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清華大學幼教系課程設計與教學演示能力檢定實施要點

格式
pdf
大小
953.78 KB
頁數
21
作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4-01-03,离现在 1 29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PDF 加载中...
background image

國立清華大學幼兒教育系課程設計暨教學演示能力檢定實施要點 

 

一、為提升幼兒教育系(以下簡稱本系)學生對幼兒教育之教學實務能力,

特辦理課程設計檢定及教學演示能力檢定。 

二、報名資格 

(一)本系學生(含本系幼教學程生)修畢「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設計」

「幼兒園教材教法Ⅰ」

「幼兒園教材教法Ⅱ」可參加課程設計檢定。 

(二)本系學生(含本系幼教學程生)修畢「幼兒園教保實習」可參加教

學演示能力檢定。 

三、課程設計檢定辦理時間以上學期為原則,教學演示能力檢定辦理時間以

下學期為原則。檢定皆採線上方式報名,報名網址於報名前一日公告於

本系系網頁中。 

四、檢測工具及評量準則內涵: 

(一)課程設計檢定之檢測指標包含規劃符合幼教理念且架構完整的課程、

設計合宜的課程內容、善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規劃適切的評量方式

等四項,及四項檢測指標下

17 項參考檢核要點,如附件一「課程設

計能力檢定

--檢定指標與評量準則」。 

(二)教學演示能力檢定之檢測指標包含設計合宜的教學活動內容、善用

有效的教學方法、引發正向的師生互動、規劃適切的評量方式等四

項,及四項檢測指標下

17 項參考檢核要點,如附件二「教學演示能

力檢定

--檢定指標與評量準則」。 

五、檢定方式 

(一)課程設計檢定依本系公告之「課程設計檢定規定事項--流程與規範」

(附件三)於電腦教室上機進行教案撰寫。 

1.  課程設計能力檢定應於檢定日前七天公告 3 個主題題目,並於檢定

當日抽出一個主題題目為檢定題目。 

background image

2.  教案撰寫數量與方式依幼兒園課程設計計畫表要求之格式內容進

行撰寫(附件四)。學習指標撰寫可提供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

供參照。 

3.  課程設計檢定聘請二至三名具備幼兒園教學經驗教師擔任評審委

員,並依據「課程設計能力檢定--檢定指標與評量準則」進行審查

及評分。 

(二)教學演示能力檢定依據本系公告之「教學演示能力檢定規定事項--

流程與規範」辦理,如附件五。 

1.  教學演示能力檢定應於檢定日前七天公告 3 個教學演示題目,並於

檢定當日由檢定學生就

3 個公告題目中抽出一個,做為個人教學演

示之題目。 

2.  參與教學演示能力檢定的學生,應於抽出教學演示題目後繳交事前

撰寫之活動教案(教案格式如附件六)

,並依據活動教案內容進行

演示。 

3.  每一位參與教學演示能力檢定同學之教學演示時間以 12 分鐘為限,

每一位同學教學演示結束後,評審委員進行

3 分鐘評分。 

4.  教學演示能力檢定每一組聘請二至三名具備幼兒園教學經驗教師

擔任評審委員,並依「教學演示能力檢定

--檢定指標與評量準則」

進行評分。 

五、檢定標準分為「通過且優良」

「通過」與「不通過」三種。檢定給分

標準原則如下: 

(一)通過且優良:通過或優良項目數累積達

12 項以上,且其中 6 項以

上為優良項目者。 

(二)通過:通過或優良項目數累積達

12 項以上者。 

(三)不通過:通過或優良項目數累積未達

12 項者。 

background image

六、授證與獎勵: 

(一) 凡檢定通過者,由幼教系主任核頒證書。 

(二) 學生檢定結果為「通過且優良」者頒發新台幣兩千元獎學金。 

七、附則︰本要點經幼教系系務會議通過後公布實施,修正時亦同。 

 

 

background image

附件一    課程設計能力檢定--檢定指標與評量準則 

【課程設計能力檢定】檢定指標與評量準則

 




 

參考檢核重點 

      評量準則 
 
內涵說明 

優良 

通過 

不通過 

1.
















