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者:稻江護家社會領域教師-詹恬恬
臺北市高職人權、法治、品德及公民教育實踐之融入式優良教案甄選
編號:
議題 | 男女蹺蹺板-性別的平等權利 | 適用 年級 | 三年級 | ||
融入科目 | 法律與生活 | 融入教學時間 | 100分鐘〈2節課〉 | ||
融入單元 | 第二章 憲法與人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 | 主要評量方式 | 討論與提問 | ||
融入教學目標 | ㄧ、認知層面 1.能暸解平等權的基本概念並解釋平等 權的內涵。 2.能察覺且了解不同族群之差異處。 二、情意層面 1.能尊重不同族群間的歧異性並能欣賞 其間不同的特色與關懷不同的族群。 三、行為層面 1.能說出平等權的內涵與所包含的內 容。 2.能表達對不同族群的尊重且時時自省 避免對他人的偏見歧視。 | 參考 資料 | 見課程補充資料3 | ||
設計構想 | 法律與生活這門課程旨在使學生增進與日常生活有關的法律知識,進而養成守法的習慣與尊重他人的態度,本教案的設計理念即在於中華民國憲法第七條明文規定:『中華民國人民,無分男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過在現在的社會風氣下,雖有憲法對平等權的保障,但人人平等的理念卻很少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像是社會上傳統父系社會男女有別的觀念仍存在,民眾對身心障礙者、原住民及新移民等不同種族人士也常存在著異樣眼光,因此,在教案的設計上,會先以法律的規範面來介紹平等權的相關概念,再進ㄧ步針對校園中常見的歧視與不平等現象做道德層面上的說明與價值澄清,以期使學生能藉由課程,釐清自身的觀念,且願意將平等反歧視的觀念落實在生活當中,以達成人人平權的人權教育目標。 | ||||
主要概念與其相關之課程綱要目標 | ㄧ、『法律與生活』課程綱要目標 1.介紹法律的意義與作用。 2.說明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問題與事實。 3.引導學生瞭解日常生活相關的法律內容,並知道如何保障自己的權益。 4.培養學生尊重法律及建立守法的習慣。 二、九年一貫課程相關課程綱要目標 (一)人權議題: 1-2-1欣賞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1-2-5察覺個人偏見與歧視態度,並避免偏見與歧視之產生。 1-3-3瞭解平等、正義的原則,並能在生活中實踐。 1-3-4瞭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二)性別平等議題: 1-4-3培養多元文化觀點,學習兩性良性互動。 2-2-2尊重兩性在溝通的過程中平等的表達機會。 2-2-3認知當今社會文化中兩性角色地位與處境。 2-4-7探究現今社會中產生性別歧視和文化偏見的成因。 3-3-3破除家庭、學校與社會中的性別歧視及其造成的傷害。 3-4-4建立兩性平等與尊重的互動模式。 3-4-11主動探究兩性平等相關議題﹙例如:約會強暴、人身安全、性取向、安全性行為等﹚。 3-4-13反省批判社會中性別刻板化印象和差別待遇,提出因應解 決的方法。 ◎資料來源:教育部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 ||||
教學活動 | 教具 | 時間 | 指導與評量 | ||
◎課前準備
| 課本、參 考資料 | 一星期 | |||
教學活動 | 教具 | 時間 | 指導與評量 | ||
第一節課 | |||||
◎腦力激盪(引起動機) 1. 教師先分享自身曾在生活中所感受過不平等 或被歧視的經驗(例如:家族內重男輕女的傳 統、出國旅遊所遇到的差別待遇等小故事)。 2. 引發學生去思考自己或生活週遭的親友是否曾遇過被歧視或不平等的事件,並鼓勵學生分享經驗。 | 課本 | 10分鐘 | 1.提示學生 可從性別、 種族、階級 地位等方 面來思考。 2.鼓勵學生發表意見。 | ||
◎帶入本節課主題—人權中『平等權』的概念
| 課本、 筆記型 電腦、單槍、多媒體參考資料 | 30分鐘 | 以ppt多媒體資料,帶領學生理解平等權的內容。 | ||
提出與課程相關問題,讓學生思考,來澄清學生自我無法覺察的偏見與歧視概念。 例如: 真正的平等就是大家都一樣?(男女廁所 的配置、入學考試的門檻、低收入戶的補 助、稅收的比率) 男女本來就有別,所以平等是不可能的事?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受歧視的人 一定是自己沒有努力,不需要同情? (如:貧困階級) | 課本、 筆記型 電腦、單槍、多媒體參考資料 | 10分鐘 | 1.鼓勵學生 思考與發 言。 2.澄清學生 的歧視概 念且對還 不清楚的 觀念加以 說明與解 答。 | ||
