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中程發展計畫:推動終身學習與人才培育的策略藍圖

格式
doc
大小
329 KB
頁數
15
上傳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2-10-09,离现在 13 15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中程發展計畫

壹、目標特色

人類歷史發展過程裡成人與終身教育始終是促進文明化的重要環節。台灣在全球科技創新、經濟結構變遷、人口移動與少子高齡化的趨勢下,突顯成人學習的必要與可能。本所面對此世界性的趨勢,將積極擴展成人教育學術與實務的本土化,推動終身學習社會的具體實現。以下將從六個面向討論本所的目標與特色:從成立沿革勾勒本所之博碩士班及碩士專班發展脈絡;從成立願景、宗旨與教育目標說明本所培育人才的核心能力;列舉本所運作的主要五項機制,以說明所務運作之方式,呈現本所發展特性,最後說明本所五大發展導向與畢業生未來就業或繼續深造之規劃。

一、沿革

為因應社會變遷,配合世界教育發展潮流、國家教育政策趨勢,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於民國8281日正式設立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班,以應國內社會、經濟之改造、推動終身學習之方向。為培養成人教育研究人才,深化本土理論與實務之結合,於8881日成立博士班。同年9月,在增進文教行政人員進修管道、提升行政人員素養之理念下,成立「文教行政人員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鑑於社會領導人才培養之重任、間接改造社會之職志,909月成立「組織發展與領導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簡稱組發班)。配合當代社會與經濟型態改變之需求、文教事業領域之快速變遷,將文教行政人員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於939月轉型為「文教事業經營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簡稱文經班)。後因教育政策總量管制及為配合學校整體發展,文經班業於100學年度轉型,納入事業經營系辦理。故本所目前辦理的班別包括:日間碩、博士班與夜間組發班共三種。

二、願景、宗旨、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

本所的願景為培養推展終身學習社會的舵手,促進國家社會發展。宗旨在從事成人教育學術研究,培育成人教育專業人才;結合理論與實務,建構成人終身學習體系;協助政府規劃成人教育政策;提供正規與非正規成人教育之進修管道,進而引導國民提昇生活品質,創造終身學習社會。

博士班教育目標為培養成人教育學術研究、事業發展及科際整合人才。核心能力有四:具備獨立研究能力、成教學術理論能力、成教事業發展能力,及跨領域知能。

碩士班教育目標為培養成人教育教學、推廣、行政人才。核心能力有五:具備成教基礎研究能力、熟悉成教相關理論、具備成教教學能力、成教規劃推廣能力,及成教事業管理能力。

組發班教育目標為提供在職專業領域個人及組織人員成長機會,以增進競爭力。核心能力有四:組織領導能力、組織經營能力、人力發展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各班教育目標及核心能力及其內涵如次:


