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大灣國中 九年級 112 上學期 語文領域 國文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588.11 KB
頁數
6
作者
張義隆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3-10-04,离现在 2 2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高雄市立大灣國民中學 112 學年度第一學期九年級第一次段考國文科試題
※分數計算方式共 40 題每題 2.5 分;作答方式劃卡,題目卷36
一﹑單選題
( )
1.
下列「 」中的注音寫成國字後,何組字形相同?
(A)吳朝「ㄐㄧㄥˋ」集/事過「ㄐㄧㄥˋ」遷 (B)橫柯上「ㄅㄧˋ」/不「ㄅㄧˋ」風日
(C)「一ㄥ一ㄥ」成韻/請「ㄧㄥ」報國 (D)好高「ㄨˋ」遠/趨之若「ㄨˋ」
( )
2.
下列詞語「 」中的字,哪一組前後讀音相同?
(A)水皆「縹」碧/簞「瓢」屢空 (B)「沏」壺好茶/「砌」磚弄瓦
(C)「惴」慄不安/「揣」測多時 (D)「伶」仃孤苦/「泠泠」作響
( )
3.
下列選項「 」中的字,何組字義兩兩相同?
(A)在晝「猶」昏/過「猶」不及 (B)望峰「息」心/一「息」尚存
(C)鳶飛「戾」天/暴「戾」之氣 (D)一百「許」里/以身相「許」
( )
4.
下列「」中的詞語,何祖意思前後相同?
(A)書桌上的「東西」應該擺放整齊/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B)「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王老師博古通今,滿腹「經綸」
(C)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D)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等我「回首」看時,只見烈焰燒天
( )
5.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一句中,「泠泠」為狀聲詞,形容清脆的流水聲。下列選項中的疊字詞,何者亦為表現流
水聲?
(A) 風「蕭蕭」兮易水寒 (B)「涓涓」不壅,終為江河
(C)「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D)黃河流水鳴「濺濺」
( )
6.
古人的「名」「字」是互有關係的,有人取同義,有人取反義。下列古人「名」「字」的關係,何者為反義?
(A)朱熹,字元晦 (B)杜甫,字子美
(C)吳均,字叔庠 (D)岳飛,字鵬舉
( )
7.
有關「詞」的文體特色,下列敘述何者完全正確?
(A)作品的內容、主題與詞牌相關 (B)「詞餘」「曲子詞」及「長短句」均為其別稱
(C)依字數可劃分為「小令」「中調」及「長調」 (D)與唐詩、元曲、駢文並稱四大韻文
( )
8.
下列各「」中的字,何者前後所指的顏色相同?
(A)「玄」端素服/慘「綠」少年 (B)「碧」草如茵/「蒼」松翠柏
(C)「素」車白馬/「丹」楓白露 (D)水皆「縹」碧/身披「烏」衣
( )
9.
下列「 」內詞語的使用,何者正確?
(A)吳均出身貧寒,官至奉朝請,可說是「紈絝子弟」的典型人物
(B)李煜居住在「雕闌玉砌」的農村, 熱愛土地,有憨直的農夫性格
(C)陶潛一心嚮往「鳶飛戻天」的山林生活,因此隱居柴桑,躬耕維生
(D)陸游在腐敗吏治中「涅而不緇」,胸懷濟世大志,常提出救國方略
( )
10.
下列各選項「」中的借代詞,何者使用錯誤?
(A)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B)孤單寂寞時,彈首「杜康」消憂
(C)昨晚一場「祝融」之災,幸好沒人傷亡
(D)戰場上成千上萬的「兜鍪」,戰況激烈
( )
11.
下列為宋詞名句的運用,請問何者正確?
(A)初出茅廬經驗不足的林阿德,因為誤信朋友,鑄下「兩情若是久長時」的憾恨
(B)人生在世怎可能事事如意?當困境來襲,「何妨吟嘯且徐行」,豁達迎向挑戰吧
(C)他們這對分分合合的情侶,不時爆發的感情糾葛,給周遭人「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無奈
(D)潛心研究學問的吳博士,鎮日以研究室為家,因學術而「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精神使人感佩
Created by trial version of DocuFreezer
2
( )
12.
有關與宋元思書一文的文句意涵,下列分析何者最為恰當?
(A)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狀寫水的清澈及水勢湍急
(B)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以山之奇特烘托樹之奇特
(C)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以蟬、猿的生命力暗指自身雄心壯志
(D)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抒發滌盡俗慮、淡泊名利的情懷
( )
13.
有關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一詞的敘述,何者錯誤?
