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 年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試題
※注意: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本科目除專門名詞或數理公式外,應使用本國文字作答。
代號:
頁次:
-
一、學校發生有同學欺負其他弱小同學,如學校要實施處罰時,懲罰理論
(theory of punishment)分為報復性(retributive)懲罰、懲戒性(deterrent)
懲罰及感化性(reformative)懲罰,請分別說明其原則,及各會採取何種
作法,再評析各作法的優缺點。(25 分)
二、後現代主義對歷史的觀點認為,史書所載並非事實,會因作者的意識形
態差異,而對同一事件出現截然不同的敘述,以致中小學歷史教科書常
成為各方爭執的焦點。對於一重大歷史事件,請問真理學說中的「一貫
說」(coherence theory)與「符應說」(correspondence theory)的真理觀
為何?及如何判斷該事件敘述的真假?請分別舉例說明其原則。(25 分)
三、請說明亞理斯多德(Aristotle)「分配性正義」(Distributive Justice)概念
的涵義?如將該原則運用在我國大學入學制度的改進,其利弊得失為
何?試說明之。(25 分)
四、推動教育改革時,西方馬克斯(K. Marx)主張應採革命式方法,波柏(K.
Popper)主張採漸進式方法,請說明各自的理論主張,再分別評析其法
運用在教改上的利弊得失。(2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