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內湖區明湖國民小學106學年度第2學期
六年級【綜合】領域課程教學計畫
編寫者:六年級綜合老師
二、課程目標:
1. 透過昔日照片、學習檔案,回顧過去自己學習的經驗,並發現與欣賞他人的優點,接納他人不同的想法。
2. 兒童能覺察自己在生活中常見的壓力來源,以及面對壓力時的心理和生理反應,,並能學習作適當的改善。
3. 兒童能認識各種社會資源及支援系統,以及知道使用的時機。
4. 藉由資料的蒐集或接受服務的經驗,認識社會服務團體,引導兒童討論具體可行的班級社會服務活動,鼓勵兒童以班級或小組為單位,共同實踐體驗一項社會服務活動,並從活動中省思分享個人參與社會服務活動後的體會與感受。
三、教材來源:翰林版綜合活動。
四、教學計畫:
主題 | 單元 | 教學目標 | 教學重點 | 節數 | 評量方式 | 教學資源 |
一 | 共同的回憶 |
| 活動1 時光機 <活動1學習時光機> 引導學生多從欣賞與接納的角度來思考。讓分享更具有焦點與意義。 <活動2 感恩的心> 期許學童在往後的學習路上,心懷感恩與謙虛的心,會讓自己受惠更多。 <活動三:讚美與祝福> 將欣賞與感謝化為行動,讓他人感受到這份溫暖。 活動2當我們同在一起 <活動一:畢業活動> 可以舉辦什麼活動,讓全班一同分工與合作呢? <活動二:可行的活動> 對同學討論的方向給予提示與回饋。並請學童思考:在討論的過程中有各種不同的想法,你們如何取得共識的? <活動三:化為行動> 每個人分工完成這個活動?在籌備過程中,應該要注意哪些事項? <活動四:難忘的活動> 活動過程中務必注意秩序,並且要懂得尊重他人與協助他人。 <活動五:你真的很不錯> 肯定學童的作品與表現,期勉學童好好收藏此回憶,並且與家人分享。 <活動六:風雨生信心> 活動中遇到哪些困難?當他人的意見與想法跟自己有差異時,你如何包容與接納?」 | 12 | 口頭討論 發表 觀察記錄 | 課本、ppt、影片 |
二 | 壓力的出口 |
| 活動1壓力紅綠燈 <活動一:壓力是什麼> 壓力是什麼?遇到一些情形,你會有什麼感覺?」統整學童的發表內容。 <活動二:我的壓力檢核> 填寫壓力檢核表來覺察自己感受到壓力的情形。適時指導學童明白壓力源與自己身心反應上的關係。 <活動三:壓力紅綠燈> 你發現自己對於同一事件的壓力看法或感受與別人有明顯差異時,可以怎麼做呢? 活動2壓力停看聽 <活動一:成功者的榜樣> 面對壓力事件時,怎樣的處理方式是比較適當的呢? <活動二:調整演練> 鼓勵多元思考發表想法,安排好各組適當的位置,請各組分別進行調整對壓力的處理方式。 <活動三:實踐分享> 在你用調整後的方式來處理壓力事件的實踐過程中,有沒有什麼困難或是體會呢? <活動四:歸納與總結> 了解與接受自己的狀況,並合理的看待及處理壓力,不僅可以增進身心健康,也能讓學習更積極有效喔! | 12 | 口頭討論 | 課本、ppt、影片 |
三 | 求助有一套 |
| 活動1資源支援大集合 <活動一:環島遊記> 運用或認識了哪些社會資源與支援系統? <活動二:資源、支援系統大集合> 其他的社會資源與支援系統嗎?他們通常提供哪些協助呢?叮嚀學童利用課餘時間,進行社會資源或支援系統的資料蒐集。 <活動三:資料情報站> 呈現資料出來。 <活動四:資料分類站> 社會資源與支援系統可以做整理與分類嗎 活動2資源支援達陣 <活動一:救援時刻> 你聽過類似社會資源與支援系統被人濫用的例子嗎?當我們在運用這些資源時,應該注意哪些事情? <活動二資源、支援經驗談> <活動三:黃金時刻> 情境的演練,來練習當發現問題或需求時,能判定自己能做的是什麼?還是需要借助他人?需要使用到哪些社會資源或支援系統幫助自己或他人 <活動四:誰來幫幫我> <活動五:原來是這麼回事> 鼓勵學童平日多加以留心身旁的事物,包括社會資源與支援系統的認識,並且適切的使用,好好珍惜公共資源,才能將社會資源與支援系統發揮到最大的功能。 | 9 | 口頭討論 | 課本、ppt、影片 |
四 | 讓愛發光 |
| 活動1從「愛」出發 <活動一:愛的報報> <活動二:我的社會服務經驗談> <活動三:志工分享會> <活動四:服務停看聽> 每個社會服務活動需要的能力不同,讓學生思考該服務所需的能力,並檢視自己的能力是否達到,如果能力不足,我們如何改變或增進能力? <活動五:服務前的準備> 活動2把「愛」傳出去 <活動一:全班的社會服務方案> <活動二:服務分享一:資源、方法的運用> <活動三:服務分享二:感受、心得與社會服務的精神> <活動四:我的成長> <活動五:學習回顧> | 18 | 口頭討論 | 課本、ppt、影片 |
五、評量項目:
評量項目 | 表現優異 | 表現良好 | 已經做到 | 繼續加油 | 仍需努力 |
回顧過去自己學習的經驗,並發現與欣賞他人的優點,接納他人不同的想法。 | |||||
覺察自己在生活中常見的壓力來源,以及面對壓力時的心理和生理反應,,並能學習作適當的改善。 | |||||
能認識各種社會資源及支援系統,以及知道使用的時機。 | |||||
實踐體驗服務活動,並從活動中省思分享個人參與服務活動後的體會與感受。 |
六、成績計算:平時成績100%,含課堂討論、小組互動、口頭報告、班級常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