(A)把寫景、抒情,議論結合,巧妙融合前人語言
(B)藉歌頌孫權暗諷當朝文武,也抒發自我壯志未酬之慨
(C)「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暗示風景不殊,山河改異的感慨
(D)「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讚美南宋君王年少有為,傲視群雄,所向無敵
( )
14.
老師請同學找詩句,要辨識「由遠而近」的景物描寫技巧,下列哪一位同學選擇的詩作不符合老師的要求?
(A)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
(B)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C)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迴。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D)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友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 )
15.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茆店社
林邊,路轉溪橋忽見。」(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關於本詞,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詞中的季節是秋季,作者在詞中流露了愛國的情操
(B)此詞主要描寫農村的繁忙,及鄉村熱鬧的生活景象
(C)詞中描寫「鵲噪」「蟬鳴」「蛙叫」的作用是強調夏夜的涼爽
(D)「舊時茆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此句表達出作者的驚喜之情
( )
16.
有關「對聯」的格律及來源,下列何者有誤?
(A)對聯必須講究押韻,以求音韻和諧
(B)上下兩聯須字數相等、結構要相似、意義相關
(C)對聯的使用,與中國上古民俗中的「桃符」有關
(D)對聯原則:平仄相反、詞性相同,採用「仄起平收」
( )
17.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認為治學的第三境界是辛棄疾青玉案中的最後四句:「眾裡尋他千白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下列何者可以作為其最佳詮釋?
(A)做學問要能登高望遠,有明確目標與方向
(B)做學問首先要有執著的追求,再了解事物的全貌
(C)做學問必須堅定不移,經過一番辛勤勞動,廢寢忘食
(D)做學問必須有專注的精神,反覆追尋研究,下足功夫,自然會豁然貫通,有所發現和領悟
( )
18.
關於李煜虞美人一詞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春花秋月何時了」暗示作者擔心宋朝給予的禮遇可能隨時會取消
(B)「雕闌玉砌應猶在」中的「雕闌玉砌」指的是作者寫這闋詞時的住所
(C)「問君能有幾多愁」中的「君」指的是作者自己
(D)「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一句抒發作者思念故人的愁緒
( )
19.
關於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和李煜虞美人兩闋詞的比較,何者說明正確?
(A)前者屬於婉約派的詞風;後者屬於豪放派的詞風
(B)前者沒有提到季節;後者有提到季節
(C)前者是借古諷今;後者是及時行樂
(D)前者寫懷念故友,後者寫亡國之痛
( )
20.
宋詞是繼唐詩之後的又一種文學體裁風格上一般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前者含蓄曲折後者豪放雄邁下列詞作
的風格,何者屬於豪放派?
(A)莫道不消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
3
(B)春深雨過西湖好,百卉爭妍,蝶亂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C)別來春半,觸目愁斷腸,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 )
21.
下列文句的意涵分析,何者正確?
(A)生子當如孫仲謀。——意近於「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B)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意近於「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C)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意近於「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D)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意近於「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在?桃花依舊
笑春風」
( )
22.
根據下列兩首作品的內容,請問表格裡的說明何者正確?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蔣捷虞美人)
()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燭明香暗畫堂深,滿鬢青霜殘雪思難任。(李煜虞美人)
(A)季節
(C)寫作手法
(D)特殊之處
()
冬天
由景見情,由情生景
藉春景抒發作者深沉的怨痛
()
春天
先分述,最後總述
以層遞修辭凸顯心境的轉變
( )
23.
每到過年書聖王羲之家門口的春聯常在深更半夜被人揭去讓他十分困擾有一年過年前王羲之刻意貼出一副
不太吉利的春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果然沒人再揭走了等到大年初一天亮他再出門將春聯
的下半截補上,眾人看了齊聲稱妙。下列何者最可能是王羲之補上的下半截?
(A)昨日至/今日行 (B)今日至/昨日行
(C)昨日行/今日至 (D)今日行/昨日至
( )
24.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是以聲音反襯山間水際的幽靜。下列文句何者也是運用此手
(A)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B)啼鳥弄花疏,遊蜂飲香遍
(C)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D)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 )
25.
「駢體文是古代中國一種特有的文言文文體其句式多由四字或六字(四六句)及對仗構成故又稱四六文駢儷或
駢體具駢文特點而押韻者稱駢賦然其因為文章受限於追求藝術技巧之故適於寫景而不適於敘事駢文興盛於
南北朝因當時儒學衰微盛行追求藝術之風氣文學作品傾向較重文辭修飾然漢字本便有適合使用偶句的特點
在戰國漢代文人如李斯賈誼文章便已多用偶句具後世駢文之雛形士族的提倡文學觀念的發展純文學觀念和
聲律說,也促使駢文興盛。」根據上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駢文的名稱是因為內容而來
(B)駢文寫作技巧注重文辭修飾
(C)因皇帝貴族的推廣而促使駢文興盛
(D)漢字的特性導致駢文適於寫景而不適於敘事
( )
26.
