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變寶:國小生動手做環保肥種植計畫

格式
doc
大小
194 KB
頁數
21
上傳者
Jerry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3-11-14,离现在 21 34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2

4

2

1

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主題探討系列


廚餘問題多

當我們平常吃完飯後,總會有一些剩下來的飯菜,這些剩飯剩菜丟到垃圾桶裡,放置一段時間後,會產生惡臭,而且蟑螂、蚊蠅、螞蟻及老鼠等病媒隨至而生,要怎樣處理才不置於產生這些問題。本主題從兒童吃不完的飯菜,提出怎樣處理這些剩飯菜,進而自己動手製作廚餘,甚至將製作好的廚餘肥,栽培植物。


設計者:王雅麗、陳明足 台南市東區東光國民小學 接受日期:2003/11/14

陳守仁 台南市安南區鎮海國民小學


內容:

  1. 模組結構及使用說明

    1. 模組之教學概要圖

    2. 活動項目一覽表

    3. 主動探討活動

    4. 各活動科學智能培養一覽表

    5. 學習成就評量(待開發)

    6. 學習手冊

  2. 模組之系列教學活動

    1. 飯後廚餘(察覺吃完午餐後,剩下的廚餘怎麼處理)

    2. 製作廚餘(蒐集剩下的飯菜,放入廚餘回收桶)

    3. 廚餘要放多久?(觀察廚餘回收桶中的廚餘變化)

    4. 廚餘肥哪裡去?(將製作好的廚餘肥進行栽培植物的實驗)

    5. 廚餘肥對植物的影響(體認製作廚餘肥的用途,並自願推廣應用)



使用說明:

本模組乃利用兒童在學校用餐完,常常會剩下一些吃不完的食物,我們要怎麼處理呢?(活動一)這個問題引發一連串的討論有關廚餘的處理方式。透過將廚餘分類,討論各別處理的方法。學生亦可由自身舊經驗分享製作廚餘肥的辦法,並實地製作(活動二)。經由製作中學生的觀察,發現物質的變化(活動三),最後利用廚餘肥來栽垃植物(活動四),體認製作廚餘肥的用途,並自願推廣應用(活動五)。

活動一從兒童吃剩的午餐引起,活動二讓兒童分組親自製作。活動三讓兒童討論觀察製作廚餘肥的過程中會產生哪些現象。活動四利用廚餘肥進行植物實驗,活動五觀察廚餘肥對植物栽培的影響。(也可以參觀廚餘肥栽培的植物的園區)

()模組之教學概要圖

廚餘問題多

兒童在學校和家中用餐完,常常會剩下一些吃不完的食物,我們要怎麼處理呢? 教師利用兒童在學校用完午餐後,請兒童提出怎樣處理這些吃不完的食物。例如:兒童可能會提出:

可以拿回家,晚上再吃。可以拿去餵小狗。可以送回廚房統一處理。可以做堆肥。可以回收給豬吃等等問題。


觀察情境

察覺問題




在教師的協助、引導下,兒童提出可以做成堆肥,到底該怎樣做,請兒童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引導討論

確定問題




各組討論後,依據各組設計的方法,分組或全班進行試「製作廚餘」「廚餘要放多久」「廚餘肥哪裡去」

「飯後廚餘」廚餘要放多久: 廚餘要多久才能使用?廚餘放一、二天就會產生臭氣,該怎麼消除呢?

廚餘肥哪裡去:廚餘多久才可以使用?要怎樣使用它呢?

廚餘肥對植物的影響:經過處理的廚餘可以使植物生長旺盛嗎?分組進行實驗比較。



分工合作

進行探究





分享經驗

整合成果

「廚餘肥對植物的影響」成果發表

兒童處理廚餘的過程中,在教師的協助下,各組將製作的成果及試用的情形提出來,與別組兒童共同分享最後的喜悅。





發現開拓性的問題:

提出製作廚餘肥的優點,對植物生長的幫助,提供其他班級及家人的參考。

推廣廚餘回收。

應用推廣


綜合評鑑

推廣運用

及檢討

教學成效評量


(二)活動項目一覽表

項目(活動方式)

器材與資源

活動內容

1.飯後廚餘

學校營養午餐

當兒童吃完營養午餐,教師引導兒童思考怎樣處理剩下的飯菜。

兒童提出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解決的方法(回收、拿回家、做肥料

2.哪些東西是廚餘?

