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除了灌輸知識之外,能不能與實際的日常生活、風土人情相結合?其中的道理,能不能通過學生自己的感受、
自己的經驗來權衡,來印證?凡此種種都須落實在具體的活動中來演練,抽象的知識、刻板的教條,對於學
生並無實際的助益。 
依據上文,下列敘述何者最正確? 
作者主張學習最佳態度是朝聞道,夕死可矣 
作者主張教育者應秉持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作者認為學習應該強調體驗活動,抽象的知識對學生有害無益 
作者認為學習應兼顧知識與體驗,不能只是畫餅充飢流於空談 
14 有人問速食業者:「速食經營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他回答道:「我告訴每位服務生,當你見到店內任何一
處有丁點兒抹布絲屑,就要看做粗如一條纜繩!」 
上文闡述的企業理念與下列選項最相近的是: 
目不斜視,耳不妄聽 目視雲霄,眼界高闊 視小如大,視微如著 反聽內視,求其所由 
15 「一份心理學的研究將人的特質區分為兩種思維模式:一種是成長型的思維模式,相信人的能力與特質可以
透過後天的努力來培養,甚至相信        ;另一種是僵固型的思維模式,堅信人的能力與特質是固定不變
的,在某個領域表現不好,就表示自己天分或者能力不足,儘管再怎麼努力也於事無補。」 
根據前後文的文意,        處最適合填入的句子是: 
性格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大腦就像肌肉一樣可以訓練 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高 
16 「和許多人一樣,我不是大人物,但是我經過的時代,世界有許多重大的變化,那些變化一定在我的歲月中
留下或多或少的印痕。我的故事和許多人的故事中的某些細節,很可能正好為檯面上記載的歷史做一些見
證,或補一些缺漏,或者再加上一些從庶民的角度呈現的觀點。」 
本文主旨是: 
每個人都躲不過歲月的摧殘,終究會老去   
每個人的故事都值得珍惜,值得書寫與保存 
每個人都可以藉著生命的體驗,見證生命的奇蹟   
庶民生活的種種回憶,必定淹沒在時代變遷的洪流中 
17 「當我驚醒/當年輕的夢被午夜驚醒/被及胸的風/與花與雪,與月/驚醒/白髮,我聽到你一根/又一根
裂膚而出的聲音」 
依據上文,詩中人的年紀是: 
而立之年 始齔之年 知命之年 風信之年 
18 「雨為什麼淅淅瀝瀝/如此深沉的漂泊的夜啊/歐陽修你怎麼還沒賦個完呢/我還是喜歡那位宮女寫的詩
/御溝的水啊緩緩的流/我啊小小的一葉載滿愛情的船/一路低吟到你的跟前」 
依據上文,詩中的季節是: 
春 夏 秋 冬 
19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霑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下列選項,何者較符合此詩所表達的情感? 
沮喪 漠然 曠達 豪邁 
20 陸游〈沈園二首〉:「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台。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夢斷香消四
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弔遺蹤一泫然。」 
下列選項敘述最正確的是: 
「猶弔遺蹤一泫然」:遊客到沈園遺跡,昔日情境仍幻化在目前 
「沈園柳老不吹綿」:已經老去的柳樹,又豈能知道我傷春之情 
「城上斜陽畫角哀」:斜陽照在城樓,烏雀隨著感傷的音樂飛過 
「曾是驚鴻照影來」:當年美麗的身影,曾映照在春日的水波上 
21 「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猶有不慈者乎?」下列選項,最可能具有
上文思想的人物是: 
孔子 墨子 老子 管子 
22 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匵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上文以「出售美玉」為喻,談論人生態度,孔子所想要表達的意思是: 
謙沖自牧,為善亦不欲人知 權衡變通,不排斥改行從商 
自恃有才,期待有機會施展 家有珍寶,冀高價賣出濟貧 
23 戴盈之曰:「什一,去關市之征,今茲未能。請輕之,以待來年,然後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
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如知其非義,
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依據上文,戴盈之與孟子討論的問題是: 
賦稅之重 攘雞之過 來年之期 君子之道 
24 承上題,本段文句組構的順序,下列何者正確? 
寓言→事由→主題 事由→寓言→主題 主題→事由→寓言 主題→寓言→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