 

1-1  主 題 課 程
設計符合幼兒
教育目標 

所規劃之課程
目標能符合幼
兒教育目標。 
 

課程目標完全
符合幼兒教育
目標,例如幼
兒園教保活動
課程大綱之精
神。 

課程目標大致
符合幼兒教育
目標,例如幼
兒園教保活動
課程大綱之精
神之精神。 

課程目標未符
合幼兒教育目
標或以行為目
標做為課程目
標。 

1-2  主 題 課 程
設計符合幼兒
教育理念與發
展需求 

課程與教學活
動設計,與設
計理念、幼兒
各年齡層發展
之需求相符。 
 

課程與教學活
動設計符合幼
兒教育理念,
並與所設定的
幼兒年齡層之
發 展 需 求 相
符。 

課程與教學活
動設計符合所
設定的幼兒年
齡層之發展需
求。 
 

課程與教學活
動設計不符合
所設定的幼兒
年齡層之發展
需求,亦與設
計理念不符。 

1-3 主 題 課 程
網設計,應架
構完整、概念
合宜、層次分
 

主題課程網的
設計,呈現出
概念清晰的脈
絡,可明確理
解課程架構的
層次。 

主題課程網設
計需包括以下
四點: 
(1) 主題名稱 
(2) 重 要 議 題 /

概念命名 

(3) 可 能 的 活

動 

(4) 與 可 能 活

動 呼 應 的
學習指標 

此外,主概念
層次分明且循
序漸進、具連
貫性。 

主題課程網設
計僅包括以下
三點:   
(1) 主題名稱 
(2) 重 要 議 題 /

概念命名 

(3) 可 能 的 活

動 

此外,所列之
概 念 合 宜 適
當。可從主題
網觀察出課程
將如何進行、
發展,且課程
走向可行、合
理。 

主題課程網僅
有主題名稱與
概念,或僅列
出活動名稱,
或主概念間彼
此重疊,層次
不清。 

 
 

 

background image




 

參考檢核重點 

    評量準則 
 
內涵說明 

優良 

通過 

不通過 

2.









容 

2-1 教 學 活 動
內容合宜,掌
握課程涵蓋的
範疇 

教學活動內容
的 設 計 與 進
行,能具體呈
現課程主題所
包含的概念。 

所進行之活動
完全符合該課
程主題所涵蓋
之概念。 

所進行之活動
大致符合該主
題課程所涵蓋
之概念。 

教學活動內容
脫離主題課程
涵蓋之範疇或
是僅稍微觸及
主題,但無法
明確看出教學
活動如何呼應
課程涵蓋之概
念。 

2-2 教 學 活 動
內容清楚呈現
活動目標(或
學習指標) 

教學活動內容
能呼應所設定
之 活 動 目 標
( 或 學 習 指
標)。 

教學活動內容
完全與所列活
動目標(或學
習指標)相對
應。 

教學活動內容
大致(三分之
二以上)與所
列 活 動 目 標
( 或 學 習 指
標)相對應。 

教學活動內容
與 活 動 目 標
( 或 學 習 指
標)不符合之
比例超過三分
之二。 

2-3 教 學 活 動
內容符合幼兒
生活經驗且就
地取材 

教學活動內容
的設計以幼兒
生活經驗為基
礎,進而考慮
與在地特色結
合。 

教學活動內容
的設計以幼兒
生活經驗為基
礎,並能考慮
與在地特色結
合,透過呈現
在地特色來發
展活動內容。 

以幼兒生活經
驗為基礎設計
教學活動。 

抽離幼兒生活
經驗,以知識
或抽象內容為
主。 

2-4  活 動 內容
之結構與組織
方式合理 

活動內容以幼
兒為中心,活
動脈絡清楚,
相互連接,並
以動靜不同的
活動呈現,使
課程富有節奏
感。 

活動內容符合
下列特性: 
(1)完全符合
以幼兒為中心
發展;(2)脈
絡清楚,相互
連接;(3)並
以動、靜不同
的活動穿插;
( 4 ) 引 起 動
機、發展活動
和綜合活動關
聯性清楚 

活動內容符合
下列特性:

(1)

大致符合以幼
兒為中心;

(2)

動、靜活動穿
插;(3)引起
動機、發展活
動和綜合活動
關聯性清楚。 

主要以動態或
靜態單一型態
進行活動;或
者引起動機與
發展活動或綜
合活動無關聯
性。 

 

 

background image




 

參考檢核重點 

    評量準則 

 
內涵說明 

優良 

通過 

不通過 

 

2-5  活 動 與 活
動之間具連貫
性,能有效連
結統整幼兒的
新舊經驗 

活動與活動之
間具連貫性,
讓幼兒能藉由
新舊經驗的統
整,更為了解
課 程 主 題 概
念。 

教學活動設計
應具備下列特
性:(1)活動
與活動之間具
連貫性且由活
動進行的過程
逐漸發展;

(2)

