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
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主題探討系列
自然的聲音
微風輕拂過草地,拍動著綠葉,小鳥在屋簷下唧啾,賣芋頭冰的阿伯在遠處搖他的鈴噹…,空氣中充滿了各種聲音。聲音帶來很多的訊息。告訴我們大自然正有許多故事在發生,我們也在這些故事裡扮演著各樣角色。我們利用聲音來傳達各自的想法,而聲音就像忠實的郵差,使我們彼此相互瞭解。
設計者:邱月良台北縣同榮國民小學接受日期:2003/11/17
內容:
模組結構及使用說明
(一)模組之教學概要圖
(二)活動項目一覽表
(三)主題探討活動
(四)各活動科學智能培養一覽表
(五)學習成就評量
模組之系列教學活動
(一)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觀察紀錄聲音產生的原理)
(二)讓他發出聲音(產生聲音)
(三)自製樂器(控制聲音)
(四)配音師(設計產生聲音)
三、學習手冊
使用說明:
本模組的使用乃利用各樣發聲器的的觀察紀錄,瞭解聲音產生的原理(活動一)進而能製作發聲器(活動二)、或能控制發聲器及自己的聲音(活動三)。能夠因應其情境需要做出合乎需要、增強效果表達的聲音(活動四)。
網址:http://www.phy.ntnu.edu.tw/nstsc/或 http://www.naer.edu.tw/nstsc
(一)模組的教學概要圖
自然的聲音
我有許多好朋友,同學、鄰家的孩子、小狗、樹上的獨腳仙、花園裡的花朵、綠草…..自然裡的一切,我想要了解她們,和她們聊天。到校園走走,選個角落駐足片刻,用心傾聽,『自然』中的好朋友們在說什麼?怎麼說?我也想讓好朋友們知道我,了解我喜歡什麼聲音,不喜歡怎樣的聲音?知道我今天的心情很高興,我要想辦法告訴她們。 觀察情境 察覺問題
為什麼要有聲音?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自然的聲音:風兒呼呼、小鳥啾啾、綠葉沙沙、鈴鐺噹噹、……她們在說些什麼? 你想跟她們說什麼?怎麼說? 哪些聲音讓你覺得開心快樂?又有哪些聲音是你不喜歡的? 引導問題 確定問題
*誰的聲音:記錄聲音發表。 讓他發出聲音:讓身邊的器物發出不同的聲音。 分工合作 進行探究
自製樂器:1.學習製作樂器
2.這是誰的聲音(這聲音像什麼?)
3.製作樂器自己來 發現開拓性的問題: 當情境的面臨、問題的解決,能利用取得的器具材料發出合適的聲音 大伙來演戲:1.我是配音師
2.超級樂手 作業、應用推廣 分享經驗 整合成果 綜合評鑑 推廣應用 教學成效評鑑
(二)「自然的聲音」教學模組活動項目一覽表
項目 | 器材與資源 | 活動內容(略述) |
發現自然的聲音? (觀察、討論、發表) | 校園、居住環境資源 |
|
讓他發出聲音 (實作、發表、討論) | 日常器物或植物,例:紙、葉片、吸管……. |
|
自製樂器 (實作) | 環境中易取得的器物自製樂器 |
4.學生實地操作讓自製樂器的聲音發生變化。 |
大伙來演戲(實作、合作發表) | 無聲影片或分組分工(分肢體表演及語音表達兩組合作) | 1.使用自製樂器分組或團體練習演出 |
(三)各活動有助於科學智能培養之一覽表
素養要項 | 達成之「科學智能」能力指標 | 學習活動項目 | |
1 2 3 4 | |||
過 程 技 能 | 觀察 | 1-3-1-1 能依規劃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 1-3-1-3 辨別本量與改變量之不同(如共鳴箱之大小) |
|
比較與分類 | 1-3-2-1 實驗前,估量「變量」可能大小及變化範圍 | □ □ □ | |
組織與關聯 | 1-3-3-1 實驗時確認相關的變因,做操控運作 1-3-3-2 由主變數與應變數,找出相關關係 1-3-3-3 由系列的相關活動,綜合說出活動的主要特徵 |
| |
歸納研判 與推斷 | 1-3-4-1 能由各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1-3-4-2 辨識出資料的特徵及通性並做詮釋 1-3-4-3 由資料顯示的相關,推測其背後可能的因果關係 1-3-4-4 由實驗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
□ □ □ □ | |
傳達 | 1-3-5-3 清楚的傳述科學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1-3-5-4 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 1-3-5-5 傾聽別人的報告,並做適當的回應 |
| |