文學體裁各有其特色,請將下列作品按照「古詩、樂府、近體詩、宋詞」的順序排列出來,正確的排序應為?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
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
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A)丙丁甲乙 (B)丙甲丁乙 (C)甲丙乙丁 (D)丁丙甲乙
4
( )
27.
王國維人間詞話「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水滸傳紅樓夢之作者是也。
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後主是也。」下列敘述,何者最接近這段文字的意旨?
(A)只從材料的多元及作家的真誠來評論作品,容易忽略作品價值
(B)詩人有客觀與主觀之別,其中的差異在於取材時真實成分的多寡
(C)豐富的人生經歷對不同類型的作家來說,可能是助益也可能是阻礙
(D)詩人創作需考量本身的性格,不符合作者才性的著作難以成為名作
( )
28.
下列文句何者最能表現出駢文的文體特色?
(A)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病僂,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故鄉人號之。
(B)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C)琵琶新曲,無待石崇;箜篌雜引,非關曹植。傳鼓瑟於楊家,得吹簫於秦女。
(D)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
( )
29.
關於與宋元思書一文的寫作手法,下列分析何者正確?
(A)是作者與友人同遊後所寫的遊記,全文對偶,形式工整,隔句押韻,聲韻和諧
(B)作者讚嘆山水,也展現恬淡胸襟,與「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的情趣相似
(C)以「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為綱領,先仰望寫奇山,再轉換視角俯瞰寫異水
(D)用擬人法寫山水間的天籟,水聲、鳥聲、蟬噪、猿啼遠近交錯
( )
30.
()自從那年賀知章眼花了/認你作謫仙/便更加佯狂/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壺/把自藏起來/連太太都找不到
()南朝的時候/我打此經過寫了幾首詩/和女子調笑他們戲稱我為帝王/歷史要數說我亡國的罪愆/但是/我
的罪何止亡國
()明月浩無邊,安排鐵板銅琶,我歌唱大江東去/春風睡正美,迢遞珠崖瓊島,更誰憐孤鶴南飛
()搖搖晃晃中/車過長安西路乍見/煙塵四竄如安祿山敗軍之倉皇/當年玄宗自返京的途中偶然回首/竟自不
免為馬嵬坡/被風吹起的一條綢巾而惻惻無言/而今驟聞捷訊想必你也有了歸意/我能搭你的便船還鄉嗎?
上述新詩歌詠的對象,下列何者排列順序正確?
(A)蘇軾/李煜/杜甫/李白
(B)李白/李煜/蘇軾/杜甫
(C)杜甫/李煜/辛棄疾/蘇軾
(D)李白/李煜/李清照/辛棄疾
( )
31.
下列詩詞藉著流水抒懷,何者所表達的情感異於其他三者?
(A)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B)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C)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D)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 )
32.
大灣國中的畢旅到訪了一個文化氣息濃厚的小鎮,同學們在那裡進行了「對聯走讀活動」,依序讀到了——「青龍
偃盡千秋月,赤兔追餘萬里風」「藏古今學術,聚天地精華」及「時光冉冉春常駐,風度翩翩笑永存」,依據對聯
內容判斷,同學們依序經過了哪三個地點呢?
(A)孔廟/報社/神社 (B)包公廟/學校/公園
(C)關帝廟/書店/照相館 (D)媽祖廟/劇場/餐館
( )
33.
南唐覆亡後主李煜被俘至北方遠離家園詞作中常流露對故國的思念據此判斷下列詞句何者最可能是李煜
書寫這類主題的作品?
