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教學活動設計
搭配教材:B數學繪本 / P2-9 | 學習領域:對應關係 |
活動1:電梯來了 | |
活動目標: ․增進口語表達能力。 ․認識上、下的相對位置的關係。 引起動機: ․老師分享假日生活,講述在路上遇到一個迷路的小朋 友,小朋友很緊張得哭了起來… 活動過程: 1.老師講述繪本〈毛弟迷路了〉或播放多媒體教學光碟。 2.與幼兒討論是否有迷路的經驗?迷路的時候自己的心情如何?萬一不小心迷路應該怎麼辦? 3.鼓勵幼兒輪流說說看迷路的解決方式。 4.老師將長條紙拿出來請幼兒摺成四等份,每個等份貼上 數字1~4貼紙(或用寫的)。 (1)你家在幾樓:說明小動物住的樓層,例:小猴住4 樓,小兔子住3樓,一邊說一邊請幼兒用手指指出樓層數字位置所在。 (2)電梯來了:老師將教室部分的燈關掉並拿出手電筒, 問道:「小狐狸要回家請問要按幾樓?」接著請幼 兒用手電筒照出數字樓層,代表按下電梯按鈕, 若答對,老師則說:「叮咚,謝謝你!」若答錯老 師則說:「請重新再按一次!」(若班上人數較多可 增加手電筒及紙卡數量,一次可以多人操作) (3)沿著長條紙摺線的地方(12中間、23中間、34中間) 剪開四分之三處,再將故事人物圖卡插入,老師以 兒歌唱道:「叮咚!叮咚!3樓蓋住了,猜猜看是誰 住在猴子下面」、「叮咚!叮咚!4樓蓋住了,猜猜 看是誰住在兔子上面」,請幼兒推測看看數字後面 住著哪一隻小動物,說出後再翻開紙卡解答,透過 操作和位置記憶,以加深幼兒對上下概念的應用。 可延伸的學習經驗: ․將繪本彩色印製成單張圖卡放入語文區,供幼兒講 述故事使用。 ˙翻開P9數學想想「位置關係」數學DIY。 | 學習指標 |
˙語-小-2-2-3在一對一的互動情境中開啟話題並延續對話。 ˙認-小-1-1-6覺知兩個物體位置間的上下關係。 | |
教學資源 | |
˙配合教具:故事人物圖卡、數學繪本、B數學想想掛圖、多媒體教學光碟。 ˙其他:長條紙、小型手電筒若 干。 | |
搭配教材:B數學繪本 / P 2-9 | 學習領域:數的概念 |
活動2:誰來晚餐 | |
活動目標: ․能夠說出餐具用品的正確名稱。 ․學習正確數算及用數字卡做對應。 ˙學習正確拿取餐具。 引起動機: ․老師拿出餐具,讓幼兒進行觀察並討論:有沒有看過這些物品﹖它們的外表有哪些特徵?它們的功能是什麼﹖並示範物品名稱的正確說法。 活動過程: 1.餐具有幾個: (1)老師告訴幼兒:謝謝大家幫忙按電梯讓小動物們安 全回到家,晚餐時間到了,小動物們要開始幫忙媽 媽擺碗盤準備吃飯嘍! (2)將餐巾布鋪在桌面上,再把5個盤子、4個碗、3 支湯匙、2支湯勺、1個鍋子放置桌面上,並請幼 兒拿出1~5的數字卡。 (3)運用餐具進行點數,老師說:「盤子盤子有幾個? 數一數,找一找請你告訴我。」之後請幼兒依物品 數量一邊唱數一邊點數後,找出和數量相同的數 字卡。 (4)改變物品的名稱,例如:「湯匙湯匙有幾支?數一 數,找一找,請你告訴我。」再請幼兒依序操作並 拿出數字卡回答。(過程中老師請勿急著催促幼兒 完成作答,透過簡單的反覆操作更能幫助幼兒理解 數字和數量關係) 2.請幼兒上臺,改變桌面上餐具的數量,並當小老師念唱 問題,請臺下幼兒相同方式作答。 3.請幼兒想一想自己家裡還有哪些餐具,如:醬油碟、筷 子等,並說說自己可以幫忙準備晚餐的方法。 4.邀請幼兒利用老師準備的餐具,示範如何拿取以及擺 放餐具的方法。 可延伸學習經驗: ․將餐具擺放到日常生活操作角,讓幼兒進行練習備餐 工作。 | 學習指標 |
