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大灣國中 九年級 112 上學期 語文領域 國文 第二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751.64 KB
頁數
5
作者
Joseph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3-11-17,离现在 1 344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大灣國中112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段考三年級國文科試卷
三年 座號: 姓名:
一、綜合測驗:每題 2.5 分。共 75 分。
1. ( ) 下列「 」中的字,何組讀音前後相同?
()「曾」益其所不能/「曾」不吝情去留 () 「空」乏其身/海闊天「空」
() 法家「拂」士/行「拂」亂其所為 () 「衡」於慮/難以抗「衡」
2. ( )下列選項「 」中的字,何組寫成國字後前後相同?
() 遭人「ㄒㄧ」落/事有「ㄒㄧ」蹺 () 獨占「ㄠˊ」頭/「ㄠˊ」遊四海
() 扁舟草「ㄌㄩˇ」/劍及「ㄌㄩˇ」及 () 連篇累「ㄉㄨˊ」/舐「ㄉㄨˊ」情深
3. ( ) 下列選項「 」中的字,何者前後意思相同?
() 信而可「徵」/「徵」於色 ()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是」法不信於民也
() 百里奚舉於「市」/願為「市」鞍馬 () 管夷吾舉於「士」/入則無法家拂「士」
4. ( ) 下列選項中的文句,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 不論個人或國家,在逆境中常能奮發圖強、激發潛能而求得生存、發展
() 舜等六人雖遭遇困厄,卻能通過嚴酷試鍊,終於成聖成賢,作者藉此說明凡成就大業者必歷經逆境的磨煉
() 余秋雨設身處地惴想蘇軾被貶摘後心境的變化,以及如何掙脫困境,邁向生命圓滿成熟的過程
() 文中運用對比手法,將蘇軾內心的悲苦表達得淋漓盡至,增強文章的炫染力
5. ( ) 下列文句「 」中的字詞,何者意義前後相同?
() 阿忠向來「古道」熱腸,又熱心公益/阿塱壹「古道」沿路的風光綺麗
() 明初與燕王「為難」的那位鐵鉉/眾議紛紜,教我好生「為難」
() 一路秋山紅葉,老圃「黃花」/莫道不消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
() 搖著串鈴滿街踅了一趟,虛應一應「故事」/聽完了「故事」,小弟弟小妹妹也闔上眼睛走向夢鄉了
6. ( ) 下列關於論語和孟子的比較,何者敘述正確?
()作者
()時代
()重要思想
()特色
論語
孔子與其弟子
戰國
性善學說,實施仁政,民貴君輕
篇幅短小,文字簡約
孟子
孟子與其弟子
春秋
以仁為本,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長篇,文辭犀利,善譬喻
7. ( )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的意旨,與下列何者的意涵最相近﹖
()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足以亡身 () 處事宜帶春氣,律己宜帶秋氣
()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 ()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8. ( ) 關於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一篇文章所使用的寫作手法,下列何者說明正確?
() 運用開門見山法,直接說出主旨,並舉六位歷史人物的例子說明
() 採用夾敘夾議,以「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為全文綱領
() 以自身經驗談起,現身說法,接著說明道理,頗具說服力
() 採用先舉例後論證的手法,列舉典故,信而有徵,並確立論點
9. ( ) 關於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下列何者說明不符合其本意?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意近於「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人恆過,然後能改」說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偶而犯錯,不必杞人憂天
()「死於安樂」與「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互相呼應
()「生於憂患」是因逆境常能增強一個人的潛能;「死於安樂」是因順境使人懈怠,導致毀滅
10. ( ) 從「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句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許多人生的道理。下列選項何
者的重點和此句差距最大?
() 人總是要經歷生活中種種的橫逆,才能改變自己,從而獲得成長
() 想不通的道理不必急於一時,有時經過歲月的沉澱,會讓真理漸漸清楚
() 別人的斥責眼前看起來是挫折,日後卻發現是激勵我們上進的最大養分
() 人生的成長要自己親身去經歷,細心體悟,對別人適時的指正與規勸也應虛心改進
11. ( ) 下列出自孟子一書的成語,何者運用正確?
