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家商112學年公開授課備課紀錄

格式
doc
大小
120.5 KB
頁數
11
上傳者
s1as2nfb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10-29,离现在 4 35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12學年度臺北立松山高級商業家事職業學校

公開授課1觀察前會談紀錄表

授課教師:___________任教年級:__________任教領域/科目:       

回饋人員:___________任教年級:任教領域/科目:     

備課社群:教學單元:      

觀察前會談(備課)日期:_________日 地點:       

預定入班教學觀察(公開授課)日期:_________日 地點:       

一、學習目標(含核心素養、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






二、學生經驗(含學生先備知識、起點行為、學生特性…等)






三、教師教學預定流程與策略:





四、學生學習策略或方法:





五、教學評量方式(請呼應學習目標,說明使用的評量方式):

(例如:紙筆測驗、學習單、提問、發表、實作評量、實驗、小組討論、自評、互評、角色扮演、作業、專題報告、其他。)





六、觀察工具(可複選)

2-1觀察紀錄表

2-2、軼事紀錄表

2-3、語言流動量化分析表

2-4、在工作中量化分析表

2-5、教師移動量化分析表

2-6、佛蘭德斯(Flanders)互動分析法量化分析表

其他:______________



七、回饋會談日期與地點:(建議於教學觀察後三天內完成會談為佳)

日期:_________

地點:_________

112學年度臺北市立松山高級商業家事職業學校

公開授課2-1、觀察紀錄表

授課教師:___________任教年級:__________任教領域/科目: 

回饋人員:___________任教年級:(選填)任教領域/科目:(選填)

教學單元:;教學節次:共  節,本次教學為第  

觀察日期:_____________

層面

指標與檢核重點

事實摘要敘述

(含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表現、師生互動與學生同儕互動之情形)

評量(請勾選)

優良

滿意

待成長

A

A-2掌握教材內容,實施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學習。




A-2-1有效連結學生的新舊知能或生活經驗,引發與維持學生學習動機。

(請文字敘述,至少條列三項具體事實摘要)

A-2-2 清晰呈現教材內容,協助學生習得重要概念、原則或技能。

A-2-3 提供適當的練習或活動,以理解或熟練學習內容。

A-2-4 完成每個學習活動後,適時歸納或總結學習重點。

A-3運用適切教學策略與溝通技巧,幫助學生學習。




A-3-1 運用適切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或實作。

(請文字敘述,至少條列二項具體事實摘要)

A-3-2 教學活動中融入學習策略的指導。

A-3-3 運用口語、非口語、教室走動等溝通技巧,幫助學生學習。

A-4運用多元評量方式評估學生能力,提供學習回饋並調整教學。




A-4-1運用多元評量方式,評估學生學習成效。

(請文字敘述,至少條列三項具體事實摘要)

A-4-2 分析評量結果,適時提供學生適切的學習回饋。

A-4-3根據評量結果,調整教學。

A-4-4 運用評量結果,規劃實施充實或補強性課程。(選用)


層面

指標與檢核重點

教師表現事實

摘要敘述

評量(請勾選)

優良

滿意

待成長

B

B-1建立課堂規範,並適切回應學生的行為表現。




B-1-1 建立有助於學生學習的課堂規範。

(請文字敘述,至少條列一項具體事實摘要)

B-1-2 適切引導或回應學生的行為表現。

B-2安排學習情境,促進師生互動。




B-2-1 安排適切的教學環境與設施,促進師生互動與學生學習。

(請文字敘述,至少條列一項具體事實摘要)

B-2-2 營造溫暖的學習氣氛,促進師生之間的合作關係。

112學年度臺北市立松山高級商業家事職業學校

公開授課2-2、軼事紀錄表

授課教師:____________任教年級:__________任教領域/科目:        

回饋人員:____________任教年級:任教領域/科目:

教學單元:;教學節次:共  節,本次教學為第  

觀察日期:_____________

時間

事實摘要敘述

(含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表現、

師生互動與學生同儕互動之情形)

備註




112學年度臺北市立松山高級商業家事職業學校

公開授課2-3、語言流動量化分析表

授課教師:___________任教年級:__________任教領域/科目:        

回饋人員:___________任教年級:(選填)任教領域/科目:(選填)

教學單元:;教學節次:共  節,本次教學為第  

觀察日期:_____________

一、「教師對學生」語言流動-觀察統計

二、內容分析

1.學生性別

()人次/

1.語言流動的性別人數差異度不高

 分析:_______________

2.語言流動的性別人數有特別喜好

 分析:_______________

3.其他

 分析:

()人次/

2.學生座位

前方

()人次/

1.語言流動與學生座位差異度不高

 分析:__________

2.語言流動與學生座位有特別關聯性

 (1)偏重前方座位的學生

 (2)偏重中間座位的學生

 (3)偏重後方座位的學生

 分析:_________

3.其他

 分析:__________

中間

()人次/

後方

()人次/

3.發起對象

教師發起

()人次/

語言流動發起對象分析

(1)教師發起的次數較多

(2)學生發起的次數較多

(3)教師或學生發起的次數無明顯差異

 分析:__________

學生發起

()人次/

4.其他:



