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第三單元:認識公分(翰林版)

格式
docx
大小
22.77 KB
頁數
5
上傳者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4-10-01,离现在 1 2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二年級 翰林版 數學第三單元教案

主題

單元名稱

核心素養項目

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教學活動概要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節數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具體內涵

三、認識公分

3-1個別單位、3-2認識公分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E-A1 具備喜歡數學、對數學世界好奇、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並能將數學語言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E-A2 具備基本的算術操作能力、並能指認基本的形體與相對關係,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用數學表述與解決問題。

-E-B1 具備日常語言與數字及算術符號之間的轉換能力,並能熟練操作日常使用之度量衡及時間,認識日常經驗中的幾何形體,並能以符號表示公式。

n-I-7 理解長度及其常用單位,並做實測、估測與計算。

N-2-11 長度:「公分」、「公尺」。實測、量感、估測與計算。單位換算。

S-2-3 直尺操作:測量長度。報讀公分數。指定長度之線段做圖。

1. 能理解用不同個別單位測量同一物時,其測量結果會不同,並發現個別單位比較長時, 所需的測量數會較少。

2. 認識公分,並使用公分直尺測量物品的長。

3-1個別單位

1.用不同個別單位測量同一物時,個別單位比較長的物品,所測量的次數會較少。

3-2認識公分

1.認識公分,並使用公分直尺測量物品的長度。

3-1個別單位

一、用不同個別單位測量同一物,其測量結果數不同

1.教師請學生拿出附件6;接著請學生配合附件6的貼紙,幫每個書插加上花邊。

2.教師再請學生數不同的花邊貼紙各用了幾張。

3.引導學生發現並歸納:用長度不同的花邊貼紙,量同一個物品的長時,用比較短的東西量時,會貼比較多張。

二、用不同個別單位測量同一物,個別物較長者,其測量數較少

1.教師先請學生分別使用紅紙條和黃紙條量一量數學課本比較長的邊和幾條紅紙條,和幾條黃紙條一樣長。

2.教師請學生發表測量結果。

3.引導學生發現並歸納:教師總結:「用兩種長度不同的東西(例如:鉛筆跟橡皮擦),量同一個物品的長時,用比較長的東西量時,會量比較少次。」

三、用不同個別單位測量不同物體,討論結果

1.教師引導學生3個鞋印與4個磚塊的長度合起來是否相等?

2.教師歸納測量長度的工具除了用相同的東西量,也可以使用尺來測量。

動動腦物體與測量單位的換算

3-2認識公分

一、認識長度單位公分和公分刻度尺

1.教師請學生觀察公分直尺,說一說在直尺上看到了些什麼?

2.教師介紹尺上的1大格是1公分,1個方瓦的一邊長是1公分。

二、幾個1公分合起來就是幾公分

1.教師請學生拿出1個方瓦,對齊尺上刻度0,學生說出方瓦的一邊長是1公分。

2.逐次增加1個方瓦,讓學生了解幾個1公分合起來就是幾公分。

動動手建立1公分量感

1.請學生用公分直尺量一量自己的手指寬,看哪一根手指的寬最接近1公分?

2.請學生用公分直尺實際測量自己的用品,看哪些物品的長接近1公分。

4

1.教用版電子教科書

2.

3.方瓦

4.附件6~8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實作評量

課堂問答

紙筆評量

【科技教育】

E2 了解動手實作的重要性。

三、認識公分

3-3量一量、畫一畫、3-4長度的加減、練習園地、遊戲中學數學(一)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E-A1 具備喜歡數學、對數學世界好奇、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並能將數學語言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E-A2 具備基本的算術操作能力、並能指認基本的形體與相對關係,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用數學表述與解決問題。

-E-B1 具備日常語言與數字及算術符號之間的轉換能力,並能熟練操作日常使用之度量衡及時間,認識日常經驗中的幾何形體,並能以符號表示公式。

n-I-7 理解長度及其常用單位,並做實測、估測與計算。

N-2-11 長度:「公分」、「公尺」。實測、量感、估測與計算。單位換算。

S-2-3 直尺操作:測量長度。報讀公分數。指定長度之線段做圖。

1. 透過實測培養長度的量感。

2. 在具體情境中,能做長度的合成與分解,並用算式記錄。

3-3量一量,畫一畫

1.能用公分直尺測量並報讀非整數公分物件的長。

2.能以點數的方式,解決用斷尺進行的問題。

3.能畫出指定長度的直線。

3-4長度的加減

1.在具體情境中,能做長度的合成與分解,並用算式記錄。


遊戲中學數學(一)

3-3量一量,畫一畫

一、測量並報讀整數公分物件的長

1.教師透過情境圖說明:「測量物件的長度,物件的一邊要對齊尺的數字0

2.粉蠟筆的這一端對齊尺上的數字6,表示粉蠟筆長6公分。

3.請學生試量油性蠟筆的長。

二、測量並報讀超過測量直尺長的整數公分物件

1.教師請學生利用公分直尺測量數學課本比較短的一邊,說一說是怎麼量的。

2.教師總結並示範,當直尺的長不夠測量時,第一次測量的地方做一個記號,再將直尺右移讓刻度0對齊畫記的地方,進行第二次的測量,再把2次量的結果合起來。

3.教師請學生測量數學課本比較長的那一邊的長是多少公分。

三、測量並報讀非整數公分物件的長

1.教師請學生觀察圖片,並說出湯匙這一端對齊尺的數字0,另一端在數字9和數字10之間,表示湯匙比9公分長一點,但是比10公分短一點。

2.教師總結湯匙的長比較靠近尺上的數字9,所以可以說湯匙大約長9公分。

3.學生觀察筷子圖片,引導學生先說出筷子的一端對齊0,另一端比較接近14,大約是14公分。

四、以斷尺測量物件的長

1.引導學生討論:木夾一端對齊尺的數字5,一端對齊數字12,長是幾公分?。

2.教師引導:木夾跟幾個方瓦一樣長?是幾公分?

3.教師總結:木夾的長從刻度5到刻度12,有7大格,也就是7公分。

五、畫出指定長度線段

1.用尺仿照上方做圖,畫出7 公分與12公分。

動動腦以公分直尺進行物件長的測量

1.教師請學生讀題後發表解題想法。

2.學生可能回答:「羽毛沒有對齊0,這邊有8公分,還要再加沒有量的那邊。」、「羽毛比8公分長,因為超過0。」


3-4長度的加減

一、長度的加法和減法

1.請學生分別說出兩張紙條的長,再用加法算式算出兩張紙條接起來的長是幾公分。

2.請學生找出第一次量的緞帶是幾公分、第二次量幾公分?再用加法算式算出這條緞帶長幾公分?

3.找出繩子長幾公分、用掉幾公分與剩下幾公分的關係,再用減法算式算出繩子剪斷後剩下幾公分。

4.找出刀子長幾公分、叉子長幾公分與刀子比叉子長幾公分的關係,再用減法算式算出刀子比叉子長幾公分。

練習園地

教師帶領學生理解題意,完成練習園地。


4

1.教用版電子教科書

2.

3.附件8

4.附件9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實作評量

課堂問答

紙筆評量

【科技教育】

E2 了解動手實作的重要性。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