() 既然你是這件事的「始作俑者」,後果如何收拾,自然由你來承擔
() 你的投籃命中率那麼低,卻常常嘲笑別人投不準,真是「出爾反爾」
() 有些父母不顧孩子身心發展,安排子女學習各種才藝,這樣無異是「緣木求魚」
() 阿星說話總是「五十步笑百步」,很少兌現,你對他的承諾不必太當真
1頁,共 5
Created by trial version of DocuFreezer
12. (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這句話的語氣,與下列何者相近?
() 願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 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 吾馬賴柔和,令他馬,固不敗傷我乎
() 你在此須要小心,休惹人說不是
13. ( ) 關於蘇東坡突圍一文各文句的詮釋,下列何者正確?
()「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蘇軾寫這段話實則感受到世態炎涼,朋友離棄
()「你想做個堅貞 不屈的烈士,鬧來鬧去卻成了一個深深懺悔的俘虜。」暗諷蘇軾不知人心險惡的愚痴
()「經歷了一次整體意義上的脫胎換骨」,「脫胎換骨」是指蘇軾已漸漸懂得與小人周旋應對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稱頌年輕時的蘇軾有不露鋒芒、曖曖內含光的行事風格
14. ( ) 蘇軾
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
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關於這闋詞的敘述,何者正確?
() 上半闋表達作者不與世俗同流的態度
() 下半闋寫被貶黃州後,夜深人靜時的孤寂
()「揀盡寒枝不肯棲」表明自己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節操
() 全篇描寫揮別俗世,隱居山林與世無爭的景象
15. ( )蘇軾
記承天寺夜遊「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這句話是描寫什麼樣的景象?
() 竹柏倒影在水中
() 池中的月光
() 水草蔓生的情景
() 月光如水的景色
16. ( )蘇軾
記承天寺夜遊本文末句「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表達出怎樣的感慨?
() 自我解嘲自己和懷民一事無成
() 自己有隨遇而安的修養
() 有閒情逸致才能欣賞到美景
() 無所事事的人才能欣賞美景
17. ( ) 宋史.蘇軾傳記蘇軾嘗自謂:「作文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雖嬉笑怒罵之
辭,皆可書而誦之。」蘇軾這一段話自喻的重點是:
() 性格自由成性,不喜歡受到約束
() 文章創作,不拘格式,收放自如
() 仕途官運如飄雲流水,遷黜不定
() 反應靈敏,處事練達,人際進退遊刃有餘
18. ( ) 下列關於劉鶚及其老殘遊記一書之敘述,何者正確?
() 老殘遊記是一部章回小說,書中內容反映清末的政治腐敗及民生疾苦
() 由老殘「搖著串鈴滿街踅了一趟」判斷,可以送其「功同良相」之匾額
() 老殘非真實人物,書中情節、地景亦為虛構
() 劉鶚以第一人稱書寫老殘遊記,並善於細節描寫書中人物性格
19. ( ) 下列有關大明湖一文的說明,何者不正確?
()「搖著串鈴滿街踅了一趟,虛應一應故事」表達老殘急著遊玩、欣賞大明湖
()「那明湖業已澄淨得同鏡子一般」是描寫大明湖湖面平靜的景象
()「一片白花映著帶水氣的斜陽,好似一條粉紅絨毯」指荷花在湖面倒影,被夕陽染紅
()「老殘隨手摘了幾個蓮蓬,一面吃著,一面船已到了鵲華橋畔了」可看出作者結束旅程時遊興未盡
20. ( ) 「吳昌碩,晚清著名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其篆書初學小篆,遠取秦篆李陽冰,近涉鄧石如、吳讓之、楊沂孫
,中年以後從秦權量、秦刻石、秦璽、漢印、封泥、磚瓦文中汲取營養,43 歲得潘瘦羊贈石鼓文拓本,便轉以石
鼓文為重點師法對象,一生與石鼓文結下了不解之緣。」根據這段文字,吳昌碩如何成為書法名家?
