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 地方特考 三等 教育行政 教育哲學 試卷

pdf
114.06 KB
2 頁
win7 2007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
0
8
別:三等考試
科:教育行政
目:教育哲學
間:2小時 座號:
※注意:
使
使
代號:
310
8
0
頁次:
2
1
一、我國的「總統府中國大陸的「中南海」一般譯稱之美國的白宮」
俄羅斯的「克里姆林宮、法國的「艾麗榭宮」、南韓的「青瓦臺」等地
標符號,除展現其建築符號特色外,更重要者是其分別象徵著其政府之
最高權力機構。事實上,校園內亦常見有許多室外靜態符號,根據學者
研究發現,一個學校室外靜態符號之榮枯與該校之盛衰具有密切正相
性;然而,國人卻長期忽略其重要性。鑑此,爰請試論述五項「符號」
之功能,並進而分別闡述如何正向應用於學校教育中。25 分)
二、哲西派,,小人
荀子曾謂:「心知道然後可道;可道然後能守道以禁非道」
Socrates, 469-399B.C.
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曾主張「教育是個體經驗持續不斷重
與改程」試請序申前述思想所言
「教育意涵25 分)
三、有學者提出個體之「觀念決定其行動」「態度決定其高度」「性格決定
命格事實,一觀念態度背後在心
就是其哲學觀,不僅個體如此,族群亦然,足見哲學觀之良窳與抉擇,
攸關個人榮辱、社會盛衰與民族存亡甚巨。然而,於教育實踐過程中,
常發現教育行政主管與學校老師心萌:指導學生「生活目標時,常
陷入「唯心論」與「唯物論」之兩難;教導學生「知識學習」時,常
陷入「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之困境形塑學生「價值觀」時,
常陷入「義」與「利」之矛盾;輔導學生分辨「人性善惡」時,常陷
「本善論」本惡論」之爭辯啟發學生判斷行為之「是非對錯」
時,常陷入「動機論」與「結果論」之衝突;爰請試依序申論前述五個
哲學命題,並析論如各分別「過度偏執」可能產生之弊端?其調和之道
又當如何為宜?(25 分)
代號:
31080
頁次:
2
2
四、臺灣約 90 學年度起正式推動「九年一貫教改」迄今108 學年度
「十二年國教改革之實施,似仍一直輕「道德教育」正式課程之教
與學。回顧長久以來,「四維」與「八德」可謂是當前青壯以上世代臺
灣人「為人處世」之核心素養,惟據 2016 年相關領域學者研究,發現
有效高中職學生樣本 5666 份中,有約五成不知道「四維」、「八德」
的名稱,有約九成不知道「四維」、「八德」的完整基本意涵;由此可
知當前臺灣學校「道德認知教育」之危機。雖「知」不一定「行」,但
「知」有助於「行」「不知」則易流於「盲行愚行「亂行
似無人會否定,否則就毋須「學校教育」了;鑑此,試請反省如果下一
代倫理道德認知素養一直向下沉淪,對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國家
此五層面之嚴重不良影響,並請列舉實例以說明之。(25 分)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