˙認-小-2-3-1依據生活物件的特 性與功能歸類。 ˙認-小-1-1-1覺知數量的訊息。 ˙身-小-1-2-1覺察器材操作的方 式。 | |
教學資源 | |
˙配合學具:1~5數字卡 ˙其他:5個盤子、4個碗、3支湯匙、2支湯勺、1個鍋子、一條餐巾布。 | |
搭配教材:B1評量本 / 第一週P1~P3 | 學習領域:對應關係 |
活動3:鈕釦士兵 | |
活動目標: ․學習依照一種屬性做歸類。 ․喜歡參與團體活動。 引起動機: ․拿出紅、黃兩個顏色的形狀鈕扣,告訴幼兒:「這些是強壯的士兵,有紅色士兵,有黃色士兵」,他們今天要來練習排隊。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找出教室中紅色、黃色的物品,紅色的排在紅色 士兵後面,黃色的排在黃色士兵後面。 3老師提示幼兒教室中的物品,除了用一樣顏色來排隊(歸類),還可以用一樣的用途排在一排,如:可裝水、 不可裝水。引導幼兒思考其他歸類方法。 4.展示B1學數學掛圖,配合內容或播放多媒體教學光 碟,引導幼兒觀察掛圖中有哪兩種顏色?這兩種顏色分 別有哪些東西?還可以怎麼分?(玩具、不是玩具;餐 具、不是餐具)。 | 學習指標 |
˙認-小-2-3-1依據生活物件的特 性與功能歸類。 ˙社-小-3-2-1樂於與友伴一起遊 戲和活動。 | |
教學資源 | |
˙配合教具:B1第一週學數學掛 圖、多媒體教學光碟。 ˙配合學具:形狀鈕扣。 ˙注意事項: 事先確認每一人的形狀鈕扣是否有紅色和黃色。 | |
搭配教材:B1評量本 / 第一週 P4~P5 | 學習領域:對應關係 |
活動4:搗蛋鬼 | |
活動目標: ․學習依物品的屬性進行歸類。 ․養成物品擺放回原位的好習慣。 引起動機: ․老師拿出學具盒時,故意一下子掉蠟筆一下子掉木 棒,顯得忙亂無法幫幼兒上課的樣子,並說:「搗蛋 鬼把大家的學具都弄亂了」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說說看,老師的學具盒發生什麼事?裡面的東西有沒有放好?沒有放好會有哪些狀況?怎麼做可以避免混亂。 2.請幼兒將學具盒打開,一一收拾,整理分類並放置於所屬位置,如形狀鈕扣放一格、點數卡放一格。 3.大家一同檢視收納結果,請幼兒將整理好的學具盒展示 給其他人看,只要收拾整齊的人都給予拍手鼓勵。 可延伸學習經驗: ․請幼兒在教室中找一找,哪些東西沒有物歸原處,大 家一起來幫忙收拾好。 | 學習指標 |
˙認-小-2-3-1依據生活物件的特 性與功能歸類。 ˙社-小-2-3-2聽從成人指示,遵守 生活規範。 | |
教學資源 | |
˙配合教具:學具盒。 | |
搭配教材:B1評量本 / 第二週P6~P8 | 學習領域:位置關係 |
活動5:我是樓梯王 | |
