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約×豪放——李煜、李清照、辛棄疾《詞選》學習單·教師版

格式
docx
大小
1.78 MB
頁數
9
上傳者
sanctuary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8-07-20,离现在 7 9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婉約×豪放--李煜、李清照、辛棄疾〈詞選〉學習單.教師版


【學習單版本】依據三民版高中國文第四冊第九課,同東大版高職國文第三冊第八課

【學習單內容】分為「課前.知人論世;課中.文章深論;課後.古今輝映」三部份

【學習單版面】A3,橫式,2欄位設計

【學習單編者】善化高中 陳盈州教師



課前.知人論世

P.01 一、李 煜生平事紀

P.02 二、李清照生平事紀

P.02三、辛棄疾生平事紀

設計目的:

詞體特色在於能表達作者細緻幽微、曲折含蓄的情感。因此不知作者其人、所處之世,難以窺探作者幽微之心。

故於課前先簡介三位作家生平事紀,提供學生「知人論世」的基礎。「知人」,是了解作家其人,走進作家的精神世界;「論世」,是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大勢。如此,方能將文本置於歷史的真實情境中,以理解作者那難以言訴的情懷。

課中.文章深論

P.03 四、李 煜浪淘沙〉心智繪圖.文本探索×文本深究

P.04 五、李清照一剪梅〉心智繪圖.文本探索×文本深究

P.05 六、辛棄疾〈破陣子〉心智繪圖.文本探索×文本深究

設計目的:

藉由PISA閱讀策略,從訊息檢索到統整解釋,由簡至難,增強學生對於文本的理解。並試以淺顯易懂的心智圖模式,統攝全文意涵,使學生能在自學、複習時更快掌握文意。見樹又見林。

使用方法:

A類文本探索」依「訊息檢索、廣泛理解」設計成填充題形式,「B類文本深究」則依「統整解釋、文意推論、省思評鑑」設計成簡答題。請先寫完A類,再寫B類。

結合心智圖與文本探索,當學生完成「A類文本探索」提問時,課文心智圖也隨之完成。心智圖後方有B類題號圖示,意在使學生理解二者關係。為免版面雜亂,「B類文本深究」統一置於右方作答。

課後.古今輝映

P.06 七、當李清照〈一剪梅〉遇上蘇打綠〈無眠〉

設計目的:

宋詞,曾是流傳於當時街頭巷口的流行歌詞,一如現在的流行歌曲;士大夫倚聲而填詞,經歌伎伶工傳唱於當時。此處擇選臺灣流行歌曲:蘇打綠〈無眠〉,其內容與李清照〈一剪梅〉有程度上的呼應。同學可藉此分析比較古今流行歌詞情感表達的異同。


時間

一、李煜生平事紀

937 南唐
升元元年

815日(農曆七月初七)李煜出生。為南唐中主李璟六子。

954 南唐
保大十二年

18歲,娶娥皇。(因李璟第三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第二子李弘冀成為皇太子。其為人「猜忌嚴刻」,故李煜不敢參與政事,讀書為樂。)

959

23歲,九月,太子李弘冀卒。

961 北宋
建隆二年

25歲,二月,立為太子;七月,繼位於金陵。

962 北宋
建隆三年

26歲,三月,遣使赴宋朝貢;六月,遣使赴宋朝貢;十一月,遣使赴宋朝貢。

 963北宋

乾德元年

27歲,三月,北宋平荊南,遣使犒師。

964北宋

乾德二年

28歲,十一月,次子仲宣死,幾日後皇后娥皇悲痛過度而亡。

968北宋
開寶元年

32歲,南唐旱災,六月,派遣其弟從謙赴宋朝貢;十一月,娶小周後並立為皇后。

971北宋
開寶四年

35歲,遣弟從謙入宋,貢珍寶數倍於前;十月,遣弟從善入宋朝貢;上表請求去掉南唐國號,向宋稱臣,印文改為江南國,自稱江南國主。

973北宋
開寶六年

37歲,上表願受宋爵命,宋朝不許。

974北宋
開寶七年

38歲,上表宋,求從善歸國,宋朝不許;遣使詔李煜入朝,不行,於是發兵南唐。

976 北宋
開寶九年

40歲,城破,李煜率子弟及官屬4人出降,北上汴梁,南唐滅亡。9762月(北宋太平興國元年正月),受封違命侯;十一月,進封隴西公。嘗與金陵舊宮人書寫:「此中日夕,以淚珠洗面」。 〈浪淘沙〉作於此