所 進 行 的 活
動,不僅讓幼
兒從得以從舊
經驗出發,且
能不斷在新舊
經 驗 來 回 穿
梭,逐步深化
對課程主題的
理解。 

教學活動設計
中僅具備以下
特性:(1)活
動與活動之間
具連貫性,且
由活動進行的
過程逐漸發展
接續的活動;
(2)已進行的
活動成為引發
下一個活動的
開端,幼兒能
利用已有初步
瞭 解 的 舊 經
驗,做為進入
新 活 動 的 機
會,逐步探究、
掌 握 課 程 主
題。 

教學活動的安
排為跳躍式,
並未以幼兒的
先備經驗為基
礎,思考接續
應 進 行 的 活
動。 
例如:

「好玩的

水」的主題教
學活動為進行
製作冰棒、參
觀水庫、水槍
遊戲等;或所
進行之活動雖
具順序性,但
並未從課程脈
絡 中 逐 漸 發
展、延伸,而是
各自獨立、切
割。例如:在
「探索文字」
的主題中雖逐
一介紹象形、
指事、會意等,
但各個活動彼
此僅有順序關
係,難以看出
串連活動的主
軸。 

 

 

background image




 

參考檢核重點 

    評量準則 

 
內涵說明 

優良 

通過 

不通過 

 

2-6  活動內容
統整多元學習
領域 

依據課程主題
性質,統整不
同學習領域。 

能依據課程主
題性質,合宜
統 整 4 個 以 上
的學習領域。 
例如:在「逛街
去」的主題中
包含語文、認
知、社會、美感
等學習領域。 

能依據課程主
題性質,合宜
統 整 至 少 3 個
學習領域。 
例如:在「小種
子」的主題中
包含語文、認
知、美感等學
習領域。 

僅 以 2 個 以 下
的 學 習 領 域
(例如:語文)
為主,未考慮
如何適當地統
整領域。 

2-7 學 習 區 規
劃能反映主題
的理念與意涵 

規劃學習區時
能考慮如何反
映課程主題,
具體列出與主
題相關所需資
源,並列出如
何在活動中運
用學習區發展
主題活動。 

(1)具體規劃
至 少 3 個 學 習
區裡,且具體
列出與主題相
關的教學資源
(每個學習區
至少四類);
(2)可明確觀
察出教學者如
何利用學習區
輔 助 主 題 教
學。 

規 劃 至 少 3 個
學習區,且具
體列出與主題
相關的教學資
源(每個學習
區至少三類)。 

未將學習區與
主題結合,無
法從所提供之
材料或佈置明
確觀察出兩者
之關係;或是
僅 於 2 個 以 下
的學習區裡放
置與主題教學
相關的內容。 

 

*請具體列出繪本之名稱以及教具之種類 

3.


 






 

3-1 提 供 幼 兒
多樣實際操作
或體驗學習的
活動 

活動設計提供
幼兒不同的操
作 或 體 驗 機
會。 

(1)提供幼兒
4 項 以 上 實 際
操作或體驗的
活動,(2)並
在 活 動 前 中
後,深入引導
幼兒覺察、辨
識,思考、回溯
所參與的活動
歷程。 

(1)提供幼兒
至 少 3 項 實 際
操作或體驗的
活動(例如:與
同儕以手環抱
大樹以測量、
參觀圖書館,
觀察館員如何
處 理 書 籍 借
閱)。 

提 供 幼 兒 2 項
以下實際操作
或 體 驗 的 活
動,無法讓幼
兒獲得第一手
經驗。 

 
 

 

background image




 

參考檢核重點 

    評量準則 

 
內涵說明 

優良 

通過 

不通過 

3.


 






 

3-2 選 擇 多 元
適切的教學方
式(如:講述
法、問答法、觀
察法、討論法、
故 事 教 學 法
等) 

活動設計運用
各種型式的教
學方法,且所
選用之方法能
支持課程活動
進行。 

(1)運用至少
4 種 以 上 不 同
的教學方法;
(2)且能視需
求,適切結合
不同的教學方
法;(3)選擇
運用之方法與
進行之課程活
動相輔相成。 

(1)運用至少
3 種 不 同 的 教
學方法;(2)
所選擇運用之
方法與進行之
課程活動大致
相輔相成。 

僅 運 用 2 種 以
下 的 教 學 方
法,或未依課
程課程活動特
性,高度仰賴
某一種教學方
式(如:講述
法)。 

3-3 適 切 運 用
團體、小組、個
別的教學型態 

活動設計能彈
性運用各種教
學型態。 

3 種 不 同 的 教
學型態皆納入
課程活動。 

包 括 2 種 教 學
型態,且能視
課程需求彈性
調 整 教 學 型
態。 

僅以單一教學
型態為主。 

3-4 根 據 主 題
與活動,設計
合宜的團討問
題,引導幼兒
進行討論 

具體列出活動
中 的 討 論 問
題,且問題開
放,能鼓勵幼
兒思考。 
 

(1)根據主題
活動設計,引
發幼兒在團討
時進行開放性
問題討論,

(2)

亦能注意到問
題的層次性與
深入性。 

根據主題活動
設計,引發幼
兒在團討時,
進行開放性問
題討論。(例
如:科學家怎
麼知道如何把
恐龍的骨頭拼
成一隻完整的
恐龍?) 