第二節課 | |||||
◎溫故知新 1. 複習上節課所提到的平等概念。 2. 以『葉永誌』事件,帶入校園歧視與性別人 權的議題。 | 筆記型 電腦、單槍、媒體參考資料 | 7分鐘 | 以ppt多媒體資料說明『葉永誌』事件。 | ||
◎性別平等人權議題說明
| 筆記型 電腦、單槍、多媒體參考資料 | 18分鐘 | 1.以ppt多 媒體資料帶領學生理解不同的性別意識 2.鼓勵學生 發言分享。 | ||
◎反歧視大作戰-重視校園人權討論活動
2, 請各組學生代表上台說明小組討論後的發現。 | 課程學習單(見課程補充資料2) | 15分鐘 | 1.照座位將 學生分組。 2.巡視各小 組的討論 情況並給 予指導。 | ||
◎課程總結-校園反歧視補充說明
| 筆記型 電腦、單槍、多媒體參考資料 | 10分鐘 | 1.觀察學生 是否專心聽講。 2.引導學生思考與反省校園歧視的問題。 |
◎課程補充資料1:
憲法規定:『中華民國人民,無分男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一律平等』,因此,在台灣的許多法律當中,都可以看到平等權的精神,例如:
☆兩性工作平等法:
立法理由:為保障兩性工作權之平等。
主要規範:雇主對於求職者或受僱者之招募、甄試、進用、分發、配置、
考績或陞遷等,不得因性別而有差別待遇。
☆ 性別平等教育法:
立法理由:為建立性別平等之教育資源與環境,特制定本法。
主要規範:學校對於招生、就學許可、教學、活動、評量、獎懲、福利
及服務上不得有性別上之差別待遇,且要積極防治校園性侵
害或性騷擾事件發生。
☆ 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
立法理由:為促進原住民就業,保障原住民工作權及經濟生活,特制定
本法。
主要規範:各級政府機關、公立學校及公營事業機構,其僱用下列人員
之總額,每滿一百人應有原住民一人,且政府應依原住民群
體工作習性,輔導原住民設立各種性質之原住民合作社,以
開發各項工作機會。
☆ 身心障礙者保護法:
立法理由:為維護身心障礙者之合法權益及生活,保障其公平參與社會
生活之機會,結合政府及民間資源,規劃並推行各項扶助及
福利措施,特制定本法。
主要規範:身心障礙者之人格及合法權益,應受尊重與保障各級政府相
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有計劃地推動身心障礙預防工作、
優生保健、預防身心障礙之知識,針對遺傳、疾病、災害、
環境污染和其他致殘因素,並推動相關宣導及社會教育。
☆ 民法親屬編有關夫妻財產制之規定:
為落實夫妻財產之平等,九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特修正民法親屬編夫妻
財產制,在現今「法定財產制」下有關夫妻財產之所有、管理、使用、收益
及處分上,均各自獨立;夫妻各自對其債務負清償之責,互不相干。
☆ 民法親屬編有關親權及監護權行使之問題:
為消弭以往「父權條款」造成男女不公平之現象,民法對於親權之行使,
原則上由父母共同行使與負擔,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權利之行使意思不一致
時,得請求法院依子女最佳利益酌定之;夫妻離婚有關監護權之問題,原則
上依協議任之;若無法達成協議亦由法院以子女最佳利益酌定之。
◎課程補充資料2:『反歧視大作戰』-人權討論活動學習單
◎課程補充資料3:
参考資料
☆書籍
李永然(2006)。實用生活法律。台北:台灣工商稅務。
李鴻禧(1999)。憲法與人權。台北:元照。
施茂林、劉清景(2005)。最新實用六法全書。台南:世一文化。
許文生(1993)。民法親子關係案例實用。台北:永然文化。
黃碧芬(2000)。女人法律智典。台北:書泉。
楊與霖(2001)。法律與生活。台北:五南。
劉昌崙(2005)。生活法律。台北:三民。
☆網站
人權教育資訊網 http://www.hre.edu.tw/report/
全國法規資料庫 http://law.moj.gov.tw/fn.asp
性別平等教育資訊網 http://www.gender.edu.tw/
法易通 http://www.lifelaw.com.tw/
法律專欄 http://www.uicnet.com.tw/la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