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院系所評鑑化學學門評鑑項目
項目一:目標、特色與自我改善
內涵: 系(所)根據校務整體發展計畫設立,並明確界定設立宗旨與目標。同時,系所有建立行政運作與自我改進機制,能根據相關資訊,發現本身的優勢、劣勢、威脅、機會,以訂定與修正具有特色的系(所)發展計畫,落實執行以強化競爭力。 最佳實務: 系(所)根據校務發展計畫設立,師生均能理解設立宗旨與目標,並能定期檢討目標達成程度。所訂定之目標明確指出系(所)對學生學習之期望以及畢業時應具備的知能;此外,能透過有效之行政運作與自我改進機制,定期蒐集他校相關系(所)完整資訊,以及分析本系(所)教師、學生的條件與表現,擬定可行之系所發展計畫,做為提升系所品質與建立特色之依據,並能在教職員生共同努力落實下,提升市場競爭力。 參考效標: 1-1.系所設立宗旨及教育目標與校務發展計畫之相符程度為何? 1-2.系所教職員與學生對教育目標的認同為何? 1-3.系所教育目標反映在教學與學習之措施為何? 1-4.系所行政管理運作機制(如系務會議、教評會……)之運作情形如何? 1-5.系所自我評鑑機制之組織與運作為何? 1-6.系所之招生情形如何? 1-7.系所辦學特色為何? 1-8.系所自我改善之機制與成效為何? 1-9.系所未來自我改善之發展與方向? 1-10.系所網站之建置與內容為何,是否定期更新? 建議準備參考資料: *系所設立目標及系務發展計劃 *自我改善機制相關資料 *校務發展計畫中與系所設置之相關資料 *行政管理機制運作相關記錄 *錄取新生報到資料 *其他相關佐證資料 |
項目二:課程設計與教師教學
內涵: 系所根據設立宗旨與目標,規劃統整的課程架構,包括通識素養、基礎學科、專業知能。課程設計涵蓋理論與實務課程,且全體系所師生瞭解課程重點及實施的方式。為達成目標,系所聘有充足的師資,學生能夠瞭解教師教學目標與內容,系所提供教師專業成長管道與措施,並協助教師根據學生的教學回饋意見,改進教材教法,以提升教學品質。 最佳實務: 系所課程具有立論基礎,架構與內容符合系所設立宗旨與目標。系所能定期檢討與修訂課程架構和內容,在通識素養、基礎學科、專業知能三個領域維持適當比例,課程設計涵蓋理論與實務課程,以培養具有核心能力之學生;系所編有課程手冊,提供明確之學習指引與輔導,使學生均能瞭解修課規定。系所擁有足夠且高素質之教學人力,能根據學術專長授課,教師教學負擔合理,空間、設備充足,學生均能充分瞭解教學目標與內容。系所能輔導新進教師,提供教師專業成長管道,以因應社會、文化、科技之變革。為確保教學品質,系所能夠建立完善之教學品質評估機制,教師教學能應用最新研究發現、事先充分備課、教學方法得宜、善用多元教學媒體、激勵學生課堂參與,同時在學期結束,能根據學生意見回饋,進行教學改進。 參考效標: 2-1.系所規劃課程架構之理念(例如符合學生核心能力培養,以滿足市場需求和社會發展的情形)為何?系所課程架構和內容與設立宗旨及教育目標間之關係為何? 2-2.系所負責課程規劃設計之機制為何?定期開會及決議執行情形為何? 2-3.系所提供學生有關修課輔導的方式為何? 2-4.系所根據師生對課程意見回饋,檢討修正課程規劃與實施情形為何? 2-5.專兼任教師之數量與素質是否滿足教學和學生學習需求程度? 2-6.系所教師是否提供學生教學課程的大綱與內容,並予以公布。 2-7.系所空間與設備,是否滿足教師教學與研究所需?是否有專門人力提供教學等 相關支援服務? 2-8.教師教學科目是否與個人學術研究領域相結合? 2-9.系所教師教學工作負擔是否合理? 2-10.系所提供教師教學專業成長管道與機會,以及獎勵教師卓越教學表現的情形為何? 2-11.教師根據學生教學意見反應,進行教學改進與提升教學品質的程度為何? 建議準備參考資料: *系所課程規劃表 *學生選課輔導相關資料 *專兼任教師學經歷基本資料表 *系所行政人力基本資料表 *教師系所教學空間分配與設施資料 *教師教學大綱、講義或教學平台 *學生教學意見調查結果與教師教學自我改善作法之相關資料 *相關會議紀錄 *其他相關佐證資料 |
項目三:學生學習與學生事務
內涵: 系所開課能滿足學生學習需求,並鼓勵學生參與校際及國際學習活動。學生學習所需之軟硬體設施充足,且有完善之維護措施;同時,提供包括入學與畢業資格、學習過程、獎助學金、工讀等行政服務,以及學生會運作、導師制、生涯發展諮詢等學習支援。另外,教師教學能協助學生有效達成教學目標、根據學生教學意見反應進行改進、增加學生學習之廣度與深度,也能提供課外學習指導或諮詢。 最佳實務: 系所能根據課程架構,開設滿足學生需求之課程,並鼓勵學生參與校際與國際學習活動。系所能提供包含圖書、視聽與資訊設施、實驗室、專科教室…等軟硬體設施,且有完善之使用與維護措施,建立優質學習環境。而系所行政人員的態度及能力表現優異,提供良好的入學、註冊、畢業、獎助學金申請、工讀等服務;行政效率高,可以及時滿足學生及校友的需求。導師積極指導學生課業、生活、生涯發展,並輔導學生會正常運作。