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誠正國民中學美術科主題教學活動設計 | |||||||
主題名稱 | 速度與美感 | 教學時間 | 11節 | ||||
教材來源 | 自編 | 教學時段 | 一下 | ||||
分段能力指標 | 1-4-2 2-4-1 3-4-1 3-4-2 | 教學人數 | 30 | ||||
設計人 | 林嬌玲 | ||||||
教學資源 | 幻燈機、幻燈片、銀幕、電腦、單槍投影機、DVD | ||||||
學生所需學具 | 凸版用橡膠板(16K)、雕刻刀、圖畫紙、鉛筆、版畫用印墨及用具 | ||||||
時間分配 | 節次 | 月 | 日 | 教學重點 | |||
1 | 以幻燈片介紹校門口的鐵路、火車及南港火車站並做台灣鐵路簡介。 | ||||||
2 | 名家畫作賞析 | ||||||
3 | 欣賞「火車之戀」DVD15分鐘、版畫種類及製作流程介紹(凸版畫)。 | ||||||
4 | 版畫草圖設計說明及引導(以火車為主題)。 | ||||||
5 | 草圖設計。 | ||||||
6 | 草圖修改及轉印至版面上。 | ||||||
7 | 開始刻版。 | ||||||
8 | 強調刻版要領及修版。 | ||||||
9 | 繼續刻版及修版。 | ||||||
10 | 單色版畫印製。 | ||||||
11 | 多色版畫印製及作品欣賞 | ||||||
教學流程 | 教學指導要點 | 教具 | 評鑑方式 | ||||
一、準備活動 | 老師: 1.至火車站及鐵路等地拍幻燈片。 2.翻拍現成火車圖片。 3.尋找世界知名火車之簡介DVD。 4.製作「版畫介紹及製作流程」之power point。 5.設計學習單。 | 相機 幻燈片 DVD 電腦 | |||||
二、導入活動–引起動機 | 1-1對話:1.鐵路就在我們校門口,天天看火車經過,可有什麼感覺?還只是覺得它很吵而已呢?可否藉這次邂逅更認識它,了解進而喜歡上它、珍惜它? 2.簡述南港火車站與中南街的故事。 | ||||||
三、展開活動 | 單元一、名家畫作賞析 1-2展示泰納畫作「雨、蒸汽與速度」及莫內畫作的「聖雷札車站」。 1-3略述二作畫家的時代、風格特色及故事。 1-4欣賞台灣畫家施並錫畫作「阿里山神木」。 1-5請同學比較三件作品風格上的異同?藝術家想表達什麼?喜不喜歡? 1-6發學習單(1) | 幻燈機 銀幕 作品 圖片 | 問答對話 (回答與參與態度) 書面學習單 (能理解並有主見) | ||||
2-1藉由幻燈片的介紹,讓同學們更深入去看看屬於我們生活社區中的火車及火車站是什麼模樣? 2-2看看台灣火車的進展圖象。 2-3發下火車口述歷史學習單,請同學們跟著老師的講述寫下學習單的答案並想想及火車的關係為何。 | 幻燈片 幻燈機 學習單 | ||||||
3-1欣賞「火車之戀」DVD(15分鐘)。 3-2版畫類別及製作流程介紹(凸版畫) 3-3請同學,下週帶火車參考圖片來。 | 單槍投影機 電腦 DVD | ||||||
4-1版畫草圖設計說明及引導(以火車為主題) 4-2學生開始草圖創作。 4-3老師檢查學生所帶之火車參考圖片並與每位學生討論他們想創作的方式和創意。 | |||||||
5-1學生草圖設計 5-2老師提供參考意見及創意引導。 | |||||||
6-1學生草圖修改及定稿。 6-2老師教導學生如何把原圖轉印至版面上。 6-3學生親自操作轉印過程。 | |||||||
7-1請各班小老師事先準備好急救箱以備不時之需。 7-2老師代發雕刻刀,並示範握刀及雕版要領。 7-3學生開始雕版。 | 雕刻刀 橡膠版 | ||||||
8-1強調雕版要領及修版重點。 8-2請學生務必拿出自己的版與老師密切討論。 | |||||||
9-1繼續刻版及修版。 9-2完成刻版工作。 | |||||||
10-1老師準備好印版畫用具及印墨。 10-2老師示範單色印凸版畫流程。 10-3學生拿著自己的版,親自操作印製過程 10-4印製完成並晾乾。 10-5老師教導學生正確簽寫作品方式。 | |||||||