僅提及將進行
團討,但未具
體列出討論問
題;或是所設
計的團討問題
為 封 閉 性 問
題,無法引發
幼兒進一步的
討論。 

3-5 適 切 運 用
日常實物及多
元教學資源以
輔助教學,且
融入家庭及社
區資源 

靈活運用多元
教學資源,會
將日常生活物
品納入教學活
動中,進而融
入家庭或社區
資源。 

視課程需求,
運 用 至 少 4 種
日常實物、家
庭或社區資源
融 入 課 程 活
動。 

視課程需求運
用 至 少 3 種 日
常實物、家庭
或社區資源融
入課程活動。 

在課程進行的
過程中未視需
求使用任何實
物及家庭或社
區資源;或僅
使 用 2 種 以 下
教學資源(如:
圖卡、坊間教
材或學習單)。 

 

 

background image




 

參考檢核重點 

    評量準則 

 
內涵說明 

優良 

通過 

不通過 

4.









 

4-1 蒐 集 多 元
資料與方式來
檢視幼兒學習
表現(例如:觀
察、紀錄、檢核
表、作品、照
片、設計圖、錄
音 錄 影 紀 錄
等) 

用以檢視幼兒
學習表現的資
料來源多元。 
 

蒐集至少包含
4 種 以 上 評 量
幼兒學習表現
的資料。 

蒐集至少包含
3 種 評 量 幼 兒
學習表現的資
料。 

僅列出欲採用
的 評 量 方 式
(如「口頭評
量」),未具體
呈 現 評 量 內
容。或是僅蒐
集 2 種 以 下 評
量幼兒學習表
現的資料 

4-2 所 蒐 集 的
資料內容與方
式能呼應活動
目標[6] 

資料的蒐集與
活動目標互相
呼應。 
 

所蒐集的資料
與方式完全呼
應活動目標。 

所蒐集的資料
與 方 式 大 致
( 達 三 分 之
二)呼應活動
目標。 

所蒐集的資料
與方式未完全
(未達三分之
二) 呼應活動
目標。 

 
 
 

檢測結果 

等級內涵 

達成條件 

通過且優良 

代表課程設計能力

表現優異 

兩位檢測委員勾選檢測結果為「通
過」或「優良」項目數累積達12項
以上(即70%以上項目),同時「優
良」項目數須占其中6項(即50%以
上項目)以上。 

通  過 

代表課程設計能力

表現良好 

兩位檢測委員勾選檢測結果為「通
過」或「優良」項目數累積達12項
以上(即70%以上項目)。 

不通過 

代表課程設計能力

表現有待改進 

未達通過條件者。 

 

 

 

background image

【課程設計能力檢測】評量表 

報考編號:○○○                                          審查者:○○○   

檢測指標 

參考檢核重點(共17項) 

評定 

備註 



過 


過 


良 

1. 規 劃 符
合 幼 教 理
念 且 架 構
完 整 的 課
程 

1-1主題課程設計符合幼兒教育目標 

 

 

 

 

1-2主題課程設計符合幼兒教育理念與發展

需求 

 

 

 

 

1-3主題課程網設計,應架構完整、概念合宜、

層次分明 

 

 

 

 

2. 設 計 合
宜 的 課 程
內容 

2-1教學活動內容合宜,掌握課程涵蓋的範疇   

 

 

 

2-2教學活動內容清楚呈現活動目標 

 

 

 

 

2-3教學活動內容符合幼兒生活經驗且就地

取材 

 

 

 

 

2-4活動內容之結構與組織方式合理 

 

 

 

 

2-5活動與活動之間具連貫性,能有效連結統
整幼兒的新舊經驗 

 

 

 

 

2-6活動內容統整多元學習領域 

 

 

 

 

2-7學習區規劃能反映主題的理念與意涵 

 

 

 

 

3. 善 用 有
效 的 教 學
方法 

3-1提供幼兒多樣實際操作或體驗學習的活

動 

 

 

 

 

3-2選擇多元適切的教學方法(如:講述法、

問答法、觀察法、討論法、故事教學法等) 

 

 

 

 

3-3適切運用團體、小組、個別的教學型態 

 

 

 

 

3-4根據主題與活動,設計合宜的團討問題,

引導幼兒進行討論 

 

