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幼兒造型創造課程
幼兒造型創造課程的基礎理念
幼兒造型創造課程對幼兒發展的意義
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藝術能力發展
適合各年齡階段的繪畫創作方法
幼兒造型創造環境的規劃原則
幼兒造型創造課程教學活動
創造性幼兒繪畫活動
劊造性兒造型設計活動
創造性幼兒雕塑活動
幼兒造型創造活動的實施
有關幼兒教師的進修與準備
教材從事造型創作活動的心理準備
教學活動的引導
教學活動的引導
教學的輔導原則
幼兒作品的評鑑與欣賞態度
幼兒造型創造課程的基礎理念 p345
幼兒造型創造課程對幼兒發展的意義
※ 讓幼兒獲得:
* 社會情意方面
1.透過環境的薰陶、色彩的運用、造型的設計過程中,培養審美觀。
2.獲得情緒的發洩與滿足。
3.經由組合創作中,培養創造力。
4.透過作品的展示,滿足自我實現的需求。
5經由作品的分享,獲得與人溝通分享的經驗,進而能瞭解他人的想法,養成尊重他人的合群性格。.
6.在創作與嚐試錯誤的過程,幼兒會試著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培養出觀察與解決問題能力。
*認知方面:
1.透過色彩的運用,可以認識顏色,瞭解混色的組合。
2.從觀察模仿創作中,可以認識形狀與物體關係。
3.運用多種素材的造型創造活動中,可以經由材質的觸摸辨識,增進觸知覺能力。
4.造形設計難免需要丈量,在量測過程,自然就有了大小、尺寸的概念。
5.不同的素材需要分門別類放置,自然能增進分類的概念發展。
*技能方面:
1.不同類型畫筆的掌握,自然練就握筆的能力。
2.貼、揉、拍的技法練習,可以增進手指與手腕的靈活度。
3.縫、剪、切割的技巧,可以發展手眼協調等精細動作。
4.透過堆疊、雕塑的技巧練習,可以增進身體協調與手指精細動作能力的發展。
二 、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藝術能力發展 p346
階段 | 身心發展特徵 | 繪畫特徵 | 適用的造形指導方法 |
無控制期 (九月個 ~一歲半) | ‧手的動作漸漸能配合腳的動作 ‧所有動作幾乎無統制 ‧漸漸出現重覆動作 | ‧無意義的線描 ‧對強烈原色有興趣 ‧點錯畫—用筆叩敲紙面亂打點子 | ‧提供大枝的蠟筆,及大張紙供其自由畫 |
塗鴨期( 一歲半~ 二歲半) | ‧常有反覆動作出現 ‧手眼漸協調 ‧各種動作漸有系統 *開始有自我主張 *動作漸有變化 | ‧橫線錯畫←直線錯畫 ‧對使用彩色開始有興趣 ‧圖形錯畫←波浪形、曲線線條 | *多提供生活經驗 *予顏色的刺激 *玩撕紙遊戲 *想像力與興趣的養 *不要給予挫折感 |
象徵期( 二歲半~三歲) | ‧對東西的名字感興趣 ‧錯畫與作混在一起,一一並用聲音來畫線 | ‧對描畫出來的東西加上象徵性語言的說明 ‧為了表示差異,會改用不同色彩,但與現實尚無法相連 | ‧多認識各種物體的名稱、形狀、特徵,鼓勵他說出來 ‧繪畫方法: 1手印、腳印、蓋印 2漿糊畫 3摺貼畫 4撒 畫 5滾珠畫 6曳 畫 |
前圖式期 (三歲~ 五歲 | ‧手眼較能協調 ‧能單腳站立 喜發問,能以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已 *不能表現事物間的關係 | *人物畫—由蝌蚪人←有眼、嘴、身體、手、腳的人 開始尋找圖式來代表自已的概念 *對色彩的選擇開始因性別而有異 *描畫逐漸和思考現實發生關係 | *強調各種材科的介紹、使用 *強調顏色、質形狀的組合運用 *可做簡單的立體工 *選擇高度興趣及經驗的事物為題材 繪畫方法: 上1剪紙、折紙、剪貼工 2樹葉拓印 3陶土、黏土塑造 4形狀拼組 5簡單設計 6有主題的自由畫 |