表一、博士班教育目標及核心能力

教育目標:培養成人教育學術研究、事業發展及科際整合人才




專門1

具備獨立

研究能力

能對成教議題自主進行研究

能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及論文發表

專門2

具備成教

學術理論

能力

能熟識成教專業理論

能對成教議題提出詮釋與批判

能提出成教理論新見解

專門3

具備成教

事業發展

能力

能了解成教政策

能了解如何分析成教組織效能並提出改進策略

能從事成教方案規劃與評鑑

能從事成教事業推廣與領導工作

專門4

具備跨領域

知能

能將成教理論與實務作整合

能進行成教及相關學門研究

能進行成教及相關學門跨領域之整合推展

表二、碩士班教育目標及核心能力

教育目標:培養成人教育教學、推廣、行政人才




專門1

具備成教

基礎研究能力

具備研究基本知能

能夠從事成教相關議題研究

專門2

熟悉成教

相關理論

了解成教基本理論

具備成教理論與實務整合知能

專門3

具備成教

教學能力

了解成人學習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論

具備成教教學相關知能

專門4

具備成教

規劃推廣能力

具備成教活動與方案規劃知能

具備成教方案評鑑相關知能

專門5

具備成教

事業管理能力

了解成教行政管理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論

具備成教組織理論與實務知能


表三、組織發展與領導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教育目標及核心能力

教育目標:提供在職專業領域個人及組織人員成長機會,以增進競爭力




專門1

組織領導能力

領導理論之運用能力

領導實務統合能力

專門2

組織經營能力

組織發展與診斷能力

組織效能促進能力

專門3

人力發展能力

人力配置能力

員工潛能激發能力

專門4

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

分析批判能力

解決問題能力

為強化教學成效,本所各個課程經常運用多元的方式如:專題研究、專人演講、小組討論、實地參訪、實習或服務學習等,以滿足研究生的需求;在學術研究方面,本所教師經常接受教育部、國科會或相關部門委託進行專案計畫的研究,並徵求研究生擔任研究助理,以增進研究生的實務能力;在推廣教育方面,本所會定期或不定期的舉辦學術專題演講或研討會,同時也協助成人教育研究中心辦理各項通俗講座、研習等推廣教育活動。而本所教師則經常應邀至各地演講,促使成人教育及終身學習的理念深入社會各階層。

  本所與國內成人教育相關系所交流密切。教師之間固定辦理聯誼活動。與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系建立碩博士班課程互選、圖書共用制度,每年並有固定的學術性往來交流與聯誼活動,如共同辦理研究生論壇、課程交流等活動,兩所師生情誼深厚,以身為「成教尖兵」為榮,並互勉共同推廣終身學習社會、幫助成人學習、實現自我為目標而努力。

三、系所發展導向、特色與學生未來出路

()發展導向

本所發展導向有五

  1. 學術發展:深化成人教育本土理論的建構。

  2. 課程統整:培養理論與實務兼備人才。

  3. 教學專業:加強成人教學與諮詢輔導能力。

  4. 經營規劃:協助成人教育部門專業經營與規劃。

  5. 合作交流:促進國內外成人教育社群的合作與交流。

(二)特色

在上述發展導向下,本所辦學有三大特色

1、專業性:秉持成人教育專業精神,提升成人教育專業水準。

2、統整性:整合成人教育知識系統,兼融成教理論與實務。

3、多元性:針對各種各類群體特徵,提供成教多元方案與輔導。

(三)學生未來出路

1、博士班

依據本所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本所博士班學生未來出路包括:人力資源主管、非營利組織領導者、教育訓練經理人、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高階企劃師。

2、碩士班

依據本所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本所碩士班學生未來出路除繼續於成人教育與人力資源發展領域系所進修外,就業上包括:人力資源專員、教育訓練專員、社會工作者(志工、社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教師、校長、職員)、補教工作者、方案規劃師。

3組織發展與領導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

依據本所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本所組發班學生未來出路包括:職業晉升、職涯轉換及進修等三個部分本所組發班學生得進修國內外教育及商管相關博士班。

四、所務運作

本所為緊密配合學校整體成長,每學期召開所務會議以決定研究所發展之各項事宜,並設下述之各項專責功能的委員會以為持續地、系統地推動各項相關事務,期與當代社會潮流齊頭並進。

(一)所務會議:擬定本所發展及學術研討方向,以提升整體素質。每學期至少召開二次並依需要增加。

(二)教師評審委員會:處理教師聘用、升等等事宜,依聘任規定隨學校行政機制召開。

(三)課程委員會:研擬課程動態規劃以提升教學品質,每學期至少召開一次會議。

(四)經費稽核委員會:審議年度預算之規劃與執行事宜,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會議。

(五)自我評鑑委員會:建立教學研究、外部評量、內部評量機制以增進教學品質,每年召開一次會議。

貳、現況評估

本節共分成三個部份,一是本所在發展上SWOT分析,以表列方式列出本所目前之優劣勢及在目前環境下之機會與威脅;二是發展策略,在此提出本所之六項具體的發展策略,作為因應環境變遷與保持競爭優勢的方向;最後說明本所未來競爭力。

一、SWOT分析

本計採用SWOT分析進行策略性分析,除了解成人教育研究所特色之外,也考量學生來源、人才培育目標、市場需求等多方因素後,才能確定本所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來規劃系所的教育目標及發展策略。

首先進行四項分析:一是外部環境分析影響本所未來發展的外部環境因素;二是內部環境分析;三是優勢與劣勢分析;四是機會與威脅分析則在發現本所於未來發展面對之機會與威脅。最後就SWOT分析(表四)結果擬訂發展目標與中程之重點計畫策略。