978 北宋
太平興國三年

42歲,813日(農曆七月七日),被趙光義毒殺,追封為吳王;十月,以王禮葬於北邙山;小周後同年逝世,與李煜同葬。

Q1、閱讀完李煜生平事記後,請於下方李煜生命曲線圖,畫出其人生高峰低谷(哀樂)

 


時間

二、李清照生平事紀

1084 宋神宗
元豐七年

 李清照出生。其父李格非,北宋文章名流。其母王氏,狀元王拱辰孫女,亦善文。

1100 宋哲宗

紹聖二年

17歲。正月乙卯,哲宗死,弟趙佶立,是為徽宗。李格非為禮部員外郎。

1101 宋徽宗
建中靖國元年

18歲。是年,李清照與趙挺之第三子趙明誠在汴京成婚。趙明誠21歲,尚在太學作學生。是年,李格非仍為禮部員外郎,趙挺之為吏部侍郎。 

1102 宋徽宗

崇甯元年

19歲。趙明誠在太學。八月趙挺之進尚書左丞。是年,李格非被列元右黨籍,據元右黨人「不得在京差遣」規定,李格非攜妻回原籍。趙、李二家因政見不一,難以顧及交情,令其子女難為。

1105 宋徽宗
崇寧四年

22歲。三月,趙挺之除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六月,趙挺之為避蔡京嫉,引疾乞罷右仆射。十月,趙明誠授鴻臚少卿。 〈一剪梅〉約作於此年趙明誠出仕前後。 

1107 宋徽宗

大觀元年

 24歲。正月,蔡京複相。三月,趙挺之卒後,遭蔡京誣陷。家屬、親戚在京者受株連,趙明誠兄弟被捕置獄。因「皆無實事」,獄具。但難以繼續居於京師。

1108 宋徽宗大觀二年

25歲,居青州。清照命其室曰「歸來堂」,自號「易安居士」。與趙明誠琴書自娛,甘心終老是鄉。趙明誠撰《金石錄》,李清照「筆削其間」。 

1125 宋徽宗

宣和七年

42歲。趙明誠守淄州。夏,趙明誠于淄川邢氏之村得白居易書《楞嚴經》與李清照共賞。是年,金丘大舉南侵。十二月,徽宗詔太子嗣位,是為欽宗。 

1127 宋欽宗

靖康二年

(高宗建炎元年)44歲。三月,趙明誠奔喪南下。四月,金人俘徽宗、欽宗北去,北宋亡。五月,康王趙構即位于南京應天府,是為高宗,南宋開始。

1129 宋高宗

建炎三年

 

46歲。二月,趙明誠罷守江寧。三月,具舟上蕪湖。舟過烏江縣,李清照作絕句弔項羽:「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諷南宋政權偏安一隅。

五月,至池陽,趙明誠被旨知湖州,遂安家于池陽。李清照留此,趙明誠獨赴召,七月末,李清照得到趙明誠臥病的消息,遂解舟,一日夜行三百里趕往建康探視。八月十八日,趙明誠卒于建康。

1130 宋高宗

建炎四年

47歲。九月,金人立劉豫為「齊帝」欲以傀儡政權操控人民。李清照賦〈詠史〉諷之。詩云:「兩漢本繼紹,新室如贅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譯:東漢本是繼承西漢的合法政權,中間的新莽政權如同旗上的飄帶,並無實權。三國時期,嵇康至死反對商湯、周武王推翻前朝政權,實質是反對司馬氏陰謀篡奪曹魏政權。)