11-1老師示範多色印製凸版畫流程。 11-2學生親自操作多色表現版畫的過程。 11-3完成作品並晾乾。 11-4老師把學生作品貼黑板,供學生們彼此欣賞及品評。 |
台北市立誠正國民中學美術科主題教學活動設計 | ||||||||
主題名稱 | 鐵道風情 | 教學時間 | 4節或6節 | |||||
教材來源 | 依學校本位課程自編 | 教學時段 | 一下 | |||||
分段能力指標 | 1-4-1 1-4-2 2-4-1 2-4-2 2-4-3 3-4-1 3-4-2 | 教學人數 | 30 | |||||
設計人 | 葉榮文 | |||||||
教學資源 | 電腦、單槍投影機、銀幕、範例作品、分組名單 | |||||||
學生所需學具 | 上色用品(色鉛筆)、彩麗捏塑土 | |||||||
時間分配 | 節次 | 月 | 日 | 教學重點 | ||||
1 | 分享坐火車經驗談,讓學生回憶當時坐火車的情景。 | |||||||
2 | 美術設計CIS的認識 | |||||||
3 | 設計製作分組指導 | |||||||
2 | 認識火車的各種造形及其它與火車相關之事物。 | |||||||
3 | 認識立體與平面作品的差別、彩麗捏塑土的特性及配色技巧。 | |||||||
4 | 分組創作。 | |||||||
5 | 分組創作。 | |||||||
6 | 分組創作與作品賞析。 | |||||||
教學流程 | 教學指導要點 | 教具 | 評鑑方式 | |||||
壹、準備活動 | 老師: 1.蒐集與火車相關的資料及圖片。 2.準備「火車之旅」創作的範例資料。 3.製作分組名單。 | |||||||
貳、導入活動– 引起動機 (第一節) | 對話1-1: 1.簡述一次最難忘的坐火車經驗。 2.何時?搭乘何種列車?去那裡?沿路上看到了什麼?這次火車之旅心情如何? | |||||||
參、展開活動– (第二節) | 單元一、美術設計CIS的認識 2-1由阿里山小火車開始,展示台灣各級火車的風貌及火車小故事。 2-2介紹世界各國火車外觀的幻燈片 2-3由火車外觀塗裝設計、介紹企業商標設計CIS的概念,並展示範例。 2-4發學習單(2)同學們分組,共同為台鐵的各級列車設計新的外觀塗裝。 | 單元一、火車的認識 2-1簡單介紹火車的發明、台灣鐵路的歷史。 2-2欣賞火車的造形、鐵軌的形狀及火車經過的景色呈現。 | 電腦 單槍投影機 銀幕 | 問答對話 | ||||
(第三節) | 3-1示範色鉛筆及配色原則。 3-2塗色(選前一作品之一) 3-3剪下(剪刀、美工刀、尺、切墊) 3-4組合(白膠或雙面膠) 3-5分組指導。 | 單元二、立體雕塑的概念 3-1分析立體雕塑與平面繪畫的差異及特性 3-2說明彩麗捏塑土的特性 3-3解說運用彩麗捏塑土創作的配色原則 3-4以火車頭做示範 | 彩麗捏塑土 圖片 | |||||
(第四節) | 4-1剪下(剪刀、美工刀、尺、切墊) 4-2組合(白膠或雙面膠) 4-3分組指導。 | 單元三、火車之旅創作 4-1依班上人數分成六組。 4-2敘述創作火車之旅時,火車的造形選擇,要做很炫的或傳統的。 4-3火車何時經過山洞或橋,可表現的點景有前些。 4-4欣賞範例作品。 4-5各組角色的分配。 | 範例作品 分組名單 | |||||
創意製作 (第五節) 至 (第六節) | 5-6各組互相討論及分工創作 5-7分組指導 | 作品表現 創意與合作 | ||||||
肆、綜合活動(第六節) | 單元四、作品欣賞 6-1各組介紹自己的特色及意。 6-2老師給予意見 | 作品表現 創意與合作 |
附註:此單元有二教案,請擇一教學。
台北市立誠正國民中學美術科主題教學活動設計 | ||||||
主題名稱 | 火車「頭」之戀 | 教學時間 | 5節課 | |||
教材來源 | 自編 | 教學時段 | 一下 | |||
分段能力指標 | 1-4-1 1-4-2 2-4-3 2-4-2 3-4-2 | 教學人數 | 30 | |||