(A)重到故鄉交舊少,淒涼,卻恐他鄉是故鄉
(B)寂寞古豪華,烏衣日又斜。卻興亡,燕入誰家
(C)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雲,萬里煙塵,回首中原淚滿襟
(D)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
5
二、題組
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軾 浣溪沙
「人間有味是清歡」,飽含著多麼耐人尋味的人生哲理,過於奢華濃烈的歡樂不長久就像馥郁的花香易散而清
幽淡雅的香氣反而久久難以消散一樣,清淡的歡愉與平淡的樂趣更能讓人久久回味。蘇軾一生多次遭貶,甚至被
捕入獄,但是他依然能從坎坷的生活中體會到明月美酒帶來的歡樂,體會到清茶野菜給人的清歡。
清歡是人類心靈的純淨一隅,是超越物質享受的精神境界,是在世俗喧囂中撣去塵世的污垢,體會生命的真
味。清歡不是「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無題)的兩情暗許;不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
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的刻骨思念;不是「對花何吝醉顏酡」(歐陽修定風波)的及時行樂;也不是「羽扇綸
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雄姿英慨,意氣風發。清歡是人世間最樸實、最平凡的
滋味「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韋莊菩薩蠻)從對故鄉的思念之痛中品嘗著人生的閒情逸悠閒恬淡;
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臨安春雨初霽),英雄困頓京華仍能品味到人生的美好,是「採菊
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潛飲酒)。
清歡是在紛繁世事的困擾中追求心靈精神的自在飛翔無論是順境逆境都「寵辱不驚留無意
保持心境的平靜安詳;即使是在都市的最中心、人聲最嘈雜的地方,也能發現那份淡淡的歡樂。尋求清歡不用遁
入桃花源,清歡是在忙碌的生活中偷得的,所謂「偷得浮生半日閒」從主管、從公務、從瑣事、從應酬,最主要
是從自己那裡去「偷」,把自己從對前程的追逐,對事業的追逐,對成功的追逐中「偷」出來,放鬆緊張的神經,
品味久違的清歡,這便是人生的好時光。
(節錄自曲向紅宋詞的力量)
( ) 35.根據本文對「清歡」一詞的說明,下列何者不正確?
(A)是體會生命後的真味
(B)是及時行樂的生活態度
(C)是超越物質享受的精神境界
(D)是人世間最樸實、最平凡的滋味
( ) 36.根據本文,下列何者才是追求「清歡」的最佳手段?
(A)在人生的旅途中,追求成功的事業
(B)在忙碌的生活中,偷得浮生半日閒
(C)在兩情相悅中,談一場刻骨銘心的戀愛
(D)在遠離塵世的桃花源中,獲得內心的平靜
( )
34.
下列關於本文寫作手法的敘述,何者有誤?
(A)作者藉由敘事、對話,烘托出在雪中與昔日好友金陵人他鄉遇故知的驚喜之情
(B)首句點明遊賞時間、地點和情境,透過聽覺「俱絕」寫西湖在隆冬大雪時的寂寥
(C)最後藉舟子之口道出從一般人難以理解體會,作者與金陵客寒冬賞寫的癡迷雅興
(D)運用量詞「痕、點、芥、粒」呈現長堤、湖心亭、舟、人影,安排由大而小,由遠而近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
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
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張岱湖心亭看雪)
6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共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
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節錄自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注釋:
1.頹:落下 2.鱗:借代魚兒 3.仙都:指現實中的神仙境界 4.康樂:指謝靈運,曾襲封康樂公
( ) 37.下列有關寫景的句子,哪句的寫作手法最有動態感
(A)高峰入雲,清流見底 (B)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C)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D)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 ) 38.本文與與宋元思書有許多相似之處,下列何者描寫的景觀,不能相互呼應?
(A)清流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B)猿鳥亂鳴/蟬者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C)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D)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夾岸高山,皆生寒樹
( ) 39.少婦以「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向縣官表明何種心意?
(A)出海捕魚,將功贖罪 (B)流放海外,洗心革面
(C)江海擺渡,另謀出路 (D)投江自盡,與世長辭
( ) 40.根據這段口供,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少婦的狀況可說是「夫死子多家計重」
(B)少婦體弱多病,無法耕種,故鋌而走險行竊
(C)少婦家境富饒卻一犯再犯,且無悔意,罪無可赦
(D)若縣官考慮判決少婦乃無心之過,無罪開釋,此判決有兼顧情理法
【試題結束】
昔有某婦,丈夫死後,難以維生鋌而走險行竊,因失風而被押送至衙門,於縣堂應訊時,以詩詞回答,
傳為一代奇供。
縣官問:大膽刁婦,家居何處?
少婦答:妾住在橫塘。(崔顥長干行)
縣官問:汝丈夫何處?
少婦答: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陳陶隴西行)
縣官問:可有子女?
少婦答:綠樹成蔭子滿枝。(杜牧悵詩)
縣官問:丈夫死後,汝家中光景如何?
少婦答: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李清照聲聲慢)
縣官問:然汝賴何維生?
少婦答: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李紳憫農詩)
縣官問:無人幫汝?
少婦答:衷腸事,託何人?(晏殊山亭柳)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事林廣記)
縣官問:因何落魄失德?
少婦答: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縣官問:初次行竊犯案為何時、何處?
少婦答:記得去年今日,(晏殊清平樂)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周邦彥滿庭芳),燈火闌珊處。(辛棄疾元夕)
縣官問:失風被捕,有何感想?可心存悔意?
少婦答: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聲聲慢)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唐寅廢棄詩)
縣官問:希望本官如何發落?
少婦答: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蘇軾臨江仙)
Created by trial version of DocuFreezer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