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1151
頁次:4
-
2
13 把你的影子加點鹽/醃起來/風乾/老的時候/下酒(〈甜蜜的復仇〉)下列對於本詩的詮釋,最不適合的
選項是: 
「影子」指詩人對於「你」的種種回憶 「醃起來/風乾」是為了能夠長久保存 
「老的時候」暗指此段情感將永銘於心 詩題之「甜蜜」指與老朋友重聚的歡愉 
14 你久居鬧熱滾滾的都城/詩藝呀!人生呀!社會呀/已爭辯了很多/這是急於播種的春日/而你難得來鄉
間/我帶你去廣袤的田野走走/去領略領略春風/如何溫柔地吹拂著大地(〈我不和你討論〉)上述的新
詩表達出甚麼意思? 
知行要合一  與其當文人不如當農夫 
與其彼此爭辯,不如投向自然 都市人應當到鄉野間體驗農夫的辛勞 
15 練功且又是一生一世的修行。即拿侯佑宗老師來說,今年七十多歲了,光打鼓就打了五六十年,至今每天晨
起,頭樁事情仍是將單皮鼓擺出,打個半小時。(〈華岡的夜〉)根據本文,其意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揮汗擊鼓鍛練身體 持之以恆樂在其中 學有專精一生受用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16 他們把清秀的山河、熱烈的愛情、淳樸的生活、真摯的人生,融化而為村歌俚謠,然後以蟬兒一般的勁兒歌
唱出來,而成為他們的山水、愛情、生活、人生的一部分。它或纏綿悱惻,或抑揚頓挫,或激昂慷慨,與
自然合拍,調諧於山河。(《笠山農場》)下列關於上述引文的解說何者最正確? 
歌聲為地靈人傑之證據  人們歌聲中隱含各種複雜情感 
歌聲如蟬鳴躁動不休,無法停止 雖村歌俚謠,但自然真摯,仍可傳誦久遠 
17 原來生活本身才是一門大學問,只有用生命去體驗,才是有血有肉的──這才真是一步跨出了蒼白冷酷的象
牙塔,看見天日,看見風暴,走進這世界來。(〈又是風起的時候了〉)根據上文,下列何者正確? 
象牙塔內的天日、風暴豐富了生命 有血有肉的生命就如蒼白冷酷的象牙塔 
生活是一門大學問,即使是象牙塔內也有生活 用生命體會生活,才能走出象牙塔,走進世界 
18 「但得兩心相照,無燈無月何妨」。低徊地吟誦著這兩句纏綿婉轉的詞,你會體會到兩顆堅貞皎潔的心靈,
結合在一起,該是多麼美好,多麼幸福。人生至少要有一個知己,可以共患難的朋友,正如我們必須有一、
二部精讀的書,生命才不至於虛拋。於危厄困難中,才有人替你分擔。(〈心照不宣〉)下列何者符合上
文意旨? 
知己如同書本,能充實人生 結交知己是為了在危厄困難時得到幫助 
不管知己如何困難,我們都要不離不棄 能有知己相互關照,即使生活困頓,又有何妨 
閱讀下文,回答第 19 題至第 20 題: 
父親寄給我厚厚手札,端整如篆的毛筆字,寫著並不流暢的字句與心事,他回顧他的一生,提出許多令人心酸
的問題,最後補注:「每日在寫作時不停地徘徊,該不該繼續之困惑,所以進度很慢,至今仍躊躇寄送給你,另
而我父母姨仔都屬猝死型,均沒留一言就去,我亦曾想給予我生前錄音終是不果,我已到高齡足七十六歲,現在
多病體力日益衰,留言父母未講述之家史必具意義,就以無名無地位之輩完成畢生之作……」 
…… 
他只讀日文書,看 NHK,聽〈義勇軍進行曲〉,友好皆日本人。我們像是兩個國度的人,講不同語言,看不
同書,想不同的事。父親受完整的日文教育,自習的中文程度其實不差,但他寧可與日本友人通日文信,說他是
日本遺民亦無不可。現在他以中文寫這麼多文字交託給我,第一次,感受到父親對女兒的疼愛與信賴,而我是如
何無情無能的女兒?(〈遺珮〉) 
19 造成作者與父親語言隔閡的原因是: 
親情的疏離,父女間缺少溝通 統治者的更迭,語文政策的遞換 
學習環境與周邊友朋的不同 喜歡的事物不同,造成思維的差異 
20 作者何以在看到父親以中文寫作的手札時,深刻覺察到「我是如何無情無能的女兒」? 
早年曾經鄙夷沉浸在日本遺民情緒中無法自拔的父親 
無視於父親年老體衰的事實,自私地旁觀父親的孤寂 
悔恨年輕時期未嘗想過修讀日語與父親建立溝通橋梁 
父親跨越語言障礙,信賴地將生命史與家史傳遞給她 
21 有人問著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他是如何刻鑿出栩栩如生的「大衛」像,大師只淡淡地說,「大衛本來就在
這塊大理石裡,我只是將不屬於大衛的石塊鑿掉罷了」。根據大師的回應,一件偉大藝術品的誕生,有何
特別之處? 
只要積累足夠,妙手就可得佳品 未必脫胎換骨,只須去蕪而存菁 
本於自然天成,平淡中即現不凡 完全不落俗套,能化腐朽為神奇 
22 荷蘭畫家維梅爾畫作中,「不但人見的地方,光裡有層次,有櫛比,受光面上閃著晶盈的光線、碎珠似的光
點;人不見的地方光也過來,在暗淡處逗留,透映。光裡有光,無光裡也有光。光弱得幾乎看不見,卻無
所不訪,無處不留;似乎無心地撫略過去,卻踟躊徘徊,有意溫存。」下列選項何者最貼近引文旨意? 
光線層次分明 光線若有生命 光線映襯物體 光線照耀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