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1501 
頁次:4
-
3 
 
23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王維〈山居秋暝〉)雖然大多數人都理解為『(因)浣女歸(而)
竹喧,(因)下漁舟(而)蓮動』這樣的因果句,但是否也可以看成:『(聞)竹喧(而知)浣女歸,
(見)蓮動(而知)漁舟下』呢?表面上似乎沒有區別,但前者是純客觀的冷靜敘述,後者是發自主體
內心的熱切期待,不僅視角不同,而且情感力度也不同。」根據引文,請問下列選項所述何者正確? 
詩人內心感受混亂    讀者解詩可以因人而異 
強調由擬人的角度分析詩作  大多數人對王維詩作的理解有誤 
24 常摐有疾,老子往問焉。……張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老子曰:「然。」「吾齒存乎?」老
子曰:「亡。」常摐曰:「子知之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豈非以其柔耶?齒之亡也,豈非以其
剛耶?」常摐曰:「嘻,是已,天下之事已盡矣,何以復語子哉。」(劉向《說苑.敬慎》)下列詞語,
最能表達上文意旨的是: 
唇亡齒寒  唇齒相依  柔者勝剛  柔茹剛吐 
25 袁宏道〈滿井遊記〉:「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
出于匣也。」上文描述的是: 
水色  麥田  山巒  晴雪 
26 下列引文「」內詞語,何者不是酒的代稱? 
靜寄東軒,「春醪」獨撫  吮「玉液」兮止渴,齧芝華兮療饑 
「犀筋」厭飫久未下,鑾刀縷切空紛綸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27 「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白晝聽棋聲,月下聽簫聲;山中聽松風聲,水際聽欸乃
聲,方不虛生此耳。若惡少斥辱,悍妻詬誶,真不若耳聾也。」(張潮《幽夢影》)下列選項與此意旨
最為相近的是: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營家計,昧昧昏昏為己謀 
得隙閒眠真可樂,吃些淡飯自忘憂;眼前多少英雄輩,為甚來由不轉頭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28 〈繫辭傳〉:「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
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根據上文,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聖人之意難知    強調書與言表達的重要性 
聖人藉象、卦、繫辭表意  孔子擅長卜卦,善解聖人之意 
29 「交市人不如友山翁,謁朱門不如親白屋;聽街談巷語,不如聞樵歌牧詠;談今人失德過擧,不如述古
人嘉言懿行。」由本段文字,可知作者最嚮往的是: 
閉門著作  市井安居  田園耕讀  仕宦浮沉 
30 孟季子問公都子曰:「何以謂義內也?」曰:「行吾敬,故謂之內也。」……季子聞之曰:「敬叔父則
敬,敬弟則敬,果在外,非由內也。」公都子曰:「冬日則飲湯(熱水),夏日則飲水,然則飲食亦在
外也?」(《孟子.告子》)關於此段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公都子認為仁在外而義在內  季子認為仁義之心都是發自於內 
公都子認為飲湯飲水,都是外在的飲食表現  公都子是以飲冷水熱水比喻仁義都發自內心 
31 「人有恆言:『文章窮而後工。』非窮之能工也,窮則門庭冷落,無車塵馬足之嬲;事務簡約,無簿書
酬應之繁;親友斷絕,無徵逐游宴之苦;生計羞澀,無求田問舍之勞。終日閉門兀坐,與書為仇,欲其
不工,不可得已。」(明.謝肇淛《五雜組》)下列選項最合於作者對「文章窮而後工」的詮釋者是: 
無世事煩擾,能專心於文章  無利益薰心,文章自然高潔 
因離群索居,方能靜心看書  因生活困頓,方能體會人生 
32 《孟子.盡心》:「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下列選項合乎本文意旨
的是: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33 「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年至十二三,頭角稍相疎。二十漸乖張,清溝
映汙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一為馬前卒,鞭背生蟲蛆。一為公與相,
潭潭府中居。問之何因爾?學與不學歟!」(唐.韓愈〈符讀書城南〉)依據上文,下列選項敘述正確
的是: 
「蟾蜍」與「龍」喻同一種人  「豬」與「馬前卒」喻同一種人 
「頭角」與「清溝」喻同一種人  「同隊魚」與「蟲蛆」喻同一種人 
34 「忠、萬、雲安多虎。有婦人晝日置二小兒沙上而浣衣於水者。虎自山上馳來,婦人倉皇沉水避之,二
小兒戲沙上自若。虎熟視久之,至以首觝觸,庶幾其一懼,而兒癡,竟不知怪,虎亦卒去。」下列選項
適合用來形容老虎作為的是: 
攝威擅勢  威望素著  威無所用  威靈顯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