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數學繪本教學活動設計:搭車趣與飲料店故事中的數概念啟蒙

格式
doc
大小
107.5 KB
頁數
7
上傳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4-06-25,离现在 11 12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E3教學活動設計

搭配教材:E數學繪本 / P18~P25

學習領域:數的運算、個別單位、數的概念

活動1:搭車趣

活動目標:

˙建立數的概念與數的運算能力。

˙培養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力。

引起動機:

˙老師講述或播放多媒體教學光碟裡的E3故事〈東西街

的飲料店〉,和幼兒討論故事裡的相關內容,例如:白

熊太太在白板上做的記號是什麼意思?

活動過程:

1.老師雙手握著呼拉圈,像握方向盤,做出開車的動作,一邊說著:「叭叭叭」,一邊開到幼兒面前停車。

2.邀請幼兒跟老師一起去東西街的飲料店買飲料。

3.老師說:「班上有很多小朋友,一輛車坐不下,再請2位幼兒當司機幫忙載人。」老師說明:每輛車最多只能載10個人,否則就超載了。

4.老師在教室的活動範圍中,以貼線或放置標示物的方式,設立不同的站。

5.引導幼兒自由的在各站上車或下車(排在司機後面跟著走),每一次上下車時,老師引導大家做加法的運算,計算上、下車人數及車上總人數。例如:原本車上有幾個人,下去幾個人?剩幾個人?又上來幾個人,車上總共有幾人?

6.老師引導各輛車以同樣的遊戲方式,在教室中繞行幾圈,老師告知東西街飲料店到了,請大家下車。需要等司機將車停好,才可以開始買飲料。

7.請幼兒先組合四塊地墊當作停車格,先停一輛車看看,夠不夠大?若不夠還需要幾塊地墊?一輛車一共需要幾塊地墊才夠組合成一個停車格?

8.開始進入東西街的飲料店嘍!配合故事內容及圖畫,在故事中練習數的運算、數的概念、個別單位。

可延伸學習經驗:

˙幼兒依故事內容進行角色扮演,實際操作其中的數學

問題。


學習指標

˙--1-1-2運用點數蒐集生活

環境中的訊息。

˙--2-1-3 運用十以內的合成

與分解整理數量訊息。

˙--1-5-2理解故事的角色、情

節與主題。


教學資源

˙配合教具:多媒體教學光碟、

˙呼拉圈、地墊。



搭配教材:E數學繪本P26~27

學習領域:個別單位

活動2:超級比一比

活動目標:

˙學習遵守遊戲規則。

˙運用個別單位測量物品,比較測量結果。

引起動機:

1.介紹E3數學想想掛圖內容或播放多媒體教學光碟,請幼兒觀察圖中哪位小朋友比較高?哪支筆比較長?說說看是怎麼知道的呢?

2.數一數,圖中的測量物品——面紙盒、橡皮擦的數量各有多少?再以數量做高度和長度的比較。

活動過程:

1.將幼兒分成兩組,依老師指定的數量收集教室中不同物品,分組集中放置。

2.發給每組一個不透明盒子,兩組每次都挑一樣物品放到盒子中,小心不能讓另一組的人看到。

3.每次每組各派一位幼兒出來代表猜拳,贏的人思考剛剛挑出來放在盒子中的物品要和另一組比什麼,例如:說:「我們要比長短,我們的比較長」、「我們要比高矮,我們的比較矮」。

4.幼兒說出要比較的方式後,大家就可一邊拍手、一邊喊出:「超級比一比」,接著即可打開兩組放在盒子裡的東西。

5.兩組參加比賽的東西放在同一桌面上,老師請幼兒幫忙排雪花片圖卡做測量,看看結果如何,若真如猜拳贏的人所說的:「我們比較長」,則代表對方比輸,要把物品送給贏的那一組。

6.反覆以25的步驟進行,兩組每次派一位幼兒輪流擔

任猜拳的人。

7.當每位幼兒都輪流玩過以後,最後數一數各組的物品數量。在遊戲開始前每一組收集了幾個物品?現在少()了幾個?

8.鼓勵幼兒參與遊戲,但是不要在意輸贏,請大家替自己

的表現拍拍手。

可延伸學習經驗:

˙讓幼兒34人一組,進行E3數學想想中的數學DIY

內容,利用所畫出的人形圖做測量。


學習指標

˙--2-3-2理解生活規範訂定

的理由,並調整自己的行動

˙--1-1-7運用標準單位測量

自然現象或文化產物特徵的訊

息。


教學資源

˙配合教具:多媒體教學光碟、E3

數學想想掛圖、雪花片圖卡。

˙教室中的各種物品、不透明盒

子。


搭配教材:E3評量本 / 第十一週P1~P5

學習領域:數的運算

活動3:飲料店老闆

活動目標:

˙認識減法符號,學習列出算式。

˙認識拿走型的解題運用。

˙體驗小老闆的角色扮演。

引起動機:

1.考考幼兒誰記得加法符號,在布題掛圖1上畫出來。

2.展示學數學掛圖,討論減法和加法符號哪裡不一樣?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變成老闆,想一想,從做好的飲料中拿走幾杯飲料,要算還剩下多少杯,要用加法還是減法呢?