1132 宋高宗

紹興二年

49歲。正月,高宗至臨安,李清照隨後赴臨安。是年,清照再嫁張汝舟旋又離異。

1134 宋高宗

紹興四年

51歲。八月,李清照作《金石錄後序》,悼舊物之不存,傷遭遇之不平。

1138 宋高宗

紹興八年

55歲。是年,秦檜複相,力主和議。

1141 宋高宗

紹興十一年

58歲。十一月,宋金和議成。十二月,岳飛被殺。

1156 宋高宗

紹興二十六年

李清照卒於是年或是年以後,享壽至少73歲。

Q1、從北宋滅亡後,李清照隨朝廷南下避難,途中多有諷喻詩作。於此,你認為李清照的個性、才識與一般女子有何不同?

A1:一般閨秀在禮教「薰陶」下,向來走上「女子無才便是德」之路。既不追求才華,又無法關心國事。李清照卻不同,在父親不限制、鼓勵之下,自由發展。使其既有才華,更具膽識。北宋滅亡的慘痛,迫使她對現實發出控訴,無論是歌詠項羽奮戰至死不肯降伏,以此諷刺南宋偏安,還是歌詠嵇康反抗司馬暴政而死,都可看出李清照自有一種豪放氣魄。


時間

三、辛棄疾生平事紀


1140 宋高宗
紹興十年

辛棄疾生於山東曆城之四風閘。距靖康之變已有十三年。


1150 宋高宗

紹興十年

10歲前後,祖父辛贊雖在金國任職,卻時攜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欲「投釁而起,以紓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憤」,使其少年時便立下恢复中原、報國雪恥志向。


1161 宋高宗
紹興三十一年

22歲。金主完顏亮大舉南犯,辛棄疾聚眾二千,與起義軍首領耿京共圖恢復中原,耿京任辛棄疾為掌書記。後金人自起內鬨,完顏亮在前線為部下所殺。


1162 宋高宗
紹興三十二年

23歲。正月,奉耿京命,奉表南歸南宋。至建康,高宗召見,授右承務郎,完成北方淪陷區與南宋聯合任務。閏二月,復命北上,途中聞耿京為部下張安國所殺,辛棄疾率五十餘人直入敵營,縛張安國返回建康斬首,從此聲震朝野。五月,太子昚即位,為孝宗。


1163 宋孝宗
隆興元年

24歲。初任江陰簽判(簽書判官廳公事,文職)。夏,孝宗聽從張浚之建議,以李顯忠、邵宏淵二將率師渡淮,對屯戍宿州之金軍主動出擊。初戰稍有克捷,既而二將不協,金之援兵大至,遂屢戰受挫,終致符離之慘敗。


1165 宋孝宗
乾道元年

26歲。任廣德軍通判,呈獻《美芹十論》十篇論述抗金北伐、恢復中原之策,不受。


1170 宋孝宗
乾道六年

31歲。作《九議》上宰相主戰派的虞允文,未受重視。


1172 宋孝宗
乾道八年

33歲。春,出知滁州。寬征薄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


1180 宋孝宗
淳熙七年

41歲。任湖南安撫使。以湖南「風俗頑悍」、「武備空虛」為由,上疏朝廷請建軍隊,名「湖南飛虎軍」。經朝廷准許後籌建軍隊。後飛虎軍成為抗金地方軍隊主力。


1181 宋孝宗
淳熙八年,

42歲。任江西安撫使。是年大饑,朝廷命其處理賑災事務。辛棄疾於要道張貼「閉糴者配,強糴者斬」以控制糧食買賣;又以官府財政,購買外地運糧,穩定糧價。同年冬,御史王藺彈劾他「橫徵暴斂,嚴刑峻法」受革職處分,此後退隱田園,賦閒十一年。


1182 宋孝宗
淳熙九年

43歲。開始隱居,取意「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自號「稼軒」。先後隱居在江西上饒城外的帶湖。


