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與生活:科技改變日常的素養課程

格式
docx
大小
50.93 KB
頁數
7
上傳者
eduweb27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5-04-30,离现在 0 17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南 投 縣 主 題 式 教 學 設 計 教 案 格 式

  1. 課程設計原則與教學理念說明(素養教材編寫原則+課程架構+課程目標)

本課程由「家電是如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引導學生思考「從過去到現代」,科技帶給人們的便利。從家電的使用到家電安全,思考操作順序與分享自己的使用經驗。探討家電的案例圖,理解人機界面互動機制。認識智慧家電,思考傳統家電有了人工智慧、機器學習、並能加入物聯網之後的神奇機能。能分析生活中的需求,發揮創意創造新的家電。

課程架構:

課程目標:

  1. 能認識家庭電器的功能。

  2. 能說出家庭電器的操作程序。

  3. 能認識科技給家庭電器帶來的變化。

  4. 能思考科技給生活帶來的影響。

  5. 能利用案例圖表達家庭電器的操作程序。

  6. 能設計構想一種未來的神奇家電。

二、主題說明

彈性學習課程類別

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

設計者


實施年級

低年級

總節數

20 節,__400__分鐘

主題名稱

家電與生活

設計依據

核心

素養

總綱

E-A1 具備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身心健全發展,並認識個人特質,發展生命潛能。

E-A2 具備探索問題的思考能力,並透過體驗與實踐處理日常生活問題。

E-A3 具備擬定計畫與實作的能力,並以創新思考方式,因應日常生活情境。

E-B1 具備「聽、說、讀、寫、作」的基本語文素養,並具有生活所需的基礎數理、肢體及藝術等符號知能,能以同理心應用在生活與人際溝通。

E-B2 具備科技與資訊應用的基本素養,並理解各類媒體內容的意義與影響。

E-B3 具備藝術創作與欣賞的基本素養,促進多元感官的發展,培養生活環境中的美感體驗。

E-C1 具備個人生活道德的知識與是非判斷的能力,理解並遵守社會道德規範,培養公民意識,關懷生態環境。

E-C2 具備理解他人感受,樂於與人互動,並與團隊成員合作之素養。

E-C3 具備理解與關心本土與國際事務的素養,並認識與包容文化的多元性。

領綱

【生活】

生活-E-A2學習各種探究人、事、物的方法並理解探究後所獲得的道理,增進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活-E-B2運用生活中隨手可得的媒材與工具,透過各種探究事物的方法及技能,對訊息做適切的處理。

生活-E-C2覺察自己的情緒與行為表現可能對他人和環境有所影響,用合宜的方式與人友善互動,願意共同完成工作任務,展現尊重、溝通以及合作的技巧。

與其他領域/科目的連結

生活課程

議題

融入

實質內涵

E1 了解平日常見科技產品的用途與運作方式。

E3體會科技與個人及家庭生活的互動關係。

E5繪製簡單草圖以呈現設計構想。

E7依據設計構想以規劃物品的製作步驟。

E3溝通合作與和諧人際關係。

E4探討日常生活應該注意的安全。

所融入之單元

第一課:科E1、安E4

第二課:科E1、科E3

第三課:科E3、科E5

第四課:科E7、品E3

教材來源

家電與生活線上課程 (校園文化製作)

教學設備/資源

教師用電腦、單槍投影、老師教學網站互動多媒體、教師手冊電子教材、實物投影機(可選)

各單元學習目標

單元名稱

學習重點

學習目標

家電與生活

學習表現

2-I-2觀察生活中人、事、物的變化,覺知變化的可能因素。

2-I-6透過探索與探究人、事、物的歷程,了解其中的道理。

2-I-4在發現及解決問題的歷程中,學習探索與探究人、事、物的方法。

4-I-2使用不同的表徵符號進行表現與分享,感受創作的樂趣。

7-I-5透過一起工作的過程,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1. 能認識家庭電器的功能。

  2. 能說出家庭電器的操作程序。

  3. 能認識科技給家庭電器帶來的變化。

  4. 能思考科技給生活帶來的影響。

  5. 能理解並閱讀案例圖,從線索反思,猜出案例圖為何種家電。

  6. 能利用案例圖表達家庭電器的操作程序。

  7. 能熟知四要素並了解其定義。

  8. 能設計構想一種未來的神奇家電。

  9. 能利用案例圖表達家庭電器的操作程序。


學習內容

A-I-2事物變化現象的觀察。

C-I-1事物特性與現象的探究。

D-I-3聆聽與回應的表現。

F-I-2不同解決問題方法或策略的提出與嘗試。

D-I-4共同工作並相互協助。

F-I-1工作任務理解與工作目標設定的練習。




教 學 單 元 設 計

  1. 教學設計理念

本課程由「家電是如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引導學生思考「從過去到現代」,科技帶給人們的便利。從家電的使用到家電安全,思考操作順序與分享自己的使用經驗。探討家電的案例圖,理解人機界面互動機制。認識智慧家電,思考傳統家電有了人工智慧、機器學習、並能加入物聯網之後的神奇機能。能分析生活中的需求,發揮創意創造新的家電。