() 天資聰穎,自出機杼
() 夙夜匪懈,一再苦練
() 謙沖自牧,不恥下問
() 博採眾長,融會貫通
2頁,共 5
21. ( ) 「龍門客棧裡,一班梨園子弟正粉墨登場……忽有一刺客,以迅雷不及掩耳的血滴子暗殺座中一人,身手俐落,
殺人於無形亦逃逸無影。不久,捕快偕同仵作前來勘驗屍體及封鎖現場,掌櫃與店小二將事發當時的情形,一五
一十稟告給廷尉。」語詞會隨著時代的變遷有不同的說法,如大明湖一文裡,車價酒錢的「酒錢」,在現代的意
思是小費。請問選項中列出的人物,哪一個在上述文章中都沒有出現?
(A)律師、演藝人員 (B)殺手、服務生
(C)流氓、間諜 (D)法醫、店老闆
22. ( ) 孟子曰:「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以上這段話,所
強調的涵義同於下列哪一個選項? 1 眊:ㄇㄠˋ眼睛昏花、看不清楚 2 廋:ㄙㄡ 隱藏,藏匿
(A)正氣凜然 ()相由心生 ()胸無點墨 ()耳聰目明
23. ( ) 下列文句與人物的配對,何者正確?
(A)不識囊中穎脫錐,功成方信有英奇。平原門下三千客,得力何曾是素知——管夷吾
(B)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孫權
(C)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裡,文采有後主遺風——辛棄疾
(D)心似死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
惠州
儋州——蘇軾
24. ( )「遭遇危險,懷抱憂慮,是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但若少了憂患,我們也會失去想改善環境的鬥志。回顧歷史,
憂患時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定的年代許多人歌舞昇平,逐漸失去了上進精神,久而
久之,就出現社會退步的情況。因此深入的看,憂患才能刺激人們發揮力量、貢獻一己之長。」根據文意,畫線
處填入下列何者最恰當?
(A)常能激勵很多有志之士挺身而出,為了改善人民生活而努力
(B)為了不讓自己陷入經濟困難,有能力者都想到國外尋求發展機會
(C)承擔責任者被期待要付出更多,形成一種多做多錯、不做不錯的心態
(D)人人為了填飽肚子求生存,社會充斥著自掃門前雪的功利思想
25. ( ) 證嚴法師說:「人是到人世間來修行的。」李家同說:「如果一早醒來,發現世界美得不得了,一點牢騷都沒有
,那你就完了。只有死人才會有這種十全十美的日子。」這兩人的說法,其共通點都是在說明何事?
(A)現實是殘酷的,與其積極抵抗,不如逍遙自在,得過且過
(B)在人生的過程裡,考驗總是時常伴隨著我們
(C)希望人類六根清淨,遁入空門,達到無我的境界
(D)提醒人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防範於未然
26. ( ) 江振誠說:「我不喜歡待在舒適帶,達到顛峰後我會把自己歸零再衝刺,而且總是很專注,當你能量集中的時候
,所發出的光就會很亮。」這段話所透露的訊息,不包括下列何者?
() 作者勇於跨出舒適圈
() 專注能讓人集中能量,成就更高
() 歸零衝刺才能再創顛峰
() 懂得展現鋒芒,才能達到顛峰
27. ( )「任何人都無法保守他內心的祕密。即使他的嘴巴保持沉默,但他的指尖卻喋喋不休,甚至他的每一個毛孔都會
背叛他!」這段話主要在說明什麼道理?
() 言語是經過包裝偽飾的,只有肢體語言具可信度
() 人心中藏著的許多小祕密,常會藉由許多小動作加以掩飾
() 言語表達上的認知差異,很難真實傳達內心感受
() 藉由仔細觀察人的小動作,可了解其內心隱藏的真實感受
28. ( ) 文章寫景時往往有仰視、俯瞰、遠眺、近觀等角度,下列何者說明錯誤?
() 一條蜿蜒農路穿過綠油油的稻田,完全沒有電線桿遮蔽的遼闊視野,一片稻浪景色,金黃耀眼—仰視
() 登那土阜望去,嫵媚的康河也望不見蹤跡,你只能循著那錦帶似的林木想像那一流清淺—俯瞰
() 那月洞窗外,月色又清又白,映著那層層疊疊的山,一步高一步的上去,真是仙境,迥非凡俗—遠眺
() 前殿正中央,螺旋式的藻井,石刻細緻,圖案富有變化,人物和花鳥栩栩如生,木雕彩繪華麗生動—近觀
29. ( ) 下列選項的句子,何者與「秋山紅葉,老圃黃花」所描述的季節相同?
