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二、教材編選
(一)社會領域之教材編選或教科用書編寫應依據學習重點,融入核心素養的內涵,進
行適切的縱向銜接與學科間的橫向統整,避免不必要的重複。
(二)「學習內容」中的各主題軸/主題、項目及條目,並不代表教材各冊次與各章節之
名稱及順序。編選教材或編寫教科用書時,可重新安排組合各項學習內容,形成
各具特色的教材架構,但須以領綱基本理念為依據,並遵守以下教材編選(八)
至(十二)項所示要點。
(三)為落實各學習階段的「學習表現」,編選教材或編寫教科用書時,應將「學習表現」
與相關的「學習內容」結合,設計符合整合性、脈絡性、策略性及活用性的學習
教材,讓學生得以發展社會領域核心素養。
(四)教材編選或教科用書編寫應具時代性與前瞻性,考量學生生活經驗及社會脈動,
結合相關議題並兼顧多元觀點,回應不同族群與文化的特性,避免刻板印象、偏
見、歧視與威權內容,文字敘寫不應落入單一族群或性別的觀點;同時,若干文
化習俗潛藏之偏見與歧視,應加以檢視與省思。
(五)教材編選或教科用書編寫應能反映當今學界的重要研究成果,避免過多艱澀的定
義,或類型化、表淺化、零碎化與教條化的學習素材。
(六)教材編選或教科用書編寫應衡量社會領域於各教育階段實際授課節數或學分數,
國中及普高並宜參考附錄三之建議節數,注意整體學習內容分量的適切性。
(七)學校得因應地區特性、學生特質與需求,選擇或自編教材。全年級或全校且全學
期使用之自編自選教材,應送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審查。
(八)國小之教材編選或教科用書編寫採領域統整課程設計,除應選擇合適之主題以發
展統整性教材外,每一個單元至少設計一項探究活動,每學期另需統整該學期所
學內容,至少規劃一個主題探究與實作單元。 社會領綱 P.48
三、教學實施
(一)教師應依據社會領綱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核心素養及學習重點,結合各地區
自然、族群或文化特色,設計具有探究精神與重視提問的有效教學活動,引導學
生學習。
(二)在國小採領域教學方式整合學習內容;在國中依各學科旨趣設計學習內容,並以
學習表現為依據,設計多元的探究學習進行整合;在普高則以不同學科架構設計
分科學習內容,並以學習表現與多元的探究學習進行整合。
(三)教學實施應以開放多元的態度,強調民主社會中理性溝通、尊重差異的重要性。
(四)教學實施宜靈活運用各種策略,除了知識傳授外,更需提供學生實地踏查、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