2.每次請一位幼兒穿小圍裙扮演老闆,說說看自己調製的是什麼飲料,表演調製飲料的動作,並說出做好10杯,拿走幾杯飲料,還剩幾杯飲料?請小老闆自己布題。

3.老師依數量,在布題掛圖1上寫出數字,其他幼兒用數字卡與符號卡排列算式,幫小老闆計算還剩幾杯?

可延伸學習經驗:

˙可請幼兒將調好的飲料畫出來,拿走的圈起來,再寫

出減法算式。

學習指標

˙--2-1-3 運用十以內的合成

與分解整理數量訊息。

˙--2-2-5運用動作、玩物或口

語,進行扮演


教學資源

˙配合教具:E3學數學第十一週掛

圖、布題掛圖1

˙配合學具:數字卡、符號卡

˙水性筆、小圍裙、杯子10個。


搭配教材:E3評量本/第十一週P1~5

學習領域:數的運算

活動4:大風吹

活動目標:

˙學習拿走型的解題運用。

˙理解指令內容完成遊戲。

引起動機:

˙將幼兒分為10個人一組圍成圈。請幼兒和同組的夥

伴打招呼,準備玩「大風吹」的遊戲。

活動過程:

1.老師說:「大風吹」,幼兒須說「吹什麼?」。

2.老師依指定條件回答,例如:「吹穿裙子的人」。各組穿裙子的人必須離開走到圈外。

3.請各組自行數一數,本來有幾個人?被大風吹到而離開的人有幾個?剩下幾個人?

4.答對的該組,離開的人可回到圈圈內,繼續下一次遊戲。

可延伸學習經驗:

˙配合遊戲,可運用妙妙盒的數字卡與符號卡練習減法

算式。

學習指標

˙--2-1-3 運用十以內的合成

與分解整理數量訊息。

˙--1-1-3 理解互動對象間接

的請求與拒絕。


教學資源

˙小椅子。

搭配教材:E3評量本 / 第十二週P6~P10

學習領域:數的運算

活動5:貪吃怪來了

活動目標:

˙學習50以內2個一數的唱數及點數。

˙學習融入故事情境,發揮想像力進行創作。

引起動機:

˙帶領幼兒一起唱數140,觀察數字的規律性。和幼兒

討論:唱數的時候,是否有什麼發現呢?

活動過程:

1.自編故事〈貪吃怪〉:「有一個愛吃蛋捲的貪吃怪,今天吃了好多蛋捲,請大家幫忙記錄牠到底吃了多少?」。

2.依照學數學掛圖情境,帶領幼兒檢視每個盤子有幾根蛋捲?再以2個一數的方法,點數桌子上的蛋捲:246810,貪吃怪共吃掉了10根蛋捲。亦可邊念邊取出數字卡進行點數。

3.以相同方式描述貪吃怪吃的不同東西,引導幼兒練習。

可延伸學習經驗:

˙請幼兒在紙上畫出吃得很飽的貪吃怪,滿足想像。

學習指標

˙--1-1-2 運用點數蒐集生活

環境中的訊息

˙--1-1-1認識數字符號

˙--2-1-1玩索各種藝術媒

介,發揮想像並享受自我表現的

樂趣

教學資源

˙配合教具:E3第十二週學數學掛

圖。

˙配合學具:數字卡、符號卡。

˙圖畫紙(或有空白面的廢紙)、畫筆。


搭配教材:E3評量本 / 第十二週P6~P10

學習領域:數的運算

活動6:發餅乾

活動目標:

˙學習50以內2個一數的唱數及點數。

˙喜歡參與團體活動。

引起動機:

˙引導幼兒唱數150

活動過程:

1.老師將50個小餅乾放在乾淨的托盤裡,引導幼兒一邊移動一塊小餅乾(點數),一邊從1唱數到50。另一盤的數量是45,用以上方式唱數點數,讓幼兒發現最後一塊餅乾要個別數算。

2.帶領幼兒用2個一數的方式再數一次(每次移動兩塊餅乾),問幼兒:「一個一個數和兩個一數有什麼不一樣?」。(速度較快)

3. 請幼兒幫忙發餅乾,每次每人發2塊餅乾,並用2個一數,發給所有小朋友需要多少餅乾。

可延伸學習經驗:

˙引導幼兒用2個一數的方式唱數,24681012

14……50

學習指標

˙--1-1-2 運用點數蒐集生活

環境中的訊息

˙--1-1-1認識數字符號

˙--2-2-3考量自己與他人的

能力和興趣,和他人分工合作


教學資源

˙配合學具:數字卡

˙2種小餅乾各50個、托盤、幼兒的餐具


搭配教材:E3評量本 / 第十三週P11~P15

學習領域:個別單位

活動7:測量大隊出動

活動目標:

˙學習使用個別單位測量長度。

˙喜歡參與團體活動

引起動機:

˙找幾樣教室中的物品,請幼兒目測,說說哪個比較長?