設計人 | 葉榮文 | |||||
教學資源 | 範例作品 | |||||
學生所需學具 | 上色用品(色鉛筆) | |||||
時間分配 | 節次 | 月 | 日 | 教學重點 | ||
1 | 討論與對話—火車「頭」的意義 | |||||
2 | 票選活動—未來的南港車站 | |||||
3 | 「月台上的心情故事」分鏡漫畫與劇本編寫 | |||||
4 | 「月台上的心情故事」分鏡漫畫與劇本編寫 | |||||
5 | 「月台上的心情故事」分鏡漫畫與劇本編寫 | |||||
教學流程 | 教學指導要點 | 教具 | 評鑑方式 | |||
一、準備活動 | 老師: 1.蒐集台灣古老火車站圖片 2.蒐集台灣新式車站圖片 3.車站建築歷史背景資料整理 4.蒐集世界著名建築物圖片 5.製作powerpoint簡報 | |||||
二、導入活動–引起動機 | 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並回答: 1.誰知道「火車頭」在閩南話中代表什麼意思? 2.知道台灣現存的老火車站有那些嗎? | |||||
三、展開活動– 欣賞與討論 | 1.「火車頭」的意義 1-1說明「火車頭」即車站 1-2說明「火車頭」亦指車廂的第一節控制室 2.介紹車站 2-1展示基隆、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以及一些小型車站的舊照片 2-2配合圖片介紹其建築風格和特色,配合時代歷史背景對照。 2-3展示今日改建後的台北火車站圖片 2-4比較今著的變化 2-5請同學提出自己的看法,喜歡新式或舊式 2-6展示南港火車站的外觀門面圖片 2-7票選活動 | 圖片、文字資料、power point簡報 | ||||
肆、綜合活動(第四節)至(第五節) | 單元三、分鏡漫畫圖與編寫劇本 3-1根據統整原則(國文、音樂),同學分組企劃一份3-5分鐘之短劇劇本---「月台的故事」 3-2講解分鏡漫畫圖繪製原則(影片停格講解) 3-3各組根據劇本,設計角色造型,並依序繪製分鏡漫畫圖(色鉛筆上色) | 範例作品 |
台北市誠正國中藝術與人文領域〈音樂科〉教學指引 | |||
教學主題 | 軌道上的節奏與音符 | ||
人文目標 | 藉由熟悉的周遭景物,促進對社區的了解,激發愛校、愛鄉的情操。 | ||
藝術目標 〈音樂部分〉 | 藉由「鐵路、火車」等有形的實體,導入欣賞及習唱〈奏〉相關歌曲;認識一位音樂家;並使較抽象的樂理知識〈節奏、速度,力度,卡農等〉能輕鬆學習 | ||
能達到的分段能力指標 | 1-4-4、1-4-5、1-4-6 2-4-5、2-4-6、 3-4-5、3-4-6 | 適用年級 | 一上 |
編撰人 | 姜秀好 | ||
製表人 | 梁雅筑 | ||
學生所需學具 | 「軌道上的節奏與音符」講義、直笛、一般文具 | ||
教師準備工作 |
| ||
節 次 | 教學指導要點及補充資料 | ||
第一節 |
〈1〉學生4-5人分成一組,全班約分為5-6組,每組以團體表現打分,以培養合作精神。 〈2〉第二題仍以有聲呈現為主。 〈3〉第三題需要較多的敲擊樂器,老師請盡可能多準備些,倘能找到火車笛、碰鈴、辣齒、刮胡等平日較不常見者,更能引起學生好奇嘗試。 〈4〉此活動主要目的在讓學生探索創作音效和節奏,不論像不像,都應給予鼓勵。 | ||
第二節 | 1.本單元所編排之歌曲,全部為本土之兒歌、民謠及流行歌曲,可視學生接受程度自行增刪。 2.《火車快飛》《丟丟銅仔》《車站》均可以直笛吹奏。 3.「查查看」答案如下: 〈1〉宜蘭 〈2〉山洞 〈3〉除了「火車行到磅空內,磅空的水滴落來」以外,其他幾乎全可視為助詞〈「丟丟銅仔」之意在下一題另外說明〉,雖然沒有實際意義,但卻具有把過於簡短的歌詞加以鋪陳加長的作用,也把當地特有的口語韻味流露出來。 | ||
4.《丟丟銅仔》背後的故事:
| |||
