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8
,离现在 7
年 300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一、
此案例之教學設計理念:
(一)總體學習目標
1. 透過討論及分享,澄清「朋友」的定義。
2. 藉由交友狀況的自省,整理出個人交友觀。
3. 透過尋找超級好朋友活動,體認不合理的交友觀對自己的影響。
4. 能從價值澄清的活動中,檢視自己的交友觀的合理性,並進行調整。
(二)學生學習特質與需求(起始行為或先備知識)
本堂課為八年級上學期之課程,班級已開始熟悉,並有可能出現人際上的議題。大
多數人常常會覺得自己有很多朋友(臉書、交友軟體……好友數很多。)但真的要列出
自己覺得是「朋友」的朋友,能夠寫得出來的沒幾個。另外,在爭吵的過程中常會出現
一些自己與他人的交友價值觀的衝突,多數人的衝突點都大同小異,因此在課程中會提
及常見交友迷思的破除與澄清,體認不合理的交友觀對自己的影響(EX:造成爭執)。
在七年級時有上過多元智能的課程有體驗過「人際智慧」的活動,透過活動的方式
去發現班上人際智能好的人有哪些,有什麼特質。
(三)核心素養的展現(如整合知識、情意、能力,學習歷程與方法、學習情境與脈絡、實踐力
行的表現)
透過和同學的分組討論,在分享自身想法的過程中,經由說服別人、傾聽別人,去
經營自己的人際互動技巧,並記錄出組內對於題目討論的共識、想法。
透過活動去認識常見的交友迷思,釐清自身的交友觀有沒有可能成為交友迷思,並
調整自己的交友觀避免成為下一個交友迷思,另外也透過「絕對」的問題陷阱培養學生
在交友上應保有的彈性,藉以提升自己的人際互動技巧、培養和同儕和諧互動的素養、
提升在團體之間的凝聚力。
(四)學習重點(表現與內容)的概述與銜接
透過活動使學生體認經營人際關係的重要性,開始去思考交友的好處、壞處,並破
除學生一些常造成衝突的交友迷思,使他們能夠用更正向的態度去面對人際溝通技巧、
經營人際關係。開始去用同理的方式體會其他人的感受並修正自己的交友模式。先讓學
生了解各自對於朋友的定義,並去澄清學生們常見的交友觀,去更認識自己和別人。
(五)議題融入與跨科/領域統整
無。
(六)重要教學策略與評量
無。
二、
教學單元案例
領域/科目
綜合活動領域輔導科
設計者
賴奕銘、徐霈真、紀昀、黃馨平、
陳訢
實施年級
八年級
總節數
共___2___節,_90_分鐘
單元名稱
友誼萬歲
設計依據
學習
重點
學習表現
2a-IV-1 體認人際關係的重要性,
學習人際溝通技巧,以正向的態
度經營人際關係。
核心
素養
總綱: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J-C2 具備利他與合群的知能與態
度,並培育相互合作及與人和諧互
動的素養。
領綱:綜-J-C2 運用合宜的人際互
動技巧,經營良好的人際關係,發
揮正向影響力,培養利他與合群的
態度,提升團隊效能,達成共同目
標。
學習內容
輔 Dc-IV-1 同理心、人際溝通能
力的培養與正向經營人際關係。
議題
融入
實質內涵 無
所融入之
學習重點
無
與其他領域/科目
的連結
無
教材來源
康軒第三冊(二上)、北投國中八年級教學團隊自編教材
教學設備/資源
簡報、學習單、題目卡、小白板、白板筆、剪刀、膠水
學習目標
1. 透過討論及分享,了解自己對於「朋友」的定義及好的交友之道。
2. 藉由交友狀況的自省,整理出個人交友之道與因應。
3. 透過尋找超級好朋友活動,使學生體認不合理的交友觀對自己的影響。
4. 能從價值澄清的活動中,了解自己的交友觀。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時間
備註
第一節《友誼你和我》
一、引起動機【交友益處多】
1.
教師請學生思考交友的好處,並預告可從接下來要
播放的友誼歌曲 MV 中找答案
2.
播放 MV。
友誼歌曲:盧廣仲-逗陣兄弟、郭靜-嫁妝
※考慮文字閱讀及畫面呈現,以 KTV 版本為佳。
※注意播放聲道,將人聲音軌調大。
※建議兩首歌擇一播放,或兩首皆播但僅播到第一
次副歌。
3.
學生自由分享,MV 歌詞、畫面、自己的經驗,或是
生活中的觀察到交友的好處。
7’
學生分成五組,
分組排座位。
簡報
朋友歌曲 MV*2
擬答:遇到事情可有人討論、安全感、心情不好可
陪伴/安慰、一起出去玩/上學...
二、
發展活動【朋友你和我】
1.
教師依序將五個題目卡貼在黑板上並依題意說明
(1) 我覺得朋友像?因為...