調查表


剩飯、剩菜、骨頭、菜皮、菜渣.都是廚餘嗎?

兒童透過分組討論,決定蒐集製作廚餘的方法。

3.蒐集製作廚餘

蒐集桶

廚餘

利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蒐集製作廚餘。

開始著手製作廚餘肥。

4.廚餘要放多久?

除臭劑

觀察發現製作的廚餘經過幾天後,開始發臭,並且長出白白的會動的東西。

做好的廚餘經由資料蒐集和討論,兒童瞭解大約放置一個月就可以使用。

5.廚餘肥哪裡去?

花盆、泥土、鏟子、小苗

製作好的廚餘,怎麼辦?

兒童提出解決的方法(幫校園的樹木施肥、帶回家、自己栽培植物施肥實驗

6.廚餘肥對植物的影響


兒童觀察記錄(廚餘肥)後植物生長的情形。

從植物栽培中,瞭解植物的生長需要陽光、水、養分、土壤等。

()主題探討活動

「廚餘問題多」教學活動流程

說明

【觀察情境察覺問題】

兒童每天都得填飽肚子,面對今日生活安定富裕的日子中,我們常常會發現家中或學校用完餐後會剩下許多的飯菜,應該要怎樣處理呢?有些兒童會帶些回家,可是剩下的食物仍然很多,送回學校的餐廳,他們會怎麼處理呢?兒童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其中有人提議可以做堆肥。如果將廚餘回收,會有什麼好處呢?

引導討論確定問題

於是在同學的提議下,大家想要試試看自己怎樣將廚餘製作成肥料,到底要怎麼做?會有哪些問題呢?在大家的共同討論下兒童提出幾點自己的想法:

哪些東西可以做廚餘肥?這些廚餘要放置在哪裡?會不會長蛆?會不會發臭?滴下來的水可以做什麼?廚餘要放置多久才能使用呢?做好的廚餘要做什麼?真的會讓植物長得比較好嗎?經過共同討論,兒童將所提得問題,在老師的引導下分類為:

「哪些東西是廚餘」「蒐集、製作廚餘」「廚餘要放多久」「廚餘肥哪裡去」「廚餘肥對植物的影響」


分工合作、進行探究

兒童開始展開學習的探討,內容包含:

「哪些東西是廚餘」: 我們生活中有許多廚餘,這些東西都可以拿來做成廚餘嗎?

「蒐集製作廚餘」:兒童開始尋找適合的桶子蒐集廚餘,並從資料中獲得製作的方法。

「廚餘要放多久」:製作的廚餘還會滴水,這些水有什麼用呢?應該放置多久才可以拿來當肥料?發臭了怎麼辦?

「廚餘肥哪裡去」:這些製作好的廚餘肥該怎樣來利用呢?


分享經驗、整合成果

「廚餘肥對植物的影響」:移植一些樹苗進行廚餘肥的實驗,比較廚餘肥對植物的影響。

兒童提出自己實地製作廚餘的成果分享給大家。


綜合評鑑、推廣運用

兒童將班上的成果推廣到其他班級,也和家人一起分享並施行。


  • 可參閱附錄1.1:兒童記錄表

  • 可參閱附錄二:各類垃圾百分比





(1211)察覺事物具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 可參閱附錄三:廚餘肥的優點

  • 可參閱附錄四:廚餘桶的設置

  • 可參閱附錄五:廚餘肥的製作

  • 可參閱附錄六:施肥的方法

  • 可參閱附錄七:觀察記錄表

  • 可參閲附錄八:堆肥的方法

(1253)能由報紙、圖書、網路與媒體獲得資訊

(2221)藉此栽種知道植物需要日照、水份、溶製肥料、選擇土壤等種植的技術。

2231)認識物質可因發酵而改變,這些改變和溫度、水、空氣可能有關。(7203能安全妥善的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器具

