狗紙偶卡,請幼兒找到和小狗紙偶卡相同

圖案的球,接著再換兔子。

2.天生一對:

(1)拿出撲克牌,整理出2對牌(注意:同樣花色,數字

也要相同)。

(2)將每對牌的其中一張擺放在白板上,讓幼兒試著找出

另一張相同圖案的牌。當幼兒漸熟悉,可增加遊戲難

度,如增加為3對牌、4對牌等。


學習指標

˙--1-6-1辨別文字和圖像。

˙--1-1-1理解簡單的手勢、表

情與口語指示。


教學資源

˙配合教具:A2第六週學數學掛

圖、大型紙偶卡、磁布。

˙大撲克牌。

搭配教材:A2評量本 / 第七週 P6~P10

學習領域:認識圖形

活動5:圓形國

活動目標:

˙認識圓形,並能找出圓形的物體。

˙運用圓形形狀板進行創作。

引起動機:

˙在白板上張貼學數學掛圖,另一邊擺放不同的形狀

板,先說明圓形特徵,再找找看圖中有什麼東西?。

活動過程:

1.圓形國:

  1. 詢問幼兒,哪一個形狀板和圖裡的東西很像﹖請幼兒到臺前找出來。

  2. 請幼兒觀察圖形,並說一說該圖形的特徵,進行圓形的命名。

2.圓形拓印畫:

  1. 讓幼兒運用瓶蓋或銅板,運用蠟筆進行拓印。

  2. 將圓形物品拓印在畫紙上,重疊拓印創造出不同圖案變化,活動結束後,協助幼兒完成收拾工作。

(3) 分享時間共同欣賞作品。

學習指標

˙--1-1-5辨識與命名物體的形

狀。

˙--2-2-1把玩各種視覺藝術的

素材與工具,進行創作。


教學資源

˙配合教具:A2第七週學數學掛圖、大型泡棉形狀板(後黏磁鐵)。

˙配合學具:形狀板。

˙蠟筆、畫紙、圓形相關物品,如:鈕扣、鏡子、盤子、杯蓋、杯墊、瓶蓋、銅板等。


搭配教材:A2評量本 / 第七週 P6~P10

學習領域:認識圖形

活動6:形狀對對碰

活動目標:

˙了解圓形的特徵。

˙學習依照指定的條件進行活動。

引起動機:

˙老師在地上用彩色膠帶(黃、紅、藍三色)貼出不同顏色的圓形。請幼兒說說地上形狀的名稱及顏色。

活動過程:

1.老師放一段輕柔的音樂,將幼兒分成數組,邀請各組幼兒輪流沿著形狀的邊緣走線,並請幼兒試著保持平衡。直至全部的幼兒都完成走線活動。

2.邀請幼兒玩音樂和形狀的遊戲,老師播放音樂,幼兒隨著音樂擺動身體,當音樂停止時每個人都必須站到圓形裡面,並說出形狀的名稱。

3.待幼兒熟悉活動後,再加入顏色,幼兒必須依照指定的條件進行活動,例如:請幼兒站到黃色的圓形裡或不要站到黃色的圓形裡,請幼兒分享活動的心得或想法。

學習指標

˙--1-1-5辨識與命名物體的形

狀。

˙--2-1-1在穩定性及移動性動

作中練習平衡與協調。


教學資源

˙彩色膠帶(紅、黃、藍三色)、輕快音樂。


搭配教材:A2評量本 / 第八週 P11~P15

學習領域:數的概念

活動7:兩隻老虎

活動目標:

˙學習唱數15

˙認識數字、數量12

˙欣賞並改編兒歌。

引起動機:

˙利用動物積木帶領幼兒練習唱數1512的計數。

活動過程:

1.老師教唱兒歌〈兩隻老虎〉,並隨著歌曲進行肢體律動。

2.針對兒歌及數學內容進行討論:

