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1151
頁次:4
-
3
28 韓愈〈師說〉:「聖人無常師」意謂:
聖人天生英明,不需如一般人求師習藝 聖人功德非凡,眾生應以特別規格拜師
聖人通天達道,可以世間常與無常為師 聖人至賢至慧,卻仍虛心向人拜師學習
29 蘇軾〈跋赤溪山主頌〉:「昔張魯以五斗米治病,戒病者相語不得云『未差也』,若云爾者,終身不差也,
故當時以張魯為神。」根據本文,世人皆「以張魯為神」的主要原因是:
張魯醫道高妙 張魯捨米救人 病者皆感戴張魯 病者皆自稱病癒
30 予昔在岐下,聞河陽豬肉美,使人往致之。使者醉,豬夜逸,買他豬以償,吾不知也。客皆大詫,以為非他
產所及。已而事敗,客皆大慚。(蘇軾〈跋王氏華嚴經解〉)文中的客是因為自己的那一種心態而感到「大
慚」?
前倨後恭 先入為主 見利忘義 欺上瞞下
31 《笑林》:「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
『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下列選項何者足以說明「執長竿者」的
行為?
從善如流 盲從無識 擇善固執 蕭規曹隨
32 罔與勿析土而農,耨不勝其草。罔併薙以焚之,禾滅而草生如初;勿兩存焉,粟則化而為稂,稻化為稗,胥
顧以餒。(劉基《郁離子》)下列選項的敘述,何者錯誤?
罔將禾與草一起鋤掉並燒之,結果雜草依然長出
勿將禾與草一起保留,結果導致粟與稻都變成稂、稗野草
罔與勿各用不同的方式除草,但都失敗,是因穀子品種不良
此寓言主旨在處理事物不應隨心所欲、胡亂作為,應探求事物規律之道
33 《菜根譚》:「『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古人此等念頭,是吾人一點生生之機。無此,便所謂土木形
骸而已。」文中古人之念頭,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
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
34 「福茂總是不看人說話,對好友不敢批評建言,對一般人又太推心置腹,任意給建議。」下列《論語》中何
者可用來勸勉他?
巧言令色,鮮矣仁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5 《左傳.僖公五年》:「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
啟,寇不可翫,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脣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文中敘
述「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其意為:
晉國要經過虞國,以討伐虢國 晉國假裝同意虞國去討伐虢國
虞國要經過晉國,以討伐虢國 虞國假裝同意晉國去討伐虢國
36 承上題,下列選項何者足以形容虞、虢兩國的關係?
兩強相峙 和睦共處 榮辱與共 劍拔弩張
37 且君侯何不思昔者也?有昔者必有今日。是故碎瓦頹垣,昔日之歌樓舞館也;荒榛斷梗,昔日之瓊蕤玉樹也;
露蠶風蟬,昔日之鳳笙龍笛也;鬼燐螢火,昔日之金釭華燭也;秋荼春薺,昔日之象白駝峰也;丹楓白荻,昔
日之蜀錦齊紈也。昔日之所無,今日有之不為過;昔日之所有,今日無之不為不足。是故一晝一夜,華開
者謝;一春一秋,物故者新。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邱之下,必有浚谷。君侯亦知之矣,何以卜為?
(劉基〈司馬季主論卜〉)下列那個成語最符合本文司馬季主論述的主旨?
今非昔比 昨是今非 撫今追昔 洞鑒古今
38 承上題,下列那個選項中的語詞是屬於同一組概念?
歌樓舞館、瓊蕤玉樹、蜀錦齊紈 碎瓦頹垣、荒榛斷梗、象白駝峰
鳳笙龍笛、秋荼春薺、露蠶風蟬 金釭華燭、鬼燐螢火、丹楓白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