圖式期( 五歲~九歲) | 1有自已的主見、善表達自已 2具豐富的想象力 3肌肉協調不錯 4受同輩影響,善模仿 5漸有抽象概念 | ‧用圖式法表現意象事物 *寫生時並非依實物、景描繪,而是依憑記憶描繪 *表現特徵: 1透有式 2展開式 3基底線式 4並列式 5強調式 6裝飾式 7擬人式 | 除上面二期的方法外,可做: 1陶土、黏土,可用搓、壓、切、捏及工具輔助做立體造型 2較複雜的立體工、綜合工 3團體創作、合作畫 4想像—聽想畫、魔術畫、伸展畫 5觀察畫 6故事畫、故事連環畫、旅行連環畫 7各種材料的運用、組合 |
二、適合各年齡階段的繪畫創作方法
(一)適合二至三歲幼兒的繪畫創作方法
摺印畫 曳畫 塗鴨畫 蠟筆散步畫 蓋印畫
撒畫 模印畫
(二)適合三至四歲的繪畫方法
草繩畫 梳子畫 渲染畫 線印畫 滴流畫
(三)適合四至五歲的繪畫
自由畫 限色畫 吹畫 手掌圖畫 圖案畫
蠟筆拓印畫 噴霧畫
(四)適合五至六歲繪畫
蠟筆擦印畫 蠟筆刮畫 燒燃畫 分割造形
單位拼圖 拼貼畫 水彩蠟筆混合畫---又稱「蠟彩畫」
流墨畫 孔版畫 故事畫
幼兒造型創造環境的規劃原則
1.注意整體環境的美感
2.足夠的工作桌面或空間
3.易於清潔整理的地面
4.美勞工具、素材要能分門別類放置,並標示清楚易於取放
5.作品展示區宜設在幼兒看得見,摸觸得到的地方
6.靠近方便取水、清潔的水槽或洗手間
7.提供幼兒能自行使用的清潔工具
8.能因應不同的創作內容做彈性變更的空間規劃
幼兒造型創造課程教學活動
創造性幼兒繪畫的方法
(一)常見幼兒創作繪畫的方法
1.限制主題不限制材料的畫法:
點畫 線畫 面的組合 自由畫 聽覺造型
觸覺造型 律動造型
2.限制材料不限繪畫主題:
蠟筆畫 水彩畫 手指畫
剪貼畫 版畫 麥克筆畫
(二)幼兒版畫的製作方法
瓦楞紙版畫 棉紙版畫(亦可用萱紙、毛邊紙)
線印版畫 黏土版畫 木刻版畫
石膏版畫、保麗龍版畫、塑膠板版畫、橡皮版畫
創造性幼兒造型設計活動(p357)
(一)常見幼兒造型設計的素材選擇與技法
工 黏貼劑: 漿糊、合成樹指、膠水、膠帶 布、繩類 碎布類:粗麻布、毛料毛皮、 尼龍布 舊布物:舊襪子、舊手套、舊帽子、舊絲襪…… 繩帶類:粗細緞帶、鞋帶、長布條、毛線;
絲帶、草繩、麻繩、塑膠繩…… 日常用品類 瓶罐類:玻璃瓶、牛奶瓶、易開罐、 食品類:通心粉、穀類 用品類:塑膠袋、牙籤、吸管、 火柴、釦子、珠子、 線軸、原子筆桿、棉花
……
剪刀、釘畫機、尺、打洞機、切
紙刀、美工分
紙類
軟紙類:衛生紙、棉紙、皺紋紙
、紙巾……
硬紙類:圖畫紙、畫面紙、白報紙
、報刊、月曆紙、廣告紙、
包裝紙、舊雜誌、壁紙、
報紙……
厚紙類:馬糞紙、瓦楞紙、西卡紙
、厚紙板、砂紙……
紙器類:紙袋、紙杯、紙盒、紙筒
、紙箱、紙盤、裝蛋盒……
自然物:葉子、種子、果實、乾燥
花、細樹技、浮木、豆莢…
動物類:貝殼、羽毛、蛋殼、皮毛…
礦物類:各類石頭、砂子……
常用技法
彩色裱貼:利用原物形體,加以裱貼、繪製成想像的造型物。
造型設計:利用材料主題的原形,加工成為另一造型物如:將瓶罐製成筆筒、紙杯做成娃娃、牙膏盒做成汽車。
組合構成:利用各種立體素材本身的造型做量的組合,或拼裝組合,構成新的作品。
(二)幼兒平面紙工製作技法
1.剪貼工 2.撕紙工 3.摺紙工 4.紙條工
5.紙漿工 6.造型設計 7.廢紙工
※ 紙工常用的技法
紙工常用的方法有剪、摺、撕、捲曲、搓捻、接合、剪貼。