科學與技術認知 | 認知層次 | 2-3-1-1 提出問題、研商處理問題的策略、「學習」操控變因、觀察事項變化並推測可能的因果關係。學習資料整理、設計表格、圖表來展示資料。學習由變量與應變量之間相應的情形,提出假設或做出合理的解釋 | □ □ □ |
交互作用 的認識 | 2-3-5-2 藉製作樂器瞭解聲音高低的因素、音量大小、音色好壞等,知道樂音與噪音之不同 | □ □ □ | |
認識常見 的科技 | 2-3-6-1 認識日常用品的製造材料(如木材、金屬、塑膠) |
| |
科學本質 | 3-3-0-1 能由科學性的探究活動中,瞭解科學知識是經過考驗的 3-3-0-3 發現運用科學知識來做推論,可推測一些事並獲證實 |
□ □ □ | |
科學態度 | 細心切實 | 5-3-1-1 能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作最佳的抉擇 5-3-1-2 知道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5-3-1-3 相信現象的變化有其原因,要獲得什麼結果,需營造什麼變因 |
□ □
|
思考知能 | 創造思考 | 6-3-2-1 察覺不同的辦法,也常能做出相同的結果 6-3-2-2 相信自己常能想出好主意來完成一件事 6-3-2-3 面對問題時,能做多方思考,提出解決方法 |
□
|
解決問題 | 6-3-3-1 能規劃、組織探討的活動 6-3-3-2 體會在執行的環節中,有許多關鍵性的因素需要考量 |
| |
科學應用 | 7-3-0-1 察覺運用實驗或科學的知識,可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7-3-0-2 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7-3-0-3 能規劃、組織探討的活動 7-3-0-4 察覺許多巧妙的工具常是簡單科學原理的應用 |
□ □ | |
設計與製作 | 8-3-0-1 能運用聯想、腦力激盪、概念圖等程序發展創意及表現自己對作品改變的想法 8-3-0-2 利用多種思考的方法,思索變化事務的機能和形式 8-3-0-3 認識並設計基本的造型 8-3-0-4 了解製作原型的流程 |
|
(四)主題探討活動
「自然的聲音」教學活動流程 【觀察情境、察覺問題】 眼睛能看到「自然」在變化,耳朵能不能聽到季節的變化,今天的天氣和昨天的天氣是不是一樣?進入活動一『誰的聲音』(發現聲音),讓孩子真實的發現到:生活週遭每件物均會發出『聲音』,並激起與自然對話的好奇,進而探索自然的聲音。 閉上眼睛聽聽,聽到了什麼? 學生可能的反應:
【引導問題、確定問題】 活動二『讓他發出聲音』 利用孩子所捕捉的聲音紀錄,在課堂上播放、重現原音。讓孩子發表:
另一示例: 只播放影像以靜音方式,讓孩子找找影片中
| 說明
2. 可用錄音機錄音方式,或模仿紀錄或文字紀錄。紀錄成果可以書面、卡帶或口語表達。
分組討論各活動中的觀察綜合、發現。 物體振動而發出聲音,兒童經觀察、假設推測。教師鼓勵兒童設計而驗證。 1-3-1-1 能依規劃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 |
教學活動示例 | 說明 |
【分工合作、進行探究】 當學生能知道「物體經過振動,均會發出聲音」。老師可示範幾項有聲童玩、簡易樂器的製作。學生經由實作、操弄。分組討論,發表這些樂器、玩具的聲音
【分享經驗、整合成果】 活動四『自製樂器』,做一件會發聲的玩具 承上活動,本活動重點在鼓勵設計、驗證並實際操作製作樂器。 【綜合評鑑、推廣運用】 『大伙來演戲』 本活動的重點在讓孩子能操控聲音來表情達意。尤其是背景音效部分,必須讓學生以生活能取得的器材來製作聲音,讓學生思考發揮創意。
另一策略,則使學生做自製樂器的分組合奏,讓學生思考如何製作合宜的樂器?
| 1-3-3-1 實驗時確認相關的變因,做操控運作 5-3-1-1 能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作最佳的抉擇 簡易樂器、有聲童玩製作見附錄【一】 布袋、傀儡戲偶均為單一表情,聲音是表達劇情,傳達各演員戲偶情感最重要的方式。兒童藉由此練習較能感受聲音的效果,及在生活上的重要。 |
活動一、發現自然的聲音
1.教學重點:
經由真實的觀察、感覺、紀錄,發現「聲音」是因為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
任何的物體在非真空(有空氣)的狀態下振動,均會產生聲音。
教學資源:
*真實情境、錄音機、紀錄單、各種聲音錄音帶或CD,可由教師準備或學生自行錄製提供。
使用說明:
本活動活動時間為一節課。
各種聲音錄音帶或CD若由學生提供,則應課先告知準備。
4.教學活動示例:
教學活動流程 | 說明 |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學生觀察發現: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聽到聲音時,同時也看到了物體的「動」。 當物體動的越厲害,聽到的聲音也越大。 如果沒有物體隔在中間時,聽到的聲音比較大、真實、清楚。 在聲音的前方聽到的聲音較大聲,也清楚些。 聲音要在空氣中傳送。 鼓越大發出的聲音越大,傳的越遠但需要越大力敲。 | 示例1. 各小組分配至校園各角落紀錄聽到的聲音。 示例2. 讓學生在教室中閉上眼睛若干時間,紀錄在此時間中所聽到的聲音。 示例3. 先請學生分組錄製自然界的聲音,例:風、水、雷、電、火、動物、植物的聲音。 |
【鼓勵學生將證實、應用想法】 將你的想法付諸實行,做做有聲玩具。
|
活動二、讓他發出聲音
教學重點:
實踐物體振動就能發出聲音
教學資源:
校園各種植物葉片、管莖
學生攜帶各樣他們認為可發生聲響的器物
默劇影片(或消音的影片)
使用說明:
本活動活動時間為二節課。
教學示例說明
教學活動流程 | 說明 |
【協助學生發現問題】
【協助學生蒐集資料】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鼓勵學生將證實、應用想法】
| 仔細觀察,大膽假設,動手求證。 可參考附錄【二】 |
活動三、自製樂器
教學重點:
教師示範。製作材料、工具以隨手易得、易操作為前提。
各項工具的安全使用、有效運用的指導。
教學資源:
簡易樂器童玩製作方法可參見附錄
各種節奏樂器
使用說明
活動時間為兩節課
教學示例說明
教學活動流程 | 說明 |
【協助學生發現問題】 『自製樂器』
【協助學生蒐集資料】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鼓勵學生將證實、應用想法】 示例1 製作有音箱(共鳴箱)的樂器 示例2 改變自製樂器製作材質,觀察聲音發生變化了嗎? | 製作方法可參見附錄【一】 可參考使用附錄【三】 附錄【四】可參考使用 |
活動四、大伙來演戲
教學重點:
讓孩子能操控聲音來表情達意。
教學資源:
影片CD或錄影帶、布袋戲偶、傀儡戲偶
使用說明:
本活動實施時間為一節課,可與語文領域(劇本編寫)、藝術與人文領域統整(靜態背景道具製作)
教學示例說明
教學活動流程 | 說明 |
【協助學生發現問題】 示例1我是配音師
可配合布袋戲、傀儡戲或影片幕後配音演出。 示例2班級樂團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鼓勵學生證實、應用想法】
| 注意事項: 布袋、傀儡戲偶均為單一表情,聲音是表達劇情,傳達各演員戲偶情感最重要的方式。兒童藉由此練習較能感受聲音的效果,及在生活上的重要。 充分運用自製樂器作簡單樂曲表演。 仿「超級比一比」: 自製樂器吹奏,讓其他兒童猜猜:是什麼曲目?或是什麼的聲音? |
自然的聲音
◎發現自然的聲音
閉上眼睛,你聽到了什麼?風聲?同學說話的聲音、笑聲?蟲聲?雨聲?阿伯叫賣的聲音?還是肚子咕咕叫的聲音?…………
◎他在說什麼?
今天的風好大!你聽見了嗎?看到了閃電,快捂住耳朵!
春天到了,你聽到了什麼?
在夏天、秋天、冬天你能聽到什麼特殊的聲音?是哪些聲音會讓你心情愉快?哪些聲音又會讓你想逃離現場呢
◎自製樂器
利用生活中隨可得的材料製作簡易樂器。
用完面紙的盒子、爸爸換完底片的圓盒、路邊的樹葉、喝完飲料的吸管、….
都可以製成樂器喔!試試吧!
◎大伙來演戲
我扮演的是孫悟空、他是沙悟淨、…….,你覺得像嗎?
你知道超級配音師可以用哪些道具製造出聲音特效嗎?
【附錄一】各類自製簡易樂器
紙盒琴
準備材料:紙盒、橡皮筋、彩色紙、膠帶、厚紙板
工 具:剪刀
鈕扣機
準備材料:瓶蓋、鈕扣、橡皮筋、棉線
工
具:剪刀
吸管笛
準備材料:吸管
工 具:剪刀
林投口笛
準備材料:林投葉片、膠帶
工 具:美工刀、剪刀、手套
竹蟬「樂樂蟬」
準備材料:底片圓盒、養樂多瓶、紙管、免洗竹筷、釣魚線、牛皮紙膠帶、松脂
工 具:剪刀、美工刀
【附錄二】
聲音紀錄單
我聽到了 | |||||
是誰發出 的聲音 | |||||
這聲音清 楚嗎? | |||||
這聲音從哪 裡傳來? | |||||
這是你喜歡 的聲音嗎? | |||||
請用一段文 字把這聲音 描述出來 | |||||
你可以模仿 這聲音嗎? |
紀錄人:
【附錄三】
發聲器(樂器)觀察紀錄單
我觀察的是: 它的外型構造 它產生聲音的地方在。(在上圖用紅色標示出來) 它為什麼會發出聲音? 他發出的聲音像什麼? 我們是怎樣使用它的? 為什麼要使用它? 觀察紀錄者:年班號年月日 |
【附錄四】我的設計圖年班號設計
我想設計的是: 我要準備的材料:【】 【】 會使用到的工具:【】 【】 它的外型構造 你想讓在發出聲音。(在上圖用紅色標示出來) 你想它會發出怎樣的聲音? 你成功了嗎?。 為自己評分一下吧! 能讓它更棒嗎? |
【附錄五】
我的作品檢核表
這是我的作品:完成日期:年月日 這是在年月日設計的。
|
檢核人:共同檢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