 

 

 

3-5適切運用日常實物及多元教學資源以輔

助教學,且融入家庭及社區資源 

 

 

 

 

4. 規 劃 適
切 的 評 量
方式 

4-1蒐集多元資料與方式來檢視幼兒學習表

現(例如:觀察、紀錄、檢核表、作品、
照片、設計圖、錄音錄影紀錄等) 

 

 

 

 

4-2所蒐集的資料內容與方式能呼應活動目

標 

 

 

 

 

檢測結果 

□通過且優良(通過或優良項目數累積達12項以上,且其中6項以上為優

良項目) 

□通  過(通過或優良項目數累積達12項以上) 
□不通過(未達尚可條件者) 
 

檢測委員:________(簽名)  __年__月__日 

 

 

background image

附件二    教學演示能力檢定--檢定指標與評量準則

 

【教學演示能力檢定檢定指標與評量準則】

 



 
 

參考檢核 

重點 

評量準則 

 

內涵說明 

優良 

通過 

不通過 

1. 









動 

1-1  活 動
內容合宜,
呼 應 主 題
涵 蓋 的 範
 

活動內容的設
計與進行能具
體呼應課程主
題所包含的概
念。 

所進行之活動完
全呼應該主題所
涵蓋之概念。 

所進行之活動大
致呼應該主題所
涵蓋之概念。 

活動內容脫離主
題涵蓋之範疇或
是僅稍微觸及主
題,但無法明確
看出活動如何成
為探討課程主題
的媒介。 

1-2  活 動
內 容 確 切
呼 應 活 動
目 標 與 學
習指標 

活 動內 容的 設
計 與進 行能 呼
應 所設 定之 活
動 目標 與學 習
指標。 

活動內容完全與
所列活動目標及
學習指標相對應。 

活動內容大致與
所列活動目標及
學習指標相對應。 

活動內容與活動
目標及學習指標
無關或太多。 

1-3  活 動
內 容 符 合
幼 兒 生 活
經 驗 且 與
在 地 特 色
結合 

活 動內 容的 設
計 以幼 兒生 活
經驗為基礎,進
而 考慮 與在 地
特色的結合。 

除以幼兒生活經
驗為基礎設計活
動外,並以呈現在
地特色來發展活
動內容。 

以幼兒生活經驗
為基礎設計活動。 

抽離幼兒生活經
驗,以認知或抽象
內容為主。 

1-4  每 個
活 動 內 容
之 結 構 與
組 織 方 式
合理 

活動脈絡清楚
且具關聯性,並
以動靜不同的
活動使課程富
有節奏感。 

動靜活動穿插,且
引起動機、發展活
動和綜合活動關
聯性清楚。 

動靜活動穿插,或
引起動機、發展活
動和綜合活動關
聯性清楚。 

主要以動態或靜
態單一型態進行
活動;引起動機與
發展活動或綜合
活動無關聯性。 

1-5  活 動
與 活 動 之
間 具 連 貫
性,能有效
連 結 統 整
幼 兒 的 新
舊經驗 

活 動與 活動 之
間具關聯性,保
持連貫,讓幼兒
能 藉由 新舊 經
驗的統整,更能
理 解課 程主 題
概念。 

於教案及教學過
程的引導上,呈現
活動與活動之間
具連貫性,且由活
動進行的過程逐
漸發展已進行的
活動成為引發下
一活動的  開端,
幼兒能利用已有
初步瞭解的舊經
驗做為進入新活
動的機會,逐步探
究、掌握課程主
題。 

於教案及口頭指
引上,呈現活動與
活動之間具連  貫
性,且由活動進行
的過程逐漸發展;
或已進行的活動
成為引發下一活
動的開端,幼兒能
利用已有初步瞭
解的舊經驗做為
進入新活動的機
會,逐步探究、掌
握課程主題。 

活動的安排成跳
躍式,並未以幼兒
的先備經驗為基
礎思考接續應進
行的活動。例如:
「好玩的水」的主
題進行製作冰棒、
參觀水庫、水槍遊
戲等;或所進行之
活動雖具順序性,
但並非於課程中
發展出來。 

background image

 



 
 

參考檢核 

重點 

    評量準則 

 

內涵說明 

優良 

通過 

不通過 

2. 