三、創造性幼兒雕塑活動
(一)泥工
1.材料
泥土 陶土 紙黏土 油土 麵粉 肥皂 蘿蔔
2.工具
3.技法
(1)揉 (2.)搓 (3)壓印 (4)捏塑 (5)切塊
(6)插裝 (7)戳洞
(二)塑沙活動
(三)積木活動
(四)雕刻活動
1.雕塑
2.浮雕
幼兒造型創造活動的實施
有關幼兒教師的進修與準備
1.瞭解幼兒發展特性及兒童繪畫發展階段與能力
2.熟知兒童與藝術欣賞基礎理論
3.培養美的鑑賞能力:可透過參觀畫展、關心各種文化活動……
4.親身動手試著創作,以培養自已的指導興趣。
二、教材與教學主題的選擇
1.幼兒親身經驗有關的生活主題是教材與教學主題的最佳選擇
2.教師可以主動提供話題內容的資料
3.想像的畫題也是很好的教學主題
4.視覺資料要有選擇,避免打鬥、色情、不宜兒童發展的階段的教材
5.多應用各種材質及不同的操作方法變換作品風貌,並體驗不同材質與技法的特殊效果
三、幼兒從事造型創作活動的心理準備
1.提供兒童開放的生活與視覺的經驗
2.提供幼兒視覺對象的資料,以有趣、新鮮及幼兒能解的語調和幼兒討論,加深印象
3.引導幼兒對色彩的感覺及聯想,隨時喚起某種色彩與某種實物的關連
4.可選擇不同畫風的幼兒圖畫故事書,講故事給幼兒聽
5.在幼兒開始創作活動期前,要注意教材的引導,以引起幼兒創作及表現的動機。
6.幫助幼兒認識自已的感覺並表達出來,讓他瞭解獨立的思考和自由的創作是被尊重的
四、教學活動的引導
1.先玩玩與畫題有關的材料(如:紙盒、皮球、用布偶說個故事、做手指節奏……)
2.開始畫畫
3.大家一起看看,共同欣賞討論,對抽象的遊戲作品可共同聯想猜途中線條像什麼?
※ 許榮哲則提出發展式的五段教學法,簡稱:「發展--5」(Development 5)就是把一堂課分成五個段落來進行,依序如下:
1.暖身暖腦活動→
2.材料安全與特質介紹→
3.孩子自由創作→
4.個別分享與欣賞→
5.責任與禮節
※ 歸納幼兒造型創作的教學活動引導過程,分成以下四個進行階段:
(一)準備階段
1.幼兒心理的準備
2.材料安全與特質介紹.
3.行為規範的準備
(二)創作階段
幼兒進行創作時,教師必須走動巡視,鼓勵不敢動手的孩子;提醒不守常規的幼兒注意自已的行為。
(三)分享階段
(四)收拾階段
教學的輔導原則
1.對兒童說話語氣要親切而肯定,以具有愛心權威去獲得兒童的信賴
2.少教超出兒童年齡的技巧,技巧要等到孩子需要時才教。
3.讓兒童有機會發明畫法,過足原創力的癮。
4.讓兒童有「畫不好」的自由,或偶而畫概念畫的自由。
5.避免把成人的想法,加在幼兒身上,抹殺他們的個性。
6.鼓勵幼兒多使用色彩,但不要批評或指定幼兒使用某一特定顏色。
7.多給材料,多給繪畫自由。
8.觀察幼兒作品內容及表現習慣,若有些幼兒偏好某種顏色,或人物表現都是同一個樣子,可以鼓勵幼兒試試別種顏色,多觀察每件東西的不同樣子,可使創作更活潑,免流於呆板。
9.少參加比賽,以避免為參賽患得患失,養成為競爭而創作的不當心態。
10.不要幫幼兒完成作品,可以引導他,但不要幫他做。
幼兒作品的評鑑與欣賞態度
第十四章 創造性幼兒音樂啟蒙課程
本章重點 p378
第一節 幼兒音樂啟蒙課程基本理念
幼兒音樂教育的定位
幼兒音樂教育的目標
幼兒音樂教學中教師的角色
第二節 音感的培養與樂器的接觸
音感的培養與樂器接觸的主題活動發展
發現周遭環境的聲音及音源
音的辨識
節奏的練習
樂器的接觸
自製音響玩具與樂器
第三節 創造性幼兒音樂啟蒙課程的引導
幼兒音樂教材的編選
幼兒歌曲的教唱
幼兒音樂教學指導原則
樂器演奏的引導
第一節 幼兒音樂啟蒙課程基本理念
幼兒音樂教育的定位