(五月天覺得朋友像垃圾車,因為可以吐苦水、
抱怨)
擬答:垃圾桶、鏡子、家人、救生圈、老師
(2) 我維繫友誼的秘訣。
擬答:告訴對方自己的底線、包容缺點、聊天(互
相了解)
、遊戲(共同興趣)
(3) 最容易傷害友誼的行為。
擬答:見色忘友、暴力(過度肢體)
、欺騙、背叛
(洩漏秘密)
(4) 我認識朋友的管道、場合。
擬答:學校、補習班、球場、社團、目前朋友、
網路、夏冬令營
(5) 父母對我說,交朋友要...
擬答:謹慎、乖巧(有禮貌)
、包容、尊重、友善
2.
分組並說明活動方式:
(1) 每組依題目討論出最好的 3-5 個答案。
(2) 各組推選代表:擔任紀錄、報告者。
(3) 分組 30 秒討論,教師為各組報告及記錄學生加分。
(4) 請各組記錄上前領取題目及字卡用具。
※教師可於活動開始前或過程中提醒學生,除了
答案外,原因、為什麼也很重要。
3.
小組討論(5')
4.
各組依序上台黏貼答案並報告,學生報告時,台下
同學可對報告提出個人意見,教師則適時針對報告
內容引導及澄清。
(15')
5.
小結:
(1) 回饋學生討論及上台報告的表現。
(2) 教師透過(2)、(3)題回答的內容,摘要【友誼
通行區】、【友誼禁行區】的概念。
(3) 教師小結:交朋友也有安全規則,學生在人際交
往中要留意自己的行為與表現,避免誤會、衝突。
30’
「朋友你和我」題目卡*5
小白板*5
白板筆*5
友誼通行區牌卡
友誼禁行區牌卡
三、
統整活動
1.
教師發下「朋友你和我」學習單。
2.
說明題目,針對今天課堂的內容填寫,思考自己的
交友狀況。
※提醒學生:無標準答案、答案越仔細豐富越好。
(1) 對我來說,怎麼樣的人稱得上朋友?
(2) 身為一個「朋友」,我覺得自己做過很棒的事情...
(3) 在與別人當「朋友」時,我覺得自己還需要注意
或改善的是...
3.
教師總結:一開始透過歌曲讓大家回想交朋友的好
處,再後面的分組討論,各組分享了許多對朋友不
同的想法,最後總結出一些和朋友相處上需特別留
意的地方,而下禮拜也會針對交友觀來討論。
第二節《我的交友觀》
一、 引起動機【尋找超級好朋友】
1.
引導學生回想前一堂課完成學習單的問題「對我來
說,怎麼樣的人稱得上朋友?」
2.
學生自由分享,教師摘要於黑板上。
擬答:個性相似、聊得來、傾聽心事、互相信任
3.
發下兩張以不同顏色印製的學習單。
4.
請學生在「友誼新觀點」學習單上寫下自己的交友
條件。
5.
教師在黑板上畫姓名貼做為範例,請學生在「我的
超級好朋友」學習單格子中逐一填入自己朋友的名
字或暱稱,再沿虛線剪下成好友卡,統一置於學習
單上右側的「好友區」
。
※朋友的範圍可包括:
兒時玩伴、幼稚園、國小(低、中、高)
、國中(同
班、別班、學長姐、學弟妹)
、補習班、鄰居、網友、
親戚或老師感情像朋友。
※學生思考朋友有限時,可依次序引導:
知己→好朋友→普通朋友→同學
二、 發展活動【交友條件論】
1.
教師提出國中生常見的六種交友條件,逐題說明並
張貼於黑板上。
2.
請學生確認「友誼新觀點」學習單第二大題,符合
自己認為交友的條件的打勾。教師同時於黑板上貼
出學習單上的六項交友條件字卡。
8’
17’
25’
「朋友你和我」學習單
「尋找超級好朋友」學習單
「友誼新觀點」學習單
※兩張學習單可用不同的顏
色,方便學生辨識教師指令。
剪刀*N
膠水*N
※書寫的過程中,教師可先發剪
刀給沒有帶的學生。
「交友條件論」字卡(雙面)
*6
(1) 我能自在的說出想法
(2) 可以開玩笑
(3) 功課能力好
(4) 我和他無話不聊
(5) 經常一起行動
(6) 和我要好
3.
活動體驗:
(1) 教師說明上述六種條件也往往是國中生同儕常
見的吵架原因。以關卡挑戰的方式,依序翻轉
交友題卡從原先理性面到非理性面。
(2) 請學生依照翻轉後的交友條件,逐一審核手上
的好友卡;若有不符合交友條件者,則將交友
條件的編號寫在框格內,並翻背面放置於學習
單左手邊的有緣再會區。
‧交友條件一:
我能自在的說出想法→意見不同時,我能直接
說出自己的想法
‧交友條件二:
可以開玩笑→他可以讓我隨意開玩笑
‧交友條件三:
功課能力好→他的功課、能力比我好
‧交友條件四:
我和他無話不聊→他和我之間沒有秘密
※教師可適時澄清目前為止,剩下很少朋友是很正
常的,因為這些是常吵架的原因,所以都有一些需
要討論的部分,大家思考字面上的條件去做篩選即
可。
‧交友條件五:
經常一起行動→不管做甚麼事,他都與我一起
行動
(3) 依序完成六道題目的篩選。
(4) 篩選後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
a.