(1252)能傾聽別人的報告,及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科學智能評量細目表

素養要項

評 量 指 標

學習活動項目

過程技能

觀察

1-2-1-1 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 □ □ □

比較與

分類

1-2-2-1 運用感官或現成工具去度量,做量化的比較

1-2-2-2 能權宜的運用自訂的標準或自設的工具去度量

1-2-2-3 瞭解即使情況一樣,所得的結果未必相同,並察覺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

1-2-2-4 知道依目的(或屬性)不同,可做不同的分類

□ □ □ □□ □ □ □□ □ □ □



□ □ □ □

組織與

關連

1-2-3-1 對資料呈現的通則性做描述(例如同質料的物體體積愈大則愈重

1-2-3-2 能形成預測式的假設(例如這球一定跳得高,因

1-2-3-3 能在試驗時控制變因,做定性的觀察

□ □ □ □



□ □ □ □□ □ □ □

歸納

研判

推斷

1-2-4-1 由實驗的資料中整理出規則,提出結果

1-2-4-2 運用實驗結果去解釋發生的現象或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 □ □ □□ □ □ □

傳達

1-2-5-1 能運用表格、圖表(如解讀資料及登錄資料)。

1-2-5-2 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1-2-5-3 能由電話、報紙、圖書、網路與媒體獲得資訊。

□ □ □ □□ □ □ □□ □ □ □

科學本質


3-2-0-1知道可用驗證或試驗的方法來查核想法

3-2-0-2察覺只要實驗的情況相同,產生的結果會很相近

3-2-0-3相信現象的變化,都是由某些變因的改變所促成的

□ □ □ □□ □ □ □□ □ □ □

科技的發展

科技

本質

4-2-1-1了解科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2-1-2認識科技的特性

□ □ □ □□ □ □ □

科技

社會

4-2-2-1體會個人生活與科技的互動關係

4-2-2-2認識家庭常用的產品

4-2-2-3體會科技與家庭生活的互動關係

□ □ □ □□ □ □ □□ □ □ □

科學態度

發現

樂趣

5-2-1-1相信細心的觀察和多一層的詢問,常會有許多的新發現

5-2-1-2能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出信心及樂趣

5-2-1-3對科學及科學學習的價值,持正向態度

□ □ □ □□ □ □ □□ □ □ □

思考智能

批判

思考

6-2-1-1能由「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等角度詢問,提出可探討的問題

□ □ □ □

創意

思考

6-2-2-1能常自問「怎麼做?」,遇事先自行思考解決的辦法

6-2-2-2養成運用相關器材、設備來完成自己構想作品的習慣

□ □ □ □□ □ □ □

解決

問題

6-2-3-1養成主動參與工作的習慣

6-2-3-2養成遇到問題時,先試著確定問題性質,再加以實地處理的習慣

□ □ □ □□ □ □ □

科學應用


7-2-0-1利用科學知識處理問題(如由氣溫高低來考慮穿衣)

7-2-0-2做事時,能運用科學探究的精神和方法

7-2-0-3能安全妥善的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器具

□ □ □ □□ □ □ □□ □ □ □


()學習成就評量(待開發)

四、模組內各項活動之教學示例

(一)「飯後廚餘」活動指導

1.教學重點:

本活動是利用兒童吃完學校午餐後,從剩下的飯菜中,引發兒童思考這些剩下的飯菜該怎樣處理?兒童提出的許多方法中,最後決定班上一起製作廚餘肥。可是卻有好多的問題等著兒童一一解決,例如:怎樣製作?製作的材料有哪些?做好的廚餘肥要怎麼用?

2.教學資源:

學校營養午餐

3.使用說明:

活動流程

說明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 這些剩下的飯菜怎麼辦?

  • 兒童根據以前的經驗,提出解決的方法。

  • 製作廚餘肥有什麼好處?

請兒童將所討論的內容記錄下來。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 教師提供目前所製造的垃圾中,廚餘約佔百分之三十,是處理垃圾的一個重要問題。因此兒童在教師引導下,決定自己嘗試製作廚餘肥。

  • 兒童蒐集製作廚餘的好處有哪些。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 決定製作廚餘肥後,緊接著出現許多問題,教師鼓勵兒童提出自己可能會面對的問題。

  • 製作廚餘肥有什麼好處?

