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投 縣 主 題 式 教 學 設 計 教 案 格 式
課程設計原則與教學理念說明(素養教材編寫原則+課程架構+課程目標)
本課程由「家電是如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引導學生思考「從過去到現代」,科技帶給人們的便利。從家電的使用到家電安全,思考操作順序與分享自己的使用經驗。探討家電的案例圖,理解人機界面互動機制。認識智慧家電,思考傳統家電有了人工智慧、機器學習、並能加入物聯網之後的神奇機能。能分析生活中的需求,發揮創意創造新的家電。
課程架構:
課程目標:
能認識家庭電器的功能。
能說出家庭電器的操作程序。
能認識科技給家庭電器帶來的變化。
能思考科技給生活帶來的影響。
能利用案例圖表達家庭電器的操作程序。
能設計構想一種未來的神奇家電。
二、主題說明
彈性學習課程類別 | 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 | 設計者 | ||||||
實施年級 | 低年級 | 總節數 | 共 20 節,__400__分鐘 | |||||
主題名稱 | 家電與生活 | |||||||
設計依據 | ||||||||
核心 素養 | 總綱 | □E-A1 具備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身心健全發展,並認識個人特質,發展生命潛能。 ■E-A2 具備探索問題的思考能力,並透過體驗與實踐處理日常生活問題。 □E-A3 具備擬定計畫與實作的能力,並以創新思考方式,因應日常生活情境。 □E-B1 具備「聽、說、讀、寫、作」的基本語文素養,並具有生活所需的基礎數理、肢體及藝術等符號知能,能以同理心應用在生活與人際溝通。 ■E-B2 具備科技與資訊應用的基本素養,並理解各類媒體內容的意義與影響。 □E-B3 具備藝術創作與欣賞的基本素養,促進多元感官的發展,培養生活環境中的美感體驗。 □E-C1 具備個人生活道德的知識與是非判斷的能力,理解並遵守社會道德規範,培養公民意識,關懷生態環境。 ■E-C2 具備理解他人感受,樂於與人互動,並與團隊成員合作之素養。 □E-C3 具備理解與關心本土與國際事務的素養,並認識與包容文化的多元性。 | ||||||
領綱 | 【生活】 生活-E-A2學習各種探究人、事、物的方法並理解探究後所獲得的道理,增進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活-E-B2運用生活中隨手可得的媒材與工具,透過各種探究事物的方法及技能,對訊息做適切的處理。 生活-E-C2覺察自己的情緒與行為表現可能對他人和環境有所影響,用合宜的方式與人友善互動,願意共同完成工作任務,展現尊重、溝通以及合作的技巧。 | |||||||
與其他領域/科目的連結 | 生活課程 | |||||||
議題 融入 | 實質內涵 | 科 E1 了解平日常見科技產品的用途與運作方式。 科 E3體會科技與個人及家庭生活的互動關係。 科 E5繪製簡單草圖以呈現設計構想。 科 E7依據設計構想以規劃物品的製作步驟。 品E3溝通合作與和諧人際關係。 安 E4探討日常生活應該注意的安全。 | ||||||
所融入之單元 | 第一課:科E1、安E4 第二課:科E1、科E3 第三課:科E3、科E5 第四課:科E7、品E3 | |||||||
教材來源 | 家電與生活線上課程 (校園文化製作) | |||||||
教學設備/資源 | 教師用電腦、單槍投影、老師教學網站互動多媒體、教師手冊電子教材、實物投影機(可選) | |||||||
各單元 | ||||||||
單元名稱 | 學習重點 | 學習目標 | ||||||
家電與生活 | 學習表現 | 生2-I-2觀察生活中人、事、物的變化,覺知變化的可能因素。 生2-I-6透過探索與探究人、事、物的歷程,了解其中的道理。 生2-I-4在發現及解決問題的歷程中,學習探索與探究人、事、物的方法。 生4-I-2使用不同的表徵符號進行表現與分享,感受創作的樂趣。 生7-I-5透過一起工作的過程,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
| |||||
學習內容 | 生A-I-2事物變化現象的觀察。 生C-I-1事物特性與現象的探究。 生D-I-3聆聽與回應的表現。 生F-I-2不同解決問題方法或策略的提出與嘗試。 生D-I-4共同工作並相互協助。 生F-I-1工作任務理解與工作目標設定的練習。 |
教 學 單 元 設 計
教學設計理念
本課程由「家電是如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引導學生思考「從過去到現代」,科技帶給人們的便利。從家電的使用到家電安全,思考操作順序與分享自己的使用經驗。探討家電的案例圖,理解人機界面互動機制。認識智慧家電,思考傳統家電有了人工智慧、機器學習、並能加入物聯網之後的神奇機能。能分析生活中的需求,發揮創意創造新的家電。