這些條件有甚麼不合理的地方嗎?
b.
哪些地方需要修正?
c.
針對這些條件有沒有人有其他的想法?
(5) 教師針對學生的回應,依序釐清這些常見的交
友條件變成交友迷思時可能會發生的狀況,並
歸納原因。
‧交友條件一:
我能自在的說出想法→意見不同時,我能直接
說出自己的想法
擬答:太直接對對方來說可能會很受傷,可以
用委婉的方式。
‧交友條件二:
可以開玩笑→他可以讓我隨意開玩笑
擬答:玩笑開過頭或隨意可能會踩到對方的底
線。
‧交友條件三:
功課能力好→他的功課、能力比我好
擬答:成績不好不代表就不能是好朋友。可能
專長在不同處無法比較。
‧交友條件四:
我和他無話不聊→他和我之間沒有秘密
擬答:有些秘密紙想放在心裡、因為在乎所以
選擇不說,怕對方擔心。
‧交友條件五:
經常一起行動→不管做甚麼事,他都與我一起
行動
擬答:有一些行為跟事情,是不是對方怎樣自
己就要跟著做,例如討厭別人,是不是也要因
為義氣而跟著討厭那個人。
‧和我要好→他只能和我要好,不會和其他人
要好。
擬答:不需要為朋友排名、可能在不同的地方
會有不同的朋友群。
4.
教師歸納學生所提之想法,說明交友條件一旦落入
「一定」
、
「絕對」
、
「只能」等極端非理性思考的情
況時,往往會流於武斷、僵硬而缺乏彈性,反而成
為人際交往中的交友迷思。
5.
教師以板書上的交友條件為例,請學生描述可能的
非理性之交友迷思。
例:興趣一樣
朋友間一定要興趣一樣→如果沒有共同興趣就不能
當朋友
6.
學習單上練習將自己的交友條件改寫為交友迷思,
做為日後交友時的自我提醒。
三、 統整活動
1.
針對學生活動中的表現(想法、行動)給予回饋。
2.
教師總結: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交友觀,但對朋友如
3’
果有不合理的要求及期待時,將會造成朋友與自己
的困擾;如果在交友過程中,能對自己的價值觀不
斷澄清與適度調整,將有助於友誼長長久久,也能
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試教成果:
(非必要項目)
觀課者心得
1. 陳訢:
兩堂課中第一堂主要是分組討論、第二堂有我的交友觀之棄牌設計(友誼再見區)
,分別有
讓學生和他人討論(第一堂)與獨自思考(第二堂)的機會,學生在課堂中也大多能集中精神去
思考老師所提出的問題,並對老師的提問進行回答,且對於老師的追問也能有一定程度的回應,
透過追問也能夠讓學生去深入思考,自己對於「友誼」這個議題自己的的價值觀,並提醒學生對
於這些價值觀要保有彈性以免成為交友迷思。
朋友對於國中生來說是具有一定重要性的角色,第一節課引起動機的 MV 若能隨著學生的流
行跟著有變化的話,在一開頭也能很引起學生對友情課程的注意力。比較需要注意的應該就是,
第一堂課小組討論用到的小白板要夠大,也要提醒學生字寫大、清楚。學習單的部分可能因為活
動進行而壓縮到書寫的時間,有些人可能沒有充足的時間能夠進行思考。
2. 黃馨平:
從第一堂課透過分組討論交友的相關議題,小組成員互相分享想法,最後再以班級的分享及
教師引導,讓學生對於交友的學習更深入,到第二堂課透過「我的超級好朋友」姓名貼逐一淘汰
的方式,讓學生能夠思考自己的交友觀,並於總結時強調交友時應保有的彈性。
因為交友是最貼近學生生活的議題,學生普遍反應及課程氣氛都相當熱絡,而彼此激盪出的
想法也都具有一定的水準,而答案具爭議性或不適宜的部分,也能夠經由教師的引導及提醒有更
多方面的學習,但在這個單元評量的部分,可能還要再多做思考,除了課堂上的舉手發言,作為
平時成績的加分外,學習單內容也宜有既定的評分標準,但若學習單做為評分的標準則應給予學
生更多時間去完成學習單,但課程的規劃上是很豐富的,則最後引導學生撰寫學習單的時間不
足,故回答的品質也參差不齊,這部分或許未來可以再做調整。
參考資料:
(若有請列出)
康軒第三冊(二上)
附錄:
一、「朋友你和我」學習單
二、「朋友你和我」題目卡*5
三、「尋找超級好朋友」學習單
四、「友誼修復站」學習單
附錄一:
「朋友你和我」學習單
附錄二:
「朋友你和我」題目卡*5
附錄三:
「尋找超級好朋友」學習單(雙面)
附錄四:
「友誼新觀點」學習單
「侵權舉報」
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