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
頁次:
-
19 警察勤務條例規定服勤時數以 8小時為原則,必要時,得視實際情形酌量延長之。下列敘述,何
者錯誤?
條文中之「必要時」係屬不確定法律概念,行政機關仍應以 8小時勤務排班為宜
行政機關仍有相當程度之判斷餘地,惟應符合比例原則
內政部警政署有函釋避免每日常態性編排連續 12 小時勤務
警察勤務要控制適當機動警力,以備勤替班,協助突發事件處理,24 小時運作,有效維持治安
20 依據警察職權行使法規定,警察機關扣留之物得予變賣,下列有關敘述,何者錯誤?
有腐壞或價值重大減損之虞
保管、照料或持有所費過鉅或有其困難
扣留期間逾 6個月,無法返還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且不再合於扣留之要件
經通知 2個月內領取,且註明未於期限內領取,將予變賣,而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未於期
限內領取
21 警察實施治安顧慮人口查訪,應遵守有關事項,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警察實施訪查,應於日間為之,但與查訪對象約定者,不在此限
警察實施訪查時,應著制服或出示證件表明身分,並應告知事由
警察發現查訪對象有違法之虞時,應暗中蒐集情報資料,待其犯法時,繩之以法
發現他轄行方不明治安顧慮人口,應通報其戶籍地警察機關
22 依警察勤務區訪查作業規定,警勤區訪查工作項目之為民服務項下,包括執行失蹤人口查尋等;
依現行失蹤人口查尋作業要點,有關失蹤人口報案作業相關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在臺無親屬者,依相關權責單位人員或經居住地之戶政事務所之報案辦理查尋
社政機關或其委託公、私立社福安置機構所安置之保護個案,依該管機關(構)之報案辦理查尋
緊急案件依其同行人員之報案,應即與其家長(法定代理人)、家屬或親屬聯繫確認後辦理查尋
家屬委由公、私立社福安置機構照顧之個案,依安置機構之報案,並即與其家屬聯繫確認後辦
理查尋
23 邇來警察行使職權出現「黑衣人闖警局私了」、「因陌生臉孔而盤查」等事件,引發警察對於具體
個案適用法律的認知與裁量等爭議。參照翁岳生教授認為法律在個案適用過程的見解,下列敘述
何者錯誤?
確定事實:屬事實的判斷,是認知問題,不是裁量行為
解釋法律:適用機關本身解釋法律是一種認知作用,不是裁量行為
涵攝過程:將已確定的事實,套用至法律的過程,屬裁量的作用
決定法律效果:符合要件後,決定如何處理的問題,屬裁量的行為
24 警察人員使用防護型應勤裝備時(如辣椒水)的注意事項,下列何者錯誤?
使用防護型應勤裝備時,應該注意風向
無須考量地形與地物狀況,以完成任務為首要目標
逮捕相對人後,避免其臉部接觸地面影響呼吸
使用原因已消滅,應立即停止使用
25 警察勤務的基本原理,下列相關敘述,何者錯誤?
警察勤務的基本原理包括勤務組織原理與勤務運作原理
警察勤務的組織是散在原理與授權原理而建立
警察勤務之運作脫不了迅速原理、機動原理、彈性原理與顯見原理的支配
警察勤務通常為警察機關服從領導者旨意之手段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