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灣國中112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段考三年級國文科試卷
三年 班 座號: 姓名:
一、綜合測驗:每題 2.5 分。共 75 分。
1. ( ) 下列「 」中的字,何組讀音前後相同?
(A)「曾」益其所不能/「曾」不吝情去留 (B) 「空」乏其身/海闊天「空」
(C) 法家「拂」士/行「拂」亂其所為 (D) 「衡」於慮/難以抗「衡」
2. ( )下列選項「 」中的字,何組寫成國字後前後相同?
(A) 遭人「ㄒㄧ」落/事有「ㄒㄧ」蹺 (B) 獨占「ㄠˊ」頭/「ㄠˊ」遊四海
(C) 扁舟草「ㄌㄩˇ」/劍及「ㄌㄩˇ」及 (D) 連篇累「ㄉㄨˊ」/舐「ㄉㄨˊ」情深
3. ( ) 下列選項「 」中的字,何者前後意思相同?
(A) 信而可「徵」/「徵」於色 (B)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是」法不信於民也
(C) 百里奚舉於「市」/願為「市」鞍馬 (D) 管夷吾舉於「士」/入則無法家拂「士」
4. ( ) 下列選項中的文句,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A) 不論個人或國家,在逆境中常能奮發圖強、激發潛能而求得生存、發展
(B) 舜等六人雖遭遇困厄,卻能通過嚴酷試鍊,終於成聖成賢,作者藉此說明凡成就大業者必歷經逆境的磨煉
(C) 余秋雨設身處地惴想蘇軾被貶摘後心境的變化,以及如何掙脫困境,邁向生命圓滿成熟的過程
(D) 文中運用對比手法,將蘇軾內心的悲苦表達得淋漓盡至,增強文章的炫染力
5. ( ) 下列文句「 」中的字詞,何者意義前後相同?
(A) 阿忠向來「古道」熱腸,又熱心公益/阿塱壹「古道」沿路的風光綺麗
(B) 明初與燕王「為難」的那位鐵鉉/眾議紛紜,教我好生「為難」
(C) 一路秋山紅葉,老圃「黃花」/莫道不消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
(D) 搖著串鈴滿街踅了一趟,虛應一應「故事」/聽完了「故事」,小弟弟小妹妹也闔上眼睛走向夢鄉了
6. ( ) 下列關於論語和孟子的比較,何者敘述正確?
7. ( )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的意旨,與下列何者的意涵最相近﹖
(A)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足以亡身 (B) 處事宜帶春氣,律己宜帶秋氣
(C)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 (D)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8. ( ) 關於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一篇文章所使用的寫作手法,下列何者說明正確?
(A) 運用開門見山法,直接說出主旨,並舉六位歷史人物的例子說明
(B) 採用夾敘夾議,以「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為全文綱領
(C) 以自身經驗談起,現身說法,接著說明道理,頗具說服力
(D) 採用先舉例後論證的手法,列舉典故,信而有徵,並確立論點
9. ( ) 關於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下列何者說明不符合其本意?
(A)「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意近於「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B)「人恆過,然後能改」說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偶而犯錯,不必杞人憂天
(C)「死於安樂」與「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互相呼應
(D)「生於憂患」是因逆境常能增強一個人的潛能;「死於安樂」是因順境使人懈怠,導致毀滅
10. ( ) 從「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句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許多人生的道理。下列選項何
者的重點和此句差距最大?
(A) 人總是要經歷生活中種種的橫逆,才能改變自己,從而獲得成長
(B) 想不通的道理不必急於一時,有時經過歲月的沉澱,會讓真理漸漸清楚
(C) 別人的斥責眼前看起來是挫折,日後卻發現是激勵我們上進的最大養分
(D) 人生的成長要自己親身去經歷,細心體悟,對別人適時的指正與規勸也應虛心改進
11. ( ) 下列出自孟子一書的成語,何者運用正確?
(A) 既然你是這件事的「始作俑者」,後果如何收拾,自然由你來承擔
(B) 你的投籃命中率那麼低,卻常常嘲笑別人投不準,真是「出爾反爾」
(C) 有些父母不顧孩子身心發展,安排子女學習各種才藝,這樣無異是「緣木求魚」
(D) 阿星說話總是「五十步笑百步」,很少兌現,你對他的承諾不必太當真
Created by trial version of DocuFreez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