1188 宋孝宗
淳熙十五年

49歲。辛棄疾與同時抗金的愛國志士陳亮,相會於江西鵝湖共商恢復大計。〈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約作於此年前後。


1192 宋光宗
紹熙三年

5355歲。紹熙三年~五年,短暫出任福建提點刑獄和安撫使。後5663歲再次遭受罷廢,閒居八年以上,於鉛山的瓢泉隱居。


1203 宋寧宗
嘉泰三年

64歲。起任紹興府知府和浙東安撫使,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抒懷自身希冀一用的雄心壯志。


1205 宋寧宗
開禧元年

66歲。秋季,韓侂冑ㄊㄨㄛ ㄓㄡˋ任平章軍國事,獨攬軍政大權,志在收復江山,準備北伐。召辛棄疾從鎮江調回紹興府任知府,辛棄疾上章辭免,回鉛山隱居。


1207 宋寧宗

開禧三年

68歲。北伐不順,南宋欲與金國求和,金國要求南宋俘韓侂胄至金國方允許議和。韓侂胄大怒再次用兵,召集辛棄疾出山。然詔命送達鉛山時,辛棄疾已病重。九月十日,南渡45年的辛棄疾最終一腔熱血無由實現,「抱恨入地,齎志以歿」。

Q1、辛棄疾在23歲投靠南宋後,為何一再上疏如美芹十論、九議?(勾選,可複選)

  □希望得到封爵之賞 希望能北伐抗金 希望解救北方苦難百姓

Q2、承上,為何辛棄疾會有此想法萌生?(勾選,可複選)

  受到祖父薰陶 □受到父親啟發 □受到妻子鼓舞

Q3、南歸後,辛棄疾是否得到重用?如何得知?

A1:我認為辛棄疾在南歸南宋後,並未受到重用。即便授予官職,不是文職,便是小官,根本無法與擁有才能膽識、軍事謀略的辛棄疾相應。而從其南渡的四十五年中,竟有超過一半時間閒居,更可知其赤誠忠心無以實踐。


四、李 煜〈浪淘沙〉心智繪圖:文本探索×文意深究


A、文本探索(訊息檢索&廣泛理解)

1. 〈浪淘沙〉上闋三句寫景,分別使用何種感官摹寫來描繪景色?請分別寫下:

2. 李煜:「夢裡不知身是客」,依此理解,夢醒則知道什麼?

3. 承上,夢裡才能「一晌貪歡」,試問李煜貪歡的可能是過去的何種時光?

4. 「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殘景色,可以是實景呈現,也可以是虛景象徵。如是象徵,則「流水」、「落花」、「春去」有何象徵?(可能共同象徵什麼的消逝?)

5. 閱讀完整闋詞,找出關鍵訊息後,試問〈浪淘沙〉的主題應是什麼?

B、文本深究(統整解釋、省思評鑑)

1. A1,試說明上述畫面,暗示作者心中何種情緒?(此即借景抒情寫法)

2. 試問「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中,客指的是什麼身份?為何作者只能在夢中貪歡?

3. 結合〈浪淘沙〉主題,試問為何作者說「獨自莫凭欄」?(是否兩人就可凭欄)你認為作者想不想凭欄?(想一想凭欄可能可以看見什麼)你認為作者最後有凭欄嗎?(提示:凭欄≒登高≒望遠)


1、承A1,試說明上述畫面,暗示作者心中何種情緒?(此即借景抒情寫法)

雨潺潺:隔著幕簾不曾間斷的雨聲傳入,聲聲淒涼,更添一絲寒冷;春意闌珊:時值暮春,春景衰殘,看在有心人眼底,心境增添些許淒涼;羅衾不耐五更寒:錦繡華衾,抵不住北方寒冷的寒冷。似在暗示現實處境的苦寒。

綜上所述,李煜於此藉「暮春殘景,天氣嚴寒」,烘托自己身為宋囚的心境淒涼。

B2、試問「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中,客指的是什麼身份?為何作者只能在夢中貪歡?