活動目標: ․學習看圖練習表達圖意。 ․學習描述正確上下位置的說法。 引起動機: ․展示學數學掛圖,配合內容或播放多媒體教學光碟, 引導幼兒看圖說話,並協助幼兒整理出「毛弟的書放 在桌子上」「毛妹在桌子下撿球」完整句子的說法。 活動過程: 1老師用〈猜拳歌〉教導猜拳方式並解釋拳法輸和贏的判定,引導幼兒練習猜拳。 2講述遊戲規則:拿出樓梯圖案貼在白板上,紅色、黃色磁鐵分別放置上下處。每次2個幼兒,一個幫忙紅磁鐵上樓,另一位幫忙黃磁鐵下樓,先到達的人贏。 3.幼兒:「剪刀石頭布,贏的走一步」贏拳的人將磁鐵往樓下或樓下前進一步,如此反覆猜拳前進看誰先到達對方位置,則為獲勝者。 4.拿出布題掛圖2-位置關係、物件圖卡和幼兒一起複習 上面、下面的位置關係。 | 學習指標 |
˙語-小-2-4-1描述圖片的細節。 ˙認-小-1-1-6覺知兩個物體位置 間的上下關係。 | |
教學資源 | |
˙配合教具:B1第二週學數學掛 圖、多媒體教學光碟、布題掛圖 2-位置關係、物件圖卡 ˙其他:自製樓梯圖案一幅,紅黃 磁鐵各一枚。 ˙歌曲〈猜拳歌〉:123剪拳布,123剪拳布,點刀剪破布,布來包石頭,石頭槌你剪刀看誰猜得對。 | |
搭配教材:B1評量本 / 第二週 P9~P10 | 學習領域:位置關係 |
活動6:小羊上課 | |
活動目標: ․了解上面、下面的位置關係。 ․學習依照指令進行改變位置的遊戲。 引起動機: ․老師講述七隻小羊的故事,告訴幼兒:平時小羊坐在 椅子上面認真上課,可是遇到大野狼來了就要快點躲 到桌子下面。 活動過程: 1.將椅子圍成一個圓,每人分別坐在一張椅子上面,中間 放置數張桌子,幼兒戴上小羊頭套,老師假扮野狼。 2.老師播放兒歌音樂,請幼兒跟著節奏拍手,表示上課中。 3.老師忽然切掉音樂,帶上野狼頭套說:「大野狼來了」! 幼兒趕快躲到桌子下面。重新啟動兒歌音樂,請幼兒 坐回椅子上面,反覆數次。 4.拿出布題掛圖2-位置關係、物件圖卡和幼兒一起練習 上面、下面的位置關係。 | 學習指標 |
˙認-小-1-1-6覺知兩個物體位置 間的上下關係。 ˙語-小-1-1-1理解簡單的手勢、表 情與口語指示。 | |
教學資源 | |
˙配合教具:布題掛圖2-位置關 係、物件圖卡 ˙其他:夠躲藏所有幼兒的桌子、 和幼兒人數相同的椅子、音樂、 小羊頭套數頂、野狼頭套一頂。 注意事項 ˙遊戲進行中提醒幼兒注意躲藏時頭部的安全。移動位置時說出「坐在椅子上面」「躲在桌子下面」的位置用語。 | |
搭配教材:B1評量本 / 第三週P11~P13 | 學習領域:圖形關係 |
活動7:好朋友 | |
活動目標: ˙增進辨識圖形與其影子的能力。 ˙遵守團體遊戲的規則。 引起動機: ˙老師拿出彩色圖形和黑色剪影(和彩色圖形一樣的輪 廓),跟幼兒說明它們本來是一對一對的好朋友,後來 因為來了一場大颱風把大家吹散,颱風過了,大家急 著出來想找到好朋友在一起出去玩。 活動過程: 1.將幼兒分兩組,一組拿彩色圖形,另一組拿黑色剪影。 (1)老師搖手搖鈴,大家隨意繞走。 (2)手搖鈴聲停止時,彩色圖形組的幼兒,要找到手上 拿和彩色圖形一樣圖案的黑色剪影的幼兒。 2.找到相同圖形的人,牽手蹲下來。 3.練習幾次讓幼兒熟練配對方式,創造成功經驗。 4.熟悉後可以讓幼兒彼此交換彩色圖形和黑色剪影,多練習幾次。 | 學習指標 |
˙認-小-1-1-5辨識與命名物體 的形狀。 ˙社-小-2-3-2聽從成人指示,遵守 生活規範。 | |
教學資源 | |
˙彩色圖形和黑色剪影彩色圖形(每一種數量是幼兒人數的一半)。 ˙手搖鈴。 | |
搭配教材:B1評量本 / 第三週 P14~P15 | 學習領域:圖形關係 |
活動8:影子高手 | |