  • 哪些東西可以做廚餘?

  • 我們要怎麼製作?需要花多久時間等。

  • 廚餘可以做什麼?

  • 廚餘對植物都適合嗎?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兒童從一個主題推演相關子題,可以培養其觀察、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 可參閱附錄一:兒童記錄表


  • 可參閱附錄二:各類垃圾百分比



  • 可參閱附錄三:

廚餘肥的優點





(二)「哪些東西是廚餘?」活動指導

1.教學重點:

午餐完後,剩下來的東西有好多種類,到底哪一些才是廚餘?哪一些是可以利用來製作廚餘?

2.教學資源:

分類記錄表

3.使用說明:

本活動可安排時間:40分鐘


活動流程

說明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吃完飯後,請兒童調查一下剩下哪些東西?

這些剩下的東西都可以當做廚餘嗎?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兒童可以分組討論哪些可以當做廚餘,或是要分成哪幾類。

兒童也可以依據家中做的經驗,提供大家參考。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兒童提出的想法,盡量讓兒童可以嘗試。







  • 可參閱附錄五:廚餘肥的製作

  • 可參閱附錄八:堆肥的方法


(三)「蒐集製作廚餘」活動指導

1.教學重點:

請兒童將教室中的廚餘蒐集,並著手分組開始製作廚餘肥。

2.教學資源:

教室裡小朋友吃剩下的飯菜

塑膠桶

3.使用說明:

本活動可安排時間:80分鐘


活動流程

說明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利用什麼容器蒐集廚餘呢?

蒐集的廚餘要怎樣放置?

還有哪些注意的事情?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請家中曾經製作廚餘肥的兒童說一說自己的經驗。

兒童可以蒐集相關廚餘回收的方法(請教家人、上網、書上)。

教師可以請求社會資源,例如環保局(環保聯盟)提供蒐集容器。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經由大家討論後,各組分別提出自己製作的方法。

兒童開始著手蒐集製作廚餘肥。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兒童可以將在學校所學的方式,帶回家中與家人分享,並嘗試做做看。



  • 可參閱附錄四:廚餘桶的設置





  • 可參閱附錄五:廚餘肥的製作

  • 可參閱附錄八:堆肥的方法


(四)「廚餘要放多久?」活動指導

1.教學重點:

製作好的廚餘,兒童每天可以觀察並放入新的廚餘。過程中兒童會迫不及待的想要得到成品,但是卻發現廚餘漸漸產生臭氣,有些還長蛆呢!

2.教學資源:

除臭劑

3.使用說明:

本活動可安排教學時間:40分鐘


活動流程

說明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製作好的廚餘要多久才能使用呢?

怎麼會有臭臭的氣味?要怎樣才不會發臭?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觀察尋找臭氣的原因,有沒有可以幫助除臭的方法。

請兒童根據舊經驗,或請教師長,或找尋相關的資料。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兒童蒐集或觀察的資料,提供同學參考。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兒童可以如果對除臭有興趣,可以嘗試不同的方法進行研究。



  • 可參閱附錄五:廚餘肥的製作

  • 可參閱附錄八:堆肥的方法



(五)「廚餘肥哪裡去?」活動指導

1.教學重點:

製作好的廚餘要作什麼?有的可以放置在學校的花圃,自己也可以栽培植物進行試驗。

2.使用說明:

本活動可安排時間:40分鐘

活動流程

說明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做好的廚餘肥可以怎樣處理?

