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德教育
【 六年級】主題統整教學計劃
認知方面:
(一)國語:能知道作文的寫作方式(格式、段落、標點符號...)。
(二)綜合:能認識敬師活動的意義。
(三)社會:能知道教師節的意義、由來及相關活動。
(四)英文:能知道感恩節的意義、由來及慶祝內容。
技能方面:
(一)國語:能將對老師的敬意,編寫成文章。
(二)綜合:能經由奉茶活動、敬師卡的製作表達對老師的感謝。
(三)社會:能蒐集並發表關於教師節及孔子生平的資料。
(四)英文:能了解並發表Thanksgiving (感恩節)的文化背景及慶祝內容。
情意方面:
(一)國語:透過敬師分享及敬師文章寫作,增進親師間的情誼。
(二)綜合:能經由敬師活動,培養尊師重道的情意。
(三)社會:能藉由蒐集孔子及教師節活動相關資料,體認中國文化尊師敬師
的悠久傳統。
(四)英文:藉由欣賞Thanksgiving (感恩節)影片,培養欣賞並尊重中西文化的差異。
(一)能發表敬師感言,並將敬師之情編寫於文章中。
(二)能藉由奉茶活動,表達對老師的謝意。
(一) 能藉由蒐集孔子及教師節相關活動,探索中國兩千多年來
敬師活動的演變。
(二) 能藉由蒐集感恩節相關活動的資料,主動探索不同國家、
族群慶的習俗與特色。
(一)能思考自己與老師間的情誼,並呈現在文章中。
(二)能仔細思考,中西文化對於表示感恩方式的異同。
(十三) 能分組討論感恩節及教師節活動的內容。
(二)能與同學合作,完成奉茶敬師、製作敬師卡等活動。
(一)能經由敬師奉茶經驗,加入個人巧思創意,完成敬師卡。
(二)能運用創意巧思,將敬師情意巧妙在文章中呈現。
(一)學習單評量 (二) 創作表演 (三)分享發表 (四) 參與活動
(五)討論分享 (六) 理解實作 (七)上課態度 (八) 肢體表現
(九)作品展示評量
社會:翰林版。英文:康軒版。其餘活動皆為自編教材。
1-3-3 在日常生活中,持續發展自己的興趣與專長。
1-3-6 了解自己與家庭、社區環境的關係,並能說出自己的角色。
2-3-1 參與家事,分享個人維持家庭生活的經驗。
4-3-1 認識各種災害及危險情境,並實際演練如何應對。
7-2-3 能從多元文化觀點,了解並尊重不同的文化及習俗。
1-3-2-6 了解各地風俗民情的形成背景、傳統的節令、禮俗的意義及其在生活中的
重要性。
2-3-1-10 探索台灣社會制度與經濟活動的歷史變遷,並了解其價值觀念的
形成。
F-3-2-1-1 能精確的遣詞用字,恰當的表情達意。
F-3-2-1-2 能靈活應用各種句型,分表達自己的見解。
F-3-3 能理解各種文體的特質,並練習寫作不同類型的作品。
F-3-3-4 能寫出事理通順、舉證充實的議論文和抒發情意的抒情文。
F-3-3-9 能根據實際需要,主動嘗試寫作不同類型的文章。
C-2-3-5-3 能透過語言,表達對他人的關心。
C-2-3-6-1 能談吐清晰,風度良好。
C-2-3-7 說話用詞正確,語意清晰,內容具體,主題明確。
性平教育:2-3-5 學習兩性團隊合作,積極參與活動
人權教育:1-3-4-6 瞭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
其差異
資訊教育:5-3-1 能找到合適的網站資源、圖書館資源,會檔案傳輸。
5-3-2 能利用光碟、DVD 等資源搜尋需要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