活動過程:

1.老師展示並說明學數學掛圖中的測量方式,引導幼兒了解什麼是「個別單位」及如何用來測量長度的方法。

2.引導幼兒練習使用妙妙盒中的腳座,實際測量剛剛目測的東西,各等於幾個腳座的長,結果和目測一樣嗎?

3.請幼兒各自去找想測量的東西,練習用腳座做測量。

4.幼兒輪流分享自己測量了什麼?等於幾個腳座的長。

5.鼓勵幼兒在教室裡尋找其他「個別單位」來重新測量。

可延伸學習經驗:

˙老師變化出題的題型增加樂趣,例如:找一找有沒有

剛好等於三個腳座長的物品。

學習指標

˙--1-1-7運用標準單位測量

自然現象或文化產物特徵的訊

息。

˙--2-2-3考量自己與他人的

能力和興趣,和他人分工合作


教學資源

˙配合教具:E3第十三週學數學掛

圖。

˙配合學具:腳座。


搭配教材:E3評量本 / 第十三週P11~P15

學習領域:個別單位

活動8:變變變

活動目標:

˙觀察、比較不同個別單位測量的結果。

˙學習運用圖像或數字記錄測量結果。

引起動機:

˙請每位幼兒選擇一樣要測量的物品。先用腳座量量

看,等於幾個腳座長,再預告要注意聽老師指令,變

換測量的東西。

活動過程:

1.老師說:「變變變,腳座變積木」,換成用ㄇ型積木測量同一物品等於幾個ㄇ型積木長?

2.老師說:「變變變,積木變蠟筆」再試試利用蠟筆,測量同一物品,看看等於幾根蠟筆長?

3.引導思考同一物品用不同東西測量的結果?數字相同嗎?代表什麼?(蠟筆比積木長,積木比腳座長)

4.練習將不同個別單位的測量結果,用圖像或數字記錄下

來,例如:畫一枝鉛筆等於3個腳座長。

5.多練習幾次,讓幼兒自由探索,選擇不同測量的物品。

學習指標

˙--1-1-7運用標準單位測量

自然現象或文化產物特徵的訊

息。

˙--1-1-4運用數字符號記錄

生活環境中的訊息。


教學資源

˙配合學具: ㄇ型積木、蠟筆、

腳座。

搭配教材:E3評量本 / 第十四週P16~P20

學習領域:數的概念

活動9:蓋印數一數

活動目標:

˙學習150的數量關係。

˙學習50以內的唱數及點數。

˙學習50以內2個一數的唱數及點數。

引起動機:

˙帶領幼兒一起唱數150。討論唱數的時候,是否有什

麼發現呢?

活動過程:

1.展示學數學掛圖,每個籃子裡放了幾個茶包?數一數總

共有幾個茶包?先用一個一個數,再用5個一數,讓幼

兒知道15再來15 1010再來1515

以此類推。

2.引導幼兒唱數5個一數的口訣:510152050

3.發下A4影印紙,摺成8格(或更多),引導幼兒在一個格子裡蓋上5個印章圖案(最後一格不一定要蓋5個圖案),格子不一定要全蓋完, 完成後用5個一數,數一數,全部蓋了幾個印張圖案,用筆寫下數字。

學習指標

˙--1-1-2運用點數蒐集生活

環境中的訊息。

˙--1-1-1認識數字符號

教學資源

˙配合教具:E3第十四週學數學掛圖。

˙A4影印紙、卡通印章、筆。


搭配教材:E3評量本 / 第十四週P16~P20

學習領域:數的概念

活動10:一起來幫忙

活動目標:

˙增進150的說、讀、聽的能力。

˙學習50以內2個一數的唱數及點數。

˙學習與他人合作與討論完成遊戲。

引起動機:

1.老師排列出19的數字,請幼兒念念看。

2.老師表示數字150是好朋友,可是9以後的數字都不見了,請大家幫忙找出來。

活動過程:

1.將幼兒分成兩組,每組5個呼拉圈散放。

2.向幼兒說明:老師展示的數字卡,代表需要的小布球數

量,每組要用5個一數的方式,將小布球的數量放進呼

拉圈裡,例如:數字卡23,每個呼拉圈先放5個小布球,

5個呼拉圈放3個,老師先示範完後一起檢視答案。

老師出題,同組幼兒依上述步驟解題。

3.待幼兒熟悉玩法後,10個呼拉圈集合在一起,每次請

三位幼兒依上述步驟進行活動。

學習指標

˙--1-1-2運用點數蒐集生活

環境中的訊息。

˙--3-1-1與同伴討論解決問

題的方法,並與他人合作實際執

行。


教學資源

˙配合學具: 數字卡

˙呼拉圈、小布球或其他小個物。

7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