兒童提出不同的方法。例如:幫學校的植物施肥,自己種植物試試看等。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協助尋找校園裡有哪些樹木,可以讓兒童進行施肥實驗。

指導施肥的方法。

協助兒童栽培植物(可以移植小苗或種一些成長快速的植物)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兒童提出可以幫學校的花圃、樹木施肥。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兒童可以把做好的廚餘肥帶回家給家中的植物施肥。

兒童可以將成果分享給其他班級。

兒童可以將製作的方法推廣給家人或其他班級。


  • 可參閱附錄五:廚餘肥的製作

  • 可參閱附錄八:堆肥的方法


  • 可參閱附錄六:施肥的方法

(六)「廚餘肥對植物的影響」活動指導

1.教學重點:

兒童做好廚餘肥的過程中,兒童也種植一些植物,等到廚餘肥可以施肥後,開始進行不同的實驗。一面作堆肥的過如:有些施肥、有些不施肥;有些放在陽光下、有些放在陰暗處等。

2.教學資源:

花盆、泥土、鏟子、植物小苗

3.使用說明:

本活動可安排時間:80分鐘

活動流程

說明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這些廚餘肥真的對植物有幫助嗎?

要怎樣照顧植物呢?

植物生長過程中需要什麼?


【協助學生獲取問題】

討論設計

兒童分組討論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兒童分組進行自己設計的活動。例如:施肥不施肥、陽光下和陰影、澆水不澆水等

兒童自行設計觀察紀錄表。


【分享經驗整合成果】

將自己實驗的成果展現給大家,並提出成果報告。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兒童經過試驗後,願意繼續在學校進行廚餘回收,並且推薦給其他班級或家人使用。

兒童會將製作好的廚餘肥,分送給其他班級或家人使用。

兒童願意投入環境保護的工作。

兒童可以針對廚餘回收進行專題研究。













可參閱附錄七:觀察記錄表




附錄一:兒童紀錄表

班級: 座號: 姓名:

小朋友你認為哪些東西是廚餘?請填在

















附錄二:

各類垃圾百分比

根據環保署公布垃圾性質分析資料顯示,若以化學性質分析,水分即占有48.14%,顯示台灣對於廚餘等高含水量垃圾之分類不佳,而此項垃圾都為易醱酵發臭的有機物質。含水量高是因垃圾分類不佳,若積極處理,其中可燃物占37.46%,擁有相當高的發熱量,因此亦相當適合以焚化方式處理,回收能源。

若以物理性質細分可發現資源垃圾占62.94%,非資源垃圾占37.06%,導致臭味的最主要元凶廚餘即占17.94

資料來源:輔仁大學化學系李世仁1997.4科學月刊328


附錄三:

經濟發達、生活富裕的台灣,殘渣佔了垃圾總量約3成左右,以掩埋方式處理,容易造成惡臭,且縮短掩埋使用壽命;若以化方式處理,又水量高、熱值低的原故,增加了戴奧辛產生的可能性。因此我們平日便應從廚餘的源頭減量做起,不要煮過量的飯菜,但若真的有多出來的剩菜剩飯,你該怎麼處理呢?

事實上,這些廚餘較好的利用方式便是將之製成有機堆肥,用來栽培花草、植物,改善居家生活環境。

資料來源:http://recycle.epa.gov.tw/kid/kid4_1.htm

廚餘肥的優點












附錄四:

廚餘桶的設置

附錄五:

廚餘肥的製作


廚餘生堆肥之製作方式

林碧霞
1999.4.1.
《主婦聯盟會訊》135

備註:

  有意自做堆肥者,可向綠主張共同購買中心購置堆肥桶,電話(022999-5228。製作方法同上述,惟堆肥桶裝滿之後應將堆肥埋入土中,俟23個月完全腐熟後方可施用於作物。

附錄六:

施肥的方法

教師事先瞭解怎樣替植物施肥的方法。如:收集滲出水,可加水稀釋為2050倍後澆灌木。而這些液體肥料又因含有大量菌種,是最佳的清道夫,所以也可當成天然「通樂」使用但在倒入排水孔、流理台或馬桶後30分鐘才沖水,方能有效分解


附錄七: 觀察記錄班級: 姓名:



附錄八:堆肥的方法

摘自淡江大學網站(http://www2.tku.edu.tw/~az/enve/new_page_1.htm

以下介紹一種堆肥方法,提供各位因地制宜來採用:

    垃圾桶覆土法-適合有庭院之住家

  1. 取一個五十公升(或更大)之有蓋垃圾桶,切去底座,將桶子埋入土中約五至十公分深,邊緣灑上石灰(避免老鼠、蟑螂肆虐),以陰涼處較宜。

  2. 廚餘瀝乾水分,以一層廚餘上舖一層土方式,每日處理,垃圾桶蓋上再以厚布覆蓋,或另以大塑膠袋覆罩,綑以繩子,以杜絕蟲蠅。

  3. 至堆肥桶裝滿後,再放置35個月,若無惡臭,堆肥即告成功。堆肥之取用可由桶底分次挖取。 

      蒸餾水桶+肥土菌……利用公寓陽台空間

  1. 空蒸餾水桶(以上有旋轉蓋之圓形桶,或正方形紙盒均可)附有水龍頭者均可作為堆肥桶。取方形龍頭(水喉)上以鐵絲懸掛一牛奶空瓶。

  2. 每日廚餘切碎放入桶內塑膠袋,並撒把肥土菌稍作攪拌後,綁緊袋口,將紙盒蓋好。每晚睡前,將水龍頭打開讓臭水排入牛奶瓶,並立刻將之倒入馬桶沖掉。

  3. 當堆肥桶裝滿後,再放置一個月(需持續排水)尋找合適地點(學校、公園、鄰居等空地或大花盆)將堆肥埋入土中或混合其他土壤,以待取用。

 (註)肥土菌:為富含多種微生物之活菌土,可加速堆肥分解並抑制臭味產生。

 在自做有機堆肥時,須注意廚餘物宜用植物性物質,如菜梗葉、果皮,且每日處理時順手將之切斷、若加入了少量的肥土菌,宜先略加攪勻再裝入塑膠袋綁緊。

      有了堆肥,就可以開始種菜啦!

環保,是一種生活態度 ——簡式堆肥法介紹

聰聰1999.4.1.《主婦聯盟會訊》135

  在今日地窄人稠的台灣,面對生命中的難免之惡(垃圾),是必要而迫切的課題!經由分類、回收、堆肥來落實垃圾減量真的可以(也應該)和日常生活相結合:只要稍加安排,我們就可將廚餘堆肥列入家務工作中,逐漸摸索這「化腐朽為神奇」的新運動!

  本文中,筆者將介紹以垃圾減量為主要目的(而非以製做肥料為主要目的),以實際易做可行為取捨原則(不必太求詳盡完美,以免止於望而怯步)的簡易堆肥法。

  假設讀者為中、小空間生活者(平房有庭院,或大樓住戶附近有公共庭園),在您的生活區域,應該還有些許空地,可以看到摸到泥土;或者,您也可以在陽台或院子放置容器(堆肥箱、蚯蚓箱、廚餘桶),來消化那些可以輕易分解的有機垃圾。

簡易堆肥基本原理

  家庭日常所產生的有機廢棄物,若只取其植物性部分,加以覆土掩埋,則多半能被土壤中的生物(如蚯蚓)和微生物(細菌)迅速分解,其產物即為富含生命活力的更新土壤。在此分解過程中,水分(可依需要而添加)、空氣(經由攪動而拌入)與原土壤中所含的生物量,將影響其分解的速度。適度添加水分(保持濕潤而不淤積)、將泥土翻鬆與廚餘儘量混合,都能惠而不費地提高分解效率;引進蚯蚓(釣具行)或添加肥土菌,也是求速解的可行方法。





方式

說明

優點

建議

單點堆肥法

每次挖一處

可用地較不受限

見土則思堆肥

點線循環法

數個或數十個洞依序循環使用

有效利用有限空間

社區花圃角落

深穴漸埋法

挖深穴分層多次填埋

固定地點、方便

自家庭院一隅


相關網站

行政院環保署http://www.epa.gov.tw/

焚化爐興建廠http://ww2.epa.gov.tw/swims/

行政院環保署資源回收網http://recycle.epa.gov.tw/

大港國小http://www.cwps.phc.edu.tw/backup/b/b4/07.htm

淡江大學資源回收再利用http://www2.tku.edu.tw/~az/enve/new_page_1.htm

屏東縣環保局http://www.ptepb.gov.tw

台灣婦女網路聯盟http://forum.yam.org.tw/women/

台南市環保聯盟http://teputnbr.ngo.org.tw/

21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