表四、SWOT分析

說明

SWOT

項目

分析

可採取之策略

優勢

  1. 專兼任教師各具專長及資源,涵蓋成人教育發展的多元面向。

  2. 師生與各教育單位交流頻繁

  3. 學生來源多樣化,提供建立成人教育體系之連結。

  4. 南部各縣市,尤其是高雄市政府各局處長期保持良好關係,對教育政策具有一定程度影響力。

  5. 國內大學之成人教育學術社群互動密切,有助於學術發展。

  6. 所務運作機制流暢

  1. 持續從事成人與終身教育本土性之學術研究;形塑多元人力資源的課程內涵;持續進行制度化的教學評鑑。

  2. 持續與相關系所、成教機構保持密切的合作關係;形塑開放性的有機式學術研究風氣。

  3. 厚植多面向的成人教育支持體系。

  4. 建構成人教育機構學習網絡。

  5. 持續與相關系所、成教機構保持密切的合作關係。

  6. 持續強化所務統整規劃與執行的效能。

劣勢

  1. 因應學生多元的學習需求,各課程間內在連結較為困難

  2. 全國的終身學習發展在政策面未有發展指標,成人教育趨於邊緣化

  1. 形塑多元人力資源的課程內涵;形塑開放性的有機式學術研究風氣;嚴格控管教與學的品質;加強數位學習科技之教學運用;善用國內外遠距數位課程。

  2. 持續與相關系所、成教機構保持密切的合作關係;厚植多面向的成人教育支持體系;建構成人教育機構學習網絡。

機會

  1. 社會快速變遷與發展,成人進修需求與日遽增,有利於招收多樣性背景的學生從事多元性的成教研究。

  2. 國內民間團體發展日趨蓬勃與專業化,成教所成為領導與管理人才專業化進修的最佳管道。

  3. 高雄市社區教育發展步調不一,有持續發展的空間。

  4. 師生各具有多元化的專業、理論和實務背景,對發展科際整合的成人教育有所助益。

  5. 高齡化社會來臨,促成社會對高齡學習者的重視。

  1. 形塑多元人力資源的課程內涵。

  2. 強化回流教育之經營規劃與發展。

  3. 推動社區成人學習與建構在地知識。

  4. 持續發展成人教育課程的科際整合。

  5. 深耕高齡教育體系之學術研究;整合高齡教育體系及引導第三年齡大學規劃。

威脅

  1. 相關系所增多,碩士班招生日益艱辛,亟需重新突顯本所特色

  2. 就業市場競爭激烈,成人教師專業認證尚未建立,對未來招生間接造成不利影響。

  1. 持續探究國際成人與終身教育理論與實務發展趨勢;持續從事成人與終身教育本土性之學術研究;增強與國際學術及實務工作之交流。

  2. 形塑多元人力資源的課程內涵;厚植多面向的成人教育支持體系。

綜合上述本所外部環境與組織內部之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訂定本發展計畫,以下就六大構面:學術研究、課程統整、教學專業、經營規劃、合作交流、數位學習,分別擬定發展指標與行動方案和時程。

、發展策略

圖一:發展策略

一、學術研究發展策略

(一)持續探究國際成人與終身教育理論與實務發展趨勢

成教所雖然經歷十多年的發展,與其他學門相較之下資歷仍淺,有待不斷地開展深度與廣度。復以社會變遷快速,諸如少子高齡化,已是全球性課題;又如晚近終身學習思潮遞移,學習型城市的倡議和作為亦為國際發展趨勢之一。汲取國際成人教育發展成熟的理論與課題,作為學術專業發展的基礎係屬必要。

(二)持續從事成人與終身教育本土性之學術研究

成人與終身教育必須立基於具體的社會文化脈絡當中,不能空泛地移植其他國家或文化的論點與經驗,本所將充分運用原本的優勢,如多元化師生背景,結合本土文化的特殊內涵,發展明確契合台灣社會的學術理論基礎及研究體系。

(三)深耕高齡教育體系之學術之研究

當代醫療科技進步、生活水準提升、衛生保健知識的充份下,包括台灣在內的許多國家均已邁入高齡化社會。因應此一社會發展脈動,本所將致力於協助高齡者發展及高齡教育體制之建立。

(四)推動社區成人學習與建構在地知識

伴隨著全球經濟與生產型態的持續再結構過程,在地如何發展特色已經成為其認同建構中刻不容緩的課題。本所立基南台灣的高雄,經歷十多年的經營,已經具有相當的在地的社會網絡與影響力,持續結合教師專長、透過與地方政府和民間團體共同推動社區成人學習、並從事在地知識之建構,自為刻不容緩的責任。