()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30. ( ) 國文老師要求同學蒐集運用「正反論證」的名言。下列同學,何者所蒐集到的句子不符合老師的要求?
() 小恩:醜惡的實話勝於美麗的謊言 () 小芙:人生是花,而愛便是花的蜜
() 小飛:欺人只能一時,而誠實卻是長久之計 () 小愷:寧願生命消失,只要聲譽能夠留存
3頁,共 5
二、題組:每題 2.5 分,共 25
()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 定風波 )
31. 關於定風波上闕之文句解析,下列何者敘述有誤?
()「莫聽穿林打葉聲」說明了道行遇「雨天」的情況,「雨天」 在此可象徵人生的困境
()「何妨吟嘯且徐行」可知蘇軾在雨中仍不慌不忙地堅持自己的步調
()「竹杖芒鞋輕勝馬」 意指蘇軾認為撐著竹杖、穿著芒鞋比騎著馬還輕快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指出蘇軾遭遇風雨,一貫以玩世不恭的態度面對
32. )關於定風波下闕之文句解析,下列何者敘述正確?
()「料峭春風吹酒醒」的季節與「梅雨窗前薰風絃外,碧荷池畔紅藕花中」相同
()「山頭斜照卻相迎」說明儘管世事不如人意,但總有雨過天晴之時
()「回首向來蕭瑟處」:由此可知蘇軾樂於回憶往事,沉浸於過往時光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意指蘇軾遇雨興起鄉愁,趁著天氣放晴意欲返鄉之情
()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無多,往來應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一眼即過,
與我何與也。
千古過目成誦,孰有如孔子者乎?讀易至韋編三絕,不知翻閱過幾千百遍來,微言精義,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
往而不知其所窮,雖生知安行之聖,不廢困勉下學之功也。東坡讀書不用兩遍,然其在翰林讀阿房宮賦至四鼓,老吏苦
之,坡灑然不倦。豈以一過即記,遂了其事乎!
(鄭燮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
1. 誦:背念。 2. 微言精義:精微的言論,切要的義理。
3. 安行之聖:順應本性,安然行事的真諦。 4. 四鼓:凌晨一點到三點。
33. )老師請阿翰分析以上這篇文章之作法並完成下列表格,下列哪個選項分析錯誤?
(A)
提出論點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
(B)
比喻
將匆匆閱讀記誦的狀況比喻成看場中美女一般
(C)
論據(例證)
以孔子為正例,說明讀書貴精不貴速
(D)
論據(例證)
以東坡為反例,說明讀書次數太少的負面影響
34. )由內文可以推測,作者寫這封家書給弟弟,是希望弟弟在治學上能下怎樣的功夫?
() 讀書重在心到而非記憶 (B)務必讀書百遍,其義便自現
(C)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 (D)練就過目不忘即能成就事業
()
王小玉便啟朱脣,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裡,像熨斗熨
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唱了十數句之後,漸漸的愈唱愈高。忽然
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哪知她於那極高的地方,尚能迴環轉折;幾轉之後,又高一
層,接連有三四疊,節節高起,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
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那王小玉
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後,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迴百折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裡盤旋穿插,頃
刻之間,周匝數遍。從此以後,愈唱愈低,愈低愈細,那聲音漸漸的就聽不見了。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
(劉鶚 明湖居聽書)
35. )根據本文下列哪些成語可用來形容王小玉說書的聲音?
()六馬仰秣 ()三月不知肉味 ()珠圓玉潤 ()朱脣皓齒 ()餘音繞樑 ()冰清玉潔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戊
(C)甲乙丙戊 (D)甲丙丁己
36. )劉鶚在文中對王小玉的聲音描述所使用到的修辭,與下列何者相同?
