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1501
頁次:4
-
3
27 清代有一位臺灣詩人曾經寫到:「秋風一夜起狂飇,颶母西來怒氣驕。何似排雲驅萬馬,乍疑傳箭落雙鵰。
傾摧樹木山皆動,噴激波濤水亦搖。最是關情收穫近,田疇禾稼恐枯焦。」根據上文可以看出作者描述的是:
海嘯 地震 颱風 焚風
28 《三國志.蜀書.簡雍傳》中有記:「時天旱禁酒,釀者有刑。吏於人家索得釀具,論者欲令與作酒者同罰。雍
與先主游觀,見一男女行道,謂先主曰:『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縛?』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對曰
:『彼有其具,與欲釀者同。』先主大笑,而原欲釀者。」故事中簡雍的用意是:
增進先主的遊興 突顯政策的謬誤 揭發淫亂者罪行 關心風俗的厚薄
29 《說苑.反質》:「公明宣學於曾子,三年不讀書。曾子曰:『宣,而居參之門,三年不學,何也?』
公明宣曰:『安敢不學?宣見夫子居宮庭,親在,叱吒之聲未嘗至於犬馬,宣說之,學而未能;宣見夫子
之應賓客,恭儉而不懈惰,宣說之,學而未能;宣見夫子之居朝廷,嚴臨下而不毀傷,宣說之,學而未能。宣
說此三者學而未能,宣安敢不學而居夫子之門乎?』」依上文所述,下列何者最接近公明宣對「學」的看法?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30 「古之人學焉而有所得,未嘗不求同志之人,而況當滄海橫流,風雨如晦之日乎?於此之時,其隨世以就功
名者固不足道,而亦豈無一二少知自好之士,然且改行於中道,而失身於暮年,於是士之求其友也益難。」
(顧炎武〈廣宋遺民錄序〉)文中「求友益難」的原因是下列何者?
昔日同學改做其他行業而無法志同道合 不少朋友在晚年時憂國憂民而一一病故
青年只想追求榮利而不思修養道德學問 當時許多士人無法堅守節操而出仕為官
31 「人面呢?顏色比那紙製底小玩意兒好而且活動,帶著生氣。可是你褒獎他底時候,他雖是很高興,臉上卻
裝出很不願意底樣子,你指摘他底時候,他雖是懊惱,臉上偏要顯出勇於納言底顏色。」(許地山〈面具〉)
針對這段文字意旨的說明,最適當的選項是:
稱許朋友之道在譽其善,規其過 諷刺表裡不一,虛假不誠實之人
喜怒形於色,因此必須靠面具來遮掩表情 內省不疚,何憂何懼?對他人議論可不予理會
32 「小時候不喜歡吃長年菜,因為苦苦的,更不喜歡一熱再熱的長年菜,綿爛、味苦,只有母親和伯母好似吃
不膩。年長成家成為人母後,終於能體會母親嗜吃長年菜的背後因素:那個年代,媳婦的日子十分難為,
能吃一頓飽就算幸運,哪能挑食,尤其是剩菜,理所當然是媳婦的『專利』」(方梓〈歲歲年年〉)下列
敘述何者最貼近本段文字的主旨?
作者認為長年菜的味道不合年輕人的口味 作者懷念長年菜的滋味一如懷念母親的辛苦
作者藉由長年菜的滋味體會女性生命的辛酸 作者認為母親與伯母喜歡長年菜乃出於勤儉的美德
33 「然而,繁榮的目的是什麼呢?既然擺脫了窮困,更累積了富裕,正該放緩腳步,落實本土,積極彌補社會
缺憾,償還過度開發、過度透支的社會成本啊!」下列那一選項,符合文中的精神?
興建大型樂園,提升觀光收入 加強河川整治,還我清淨溪流
吸引國外廠商,發展代工技術 徵收閒置農地,建立科學園區
34 李魁賢有〈鸚鵡〉一詩:「主人對我好!」╱主人只教我這一句話╱「主人對我好!」╱我從早到晚學會了
這一句話╱遇到客人來的時候╱我就大聲說╱「主人對我好!」╱主人高興了╱給我好吃好喝╱客人也很
高興╱稱讚我乖巧╱主人有時也會╱得意地對我說:╱「有什麼話你儘管說。」╱我還是重複著╱「主人
對我好!」關於詩意的說明,下列何者最不適切?
客人象徵一種輿論的力量
語言表面的意義並不可靠
對知識訊息來源完全操之在人充滿無力感
主人與鸚鵡象徵了優勢與弱勢,支配者與被支配者的尊卑關係
35 朋友本有通財之誼,但這是何等微妙的一件事!世上最難忘的事是借出去的錢,一般認為最倒楣的事又莫過
於還錢。一牽涉到錢,恩怨便很難清算得清楚,多少成長中的友誼都被這阿堵物所戕害!(梁實秋〈談友
誼〉)文中所說的「阿堵物」指的是:
金錢 恩怨 損友 賭博
36 「再進一步說,這對宛如「花和尚魯智深」與「豹子頭林沖」的鋒衛搭檔,正是曾執教鳳凰城太陽隊的教練
戴東尼的成名作「鋒衛擋切」和「跑轟戰術」的體現。」(邱慕天〈林書豪驚爆紐約 重寫黃種人傳奇〉)請
問作者「花和尚魯智深」與「豹子頭林沖」的比喻是出自下列那本著作?
西遊記 水滸傳 三國演義 笑傲江湖
37 森林裡來了一個乞丐。形容枯槁,衣衫襤褸,渾身還散發著一股異味,人人見而厭之,唯恐避之不及。實在躲
避不及的,只好給他一點錢,快快的打發他走。當乞丐走到袋鼠面前,袋鼠翻遍身上的口袋,抱歉的說:「朋
友,對不起啊!我跟你一樣的窮呢!」沒想到乞丐卻緊緊握住他的手,連聲稱謝。(杏林子〈袋鼠和乞丐〉)
依據上文敘述,關於乞丐謝謝袋鼠的原因,最適切的解釋是:
袋鼠也一樣窮,讓他找回了自信 袋鼠給了他最好的,友誼和尊嚴
對袋鼠產生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相知共感 用以退為進的乞討手段,希望袋鼠能夠給他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