二、課程統整發展策略

(一)持續發展成人教育課程的科際整合

成人教育原本就含有跨領域的學門特性。復以當代社會中,教育事務複雜性難以僅就教育的角度出發而予解決,因此,跨領域的科際整合已經是學術發展必須關注的課題。本所因應這趨勢,已陸續轉化舊有課程內涵,開發跨領域課題,如「成人識讀教育研究」中,以「健康識讀」回應當代社會對於健康議題的關切,及醫護背景學生的需求;開發新的課程主題,如:銀髮休閒教育(結合高齡教育與休閒教育)、跨國婚姻移民教育(結合成人識讀教育、多元文化教育與移民教育)。未來將繼續結合不同學術探索面向,發展適切之科際整合的課程內容。

(二)形塑多元人力資源的課程內涵

連結現有課程內涵、田野工作與服務學習機制,以加速學習的實質效益;統整各項學習主題,強化理論知識與實務工作經驗之結合,並鼓勵學生從事與個人工作相關的研究,促進學習主軸的形成,以培養多元化的人力資源,提升學生多樣化的專業素質與技能,並擴大就業機會。

(三)形塑開放性的有機式學術研究風氣

在正式課程部分,加強與在地產業、教育活動、社區組織的聯繫,讓學術研究成果於具體實務工作獲得回饋。非正式課程部分,定期辦理年度研討會或論壇、系列講座活動,在本所教師指導下,由學生以研究生學會名義主辦,由所方提供行政支援,師生的協力,創造各種知識平台的共享機會。此外,鼓勵學生組織共學小組,與校內外其他學術領域交流,以形塑開放性的有機式學術研究風氣。

三、教學專業發展策略

(一)持續進行制度化的教學評鑑

本所訂有教師評鑑辦法,定期對教師進行評鑑。學校教學發展中心於每學期透過「網路教學意見即時回饋系統」及期末的課程與教學評鑑,對於教師進行評鑑,此一制度經歷多年已趨完整,將持續採用。

(二)嚴格控管教與學的品質

除透過定期的教師評鑑、學生對修習課程與教學的評鑑,並鼓勵師生參與校內外各種活動及專業成長社群,促進教與學品質的提升。此外,本所並提供完整的教學輔助措施與圖書(含校方建置的數位教學平台),以協助教師教學專業化和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四、經營規劃發展策略

(一)持續強化所務統整規劃與執行的效能

建立制度性之行政運作機制,包括:定期召開所務會議、課程委員會、教師評審委員會等,擬定與施行各項計畫,順暢教學、研究與服務工作的溝通。並聘任專職行政人員與助理辦理教務與學務工作,隨時將校內外相關資訊公開上網並傳遞給本所全體師生,以利所務統整規劃與執行的效能。

(二)強化回流教育之經營規劃與發展

在後福特主義盛行的當代社會,知識的半衰期愈來愈短,光靠傳統職前教育的知能無法契合快速的職場技能變動。本所日間碩士班招生分兩軌,其中甄試部分針對在職的成人教育工作者而設。夜間特設組發班提供公務組織、企業界與非營利組織領導者有系統的回流教育。未來將持續定期檢視並評估此一策略,調整招生定位。

(三)整合高齡教育體系及引導第三年齡大學規劃

在社會人口變遷下,高齡教育體系成為成人教育的重要環節,以符應高齡學習者實現個人期望與能力之需求。本所協助本校成人教育研究中心規劃辦理樂齡大學和高齡教育方案,運用各種高齡教育運作模式(如代間學習、自主性社團)成效卓著。未來將朝向第三年齡大學之規劃與建置。

五、合作交流發展策略

(一)持續與相關系所、成教機構保持密切的合作關係

本所自成立以來,即強調與成教相關系所透過課程互選、圖書共用、學術會議的舉辦,共同致力於專業進展。譬如,中正成教系師生互訪、課程交流與共同舉辦研討會等活動。師生亦曾與暨南國際大學成教所相互交流。因地域關係,學生較少與台師大社教系進行交流。不過,這幾個系所間,教師專業的交流頻繁,有助於教學專業發展。