第三節 | 1.一個統整主題,只介紹一位音樂家便夠了,以避免過份龐雜,學生印象也會比較深刻。 2.本單元以劇本方式呈現,可讓學生練習扮演劇中角色。 3.德弗亞克簡易生平資料: 〈1〉年代:1841-1904 〈2〉國籍:波西米亞〈今捷克〉 〈3〉父親:經營小旅店兼肉店;母親:賢慧,重視孩子教育。 〈4〉重要作品:e小調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 斯拉夫狂想曲3首 斯拉夫舞曲第一、二集 降A大調幽默曲 〈5〉貢獻:成功地將祖國文化宣揚至國際間 〈6〉所屬樂派:國民樂派 〈7〉特別記事: 曾當過屠夫、領有執照。 曾應美國之聘出任紐約國民音樂院院長。 劇中的學生蘇克後來果然與德弗亞克的女兒結婚,他也是一位不錯的作曲家。 4.請同學發表對音樂家故事及唱完《念故鄉》的感想。 | ||
第四節 | 1.藉由火車來導入速度與力度的認知,相當有趣,且令人印象深刻,也較能運用出來。 2.第一個使用拍節機的人是貝多芬,因為發明者梅智是他的好友。 3.教師可展示角錐型鍾擺式的拍節機和新式的電子拍節機。 4.找一首曲子,讓同學跟髓拍節機唱〈奏〉看看。 | ||
第五節 | 1.音樂史上,同一曲調因改變速度而造成不同趣味的例子: 原曲調:奧芬巴赫《天堂與地獄》序曲中的《康康舞曲》本為快板,活潑戲謔。 改變速度後:聖桑《動物狂歡節》中的《烏龜》,速度緩慢,如龜爬行。 兩曲對照,令人不禁莞爾。 2.歌曲介紹:Down At the Station〈在火車站那兒〉 孩童對火車都很喜歡,且充滿了好奇心。這首歌就是描述小孩子到了火車站,看到火車排成一列,還有司機駕駛火車的動作,感到十分新奇的心情。 3.填寫學習單 〈完〉 | ||
親愛的老師: 不知您是否另有更富創意的教法,請寫下來分享,好嗎? |
台北市立誠正國民中學美術科主題教學活動設計 | |||||||
主題名稱 | 送往迎來的生活記憶 | 教學時間 | 3節課 | ||||
教材來源 | 依學校本位課程原則自編並配合現有音樂課本教材 | 教學時段 | 一下 | ||||
分段能力指標 | 1-4-7 1-4-9 3-2-1 3-2-5 3-3-1 3-3-2 3-3-9 3-3-8 3-4-10 | 教學人數 | 30 | ||||
設計人 | 葉榮文 | ||||||
教學資源 | 國文課本、錄影帶、錄影機、電視機、學習單 | ||||||
學生所需學具 | |||||||
時間分配 | 節次 | 月 | 日 | 教學重點 | |||
1 | 1.透過詢問學生在車站觀察人群所得以引起動機 2.講授【背影】 3.播放教學錄影帶 | ||||||
2 | 1.欣賞影片 2.指導劇本寫作 3.由學生即興創表演 | ||||||
3 | 1.演出 | ||||||
教學流程 | 教學指導要點 | 教具 | 評鑑方式 | ||||
壹、準備活動 | ◎老師 1.準備影片 2.製作學習單 ◎學生 1.觀察車站裡的人群 2.以札記方式紀錄所見所聞或感想 | ||||||
(第一節) 貳、引起動機 參、展開活動 | 1-1對話 (1)車站裡人來人往,同學們是否看到了令你印象深刻的事? (2)在那些人身上發生了什麼故事嗎? 1-2收回學習單 1-3講授【背影】一文 (1)題解 (2)作者 (3)課文 1-4觀看教學錄影帶 (著重在月台上作者父親為他買橘子的情節) | 電視機 錄影機 | 問答及參與態度 能理解 | ||||
(第二節) 肆、綜合活動 | 2-1指導學生以月台為能景,配合美術課程的鏡漫畫,製作一份3-5分鐘的短劇劇本,題目自訂。 (1)以對話表示人物性格及情節 (2)對話形式 (3)旁白 2-2欣賞影片【二見鍾情】片段 2-3學生於【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進行彩排並演出 | 電視機 錄影機 | 能集體創作及團體表演 | ||||
(第三節) | 3-1分組短劇演出 3-2請校外相關戲劇老師講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