  1. 教學單元設計

主題

家電與生活

設計者



實施年級

低年級

總節數

_4_節,__160___分鐘


單元名稱

家電與生活


設計依據


學習

重點

學習表現

2-I-2觀察生活中人、事、物的變化,覺知變化的可能因素。

2-I-6透過探索與探究人、事、物的歷程,了解其中的道理。

 

2-I-4在發現及解決問題的歷程中,學習探索與探究人、事、物的方法。

4-I-2使用不同的表徵符號進行表現與分享,感受創作的樂趣。

7-I-5透過一起工作的過程,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核心

素養

【生活】

生活-E-A2學習各種探究人、事、物的方法並理解探究後所獲得的道理,增進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活-E-B2運用生活中隨手可得的媒材與工具,透過各種探究事物的方法及技能,對訊息做適切的處理。

生活-E-C2覺察自己的情緒與行為表現可能對他人和環境有所影響,用合宜的方式與人友善互動,願意共同完成工作任務,展現尊重、溝通以及合作的技巧。


學習內容

A-I-2事物變化現象的觀察。

C-I-1事物特性與現象的探究。

D-I-3聆聽與回應的表現。

F-I-2不同解決問題方法或策略的提出與嘗試。

D-I-4共同工作並相互協助。

F-I-1工作任務理解與工作目標設定的練習。


議題

融入

學習主題

科技教育:日常生活的科技認知、日常科技的使用態度、日常科技的操作技能

品德教育:品德發展層面

安全教育:日常生活安全


實質內涵

E1 了解平日常見科技產品的用途與運作方式。

E3體會科技與個人及家庭生活的互動關係。

E5繪製簡單草圖以呈現設計構想。

E7依據設計構想以規劃物品的製作步驟。

E3溝通合作與和諧人際關係。

E4探討日常生活應該注意的安全。


與其他領域/科目的連結

生活課程


教材來源

校園文化《家電與生活》教材


教學設備/資源

老師教學網站互動多媒體、測驗遊戲、課程影音等。


學生經驗分析

學生尚無使用電腦經驗。


學習目標


  1. 能認識家庭電器的功能。

  2. 能說出家庭電器的操作程序。

  3. 能認識資訊科技給家庭電器帶來的變化。

  4. 能思考資訊科技給生活帶來的影響。

  5. 能認識家庭電器的功能。

  6. 能說出家庭電器的操作程序。

  7. 能認識資訊科技給家庭電器帶來的變化。

  8. 能思考資訊科技給生活帶來的影響。

  9. 能理解並閱讀案例圖,從線索反思,猜出案例圖為何種家電。

  10. 能利用案例圖表達家庭電器的操作程序。

  11. 能熟知四要素並了解其定義。

  12. 能設計構想一種未來的神奇家電。

  13. 能利用案例圖表達家庭電器的操作程序。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時間

評量方式

【第 1 節課開始】

主題一、家電與人類的關係

壹、準備活動

  1. 【動畫】從原始到現代:藉由動畫引導進入教學情境。讓學生從原始人的生活環境,思考現代家電的用途。播放完後,與學生討論家電是如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1. 影片中提到了哪些家電?

    2. 這些家電怎麽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1. 你還知道哪些家電,讓我們變得比原始人更方便呢?

貳、發展活動

  1. 【互動遊戲】家電連連看:教師播放多媒體互動遊戲,將家電名稱與其對應的功能相連。過程中可使用【抽號】功能抽籤,點名學生回答,並由教師操作,完成連連看。如時間充足,可與學生做問答練習:

    1. 除了遊戲中出現的家電,你還知道哪些家電呢?

    2. 它們的功能是什麼?

  2. 【播放互動多媒體】家電的使用步驟:讓學生從多媒體的演示中,學習家電的使用步驟和情境,藉以思考操作順序與分享自己的使用經驗:

    1. 你看過其他人操作這些家電嗎?平常是誰在操作?

    2. 你有使用過上述家電的經驗嗎?步驟是否一樣?

    3. 你還有使用過哪些家電?

    4. 說說看你使用家電的經驗,有沒有發生過讓你印象深刻的事?你認為為什麼會發生?如果是不好的經驗,你覺得應該怎麽避免發生?

    5. 你知道家電有操作說明手冊嗎?你家裡的手冊放在哪裡?

  1. 看完5 個常用家電,瞭解班上同學的使用經驗,知道同學比較熟悉/不熟悉的家電後,教師可從中挑選合適的家電,在下個活動中進行討論。

叄、綜合活動

【討論】

  1. 使用家電時,應該注意哪些事情?(危險性)

  2. 家電可以怎麼樣更聰明呢?

40

  1. 能說出家電如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2. 能說出各家電的功能。

  3. 能說出家電的使用步驟。


【第 2 節課開始】

主題二、智慧家電與物聯網

壹、準備活動

  1. 【動畫】聰明的家電:藉由動畫引導進入教學情境。以智慧空調、智慧檯燈、智慧電視為例,說明家電變得聰明之後能做什麼事。播放完,與學生討論智慧家電的使用經驗。

    1. 影片中你看到哪些聰明的家電呢?