教師能充分利用多元評量方式評估學生的學習情形,設計適當之學習作業,且有明確之學習標準;同時,提供學生必要之課外學習指導或諮詢,並能根據學生之個別差異和學習回饋意見,提供適當教材,增加學生之學習廣度與深度,使學生在各種校內外競賽上均有良好之成績表現。教師指導研究生人數合宜,能有充分時間指導研究生研究及參與學術活動。 參考效標: 3-1.各學科實驗課程是否講解實驗室安全? 3-2.系所各實驗室空間、設施與設備是否符合安全? 3-3.系所開課是否滿足學生需求,達成有效學習之目標? 3-4.系所教師運用多元教學和提供學生學習作業與學習評量情形如何? 3-5.系所圖書儀器、資訊科技、實驗室、或專科教室設備如何?數量與品質能否符合學生學習之需求? 3-6.系所管理與維護圖書儀器、資訊科技、實驗室、與專科教室設備的辦法和執行情形如何? 3-7.系所學生參與校內外及國際競賽之成績表現情形為何? 3-8.系所提供學生學習輔導、生活輔導和生涯輔導等措施及執行成效如何? 3-9.導師制及系所教師提供學生特定晤談時間(office hours)之執行成效如何? 3-10.系所提供學生各種相關課外學習活動為何? 3-11.系所學生校內獲得獎助學金、工讀等情形如何? 3-12.系所是否提供國際學生進修管道並給予輔導? 3-13.系所是否鼓勵學生參與國際學習活動? 3-14.系所學生通過外語檢定測驗之情形? 3-15.系所輔導學生會運作,並建立學生意見反應與回饋之機制為何? 3-16. 學生與論文指導教授互動情形如何? 建議準備參考資料: *學生校內外、國際活動參與資料 *國際學生入學資料 *系所獎助學金一覽表 *系所學生工讀現況表 *教師提供學生特定晤談時間(office hours)執行情形相關資料 *教師指導研究生人數相關資料 *學生外語檢定測驗通過資料表 *參與校外及國際競賽成績表現資料 *學生就業輔導相關資料 *研究實驗室空間數據(如單位人數與空間等) *廢棄物的處理與排放 *實驗室之安全措施 *藥品管理資料 *實驗室安全訓練紀錄 *其他相關佐證資料 |
項目四:研究與專業表現
內涵: 系所教師之教學、研究與服務的專業表現,符合高學術品質的標準,包括系所整體表現與師生個人表現二方面。系所有整體的研究與專業發展計畫,整體教師之研究與專業表現的數量與品質均佳,以及參與產、官、學界及社會服務,並培育出高素質的博碩士畢業生,展現系所之學術競爭力。 最佳實務: 系所整體研究與專業表現符合既定的研究方向與目標,透過國內、國際之學術交流與合作,建立優質之研究團隊與熱絡之學術氣氛,研究成果之出版、教師創作、展演、及個案分析等專業表現,不論在數量或品質上,都有良好之成果表現。其次,具有博士學位之教師與研究生人數維持良好比例,並能有充足之研究助理人力,使培育出來之博、碩士畢業生在學術與就業市場中受到肯定;教師與研究生之研究與專業表現能符合國家社會發展需求,並在國內與國際學術社群中具有高知名度。 參考效標: 4-1.教師研究與專業表現成果之數量與品質為何? 4-2.系所師生參與國內和國際學術或創新活動之情形如何? 4-3.教師申請和獲得研究計畫獎(補)助情形如何?系所產、官、學、研合作之成效如何? 4-4.教師參與校內外整合性計畫之成果如何? 4-5.教師研究與專業表現與社會、經濟、文化與科技發展需求之相關性如何? 4-6.教師提供社會服務之成效如何? 4-7. 教師指導研究生的情形(含人數、方式及成果)為何?系上教師參與指導研究生情形為何,含參與師生人數?(※研究所適用) 4-8. 學生之數量與研究成果為何? 建議準備參考資料: *系所教師研究著作資料表 *系所教師參與研究計畫比率資料。 *研究生研究著作資料表 *研究生專業表現資料表 *國內、國際學術或專業之合作與研究計畫(含產官學研合作計畫) *國際交流或合作簽約計畫 *師生國際交流記錄 *其他相關佐證資料 |
項目五:畢業生表現
內涵: 系所畢業生之專業能力符合系所設立目標的期望,在升學與就業方面均有良好表現,以及畢業生對系所具有良好的滿意度。 最佳實務: 系所能檢定畢業生的專業知能,確保畢業生在通識素養、基礎學科能力、專業知能、及社會責任和倫理,均達到系所設立目標。畢業生不論在升學、就業均有良好表現,且獲得企業、政府機構、校友…等相關機構或人員的高度評價。同時,系所能落實畢業生生涯追蹤工作,定期蒐集畢業生與相關機構或人員之意見,持續改進系所品質、提高畢業生之滿意度。 參考效標: 5-1.畢業生專業能力符合系所教育目標之程度為何? 5-2.畢業生在升學與就業之表現為何? 5-3.系所蒐集並參考畢業生與相關機構或人員(例如雇主、社區、家長…)之意見,做為系所持續品質改善之作法為何? 5-4.系所與畢業生互動情形為何? 5-5.系所建立聯繫管道,追蹤畢業生生涯發展之情形為何? 建議準備參考資料: *畢業生三年內升學狀況資料表 *畢業生三年內就業狀況資料表 *畢業生聯繫相關記錄或資料 *系友會組織與運作相關資料 *畢業生就業輔導資料 *其他相關佐證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