(A)我要把心縫起來,收回我的愛
(B)你是電,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話
(C)愛要坦蕩蕩,不要裝模作樣到天長
(D)因為苦過你的苦,所以快樂著你的快樂
4頁,共 5
()
立白、伊波拉、MERSSARS,這些都是世界上最危險的病毒。像伊波拉這一類出血性傳染病,會殺死 90%的受感
染者。這些惡名昭彰的病毒都是近 50 年來才出現在人類中,而攜帶這些病毒的,都是蝙蝠。
蝙蝠這物種極其特殊,牠身上攜帶的、對人類致命的病毒種類和數量,超過絕大多數的動物,一個主要原因是蝙
蝠喜歡群居,不同種類的蝙蝠,會大量聚集在擁擠閉塞的空間裡,使得病毒在蝙蝠之間你傳我、我傳你。
那麼為什麼大多數受感染的蝙蝠不會死亡,還到處飛行傳播病毒呢?一般來說,會飛的動物,絕大部份不是哺乳
類,因為飛行需要大量的能量,哺乳類動物沒有辦法在不產生損害 DNA 的副產品下飛行,但蝙蝠就可以。當蝙蝠在空
中飛行的時候,反而會增強飛行時 DNA 的修復能力和產生其他防護作用,這些變化能夠抑制入侵者的特殊細胞,讓蝙
蝠就能百毒不侵。
病毒又是怎麼樣在蝙蝠體內生存的呢?很多病毒儘管惡名昭彰,其實它們的生存條件十分挑剔,它們需要體內溫
度有著精密控制的陸地動物。而當蝙蝠飛行的時候,他的體溫上升到 40℃左右,一般病毒是難以承受這種高溫的,但
少數堅強的病毒進化到能夠承受這種熱度,也就是說,它們進到人體細胞內之後,人的免疫系統對它發動戰爭,引發
發燒,但發燒的溫度對他們來講只是小菜一碟。
當人類的活動侵入蝙蝠棲息地,也就消除了人類與蝙蝠的生存界線;除非人類限縮活動範圍,否則人與蝙蝠身上
病毒的戰爭,永無休止。
(節錄陳祖晴 蝙蝠為什麼這麼神奇 身上有百毒卻百毒不侵?)
37. )根據上文,下列何者是作者認為人類避免感染蝙蝠身上病毒的方法?
(A)研發能抑止的新型有效疫苗
(B)活動範圍避開蝙蝠棲息地
(C)增進人體適應環境的免疫力
(D)定期到蝙蝠洞噴灑殺毒藥劑
38. 根據上文內容,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一般病毒無法在 40℃以上的高溫生存
(B)能長時間飛行的蝙蝠不能被視為哺乳類
(C)發燒就是病毒戰勝人體免疫系統的現象
(D)研究指出人身上的病毒不會傳染給蝙蝠
()
你多久沒看書了?時間是否久到連自己都想不起來?但你却可能剛剛才看過「臉書」!這一個人手一機的「滑世
代」,也是五個人中就有兩個人整年沒看過書的「不讀時代」。一整年都沒看過紙本書的受訪者中,高達 32.3%的人
最近一次看紙本書已是 13年前,甚至有 19%表示超過 10 年沒讀書;平均而言,上一次看紙本書已是 7年多前。如
果不包括教科書和漫畫等,有高達 65%的受訪者整年沒買書。
傳統社會賦予「讀書」太多功利目標,讀「書」被局限於念課本和應付考試,難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一旦出了
社會、不須考試,便失去拿起書本的動力。學生不是不讀,是習慣目標達成式的閱讀,像近年國高中大考考题題幹長
,須具備靜下來閱讀的能力,才能拿到高分,就是種功能性閱讀的培養。
現代社會誘惑太多,許多人「只讀手機不讀書」,前文中那些沒碰書的人並非完不讀,是只讀「訊息」。但這些
訊息因為太短,無法累積成知識,造成人們對所有政治社會人生的反應都變成立即性、反射式,較少沉澱、延伸成系統
性的思考,所有問題都只剩下標題,長久下來恐使臺灣「淺碟化」。
(改寫自聯合報願景工程)
39. ( )根據本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應全面禁止學生使用手機
(B)政府力推電子書的普及化
(C)傳統讀書局限於應付考試
(D)應減少大考試題題幹長度
40. ( )根據本文推論,列何者最有可能是文中「淺碟化」的涵義?
(A)只留意表面而無法深入問題
(B)只關心他人而不能自我反省
(C)只著重口頭承諾而忽略實踐
(D)只在乎最終成效而不擇手段
試題結束
Created by trial version of DocuFreezer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