  1. 請幼兒拿出與歌詞中相符的老虎積木圖卡數量。

  2. 請幼兒找出與上述數量相符的數字卡。

  3. 帶領幼兒再次點數圖卡,並念出數字卡上的數字。

  4. 與幼兒一同改編兒歌歌詞中的動物、數量,如:將

「老虎」替換成「兔子」;「2隻」變成「3隻」。

3.展示數學掛圖並配合實物(如:球、游泳圈),一邊講

述內容一邊操作。請幼兒說說看數字12看起來分別

像什麼?老師記錄幼兒的想法。

學習指標

˙--1-1-3覺知生活環境中的數

字符號。

˙--1-1-1覺知數量的訊息。

˙--1-2-1覺察兒歌與童詩的

韻腳。

教學資源

˙配合教具:A2第八週學數學掛圖、數字卡、動物積木圖卡。

˙配合學具:動物積木。

˙〈兩隻老虎〉歌詞海報、蘋果。

˙〈兩隻老虎〉兒歌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5L_rLrN51s


搭配教材:A2評量本 / 第八週 P11~P15

學習領域:數的概念

活動8:訂做好朋友

活動目標:

˙認識身體的部位名稱及數量。

˙學習和同伴一起遊戲。

引起動機:

˙展示身體部位海報圖,與幼兒討論:身體有哪些部位﹖

部位名稱是什麼?能幫忙我們做什麼事﹖

活動過程:

1.進行身體部位中各器官數量的點數,如:2個眼睛、2個耳朵、1個嘴巴、1個鼻子、2隻手……,利用布題掛圖2,請幼兒上臺練習各器官1~2的計數和做數。

2.快問快答:當老師念到「眼睛」,幼兒須舉出與眼睛相同數量的數字卡2。念完一題,帶幼兒點數數量。

3.老師展示事先描繪好的幼兒人形,告訴幼兒將進行「訂做好朋友」的活動,請幼兒到臺前抽取數字卡,依照抽到的數字,在人形上畫上某一器官,如:抽到數字卡2,就在人形上畫出2個眼睛等。完成後一同為他命名,並張貼在教室做情境布置。

學習指標

˙--1-1-1覺察自己的身體特徵。

˙--1-1-1覺知數量的訊息。

˙-2-2-3依據活動的程序與他人共同進行活動。


教學資源

˙配合教具:大型數字卡、布題掛圖2

˙身體部位海報圖色筆、全開壁報紙。

搭配教材:A2評量本 / 第九週 P16~P20

學習領域:數的概念

活動9:瓶罐有幾個?

活動目標:

˙學習依指定數量拿取瓶罐。

˙增進幼兒對數字的聯想力。

引起動機:

˙收集3~4個空瓶罐和1個紙袋,活動前將所有空瓶罐

集中放置,請幼兒圍圈、手上拿一紙袋。

活動過程:

1. 123拿瓶罐:請幼兒拿取指定數量1~3的瓶罐。

(1)老師:「123拿瓶罐」幼兒:「拿幾個﹖」老師:「拿1個」幼兒拿1個瓶罐放進自己的袋子裡。

(2)請幼兒彼此點數袋子裡的瓶罐數量是否正確。

(3)請幼兒將袋子裡的瓶罐放回集中處,老師重複出題。

2.展示數學掛圖並配合實物(如瓶罐)操作。

3.拿出1~3的數字卡,請幼兒到臺前抽數字卡並進行數量

配對的活動。

4.請幼兒說說看數字3看起來像什麼?老師記錄幼兒的

想法。

學習指標

˙--1-1-1覺知數量的訊息。

˙--1-2-1探索生活環境中事

物的色彩、形體、質地的美

教學資源

˙配合教具:大型數字卡、A2第九

週學數學掛圖。

˙空瓶罐、紙袋。



搭配教材:A2評量本 / 第九週 P16~P20

學習領域:數的概念

活動10:點數真好玩

活動目標:

˙學習3以內的數量點數。

˙增進邏輯推理能力。

引起動機:

˙在白板上張貼出3個動物積木圖卡。問幼兒:「數一數,白板上有幾張動物積木圖卡呢?」帶領幼兒練習1~3的點數。

活動過程:

1.請老師指定幼兒,請從妙妙盒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東西,並拿出3個(如:3枝蠟筆、3個腳座等)。

2.邀請不同幼兒將東西帶上臺,詢問幼兒:拿了什麼東西?帶全班一起來點數,確認數量是否為3

3.請幼兒唱數1~3,在白板上依序貼出1~3的大型數字卡。

4.請幼兒找出學具1~3的數字卡在桌上排出來。

5.誰不見了:請幼兒閉眼睛,老師把白板上其中一個數字拿走。幼兒眼睛張開,找出白板上不見的數字,並從自己的數字卡中找出來。

學習指標

˙--1-1-1覺知數量的訊息。

˙--3-1-1探索解決問題的可

能方法。


教學資源

˙配合教具:大型數字卡。

˙配合學具:數字卡。



7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