客,指的是亡國之後,被俘至汴京拘禁為囚。從南唐之主到北宋之客。名雖為客,實則為囚。

時時監禁、處處看管,不得自由的處境,使李煜不曾忘卻身為亡國之君的痛苦。亦因現實苦痛,才渴望逃離回到過往南唐繁華。而這一切卻只能於夢中才得實現。哪怕僅是片刻的貪戀也好。

(而夢裡越是美好,醒後所聞、所見、所感更反襯出現實的不堪。)

B3、結合〈浪淘沙〉主題,試問為何作者說「獨自莫凭欄」?(是否兩人就可凭欄)你認為作者想不想凭欄?(想一想凭欄可能可以看見什麼)你認為作者最後有凭欄嗎?(提示:凭欄≒登高≒望遠)

「獨自切莫凭欄」。因憑欄意在望遠。可,望得再遠,卻再也望不見南唐故國的「無限江山」。

我認為李煜是想看卻又不敢看的心境矛盾。想看,因為那曾是自己昔日韶華的國家。不敢看,是怕想起亡國、投降的種種不堪,引發傷感。

我認為李煜最終還是憑欄了。唯有憑欄,才體認到故國江山的「別時容易見時難」,才能說出「莫憑欄」。才深刻的認知到南唐歡樂,已是過往,是天上。而今,是心如暮春殘景的囚客,如從天上墜入人間。

而今,天上、人間,永不再見。

 

五、李清照〈一剪梅〉心智繪圖:文本探索×文意深究


A、文本探索(訊息檢索&廣泛理解)

1. 閱讀完〈一剪梅〉上闕,如何得知作者描繪時節為初秋?(兩處關鍵)

2. 閱讀完〈一剪梅〉上闋,可知作者盼望何事?

3. 承上,作者何以「獨上蘭舟」?(作這件事的目的是想要排遣什麼)

4. 「花自飄零水自流」除是實景呈現外,也可是虛景象徵。於此可能象徵什麼的消逝?

5. 從「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可知作者心情有無順利排遣?

6. 閱讀完整闋詞,找出關鍵訊息後,試問〈一剪梅〉的主題應是什麼?

B、文本深究(統整解釋、省思評鑑)

1. 〈一剪梅〉詞上闋,所描繪的景物、人事,使整闋詞呈現何種氛圍?並說明作家如何藉景抒情。(想想作家如何以景襯情。並進一步學習,增進自己的寫作技巧。)

2. A2,作者所盼望之事有無實現?請舉文中證據說明,而在文學技巧中,這是以喜寫喜,還是以喜襯悲?

3.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試問如何理解這兩句詞的意涵?而這兩句寫出作家何種心情?

 


1〈一剪梅〉詞上闋,所描繪的景物、人事,使整闋詞呈現何種氣氛?請說明作家如何藉景抒情。(想想作家如何以景襯情。並進一步學習,增進自己的寫作技巧。)

〈一剪梅〉上闕,隱約散發悲涼基調。

據寫作背景,此闋詞寫於作者新婚不久,丈夫即負笈離家。

新婚大喜,李清照遂以藕雙關「配偶」,以紅點明新婚之喜。而今丈夫卻遠離未歸。故「紅藕香殘」除指出時節外,亦是暗喻作者內心愁緒。同理,「玉簟」本於酷夏消暑,丈夫離去之後,玉簟生涼,是季節暗換也是暗指心緒淒涼。(輕解羅裳,換上秋裝,亦點明時節),而作者獨守空房,內心寂寥難,欲借乘舟遣懷。卻只能獨上蘭舟,「獨」的形單影隻,更加突顯內心的孤寂。

B2承A3,作者所盼望之事有無實現?(請舉文中證據說明),又在文學技巧中這是以喜寫喜,還是以喜襯悲?