教學單元設計
主題 | 家電與生活 | 設計者 | |||||||||||
實施年級 | 低年級 | 總節數 | 共_4_節,__160___分鐘 | ||||||||||
單元名稱 | 家電與生活 | ||||||||||||
設計依據 | |||||||||||||
學習 重點 | 學習表現 | 生2-I-2觀察生活中人、事、物的變化,覺知變化的可能因素。 生2-I-6透過探索與探究人、事、物的歷程,了解其中的道理。
生2-I-4在發現及解決問題的歷程中,學習探索與探究人、事、物的方法。 生4-I-2使用不同的表徵符號進行表現與分享,感受創作的樂趣。 生7-I-5透過一起工作的過程,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 核心 素養 | 【生活】 生活-E-A2學習各種探究人、事、物的方法並理解探究後所獲得的道理,增進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活-E-B2運用生活中隨手可得的媒材與工具,透過各種探究事物的方法及技能,對訊息做適切的處理。 生活-E-C2覺察自己的情緒與行為表現可能對他人和環境有所影響,用合宜的方式與人友善互動,願意共同完成工作任務,展現尊重、溝通以及合作的技巧。 | |||||||||
學習內容 | 生A-I-2事物變化現象的觀察。 生C-I-1事物特性與現象的探究。 生D-I-3聆聽與回應的表現。 生F-I-2不同解決問題方法或策略的提出與嘗試。 生D-I-4共同工作並相互協助。 生F-I-1工作任務理解與工作目標設定的練習。 | ||||||||||||
議題 融入 | 學習主題 | 科技教育:日常生活的科技認知、日常科技的使用態度、日常科技的操作技能 品德教育:品德發展層面 安全教育:日常生活安全 | |||||||||||
實質內涵 | 科 E1 了解平日常見科技產品的用途與運作方式。 科 E3體會科技與個人及家庭生活的互動關係。 科 E5繪製簡單草圖以呈現設計構想。 科 E7依據設計構想以規劃物品的製作步驟。 品E3溝通合作與和諧人際關係。 安 E4探討日常生活應該注意的安全。 | ||||||||||||
與其他領域/科目的連結 | 生活課程 | ||||||||||||
教材來源 | 校園文化《家電與生活》教材 | ||||||||||||
教學設備/資源 | 老師教學網站互動多媒體、測驗遊戲、課程影音等。 | ||||||||||||
學生經驗分析 | 學生尚無使用電腦經驗。 | ||||||||||||
學習目標 | |||||||||||||
| |||||||||||||
教學活動設計 | |||||||||||||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 時間 | 評量方式 | |||||||||||
【第 1 節課開始】 主題一、家電與人類的關係 壹、準備活動
貳、發展活動
叄、綜合活動 【討論】:
| 40 |
| |||||||||||
【第 2 節課開始】 主題二、智慧家電與物聯網 壹、準備活動
貳、發展活動
叄、綜合活動
| 40 |
| |||||||||||
【第 3 節課開始】 主題三、人機介面四要素 壹、準備活動
貳、發展活動
叄、綜合活動 【學習單】魔法小學徒
| 40 |
| |||||||||||
【第 4 節課開始】 主題四、未來家電 壹、準備活動
貳、發展活動
叄、綜合活動 【討論】成果發表
| 40 |
| |||||||||||
參考資料:(若有請列出) | |||||||||||||
學生回饋 | 教師省思 | ||||||||||||
註:本表單參考國教院研究計畫團隊原設計教案格式。
附錄(一)評量標準與評分指引
學習目標 | (選定一項總結性學習任務之學習目標) 分組討論,設計構想一種未來的神奇家電,並利用案例圖表達家庭電器的操作程序。 | ||||||||||
評量標準 | |||||||||||
主 題 | 表現描述 | A 優秀 | B 良好 | C 基礎 | D 不足 | E 落後 | |||||
未來家電 | 能比較各組作品並分析各組作品的特色。 | 能上臺報告、分享作品。 | 能畫出未來家電的案例圖。 | 能與同儕討論設計一個未來家電。 | 未達 D級 | ||||||
評 分 指 引 | 能欣賞他人作品並表達意見。 | 能勇於表達意見並遵守演講禮儀。 | 能使用案例圖解釋家電的設計。 | 能合宜相處、尊重他人。 | 未達 D級 | ||||||
評量 工具 | 分組合作設計未來家電、上臺解釋作品、同儕互評 | ||||||||||
分數 轉換 | 90-100 | 80-89 | 70-79 | 60-69 | 59以下 |
分數轉換:可由授課教師達成共識轉化自訂分數(級距可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