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附小鄉土語言(閩南語)教學活動設計
設計者(教學者):徐麗慧老師
單元名稱:王梨大俠
課程說明:
設計理念:
對於生活在臺北都會區的小朋友來說,閩南語並非生活的常用語言,學習閩南語就像是學習另外一種語言,有相當的難度。因而將學習閩南語的課程融入生活的題材,藉由童話故事的呈現,採用擬人化的手法描寫故事中的角色,以增加學習的動機和興趣;並在教學活動中設計排列和互相訪問的遊戲,希望不但能增加小朋友閩南語的聽、說和閱讀能力,增進學習閩南語的成就感;更能體會閩南語文之美,並從故事中學會自信、互相尊重的美德。
教學目標:
能用閩南語正確的說出常見水果的名稱
能使用閩南語說出喜歡吃的水果和喜歡的原因
能運用教材的句型做對話練習
能了解並正確說出有關水果的閩南語俗諺
喜歡運用閩南語與人交談
能力指標:
(1)1-1-能聽懂閩南語日常生活的簡短語句
C能聽懂閩南語特殊專有名詞的簡短語如:俗諺、俚語等
(2)1-3能聽取教師閩南語教學語言、教學內容的基本能力
C能聽懂老師用閩南語上課,並能與老師互動無礙
(3)2-3能學會熟悉閩南語中的基本語音成分,並且能發音正確
C能學會閩南語中的基本語音成分、並且進行同儕學習,並指證同儕的錯誤
(4)2-4能運用閩南語與教師、同學進行教學問答與交談
C能與老師用閩南語做深入的對話
(5)2-5能運用閩南語介紹或描述各種人時地事物
C能運用閩南語完整的段落介紹或描述各種人時地事物
(6)4-1能認讀閩南語之漢字,了解其意
C能辨別、認讀較特殊字詞之漢字
(7)5-1能分辨閩南語書面文字與國語的差異
C能將閩南語課文改編成國語
教學對象:高年級
教學時數:四節課(本節課為第四節)
相關領域:鄉土語言、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綜合活動
課程架構:
每禮拜一句
王梨大俠 我个朋友愛食个果子
俗諺之美
趣味个故事 為評審排座位
8.補充教材:
(1)自編「果子國選國王」故事與學習單
(2)自編「我个朋友愛食个果子」學習單
(3)水果俗諺
教學流程:
教學活動 | 教具 | 教學時間 |
◎準備活動: 1.詢問家人喜歡吃的水果和原因 2.假日和家人一起上菜市場認識各種蔬果和學習閩南的說法 (一)引起動機 ◎教師揭示帶來的水果,並詢問小朋友該樣水果的閩南語念法 ◎教師說明喜歡吃這樣水果的原因 (二)發展活動 1.每禮拜一句: ◎教師在上課前先將水果圖卡佈置在黑板上,以學生每人能選到一張為原則。 ◎教師向小朋友說明或提問時,請儘量使用閩南語,如果有小朋友聽不懂,請教師做適當的翻譯。 ◎學生輪流說,並鼓勵比較不熟練的小朋友可以模仿他人的說法 ◎句型:我个愛吃,因為食起來 。
2. 「我个朋友愛食个果子」---訪問活動 ◎教師發給每位小朋友「我个朋友愛食个果子」學習單。 ◎教師說明學習單上的句型,並請大家練習念。 *「小朋友,知道家人喜歡吃的水果之後,現在我們要進行訪問朋友的活動,請利用學習單上的句型,訪問五位小朋友,請記住喔!要使用閩南語練習。」 ◎活動完畢之後,進行統計活動。 3.「趣味个故事」---大家聽故事 ◎教師發給每位小朋友「趣味个故事」學習單,帶領小朋友閱讀題目。 *「小朋友,請仔細聽老師說故事,故事中將有學習單中題目的答案喔!」 ◎教師說完故事之後,請小朋友在學習單上作答。 ◎大家共同討論答案,並請小朋友儘量使用閩南語討論 4.「為評審排座位」---分組競賽 *「小朋友,剛才我們聽了果子國選國王的故事,現在為了公平,特別請了幾個水果來當評審,你們知道哪些水果嗎?」 ◎教師ㄧ邊發下圖卡,一邊請學生辨認,並使用閩南語說出水果的名稱 ◎全班一起複習方位的閩南語念法和用字。 正爿(右邊)、倒爿(左邊)、邊仔(旁邊)、頭前(前面) 後壁(後面)、內面(裡面)、外口(外面)、下跤(下面) 頂面(上面) *「請各組小朋友,仔細聽老師的說明,再按照說明排出水果評審的順序。」 ◎全班共同確認答案 (三)綜合活動: 1.「甘蔗無双頭甜」---大家來讀水果俗諺 ◎教師揭示水果俗諺的簡報
-------------本節結束------------ | 1.水果 2.水果圖卡 3.「我个朋友愛食个果子」學習單 4. 「趣味个故事」學習單 5.水果圖卡,每組一份 6.短牌 7.水果俗諺簡報 | 3分鐘 7分鐘 10分鐘 10分鐘 6分鐘 4分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