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內湖區明湖國民小學九十三學年度第二學期學校日活動
綜合活動教學活動計劃
教學目標:
1.能從互助活動的過程,體會助人與服務的意義。
2.能了解愛物惜福的意義,並身體力行。
3.能學習付出、分享、不分人己親疏彼此相愛。
教學進度:
週次 / 日期 | 主題活動 | 領域及 重大議題 能力指標 | 教學目標 | 教學重點 | 教學節數 | 主要評量方式 | 教學資源 | 備註 |
第1週94.2.13 ~94.2.19 | 小小志工 | 3-2-4認識鄰近機構,並了解社會資源對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 1.能從經驗分享中,體會人與人之間的互助需求。 2.能從互助活動的過程,體會助人與服務的意義。 3.能從日常觀察或觀賞與義工相關的影片,發現週遭有許多義務為大家服務的人。 | 【活動一】認識志工 1.請兒童分享互助的經驗以引起兒童進行互助活動的意願。 2.進行互助活動以引起兒童進一步探討「服務」的意願。 3.認識社區中的志工 4.認識學校裡的志工 | 2 | 口頭發表 心得發表 | 投影片 | |
第3週94.2.27 ~94.3.5 | 3-3-2 體會參與社會服務的意義 | 1.能分工合作,共同籌備座談會活動的各項事宜。 | 【活動二】與志工有約 1.輔導室金頭腦學習單,主題:猜猜我的心。 2.擬定與志工座談或訪談志工的計畫。 | 2 | 口頭發表 學習單評量 | 輔導室金頭腦學習單 志工座談紀錄單 | ||
第5週94.3.13 ~94.3.19 | 1.能主動積極參與座談會活動,並進一步探討義務服務的內涵。 2.藉由進行座談會心得分享活動,能對參與社會服務的意義有更深的體認與反思。 | 【活動二】與志工有約 1.志工座談會 2.座談會心得分享 | 1 | 口頭發表 心得發表 學習單評量 | 邀請學校志工 志工座談紀錄單 | |||
1-3-2 尊重與關懷不同的族群。 | 1.能學會利用觀察或調查的方法,尋找服務的機會,並實際進行服務。 | 【活動三】小小志工出發囉! 1.討論如何進行小小志工的活動 (1)讓學生從校園生活的經驗中,思考並選擇服務單位及服務內容。 (2)學生親自拜訪服務單位,說明志工活動目的、內容,徵詢服務單位同意,並調查服務需求。 | 1 | 口頭發表 學習單評量 | 學習單 | |||
第7週94.3.27 ~94.4.2 | 3-2-3參與社會服務活動,並分享服務的心得。 | 1.能從服務的體驗中,發現事物有所改變,建構自我參與社會服務的意義。 | 【活動三】小小志工出發囉! 1.進行志工服務活動 2.分享參與志工服務活動的心得 3.引導學生思考未來可以將志工服務納入人生規劃中 | 2 | 實做評量 心得發表 學習單評量 | 學習單 | ||
第9週94.4.10 ~94.4.16 | 愛物惜福心 | 4-1-3知道環境保護與自己的關係。 4-2-4舉例說明保護及改善環境的活動內容。 | 能了解舉辦跳蚤市場的意義。 | 【活動一】愛物惜福 1.輔導室金頭腦學習單,主題:最特別的人。 2.以連加恩三包垃圾換一件衣服的例子引導兒童愛物惜福。 3.以舊衣回收的例子引導兒童了解跳蚤市場的意義。 | 2 | 1.態度評定 2.口頭發 | ||
第11週94.4.24 ~94.4.30 | [環境教育] 5-2-1能具有參與調查與解決生活周遭環境問題的經驗。 | 能了解愛物惜福的意義並身體力行。 | 【活動二】跳蚤市場 1.跳蚤市場事前準備。 2.進行跳蚤市場活動。 | 2 | 觀察評量 | |||
第13週94.5.8 ~94.5.14 | 珍惜生命 | 4-1-3知道環境保護與自己的關係。 3-2-2參加各種團體活動,瞭解自己所屬團體的特色,樂於表達自我並願意與人溝通。 | 1.能感受環境變遷對人類的影響重大。 2.能主動了解簡易的氣象成因。 3.能小組分工進行資料蒐集及整理工作。 | 【活動一】大自然的情緒 1.教師引導:人有喜怒哀樂,大自然也有喜怒哀樂,環境不可能一成不變,然而大自然的力量遠勝於人類,因此讓我們先了解大自然的情緒對生物可能造成的影響。 2.師生電影欣賞:《明天過後》,只播放片中關於臭氧層被人類破壞,造成全球升溫,極地的冰被融化,造成海水上升,引發暴風及海嘯,進而對人類的財產及生命造成重大危害。 3.課後活動:學生小組分工蒐集關於地球環境被破壞或自然形成的災難(成因)、地震、颱風、龍捲風、海嘯、火山爆發等資料(過程)、災害發生後環境的改變(結果),以及對人類所產生的危害(影響),預告於下次課程進行海報製作。 4.輔導室金頭腦學習單,主題:我怎麼辦。 | 2 | 1.觀察評量 2.態度評定 3.文字紀錄 | VCD | |
第15週 94.5.22 ~94.5.28 | 4-3-2探討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險,討論如何保護或改善環境。 4-4-1分析人與自然的關係,並能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做有系統的觀察與探究,發現及解決問題。 | 1.能對環境的保護有更深刻的省思。 2.能事先彙整資料並口頭發表。 | 【活動二】環境面面觀 1.學生分組報告:將兩週來經由網路、書報雜誌所蒐集來的資料以報告方式呈現,教師從旁協助及補充,並指導各組之主題與海報製作時的要點。 2.海報製作 (1)以一項災難為主題製作海報。 (2)海報內容包括災難的成因、發生時的過程、災難發生後環境的改變、對人類的影響。 3.教師總結及講評。 | 2 | 1.觀察評量 2.態度評定 3.口頭發表 4.作品製作 | 1.圖畫紙 2.著色用筆 | ||
第17週94.6.5 ~94.6.11 | 3-4-2學習關懷世人與照顧弱勢團體。 4-4-2分析各種人為和自然環境可能發生的危險與危機,擬定並執行保護與改善環境之策略與行動。 | 1.能學習付出、分享、不分人己親疏彼此相愛。 | 【活動三】學習面對無常 1.教師提問,先請班上幾位口語發表能力較佳的同學發言:
2. 教師引導孩童,審慎思考積極正向的做法。 3.輔導室金頭腦學習單,主題:我能感受。 4.課後活動:發下學習單─生命的省思,學生回家作答完畢,經家長評分,教師批閱後成果分享。 | 2 | 1.觀察評量 2.態度評定 3.口頭發表 4.文字紀錄 5.家長及學生互評 | |||
第19週 94.6.19 ~94.6.25 | 評量週 |
說明:
雙週實施社團活動,每次兩節。
每月一節配合輔導室實施金頭腦學習單。
教學評量:
1、口語發表、創意發表、分組討論:50%
2、學習態度:25%
3、作品呈現: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