活動目標: ˙學習依實物找出與其輪廓相同的圖案。 ˙體驗耐心排隊輪流和學習等待。 引起動機: ˙告訴幼兒:「今天老師要變魔術把小朋友都變成找影子 高手,教大家找出物品的影子」老師示範一次,例如: 小猴子的尾巴、大象的圓耳朵等。 活動過程: 1.拿出準備的物品,請幼兒觀察再說出這些物品的特徵,例如:錢包圓圓的、剪刀尖尖的。 2 拿出事先剪好的物品剪影圖,一一貼在白板上,老師提示輪廓外觀有圓的、尖的等線條。 3.請幼兒分成兩組,輪流比賽。 4.兩組各請一位幼兒出列,剪影圖張貼在白板上,老師拿起一件物品,兩組幼兒則找出正確的物品剪影圖,敲一下,看誰速度較快,正確則得一分,再將棒槌交給下一位,老師再重新出題,最後統計記分。(請製造機會讓兩邊同時獲勝) | 學習指標 |
˙認-小-1-1-5辨識與命名物體 的形狀。 ˙社-小-2-2-3依據活動的程序與 他人共同進行活動。 | |
教學資源 | |
˙書本、鉛筆盒、零錢包、剪刀、 時鐘等常見物品約5項。 ˙用黑紙描出上述物品的輪廓並 剪下來,貼在壁報紙上。 ˙玩具棒槌2支。 | |
搭配教材:B1評量本 / 第四週P16~P18 | 學習領域:數的概念 |
活動9:草莓火車 | |
活動目標: ˙透過數序排列,辨認並排出1~5的順序。 ˙運用唱數、計數,理解1~5的數量關係。 ․學習獨立完成活動。 引起動機: ˙老師在白板上畫出一個火車頭,跟幼兒講述這是一列載運草莓的火車,請幼兒拿出草莓數字卡,一起來做一列火車。 活動過程: 1數一數:請幼兒數算草莓的數量,數完後翻到卡片背面,確認草莓的數量和數字是否能對應?(舊經驗複習) 2念一念:老師一邊引導念出1,幼兒就拿出1的數字卡,如此一直到數字5。 3.草莓火車:告訴幼兒:草莓採好了,請幼兒依照1~5 的草莓數量排好。再請幼兒依照1~5數序將數字卡 片排成一列。 4.運用B1第四週學數學掛圖、多媒體教學光碟,引導幼 兒唱數1~10。 | 學習指標 |
˙認-小-1-1-1覺知數量的訊息。 ˙社-小-3-1-1自己能做的事情自 己做。 | |
教學資源 | |
˙配合教具:B1第四週學數學掛 圖、多媒體教學光碟 ˙配合學具: 數字卡1~5。 | |
搭配教材:B1評量本 / 第四週 P19~P20 | 學習領域:數的概念 |
活動10:大卡車 | |
活動目標: ˙透過實際操作,體驗數量與數的關係。 ˙促進幼兒小肌肉的操作能力。 引起動機: ˙告訴幼兒:小豬蓋房子需要很多木頭,請幼兒幫忙開大卡車,一車一車的載來木棒,細心的數一數要載幾根才夠喔!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拿出數棒和泡棉板(當成大卡車)。 2.老師說:「請大卡車載1根木棒給小豬」幼兒要將1根木棒插入泡棉的圓洞中,檢查無誤後老師說:「送給小豬了」幼兒再將木棒拔下,以此類推變化數量至5根木頭。 3.小豬房子蓋好了,謝謝大家的幫忙,請幼兒將圓型泡棉置入後收拾。 4.拿出布題掛圖1-數的概念,老師出題,請幼兒依指定數量在圓圈裡塗色及放置對應的數字卡。 | 學習指標 |
˙認-小-1-1-1覺知數量的訊息。 ˙身-小-2-2-1平穩使用各種素材 或器材。 | |
教學資源 | |
˙配合教具: 布題掛圖1-數的概念 ˙配合學具:木棒、泡棉板 ˙其他:水性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