法 

2-1  教 學
活 動 的 進
行 能 掌 握
重點 

教學活動能考
慮到班級幼兒
的需求,且能掌
握活動進行的
重點。 

• 教學活動的進

行需符合幼兒
的年齡、特質與
發展需求(含特
殊需求幼兒)。 

• 引起動機、發展

活動及綜合活
動之內容有掌
握該主題的重
點且時間分配
合宜。 

• 教學活動的進

行需大致符合
幼兒的年齡、
特質與發展需
求。 

• 引起動機、發

展活動及綜合
活動之內容有
大 致 掌   握 該
主題的重點。 

• 教學 活動 的 進

行 未 考 慮 班 級
幼兒年齡特性、
發展需求。 

• 教學 活動 內 容

並 未 或 幾 乎 沒
有 呼 應 教 學 主
題,或是未能或
幾 乎 沒 有 呈 現
出 該 主 題 的 核
心內容。 

3. 









 

3-1  與 幼
兒 建 立 互
信 的 關 
係,班級氛
圍 溫 馨 和
 

透過注意教學
的姿態及說話
的語氣,保持溫
馨和諧的師生
互動。 

• 回應個別幼兒

需求。 

• 從師生對話與

互動中,能感受
到教師對班級
中每位幼兒的
特質、需求

…等

面向的瞭解。 

• 教學時若有幼

兒游離,教師會
關注其  狀況,
並運用合宜策
略使幼兒重新
專注。 

• 教 師 態 度 友

善、親切、常面
帶微笑,與幼
兒互動時,會
注意幼兒高度
而調整自己的
姿勢。教師會
以平等、民主、
邀請的語氣與
幼兒對話。 

• 教師面容嚴肅,

與幼兒互動時,
幾 乎 不 會 俯 身
蹲 低 以 幼 兒 的
高   度 與 其 互
動,對幼兒說話
以 不 耐 煩 或 負
向 、 命 令 句 回
應。 

• 師生互動少。 
• 教學 時若 有 幼

兒游離,教師未
注意或  忽略、
放任幼兒不管。 

3-2  以 適
切 的 方 式
鼓 勵 幼 兒
參與活動 

針對不同學習
狀況的幼兒,都
能積極鼓勵參
與活動。 

敏銳觀察幼兒的
學習狀況。針對
參與度低及游離
的幼兒,能以正
向言語或態度鼓
勵參與。 

能以正向的言語
或態度鼓勵幼兒
參與。 

未能以正向的言
語或態度鼓勵幼
兒參與。 

 
 
 
 
 

background image



 
 

參考檢核 

重點 

    評量準則 

 

內涵說明 

優良 

通過 

不通過 

3. 









 

3-3  接 納
幼 兒 的 意
見,並以正
向、開放的
語 言 及 態
度,支持、
肯 定 幼 兒
的 學 習 表
 

針對幼兒不同
想法都能採取
積極正面的回
應。 

教師尊重幼兒的
想 法 與 意 見 表
達,  給予正向回
應,並會嘗試理
解幼兒為何如此
思考。 

教師尊重和支持
幼兒的想法與意
見表達。 

老師在團討中無
法接納或以負向
態度否定幼兒的
意見(例如:告誡
幼兒不要亂說、
頻頻打斷幼兒發
言)

,忽略幼兒的

想法或舉手。 

4. 









式 

4-1  列出多
元 資 料 與
方 式 來 檢
視 幼 兒 學
習表現 
(例如:觀
察紀錄、檢
核  表、作
品、照片、
設計圖、錄
音 錄 影 紀
錄等) 

用以檢視幼兒
學習表現的資
料來源多元。 

蒐集至少包含3種
以上評量幼兒學
習表現的資料,並
具體呈現評量內
容。 

蒐集至少包含2
種評量幼兒學習
表現的資料,並
具體呈現評量內
容。 

僅列出欲採用的
評量方式(如「口
頭評量」),未具
體 呈 現 評 量 內
容,或是僅蒐集1
種評量幼兒學習
表現的資料 

4-2  所蒐集
的 資 料 與
方 式 能 呼
應 活 動 目
標 

資料的蒐集與
活動目標互相
呼應。 

所蒐集的資料與
方式完全呼應活
動目標。 

所蒐集的資料與
方式大致呼應活
動目標。 

所蒐集的資料與
方式並未呼應活
動目標。 

 
 
 
 
 
 
 

background image

 
 

檢測結果 

等級內涵 

達成條件 

通過且優良 

代表教學實務能力

表現優異 

兩位檢測委員勾選檢測結果為「通
過」或「優良」項目數累積達12項
以上(即70%以上項目),同時「優
良」項目數須占其中6項(即50%以
上項目)以上。 

通  過 

代表教學實務能力

表現良好 

兩位檢測委員勾選檢測結果為「通
過」或「優良」項目數累積達12項
以上(即70%以上項目)。 

不通過 

代表教學實務能力

表現有待改進 

未達通過條件者。 

 
 
 

background image

 

