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1501
頁次:4
-
2
13 《袁氏世範》謂「親戚故舊,人情厚密之時,不可盡以密私之事語之,恐一旦失歡,則前日所言,皆他人所
憑以為爭訟之資。至有失歡之時,不可盡以切實之語加之,恐忿氣既平之後,或與之通好結親,則前言可
愧。」此語提醒吾人:
人情厚薄勿深較 言語慮後少怨尤 當處仁心存寬厚 與人交遊貴和易
14 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
密而不出也。」(《周易.繫辭上》)文中「密」的含意是:
守諾 藏身 謹言 納諫
15 「設計一定要有『理由』,不過,這不是用資料庫就能算出來的。雖然有些企業在決定色彩時,也會從同色
系的顏色中進行市場測試,並檢視結果再做決定,不過原本設計就是一種對未來的投資,因此不能光是拘
泥於分析過去,還要理解當前仍無法預測的效果,並且留意資料庫的可用程度,這樣的作法比較恰當。」
根據上文旨意,最適合用下列那個題目概括?
設計的資料庫 預測設計趨勢 顏色與設計觀 企業設計投資
16 瓢蟲捕食蚜蟲、介殼蟲,減少農損,是為人熟知的益蟲。螳螂捕食許多吃食稻禾的昆蟲,對稻農來說是益蟲;
對養蠶的人來說,螳螂就不太受歡迎,因為養殖的蠶蛾往往進了牠的肚子。至於蚊子、蟑螂,一則叮咬人
畜,一則啃咬食物,而且都會散播病菌,讓人染病,向來被視為大害蟲。(改寫自《臺灣昆蟲記》)下列
選項何者最切近作者的用意?
宣導正確辨識益蟲、害蟲,以免濫殺無辜而破壞了生態
教導農夫只要利用天敵防治病蟲害,即可有效減少農損
呼籲全力復育瓢蟲,撲滅蚊子、蟑螂,螳螂則視情況而定
強調所謂的益蟲、害蟲往往是人類基於不同立場而判定的
17 有人說話如參禪,能少說就少說,最好是不說,盡在不言之中。有人說話如嘶蟬,並不一定要說什麼,只是
無意識的口腔運動而已。說話,有時只是掀脣搖舌,有時是為了表情達意,有時,卻也是一種藝術。……
哲人桑塔耶納就說:「雄辯滔滔是民主的藝術;清談娓娓的藝術卻屬於貴族。」他所指的貴族不是階級,
而是趣味。(余光中〈娓娓與喋喋〉)根據本文的敘述,下列選項何者錯誤?
作者認為說話的目的和動機不同,有時甚至只是毫無意義的口腔運動而已
「清談娓娓的藝術」,指的是懂得說話之道,所呈現出來不可多得的語言趣味
作者認為我們一生之中所講的許多話,有時候其實是無謂的,多言不如沉默
雄辯和清談都是說話的方式,在對的管道用對的表達方式,說話也能成為一種藝術
18 「你被迫得開始計較字體大小,得計較燈光明暗,甚至還像個養尊處優之輩般計較閱讀地點的舒適性,於是,
閱讀不再能是造次顛沛都能做的事了,它變得喬張作致起來,在順利進入書本世界忘掉一切之前,你總有
一堆儀式般的動作非得先完成不可,這很令人痛恨,但無可奈何。」(唐諾《閱讀的故事.跨過人生的折返
點-有關四十歲以後的閱讀》)根據文中所述,作者對年過四十的閱讀觀點,下列選項何者最為切近?
儘管逐漸面臨各種困擾,仍想方設法以進入書本世界
認為只要改善視力、調整燈光,即能一如往昔享受閱讀
對於這件向來嚴肅以對的事,必須更加慎重,行禮如儀
儘管痛恨,也只有無可奈何承認困境而無法採取任何行動
19 「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子莫執中。執中為近之;執
中無權,猶執一也。所惡執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孟子.盡心》)下列敘述符合本文
主旨的選項是:
稱讚子莫執取中道,不自私為我,也不過於犧牲自我
不偏於楊子為我或墨子兼愛的中道,才是應該執守的大道
行中道應懂得權變,否則仍是一種偏執,依舊可能導致禍害
楊子自私為我不可學也,應效法墨子兼愛,方有利於天下人
20 蘇軾〈書墨〉說:「余蓄墨數百挺,暇日輒出品試之,終無黑者,其間不過一二可人意。以此知世間佳物,
自是難得。茶欲其白,墨欲其黑。方求黑時嫌漆白,方求白時嫌雪黑,自是人不會事也。」這段文字,在
說明何種道理?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佳物難得,要善加珍惜
人要知足,不能求全責備 欲念太多,容易黑白不分
21 「凡先王之法,有要於時也。時不與法俱至,法雖今而至,猶若不可法。故擇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
為法。先王之所以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則可以知人。」(《呂
氏春秋.察今》)按照《呂氏春秋》的說法,法令的制定應該:
因時制宜 效法先王 以人為本 因人而異
22 蘇軾〈日喻〉說:「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槃。』扣槃而得其聲。他日聞
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為日也。日之與鐘、籥亦遠矣,而
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之人也。」上文主要是在說明何種道理?
道聽塗說,不可輕信 隻字片語,不足為憑 求全責備,徒然無功 以偏概全,難見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