(二)厚植多面向的成人教育支持體系

本所的優勢之一為學生來源多樣化,有益於建立成人教育體系之連結。師生長期與南部各縣市政府長期保持良好的關係,協助提供各項諮詢服務,對教育政策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為擴大成人教育社群的影響力,本所將持續善用教師和在校生與畢業生既有的社會網絡關係,共同厚植成人教育支持體系。

(三)增強與國際學術及實務工作之交流

邁向學術與實務的國際化卓越發展已是當代學界之重要趨勢。為此,本所將透過與國外成教學術單位進行交流訪問,建立經常性的互動管道,以促發學術與實務之創新;同時,鼓勵及協助教師與研究生申請出國參與研討會,厚植國際學術及實務工作交流之良好基礎。

六、數位學習發展策略

(一)加強數位學習科技之教學運用

加強與本校資訊教育研究所合作、善用本校數位教學平台及生活中的數位科技(如skype,進行遠距或數位教學,創造更精緻的教學環境。發展多元的教學面向,增進不同學科領域的互動激盪,以創造整合科際學科之全方面學習面向的契機。

(二)善用國內外遠距數位課程

在當代多媒體及視聽科技的急遽發展下,突顯遠距數位課程之可行性及重要性。因應此一趨勢,本所將善用國內外既有的數位課程,加強成人教育課程的專業化與國際學術課程緊密配合,並跨越時空阻隔增進與各相關機構之合作關係、充實課程內涵的多樣化。

(三)建構成人教育機構學習網絡

在全面性資訊通路的時代,成人與終身學習資源共享和整合不僅有益於學習者資訊的取得、數位學習與自我導向學習能力的培養,更有助於整體成人與終身學習網路與知識平台的建立,加速知識的流動與創發。為此,本所師生將致力於協助國內相關單位從事此一學習網絡的建構工作。






肆、計畫內容

本所之具體發展計畫時程為民國101年至105年,經費預計為新台幣984萬元,共有六大發展策略,學術研究、課程統整、教學專業、經營規劃、合作交流與數位學習。


表五:中程發展計畫經費分配表

構面

經費(單位:千元)

經常門

資本門

小計

學術研究

1150

90

1240

課程統整

1400

600

2000

教學專業

600

600

1200

經營規劃

1700

1800

3500

合作交流

380

220

600

數位學習

550

750

1300

總計

5780

4060

9840



表六:中程發展計畫

構面

指標

行動方案

完成

時程

經費(單位:千元)

經常門

資本門

小計

學術研究

  1. 持續探究國際成人與終身教育理論與實務發展趨勢

  2. 持續從事成人與終身教育本土性之學術研究

  3. 深耕高齡教育體系之學術研究

  4. 推動社區成人學習與建構在地知識

舉辦國際學術與實務研討會

104/12

400

20

420

研究生論文發表獎勵計畫(續)

每年

150

0

150

成教學術與實務研討會(或論壇)(續)

每年

500

20

520

社區合作交流推廣計畫

104/12

100

50

100

課程統整

  1. 持續發展成人教育課程的科際整合

  2. 形塑多元人力資源的課程內涵

  3. 形塑開放性的有機式學術研究風氣

國內成教系所課程互選計畫(續)

每年

0

0

0

碩博班課程多元發展方案

103/12

400

100

500

產學合作與職能發展計畫

103/12

1000

500

1500

教學專業

  1. 持續進行制度化的教學評鑑

  2. 嚴格控管教與學的品質

教學評量與持續改善計畫(續)

每年

100

0

100

教學設備更新計畫(續)

每年

0

500

500

電腦資訊軟硬體更新計畫(續)

每年

客座教授互訪計畫及專家駐所計畫

103/12

500

100

600

經營規劃

  1. 持續強化所務統整規劃與執行的效能

  2. 強化回流教育之經營規劃與發展

  3. 整合高齡教育體系及引導第三年齡大學規劃

持續進行作業流程改善計畫

103/12

400

100

500

行政人員教育訓練與工作創新計畫

102/12

組織橫向整合與發展計畫

104/12

行政電子化與網路化系統更新與建置()

105/12

100

500

600

資訊設備硬體器材更新計畫(續)

每年

0

500

500

研究生參與所務運作改善計畫

101/12

50

0

50

成立評鑑自評與持續改善小組(續)

每年

50

0

50

校際評鑑觀摩訪問計畫

104/12

建立畢業校友資料庫並持續維護更新

每年

500

100

600

舉辦就業座談會與所友回娘家活動(續)