    2. 你有使用過它們嗎?

  2. 你還知道哪些智慧家電?

貳、發展活動

  1. 【討論】

    1. 你看過哪些智慧家電呢?它們有什麼特別聰明的地方?

    2. 如果「你家大門」也有智慧,你認為它會自動做什麼事情?

    3. 延伸討論:可提到其他智慧裝置,讓學生知道“不只是家電"可以更聰明。

  2. 【播放互動多媒體】物聯網在我家:藉由動畫描述當家電與物聯網結合,我們的生活會有什麼變化。

    1. 智慧助手:智慧助手是我們的家電管家,能控制所有的智慧家電。告訴它你想要做的事情,它就會幫你指揮家電完成工作。

    2. 功能更新:以智慧電子鍋舉例,透過物聯網可以更新電子產品。

  3. 機器學習:有些智慧科技產品只要透過學習,就會認得自己的主人。他們能記住你的聲音、指紋還有長相喔!

叄、綜合活動

  1. 【學習單】我的未來生活:如果物件能和物件說話,你希望未來家電怎樣改善我們的生活?(把想像的樣子畫出來)


40

  1. 能說出智慧家電與一般家電的差別。

  2. 能說出物聯網如何讓家電更便利。

  3. 完成學習單:我的未來生活。


【第 3 節課開始】

主題三、人機介面四要素

壹、準備活動

  1. 【互動遊戲】家電猜猜看:教師播放互動多媒體,讓學生閱讀簡化的案例圖,猜出案例圖內的家電是什麼。

貳、發展活動

  1. 【討論】你有發現魔法陣(案例圖)的共通點嗎?

    1. 參與者:都有操作的人(可能是大人、小孩、或是老人)

    2. 動作:都會操作一個動作(像是按按鈕,或講話)

    3. 處理:都有處理的過程(機器進行處理)

    4. 回饋:機器處理完會有反應(叮、嗶嗶嗶、出現風)

  2. 【互動遊戲】家電魔法陣:教師播放互動多媒體,讓學生參與四要素(參與者、動作、處理、回饋)的練習遊戲,可以分組進行,或填寫學習單。

叄、綜合活動

【學習單】魔法小學徒

  1. 我有一臺__:用學習單上的空白表格,或使用空白紙張,自己來畫出圖表。可寫已知的家電,也可以發揮想像,創造一個新的家電。

  2. 我有一臺____,我想要讓___來操作。只要對著機器______,讓機器______,機器就會_____

  3. 嘗試畫出魔法陣(案例圖)。

40

  1. 能說出案例圖的四個要素。

  2. 能畫出家電的案例圖。

  3. 完成學習單:家電魔法陣、魔法小學徒。


【第 4 節課開始】

主題四、未來家電

壹、準備活動

  1. 教師提問:未來如果有什麼家電,會超棒的呢?一起動手來設計吧!

貳、發展活動

  1. 【討論】設計你的未來家電:學生分組討論,在圖紙上創作,發揮創意設計一個未來的家電,並運用案例圖來描述此家電。

    1. 大家來分組。

    2. 討論、設計你的未來家電。(前一節若有自己創造家電,可以跟組員分享自己的創意。)

    3. 畫出這個家電的四要素案例圖。

  2. 設計它的外形是什麼樣子。

叄、綜合活動

【討論】成果發表

  1. 發表形式:可以由一個小組長上台,也可以整組上台發表。

  2. 掌握時間:每組____分鐘。(由教師實地分配)

  3. 演講禮儀:注意衣著整齊、上臺敬禮問好、口齒清晰、聲音洪亮。


40

  1. 上台發表:未來家電。

  2. 同儕互評:

    1. 你最喜歡哪一組的未來家電?為什麼?你覺得實用嗎?

    2. 你覺得哪一組講得、表現得最好?


參考資料:(若有請列出)


學生回饋

教師省思






:本表單參考國教院研究計畫團隊原設計教案格式。



附錄()評量標準與評分指引

學習目標

(選定一項總結性學習任務之學習目標)

分組討論,設計構想一種未來的神奇家電,並利用案例圖表達家庭電器的操作程序。

評量標準

表現描述

A

優秀

B

良好

C

基礎

D

不足

E

落後

未來家電

能比較各組作品並分析各組作品的特色。

能上臺報告、分享作品。

能畫出未來家電的案例圖。

能與同儕討論設計一個未來家電。

未達

D

能欣賞他人作品並表達意見。

能勇於表達意見並遵守演講禮儀。

能使用案例圖解釋家電的設計。

能合宜相處、尊重他人。

未達

D

評量

工具

分組合作設計未來家電、上臺解釋作品、同儕互評

分數

轉換

90-100

80-89

70-79

60-69

59以下

分數轉換:可由授課教師達成共識轉化自訂分數(級距可調整)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