【教學演示能力檢測】評量表 

報考編號:○○○  檢測者:○○○  題庫編號:○○○  審查組別:○組 

 

檢測指標 

 

參考檢核重點 

評定 

 


註 


通 

過 


過 


良 

1.  設計合宜
的教學活動 
內容 

1-1  活動內容合宜,呼應主題涵蓋的範疇 

 

 

 

 

1-2  活動內容確切呼應活動目標與學習指標   

 

 

 

1-3  活動內容符合幼兒生活經驗且與在地特

色結合 

 

 

 

 

1-4  每個活動內容之結構與組織方式合理 

 

 

 

 

1-5  活動與活動之間具連貫性,能有效連結統

整幼兒的新舊經驗 

 

 

 

 

2. 善 用 有 效
的教學方法 

2-1  教學活動的進行能掌握重點 

 

 

 

 

2-2  教學自然流暢、生動活潑。 

 

 

 

 

2-3  善用教具及資源。 

 

 

 

 

2-4  提供幼兒直接參與、體驗的機會 

 

 

 

 

2-5  選擇多元適切的教學方式(如:講述法、問

答法、觀察法、討論法、故事教學法等) 

 

 

 

 

2-6  適切運用團體、小組、個別的教學型態 

 

 

 

 

2-7  根據活動內容,設計合宜的討論問題,引導

幼兒進行討論 

 

 

 

 

3.  引發 正向
的師生互動 

3-1  與幼兒建立互信的關係,班級氛圍溫馨和

諧 

 

 

 

 

3-2  以適切的方式鼓勵幼兒參與活動 

 

 

 

 

3-3  接納幼兒的意見,並以正向、開放的語言及

態度,支持、肯定幼兒的學習表現 

 

 

 

 

4.規劃適切
的評量方式 

4-1  列出多元資料與方式來檢視幼兒學習表現   

 

 

 

4-2  所蒐集的資料與方式能呼應活動目標 

 

 

 

 

 
 
 

檢測結果 

□通過且優良(通過或優良項目數累積達  12 項以上,且其中 6  項以上為優

良項目) 

□通 

過(通過或優良項目數累積達 12 項以上) 

□不通過(通過或優良項目數累積未達 12 項) 

 

檢測委員:________(簽名)  __年__月__日 

 
 

background image

16 

 

附件三  課程設計能力檢定流程、資料繳交方式及相關注意事項 

 

一、檢定流程   

                                                                   

 

 

 

 

 

 

 

 

 

二、資料繳交方式(存檔完畢與工作人員確認後再離開,千萬勿關閉電腦) 

1.本次檢定資料繳交請存取檔案於桌面,邊打邊存,敬請務必於時間截止

前存檔完畢檢定資料。 

 

2.每人將同一份資料存成兩個類型的檔案  (WORDPDF)。兩個檔名

請請輸入

序號  加上  自己姓名

  (例:930601王大明),如因個人因素未依

照規定存檔或表格損壞而造成問題,須自行負責。存檔完成後務必確認
資料正確性。 

 

3.每人的教案表格最上方請填寫「

序號

」。不要寫姓名(序號為電腦上方

的號碼,電腦教室加上座位編號,例:930601) 

4.檢定當日不開放使用網路,如有任何問題,可舉手請教現場協助人員,

勿大聲喧嘩、交談與影響他人

 

 

三、注意事項   

1.進教室請務必配戴口罩。檢定時間可上廁所,報到時間20分鐘後未進場

者不得進場,檢定開始40分鐘後始可離場,離場後不得再進場。現場會
提供A4白紙,有需要者可自行拿取,隨身包包與所有物品皆須放置教室
前後方,手機放置包包中亦請關機。   

2.當日檢定教室為本校南大校區計網中心3樓9306電腦教室  請同學務必

先確認自己的教室與編號。除了現場系辦提供之用品外其他物品不得攜
帶至座位處,違者一律取消檢定資格。 

 

檢定時間與流程   

流程與注意事項   

08:50 

開放報到與入座   
1.所有隨身物品請放置教室前後方。   
2.飲品請放置外面櫥櫃。   
3.請先聽取注意事項  並將學生證擺放桌上 
4.請勿開啟電腦資料 

09:00 

工作人員抽題、對時後宣布開始作答   

11:40   

提醒最後時間與存檔 

12:00   

工作人員對時之後宣布停止作答,確認存
檔完畢並離場。   

background image

17 

 

附件四:幼兒園課程設計計畫表 

 

幼教組

    檢定者序號:                幼兒園課程設計計畫表 

幼兒年齡:  請填入課程設定之幼兒年紀                                 

一、主題名稱:  請填入本次考試所抽取的主題 

二、主題設計緣起: (請寫出該主題之設計理念,以及主題與幼兒發展及生活的關係) 
 