每年

外籍學生招生執行計畫

102/12

500

300

800

招生網頁軟硬體設施更新()

101/6

100

300

400

建立招生策略執行小組

101/12

合作交流

  1. 持續與相關系所、成教機構保持密切的合作關係

  2. 厚植多面向的成人教育支持體系

  3. 增強與國際學術及實務工作之交流

成人教育實務推廣計畫

102/12

230

70

300

長青學苑合作發展計畫

102/12

社區大學整合發展計畫

102/12

成教領域系所結盟計畫(續)

102/12

150

150

300

相關領域系所訪問(續)

101/12

數位學習

  1. 加強數位學習科技之教學運用

  2. 善用國內外遠距數位課程

  3. 建構成人教育機構學習網絡

數位學習軟硬體升級計畫

103/12

300

500

800

數位學習平台運用(續)

每年

師生線上互動網頁建立計畫

105/12

250

250

500

成人教育機構學習網絡建立計畫


肆、未來展望

本所的願景為培養推展終身學習社會的舵手,促進國家社會發展。宗旨在從事成人教育學術研究,培育成人教育專業人才;結合理論與實務,建構成人終身學習體系;協助政府規劃成人教育政策;提供正規與非正規成人教育之進修管道,進而引導國民提昇生活品質,創造終身學習社會。面對台灣在全球科技創新、經濟結構變遷、人口移動與少子高齡化的趨勢,本所將仍將一本初衷積極擴展成人教育學術與實務的本土化,推動終身學習社會的具體實現。

此一發展計畫透過SWOT分析,具體呈現扣緊社會變遷的脈動,結合師生多元的專業化背景,朝向科際整合的路徑發展,本所未來的機會是很大的。目前的優勢在於師生具有相當多元的社會網絡連結關係,有助於成人教育的開展。不過,由於面臨相關系所增多,就業市場競爭激烈、學生需求多元,加上終身學習政策面支持有限,對招生造成不利的影響,課程設計上勢必更佳彈性與多元。據此本計畫就六大層面提出18項發展策略。綜言之,展望未來,本所在以下課題上持續努力,落實本所願景。

一、扣緊社會脈動,持續強化成人教育理論的建構

  專業化的成人教育有賴於學術理論之具體建構,必須反映國家社會與全球發展趨勢。多年來本所教師除引介歐美國家成人教育理論外,亦透過專案研究與論文發表從寬廣的角度建構本土化的成人教育理論研究。未來將更進一步從科際整合的角度,以提升理論研究的質量,達成契合學術理論全球在地化之目標。

二、發展跨領域與多元化課程和教學設計,持續培養理論及實務兼備的成人教育人才

  完善之成人教育環境乃根基於優秀之成人教育專才,本所一向致力於培養兼具理論與實務的成人教育工作者,此從畢業生表現可知。因應社會變遷,如我國人口高齡化趨勢;學生來源多樣化之趨勢,本所陸續已透過課程更新,開發新的課程或調整課程主題重點(如銀髮休閒、健康識讀教育)。除課程主題的開發外,展望未來,跨領域、更開放性彈性化的課程與教學設計應是未來發展的重點。

三、善用師生的專長與資源,協助公私立部門成人教育專業發展

  在協助公私部門培養專業化上,本所長期以來,透過教師參與各級政府政策擬定(如:終身教育、高齡教育、新移民教育政策)、方案規劃與執行(如:市民學苑、成人學習諮詢輔導方案),及畢業生直接參與各個公私部門活動之創新發展(如:高雄市與台南市社區大學、公共電視、教育廣播電台、中國廣播電台等節目),乃至擔任教師(如:中小學校長主任;大學通識中心、社區大學、樂齡中心講師),促使使公私立部門具體落實成人教育目標。未來本所全體師生將持續於運用此一合作交流發展策略,協助公私部門未推動成人教育專業發展而努力。

四、強化學術研究,促進國內外成人教育的學術交流

  成人教育學術的發展,不能閉門造車。本所將善用教師過去國內外學術交流的基礎,持續運用觀摩互訪、舉辦學術研討會、延攬客座教授等方式,增進師生與國內外學界先進在理論與實務上的相互學習。並且,鼓勵學生擔任研究助理,在教師帶領下投入學術研究工作,發表論文等,培養成人教育年輕學子,共同為促進成人教育學術之發展而努力。

2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