備註:請提供「語言流動紀錄表」原始表件。

112學年度臺北市立松山高級商業家事職業學校

公開授課2-4、在工作中量化分析表

授課教師:___________任教年級:__________任教領域/科目:        

回饋人員:___________任教年級:(選填)任教領域/科目:(選填)

教學單元:;教學節次:共  節,本次教學為第  

觀察日期:_____________

一、觀察統計

1.時間

(可自行增列)

(1)第一輪

觀察時間:點分(下拉式選單)

A專注認真共()人

O非工作中共()人

H尋求協助共()人

其他:()人

(2)第二輪

觀察時間:點分(下拉式選單)

A專注認真共()人

O非工作中共()人

H尋求協助共()人

其他:()人

(3)第三輪:點分(下拉式選單)

A專注認真共()人

O非工作中共()人

H尋求協助共()人

其他:()人

2.類別

(1)A專注認真共()人次(/)

(2)O非工作中共()人次(/)

(3)H尋求協助共()人次(/)

(4)其他:()人次(/)

3.個別學生(可自行增列)

(1)(學生姓名或帶號)出現在各工作現類別的次數

A專注認真共()次(/)

O非工作中共()次(/)

H尋求協助共()次(/)

其他:共()次(/)

(2)(學生姓名或帶號)出現在各工作類別的次數

A專注認真共()次(/)

O非工作中共()次(/)

H尋求協助共()次(/)

其他:共()次(/)

(3)(學生姓名或帶號)出現在各工作類別的次數

A專注認真共()次(/)

O非工作中共()次(/)

H尋求協助共()次(/)

其他:共()次(/)

二、內容分析:

1.(第一輪/第二輪/……)學生工作表現分析:

2.A/O/H/……)學生工作表現分析:

3.個別學生工作表現分析:

4.其他:

備註:請提供「在工作中紀錄表」原始表件。

112學年度臺北市立松山高級商業家事職業學校

公開授課2-5、教師移動量化分析表

授課教師:___________任教年級:__________任教領域/科目:        

回饋人員:___________任教年級:(選填)任教領域/科目:(選填)

教學單元:;教學節次:共  節,本次教學為第  

觀察日期:_____________

內容分析:

教師移動有特別顯著處:

1.顯著面向:(可複選)

(1)學生(例如移動區偏好在某一位、某一組或某一性別之學生)

(2)空間(例如移動區偏好在某一方位或組別)

(3)時間(例如移動發生偏好在某一段教學時段)

(4)其他:



2.教師移動原因:(可複選)

(1)教師移動與學生學習專注度有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師移動與教學活動設計有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師移動與班級經營有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他相關原因:


備註:請提供「教師移動紀錄表」原始表件。

112學年度臺北市立松山高級商業家事職業學校

公開授課2-6、佛蘭德斯(Flanders)互動分析法量化分析表

授課教師:___________任教年級:__________任教領域/科目:        

回饋人員:___________任教年級:(選填)任教領域/科目:(選填)

教學單元:;教學節次:共  節,本次教學為第  

觀察日期:_____________

一、師生互動類別分析

1.最顯著的類別為:(可複選)

1接納2鼓勵3使用4提問5演講

6指示7批評8被動9主動10靜止

2.其他:


二、教師教學風格分析

1.直接教學

推論理由:

2.間接教學

推論理由:

3.教學風格不顯著

推論說明:

4.其他:


三、最顯著類別、教師教學風格與學生學習成效之分析:



四、其他:



備註:請提供「佛蘭德斯(Flanders)互動分析法紀錄表」原始表件。

112學年度臺北市立松山高級商業家事職業學校

公開授課3、教學觀察-觀察後回饋會談紀錄表

授課教師:___________任教年級:__________任教領域/科目:        

回饋人員:___________任教年級:任教領域/科目:

教學單元:;教學節次:共  節,本次教學為第  

回饋會談日期:_________日地點:____

請依據觀察工具之紀錄分析內容,與授課教師討論後填寫:

  1. 教與學之優點及特色(含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表現、師生互動與學生同儕互動之情形):




  1. 教與學待調整或改變之處(含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表現、師生互動與學生同儕互動之情形):




  1. 授課教師預定專業成長計畫(於回饋人員與授課教師討論後,由回饋人員填寫):

成長指標

成長方式

(研讀書籍、參加研習、觀看錄影帶、諮詢資深教師、參加學習社群、重新試驗教學、其他:請文字敘述)

內容概要說明

協助或合作人員

預計完成日期
















(備註:可依實際需要增列表格)

  1. 回饋人員的學習與收穫:




2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