作者心心念念皆是盼望錦書寄來,傳達丈夫消息。可惜望穿雲中,唯見雁字飛過天際,只見月滿西樓。明月圓滿,何以月圓人不圓?以月圓之喜,反襯人不圓之悲。王夫之:「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於此觀之,作者以哀樂對比,倍增夫妻別後之相思之傷。

P.S.上闕前半,以悲景烘托悲情,後半則以樂景反襯悲情。先以烘托建立全文基調,再以對比呈現張力。可知作者心思之細、感受之深。)

B3「一種相思,兩處閒愁。」試問如何理解這兩句詞的意涵?這兩句寫出作家何種心情?

作者不寫自己單相思之苦,而是設想丈夫也思念對方。因此相愛的二人有著同一種相思,而這相思之深卻因分居二地而添增愁緒。

這兩句也寫出作者對於二人愛情的認定,反映情感的堅貞。



六、辛棄疾〈破陣子〉心智繪圖:文本探索×文意深究


A、文本探索(訊息檢索&廣泛理解)

1. 從作者生平及詞作所敘及的戰場畫面,「了卻君王天下事」指的是什麼?

2. 「可憐白髮生」所感嘆的是什麼?

3. 試問從「了卻君王天下事」到「可憐白髮生。」作者情感變化為何?(由?至?)

4. 讀完整闋詞,作者所描繪出的場景,可分為「夢想、現實」場景(或者是「昔時、今日」畫面)請依據你的理解,在空格中寫下「夢想/昔」、「現實/今」。

5. 閱讀完整闋詞,找出關鍵訊息後,試問〈破陣子〉的主題應是什麼?

B、文本深究(統整解釋、省思評鑑)

1. 「醉裏挑燈看劍」暗示作者心緒如何?(試從「醉裏」、「挑燈」、「看劍」理解……)

2. 作者雄懷壯志,卻總慘遭現實打擊。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正是辛棄疾詞的特色,本闋詞亦是。試結合作者生平回答:作者的理想為何?現實又為何?並舉詞中文句說明。

 


1「醉裏挑燈看劍」暗示作者心緒如何?(試從「醉裏」、「挑燈」、「看劍」理解……)

「醉裏挑燈看劍」點出作者的落寞、失志。

醉裡:英雄哪堪失志?不得重用的苦悶,僅能藉酒一澆胸中塊壘,忘卻心中不如意;挑燈:夜深未能寐,只能是心事鬱結難平。奈何漫漫長夜,雖醉卻忘不了早年燦爛。而今僅能挑燈看劍。從劍身追憶過往輝煌……;看劍:劍本該於戰場征伐殺敵,建立恢復中原的大業,而今卻僅能觀看。劍的棄置,實則亦是人的閒置……

三組畫面,寫出英雄的失志,映出英雄的落寞。

B2本闋詞表達作者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試結合作者生平回答:作者的理想為何?現實又為何?並舉詞中文句說明。

作者生平理想即是抗金復國,光復神州。奈何理想卻在投靠南宋朝廷之後,接連被主和派讒毀打壓、遭朝廷擯棄閒置。

從本闋詞觀之,「夢回吹角連營」~「贏得生前身後名」無疑是作者的理想及過往壯歲旌旗擁萬夫的輝煌,展現著壯志昂揚。然末句「可憐白髮生」,昂揚陡然轉為憤慨、憾恨,再結合首句「醉裡挑燈看見」的失志、落寞,年少的志氣高昂到白髮蒼蒼的可憐滄桑,辛棄疾心境之淒傷,又豈是沉醉就能忘卻。

 




七、當李清照〈一剪梅〉遇上蘇打綠〈無眠〉

〈無眠〉臺語版

影音網址:https://goo.gl/96IxJB

QR code

 

今阿日月娘那這呢光
照著阮歸暝攏未凍睏
連頭毛都沒休睏
(
親像魚死佇花園)

你甘知阮對你的思念
希望你有同款的夢
咱兩人做陣返來那一天
互相依偎的情愛

底你的心肝內
是不是還有我的存在
永遠攏底等
有時陣嘛會不甘願

想講要作伙飛
去一個心中美麗的所在
所有的一切
攏總尬你放作夥
希望你 會當了解
(
為著你 我一定等)

