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工計畫與實務
何榮裕傳道
前言:事工計畫的重要性(路十四28-32)。
事工計畫之要項
事工計劃的要項在「規劃(Plan)、執行(Do)、檢討(Check)與採取修正行動(Action)等」。
規劃(Plan)
計劃的內容通常涵蓋下列六個思維內涵,即所謂的5W1H:
應該做什麼?指計劃涵蓋範圍與內容(What)
為什麼要這樣做?指推動該計劃內容、細節使達目標的原因(Why)
在什麼地方做?指從何處下手,觸及的範圍如何(Where)
在什麼時候做?指推動的時機,與工作時程的安排(When)
誰負責去做?指負責推動、執行計劃與參與的群體或個人(Who)
用什麼方法做?指推動、執行計劃使達預定目標的各種方法(How)
執行(Do)
達成目標的步驟
目標確定之後,各相關之負責人要尋找、討論、擬定達成目標應採取的步驟。要達成目標也許有好幾種不同的方法,每種方法又有成串的行動,因此要擬定達成目的步驟,需要有創意的眼光和思想。
編訂時間表
有了目標,並且擬定達成各項目標的行動步驟之後,接下來就是必須設計什麼時候執行各項行動步驟,編成教會年度計劃時間表。使繁多的教會工作知所先後,並且作為控制進度及檢討的依據。
編列預算
在每項聖工所需要的人力、財力,和其他設備或材料等,要如何取得,以達成目標?應詳實列出。除此之外,若有預算管制表,以明白收支是否平衡?或透支?或結餘甚多?原因何在?是聖工推展不力?或聖工有新的發展?或奉獻增多?或信徒從事聖工自掏腰包而沒有動用經費?有了預算管制表,使財務可以密切配合。
宣導與溝通
宣導與溝通在團契中是一大課題,尤其是所要推動的工作計劃對現有團契文化、運作模式產生顯著的改變時,為取得共識,減少推動的阻力,對成員的宣導與相關特定人員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檢討(Check)
「Check」是定期檢討的意思。
第一是檢討各工作項目的進度,若有落後,則提醒負責人注意。
第二是單位間的協調,也就是當一項工作牽涉到幾個部門或單位時,彼此的協調與配合可以在此做一整合。
第三在工作進行中或許遭遇困難,於是大家一起來謀求解決的辦法。
第四環境或許已經有變化,或過去不明的外界情況逐漸明朗,值得我們注意或修改原有的計畫。
第五在執行過一段時間後,發現當初理想太高或太低,應該將目標作合理調整。
採取行動(Action)
最後是「action」,即是針對以上「check」檢討會議的結果,採取具體有效的行動。這時又是一個新的「PDCA」循環的開始了。
事工計畫之建檔
計劃執行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都應精心設計,不斷改進。實務上這可由工作流程建檔開始。所謂建檔(documentation),就是將工作進行時之細部流程與作法詳細記錄下來。將細部流程與作法記錄下來,有許多好處:
第一可以強迫工作人員在進行工作時及完成工作後,仔細思考整體做法的來龍去脈,免得做的時候未用心思,事後也缺乏回顧整理的機會。
第二細部流程的紀錄可以做為經驗傳承的工具,尤其在一些小規模的組織,人員變動率高,經驗不易累積,一兩位關鍵人物離職以後,工作會有一段時間銜接不上。有了明確的書面紀錄,交接就方便多了。
第三有了詳細的書面紀錄,負責人員雖然無法全程親臨現場,也可以據之檢討改進,對工作進行之方式提出建議。
第四此一書面檔案,可以在計畫評價與果效方面發揮良好的參考作用。
第五工作流程的建檔與撰寫,對工作人員而言也是一種很好的訓練。
事工實務之要項
團契年度工作計畫的訂定
團契年度工作計畫與行事曆
課程及活動的細部計畫
工作計畫之預算與財務規劃
團契聚會的安排與帶領
團契課程的規劃
團契課程的帶領
行政工作的預備
團契的幹部(同工)會議與進修
團契成長的重要目標
團契的靈修功課
團契的福音活動
團契的禱告生活
團契的事工訓練
結論
如何成為良善又忠心的僕人?(太廿五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