提供孩子一個全面而開放的音樂視野,讓孩子充滿音樂氣氛的環境中,去感受、欣賞音樂,進而喜歡研習音樂。音樂課程必須和教學計畫中其他部分相結合,特別是語言藝術與社會學科,以幫助幼兒學習關於在不同文化中音樂的運用。
綜合以上意見,將幼兒音樂教育的定位如下:
1.強調提供孩子一個全面而開放的音樂視野。
2.讓孩子在充滿音樂氣氛中的環境中,去感受、欣賞音樂。
3.幼兒音樂課程內容應包括:聆聽音樂、學習理解音樂元素、歌唱、彈奏樂器、樂曲節奏的創作、不同文化中音樂的運用……等。
4.幼兒音樂課程指導方法重視和教學計畫中其他部分的結合,如:與時空環境的結合、與身體韻動首音樂的情感表現的結合、與不同文化的結合、與遊戲快樂結合……等。
5.幼兒音樂對隨性快樂的音樂經驗獲得比特定音階、指法、和弦、認譜等有形的知識和技巧上訓練更重要。
二、幼兒音樂教育的目標 (p380)
三、幼兒音樂教學中教師的角色
1.高敏感度的生活體驗者
2.能欣賞音樂、懂得音樂藝術的愛好者
3.提供孩子輕鬆愉快音樂經驗的情境安排者
4.引發幼兒學習興趣的發酵者
5.能從幼兒經驗中關照自已的反省者
第二節、音感培養與樂器接觸
音感培養與樂器接觸的主題活動發展
音色:音源種類的分辨
響度:音響的輕重、體積、疏密…
音程:音響的速度長短
音調:高低音調的階層
發現周遭環境的聲音及音源
1.聽身體
2.傾聽自然
3.聽交通工具聲
4.聽日常生活的聲音
5.以聲音表現故事
6.利用圖片想像聲音
三、音的辨識 (p384)
四、節奏的練習
樂器的接觸
1.認識各類樂器
2.分辨各類樂器的音色
3.分辨合奏樂的音色
六、自製音響玩具與樂器
第三節 、創造性幼兒音樂啟蒙課程的引導
幼兒音樂教材的編選
1.歌詞的長度:每句以一或二小節,歌曲長度以八小節至十六小節為宜。
2.音域和音程:以中央C到高音的C的八度為主。音程以三度音到五度音為主。
3.曲調:速度要適中,不宜太快或快慢。歌曲以C、D、E、F、G調為宜。
4.節奏:適合幼兒的節奏為二拍子,其次為四拍子,再次為三拍子。
5.伴奏:幼兒歌曲的伴奏,以簡單的合音為伴奏,且節奏明顯者為主。
二、幼兒歌曲的教唱
1.「仿唱」和「聽唱」
2.齊唱
3.分唱
4.連唱(接唱)
5.獨唱
6.默唱或哼唱
7.搭配動作
三、幼兒音樂教學指導原則(p390)
1.教材準備:可將歌詞編成生動的故事,在畫成故事圖片後講述給幼兒聽,以引起幼兒學習新歌的動機。
2.教學的指導語要用孩子聽得懂的話說出來。
3.教師教學前要熟練歌曲。
3.唱遊時應注意快樂氣氛,不必太注重糾正錯誤。幼兒模仿性強,只要教師唱得正確,幼兒很快就以唱得正確。
5.活動進行後,如果孩子沒有什麼反應或共鳴時,不必太在意,不必強迫孩子一定要有反應,可以先跳過去進行其他的,過一些時侯再回頭試試原來的活動。
6.不需要一次或一天內完全學會新歌,可採取「交錯漸離」,即新舊歌曲交錯學,可增加幼兒學習興趣。
7.幼兒唱歌不可過分大聲用力尖叫或大叫,應用輕聲好聽的聲音或快樂的聲音歌唱。所謂好聽的聲音,就是能夠發出正確的音高、適當的音量而愉快的唱出歌聲。
8. 鼓勵幼兒發揮創造力,而不是希望他們遵照一些既定模式表達自已。
9. 鼓勵幼兒隨音樂自然流露自已內在的情感。
10.讓幼兒有機會認識學習各種樂器。
11練習時可用琴聲、口琴、吉他、手風琴或錄音機節奏樂器伴奏。.
12.歌曲方面:速度要適中,不宜太快或快慢。歌曲最好用C、D、E、F、G各調。
四、樂器演奏的引導
(一)節奏樂器教學內容
(二)節奏樂教材編選
(三)幼兒樂器合奏教學方法
(四)幼兒節奏樂教學實施要點
(五)即興演奏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