我不管多少時間多少目屎多少失望來忍耐
我不管你當時會返來
其實我嘛不知影為怎樣為怎樣憨憨等待

你 是我唯一的愛

 



〈無眠〉國語版

影音網址:https://goo.gl/78kd5R

QR code

 

今夜的月光超載太重 照著我一夜哄不成夢 每根頭髮都失眠
天空他究竟在思念誰 是不是都和我一樣
揮不去昨日甜美的細節 才讓今天又淪陷

你現在想著誰 有沒有和我相同的感覺
固執等著誰 卻驚覺已無法倒退
曾經想一起飛 在自己心中蓋了座花園
把你的一切 都種在這個地點
卻像魚 守在裡面

今夜的月光超載太重 照著我一夜哄不成夢 每根頭髮都失眠
天空他究竟在思念誰 是不是都和我一樣
揮不去昨日甜美的細節 才讓今天又淪陷


你現在想著誰 有沒有和我相同的感覺
固執等著誰 卻驚覺已無法倒退
曾經想一起飛 在自己心中蓋了座花園
把你的一切 都種在這個地點
卻是魚 守在裡面

不管要多少時間多少眼淚多少落空來等待 不管你是不是會回來
其實我也不明白 為什麼如此傻傻地期盼 你是我僅有的愛

你現在想著誰 有沒有和我相同的感覺
固執等著誰 卻驚覺已無法倒退
曾經想一起飛 在自己心中蓋了座花園
把你的一切 都種在這個地點
像條魚守在裡面 守著幻影葬在裡面

 

 

〈無眠〉臺語版

影音網址:https://goo.gl/96IxJB

QR code

 

今阿日月娘那這呢光
照著阮歸暝攏未凍睏
連頭毛都沒休睏
(
親像魚死佇花園)

你甘知阮對你的思念
希望你有同款的夢
咱兩人做陣返來那一天
互相依偎的情愛

底你的心肝內
是不是還有我的存在
永遠攏底等
有時陣嘛會不甘願

想講要作伙飛
去一個心中美麗的所在
所有的一切
攏總尬你放作夥
希望你 會當了解
(
為著你 我一定等)

我不管多少時間多少目屎多少失望來忍耐
我不管你當時會返來
其實我嘛不知影為怎樣為怎樣憨憨等待

你 是我唯一的愛

【省思時刻】:

1、蘇打綠〈無眠〉不論國語版,還是臺語版,均有能和李清照〈一剪梅〉相呼應的歌詞,請找出來相呼應的句子,並進一步說明原因。

〈無眠.國語版〉:「你現在想著誰,有沒有和我相同的感覺」、〈無眠.國語版〉:「你甘知阮對你的思念,希望你有同款的夢」與李清照〈一剪梅〉:「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情意相近。三首作品都傳達著對對方的思念,以及渴望對方思念自己。只不過〈無眠〉以疑問作結,似乎情感未夠堅定;〈一剪梅〉則以肯定作結,似乎宣告夫妻情感真摯不變。

(〈無眠〉「不管要多少時間多少眼淚多少落空來等待,不管你是不是會回來」亦可與「雲中誰寄錦書來,燕字歸時,月滿西樓」相呼應,限於篇幅不另贅述。)

 

2、〈一剪梅〉此闋詞上半闕,曲折隱微地表達作者的相思,有著含蓄婉約之美。〈無眠〉則直述相思之情。你比較欣賞哪一種?為何?

1、我比較欣賞直述相思之情的「無眠」,因為如果過於曲折隱微,有可能情人看不懂,反而無法正確傳達情意。而且我比較欣賞勇敢率直的人。

2、我比較欣賞含蓄婉約的〈一剪梅〉,因為委婉,所以更能細心體會。因為含蓄所以不像〈無眠〉,一眼即可看出情思。毫無想像空間。

聆聽蘇打綠〈無眠〉後,試與李清照〈一剪梅〉比較,回答下列問題:


3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