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
頁次:
-
19 有關警察權的概念,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警察權是屬於國家的公權力
警察權行使的目的,在於維護公共安全與秩序,並防止公眾或個人遭受危害
警察權行使必須依據法律;不過人民有不服從權利
警察權行使違反法律或逾越必要程度,而侵害人民權利時,人民可以依法提起救濟
20 依「失蹤人口查尋作業要點」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受理報案時,在時間上應先查明是否失蹤逾 24 小時
對於失蹤人口報案,在發生地方面,應不分本轄或他轄即予受理,不得拒絕或推諉,但經查明
失蹤人係因案通緝者,不在此限
對於報案人身分,應嚴格遵守身分資格條件,非經核對報案人身分證明文件並完成報案程序,
不得通報查尋
失蹤人口雖符合緊急查尋條件,但因受限於個人資料保護規定,不得調閱相關通聯紀錄,故應
由勤務指揮中心通報線上警力緊急查尋,或洽請大眾媒體報導協尋
21 警察依警察職權行使法遴選第三人蒐集資料,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警察遴選第三人蒐集資料時,應以書面敘明相關事項
警察遴選第三人蒐集資料時,陳報該管警察局刑警大隊長核准後實施
警察遴選第三人及第三人蒐集之資料,應注意保密,專案建檔,並指定專人依機密檔案管理辦
法管理之
警察遴選第三人蒐集資料之期間不得逾 1年。有繼續必要時,得報准延長,延長期間不得逾 1
年,以 1次為限
22 依「取締酒後駕車作業程序」,警察人員對於明顯酒後駕車之駕駛人,雖未肇事但拒絕接受酒精
濃度測試檢定者,應踐行之執法程序(處置作為),下列何者錯誤?
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 35 條第 4項規定製單舉發,初次拒測者處新臺幣 18 萬元罰鍰,車輛
當場移置保管,人員放行
完成拒測舉發後,依客觀情狀足認不能安全駕駛,告知駕駛人涉違反刑法第 185 條之 3,依現行
犯或準現行犯逮捕,並告知其罪名暨相關權益等事項
再命其作吐氣檢測,犯罪嫌疑人配合時,完成吐氣檢測後,檢附相關卷資,隨案移送檢察官偵辦
再命其作吐氣檢測,犯罪嫌疑人仍不配合時,告知當事人將實施強制抽血檢測,並陳報檢察官核
發鑑定許可書,對拒測駕駛人強制抽血檢測,並將相關卷資隨案移送檢察官偵辦
23 依「警察勤務條例」暨內政部警政署 108 年2月19 日警署行字第 1080058950 號函規定,有關警
察勤務時間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每日勤務時間為 24 小時,起迄及交接時間由警察局定之
服勤人員每日勤務以 8小時為原則,無法因應需求時,以 10 小時為度,或以週休 2日每週合
計50 小時以下勤務時數管制
每日編排 10 小時仍無法因應治安需求時,應由分駐(派出)所長召開座談會,依據轄區治安
及警力狀況等條件,研擬各勤務執行機構需增排之勤務時數,必要時,得於 2小時以內延長之
員警每日常態服勤 8小時或可服勤 12 小時,悉依該管分駐(派出)所長綜合一切因素考量排
定,尚無法由員警以個人因素或意願提出申請
24 目前各縣市警察局均編組有「快速打擊犯罪部隊」(各單位名稱可能略有不同),以快速、機動、
專業、訓練有素之組合警力,打擊犯罪,執行公權力。針對此一編組暨相關實務作為之敘述,下
列何者正確?
特別針對重大暴力事件、計程車聚眾糾紛案件所成立之警力編組
依狀況不同,採分級啟動不同規模警力,相互支援,並統一律定由案發分局偵查(副)隊長為
帶隊官
對於在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聚集三人以上,施強暴脅迫者,在場助勢之人,即可依刑
法妨害秩序罪偵辦
對於在公共場所,發生口角紛爭或互相鬥毆者,屬告訴乃論罪,應由當事人提出告訴再予偵辦
25 中華民國警察歷史,有關警察業務與組織調整,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民國 80 年,戶政業務回歸由社政單位掌理
民國 84 年,內政部消防署成立,警察與消防正式分立
民國 89 年,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成立,內政部警政署水上警察局併入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海洋巡
防總局
民國 96 年,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成立,內政部警政署入出境管理局併入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