 
 
三、主題課程目標 
 
 
 
四、主題課程網: 
 
 
 
 
 
 
 
 
 
 
 
 
 
 
 
 
 
 
 
 
 
 
 
 
 
 
 
 
 

background image

18 

 

四、活動簡案:依據主題概念網,選擇一個主要概念,設計至少5個之連續性活動教
案,且能完整地涵蓋主要概念的內涵,並呈現活動間之連貫性、使用資源、教學方法
以及討論問題等。   
 
主要概念: 

活動目標 

學習指標 

活動名稱 

活動內容與流程   

 

 

 

一、引起動機: 
二、發展活動: 

三、綜合活動: 
四、延伸活動: 

 

 

 

一、引起動機: 

二、發展活動: 
三、綜合活動: 

四、延伸活動: 

 

 

 

一、引起動機: 
二、發展活動: 

三、綜合活動: 
四、延伸活動: 

 

 

 

一、引起動機: 

二、發展活動: 
三、綜合活動: 

四、延伸活動: 

 

 

 

一、引起動機: 
二、發展活動: 

三、綜合活動: 
四、延伸活動: 

表格長度或欄位不夠時,請自行增加 

 
 

background image

19 

 

五、學習區安排 
請規劃至少3個與主題課程相關之學習區,每個學習區規劃至少3類的教學資源,並說
明學習區與上述活動的關聯性。 

學習區名稱 

教學資源 

學習區與主題活動關聯性 

 

 

 

 

 

 

 

 

 

表格長度或欄位不足時,請自行增加。 

 
六、幼兒學習評量 
請依據設計活動之目標與內容,列舉至少3個評量項目以及評量幼兒學習表現之方式 

活動目標 

評量項目 

評量幼兒學習表現之方式 

 

 

 

 

 

 

 

 

 

 

 

 

表格長度或欄位不足時,請自行增加。 

 

             

七、活動詳案:請從五個活動中選擇其中一個規劃詳案。 

教學主題: 
活動名稱: 

活動領域: 

教學時間: 

設計者姓名: 

實施對象年齡或班級: 

實施對象人數: 

學習指標: 
活動目標: 
評量: 
所需資源: 
活動內容及過程(詳述) 

時間 

備註 

一、教學前準備活動: 

 

 

二、引起動機: 

 

 

三、發展活動: 

 

 

四、綜合活動: 

 

 

五、延伸活動: 

 

 

 

 
 

 

background image

20 

 

附件五  教學演示能力檢定流程、資料繳交方式及相關注意事項 

 

一、個人檢定流程:每一位同學教學演示12分鐘,委員評分3分鐘   

                                                                   

 

 

 

 

 

 

 

 

 

 
二、注意事項   

1.  配合疾病管制署規範,若因疫情需求,進教室請配戴口罩。 
2.  請攜帶學生證於報到時提供查驗身分。 
3.  檢定時,隨身背包與所有物品勿攜入教學演示教示(教學活動相關的

教材教具除外)。 

4.  檢定前請自行確認檢定教室與自己的檢定編號(檢定教室於檢定前三

日公告於系網頁中)。 

 
 

 

個人檢定時間 

流程與注意事項   

檢定前30分鐘 

• 

報到查驗身分(請攜帶學生證) 

• 

抽題並繳交教案 

• 

於等待區中等待工作人員引導進入教學
演示教室 

1~12分鐘 

• 

進入教學演示教室 

• 

可攜帶準備之簡單教具教材 

• 

就定位後即開始計時 

• 

演示第11分鐘,工作人員按短鈴一聲;
第12分鐘按長鈴一聲及停止演示並迅速
離場 

12~15分鐘 

評審委員進行評分。 

background image

21 

 

附件六  教學演示能力檢測教案格式 

 

主題名稱: 

活動名稱: 

活動日期: 

活動時間: 

活動地點: 

活動對象(年齡/班級)  活動人數:        人 

設計者: 

學習領域   

課程目標   

學習指標   

活動目標   

學習評量   

評量方式   

活動內容及過程 

時間 

所需資源 

備註 

教學準備(老師的教學準備項目) 
 
幼兒之先備經驗 
 
前一活動之概述 

 

 
 
 
 
 
 
 
 

 
 
 
 
 
 
 
 

引起動機 
 
 
發展活動 
 
 
 
 
綜合活動 
 
 
 

 

 
 
 
 
 
 
 
 
 
 
 
 

 
 
 
 
 
 

延伸活動: 
 

 

 
 

 

附件:如故事大綱、場地圖、兒歌、學習單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