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1501
頁次:4
-
3
26 當森林面對著文明的鋸齒,似乎總是無可奈何地承受文明的咬嚙。南美洲亞馬遜流域廣大的森林正被文明咬
出一塊塊平躺的大地時,操縱著文明牙齒的人類,對森林發出的哀嚎也是一勁地聽而不聞。而居住在森林
裡的「原始土著」,始終也被文明人等同於「森林」,老要將土著「開發」、「砍除」,以利資本世界的
來臨。(瓦歷斯‧諾幹〈文明開發的邊緣〉)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上文主旨?
渴望開發,反對落後 樂觀迎接資本主義世界
感傷原始部落無法現代化 原始部落受文明世界壓迫
27 要成就事功的人,腦細胞必須發點神經才行。五十億神經細胞像五十億支小磁針,一齊指南指北,產生極大
的單向動量,朝向目的迸發出去,像狂風,像激流,形成突破,達到成就。小事功要有小瘋狂,大事功要
有大瘋狂;不肯為事功瘋狂是不會有成就的。(顏元叔〈成就與舒適〉)以下選項何者與上文意旨無關?
熱情投入 心無雜念 血氣方剛 殫精竭慮
閱讀下文,回答第 28 題至第 29 題:
中國人說「錯落有致」,那其中有無心的規律,和諧,是看來不費一絲力氣的美。像山與水的交錯,花與木
的閒雜,像草原上各色各樣的野花。我總是在西方的草坪中看見人強硬的意志,那意志必得誅殺蒲公英,將任何
一絲黃色剷除,直到那草色劃一回答:「我服從!」(張讓〈蒲公英〉)
28 下列選項何者接近本段意旨?
西方強調人文精神 西方反對紀律整齊 中國強調層次井然 中國反對人為控制
29 本段文字中作者傾向的審美觀點應是:
層次井然 自然和諧 參差不齊 整齊劃一
30 行年四十,步入開始易於陷進回憶的中年,就如一年的中秋,清靜中不免透著些微涼意;或如中秋的圓月,
明亮中不免略帶迷濛的蒼涼和悵惘。有了子女之後,才深切體驗到父母的心思,往往大部分維繫在子女身
上,子女卻大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很少顧及父母的心情。(吳晟〈人到中秋〉)
根據上文,下列選項何者最貼近作者的心情?
對人生聚散的無限感歎 瞭解父母心之後的悵然
馬齒徒增的茫然與不適 季節流轉引發多愁善感
31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論語.述而》)其中「疏食」的意思與下列選項
何者最接近?
米糧 玉食 膏粱 粗食
閱讀下文,回答第 32 題至第 34 題:
(孟子)曰:「臣聞之胡齕曰:『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
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
易之。」』不識有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
「然。誠有百姓者,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孟子‧
梁惠王上》)
32 下列選項何者最切合上文主旨?
以不忍之心行政,便可以稱王天下 不忍看牛發抖恐懼,所以用羊代替牛
釁鐘之禮不可廢除,所以用羊代替牛 節省儉約,祭祀有度,便可以稱王天下
33 根據上文,下列選項的解釋何者正確?
「舍之」的「舍」是放了的意思 「將以釁鐘」的「釁」是補葺的意思
「吾不忍其觳觫」的「觳觫」是哀號的意思 「百姓皆以王為愛也」的「愛」是喜歡的意思
34 根據上文,下列選項的「之」字,何者詞性與其他三者不同?
舍之 牛何之 王見之 以羊易之
35 「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
(《史記.西南夷列傳》)下列選項,何者不適合用來形容上述情節?
星沉河漢 不自量力 以管窺天 井蛙語海
36 下列宋詞摘句,那一選項是想像思念的人也正在思念自己?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蘇軾〈蝶戀花〉)
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柳永〈八聲甘州〉)
衣上酒痕詩裡字,點點行行,總是淒涼意(晏幾道〈蝶戀花〉)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歐陽修〈生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